夏季天气炎热,汗流得比较多,所以人体需要及时补充水分。有一些人不喜欢喝白开水,就会用各种各样口味的茶来代替。绿茶、红茶、花茶等诸多茶都具有很好的保健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陷入喝茶的3个误区。
1、茶能醒酒
酒后喝茶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喝茶能够加速体内的酒精分解,同时其利尿作用可以将分解出的物质快速排出体外,起到醒酒的目的;另一方面,这种加速分解会增加肝脏的负担,所以心脏不好的人,最好不要用茶解酒,尤其是浓茶。
2、用茶喝药
茶叶中含有的成分有近400种之多,主要有咖啡碱、鞣酸、儿茶素、多酚类等,当与药一起服用后,会与某些成分发生反应,降低药效。
3、经常喝凉茶
凉茶不是什么体质的人都可以喝的。一般生活在比较热或者本身有上火的人比较适合喝凉茶。凉茶多有配方,作用强,一般人不建议有事没事就喝凉茶。
喝茶的这几个误区:
1喜喝新茶
由于新茶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对人的胃肠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易诱发胃病。所以新茶宜少喝,存放不足半个月的新茶更应忌喝。
2喝头遍茶
由于茶叶在栽培与加工过程中受到农药等有害物的污染,茶叶表面总有一定的残留,所以,头遍茶有洗涤作用应弃之不喝。
3空腹喝茶
空腹喝茶可稀释胃液,降低消化功能,加水吸收率高,致使茶叶中不良成分大量入血,引发头晕、心慌、手脚无力等症状。
4饭后喝茶
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鞣酸可以与食物中的铁元素发生反应,生成难以溶解的新物质,时间一长引起人体缺铁,甚至诱发贫血症。正确的方法是:餐后一小时再喝茶。
5发烧喝茶
茶叶中含有茶碱,有升高体温的作用,发烧病人喝茶无异于“火上浇油”。
6溃疡病人喝茶
茶叶中的咖啡因因可促进胃酸分泌,升高胃酸浓度,诱发溃疡甚至穿孔。
7经期喝茶
在月经期间喝茶,特别喝浓茶,可诱发或加重经期综合征。医学专家研究发现,与不喝茶者相比,有喝茶习惯发生经期紧张症几率高出2.4倍,每天喝茶超过4杯者,增加3倍。
8一成不变
一年四季节令气候不同,喝茶种类宜做相应调整。春季宜喝花茶,花茶可以散发一冬淤积于体内的寒邪,促进人体阳气生发;夏季宜喝绿茶,绿茶性味苦寒,能清热、消暑、解毒、增强肠胃功能,促进消化、防止腹泻、皮肤疮疖感染等;秋季宜喝青茶,青茶不寒不热,能彻底消除体内的余热,恢复味甘性温,使人神清气爽;冬季宜喝红茶,红茶味甘性温,含丰富的蛋白质,有一定滋补功能。
茶是越新鲜越好吗?
说茶越新鲜越好,其实主要是指绿茶。因为绿茶过去保鲜比较困难,常常过了夏天后,茶叶就会慢慢变黄,口感也相对差一些。现在茶叶的保鲜技术已经比较先进,特别是一些大的茶庄,往往都拥有冷库等保鲜条件,可以延长新茶的保鲜期,因此,随喝随买,一般都能保证新鲜。
新茶与陈茶的鉴别主要是看它的色、香、味。色泽指茶叶在存放过程中,受空气中氧气和光的作用,绿茶由新茶的青翠嫩绿逐渐变得枯灰。红茶由新茶的乌润变成灰褐。在味道上,新茶鲜爽,陈茶滋味淡薄,略带苦涩,香气也由清香变得淡浊。不过,这种区别具体到每种茶是不一样的,如储存条件良好,这种差别也会相对缩小。
泡茶最好两个小时一换?
在茶叶农药残留问题上,春茶的农药含量要少得多,夏秋茶的农药残留相对较多。
光看茶叶的形状、色泽、气味,几乎是不可能辨别出茶叶是否有农药的,只能通过专业检测才行。不过,对绝大多数茶叶来说,含农药是很正常的,只要农药残留量控制在国家标准之内,对人体就是安全产品。另外一些成分,如茶叶中的铅,在平时冲泡时是几乎不溶于茶汤中的,而且在两个小时内用普通水冲泡的茶叶,所含的残留农药成分大部分都泡不出来。因此,要记住两点:一是不要嚼吃茶叶,二是不要一杯茶从早泡到晚不换茶叶。这样喝茶,还是比较安全的。
用开水冲茶时,第一杯常会有很多沫子,是怎么回事?所有茶的第一杯都不该喝吗?
茶叶在冲泡时出现的泡沫主要是茶叶中含有茶皂素,茶皂素有很强的起泡能力,此外和茶叶里的果胶也有关。有时候,你会看到第一杯茶水里浮起一些像油一样的东西,这和泡茶所用的水有关。泡茶最好用软水,如纯净水。可以说,茶叶的泡沫并不是脏东西,因为灰尘是不会形成泡沫的。泡沫与茶叶的质量无关。
有一种说法是“头道汤,二道茶”,确实茶水是第二三道的比较香,有的人将第一道茶水倒掉,叫“洗茶”。其实,洗茶一说较多应用于乌龙茶类,特别是潮州的功夫茶。其目的有两方面,通过浸泡,把茶叶表面的一些物质,如茶灰末等冲洗掉,另外,通过浸泡有助于降低茶叶的火功味,促进香气的散发。其实,第一杯茶不必都倒掉,特别对平时不用专门的茶具,而是将茶叶直接搁杯里泡着喝的茶客来说。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