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很多人对吃粗粮对身体健康有益的认识也是在逐渐的加深,所以很多人或者是家庭就是开始吃粗粮,但是我们很多人都是存在吃的不够、吃法不科学等问题,所以我们是需要很好的注意的,否则是会对我们的身体不利的,让我们处于亚健康的。
常见四点要避免
误区1:用粗粮制品替代粗粮
速溶麦片、杂粮粉、全麦面包等打着粗粮旗号的食品琳琅满目,但其中很多都经过精加工,含有大量糊精,它比淀粉还容易消化吸收,升糖指数更高。一般来说,真正的粗粮制品口感并不太好,卖相也不好看。比如,有些全麦面包白白胖胖、油腻腻的,肯定不是真正的全谷物食品。不妨自己烹饪健康的粗粮食品,想吃粗粮粉的话自己在家磨,以便更好地保留膳食纤维等营养素。
误区2:品种吃得单一
报告显示,国人吃粗粮的品种过于单一,集中在小米、玉米、燕麦、薏米等食物上。这不利于营养均衡,也很难保证吃到占主食1/3的推荐量。建议尽量把不同的粗粮融入三餐中,比如用燕麦、小米、黑米等制成杂粮粥,早上喝;中午吃煮玉米;晚上吃个蒸地瓜。
误区3:粗粮有益健康,谁都可以随意吃
粗粮,人人基本上都是适合吃的,但是我们老人、儿童和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不宜多吃,要避免引起腹胀、消化不良。其实粗粮是可以细做的,我们可以熬粥、蒸糕等,我们吃粗粮也是要结合我们自己的身体状况来选择,像高血糖、高血脂人群适合吃燕麦和豆类,而消化功能不好的人可以吃小米粥,贫血的人是适合吃一些黑米的。
误区4:粗粮可以随便吃,不用控制量
粗粮的优势在于其纤维含量高、体积大、饱腹感强,能减少主食摄入总量。有些人过于迷信粗粮的营养功效,于是顿顿只吃粗粮,结果影响消化、导致腹胀等问题。粗粮虽好,也要控制摄入量,吃到七八分饱即可。
看了这么多,我们也是很好的了解了我们在吃粗粮上的一些误区,我们要很好的避免这些误区的,否则我们不仅是不会到达吃粗粮调理我们身体的目的,还会使得我们身体出现一些问题的,使我们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希望大家有帮助吧。
常吃五谷杂粮的确是可以改善亚健康,对人体也是有非常多的好处的。而且五谷杂粮也非常的有营养,也容易被肠胃消化,所以也能够预防肥胖,让身体更加的健康。因为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都变好了,所以对于饮食的要求也提高了。现在大家吃的东西都太精细了,精米和白面虽然口感是要比粗粮好很多,但是这些精加工的食品里面有很多的营养都丧失了。
现代人经常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当中,也是跟平常的饮食有着很大的关系的。五谷杂粮虽然吃起来口感不是特别好,但是非常的有营养。而且也含有非常丰富的纤维,能够促进肠胃蠕动,对便秘和消化不良都是有很好的改善作用的。也能够降低胆固醇,同时也能够保持身材。五谷杂粮也是有很多不同的种类的,而且每一种都是不同的作用和功效的。
如果大家能够搭配使用的话,肯定也非常的有营养,而且也对改善身体亚健康有着非常大的作用。现在很多比较热衷于养生的人都会吃五谷杂粮,现在一些五谷杂粮的养生店也越来越多了,这些养生店会给大家搭配好五谷杂粮,只需要大家回去像煮粥一样把它煮熟就可以了。我们现在吃的主食最常见的应该就是水稻和小麦了,除了这两个之外,还有黄米,玉米,荞麦,小米,红豆,绿豆,鹰嘴豆等。
所以大家在吃饭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些五谷杂粮的搭配,才能够很好的起到养生的作用。所以被肥胖高,血脂高,胆固醇,高血糖,消化不良,便秘等困扰的人多吃一点误过杂粮是可以改善身体健康情况的。不过大家也要注意食材的搭配,不能只吃杂粮,也要注意饮食的多样性。
【导读】:粗粮是营养专家公认的最健康的食物,吃粗粮的好处有很多,但是很多人都没有掌握到正确吃粗粮的方法,这会给养生效果大打折扣。那么,吃粗粮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粗粮的种类:每天至少吃4种以上
每天吃够20种食物已成为很多营养专家的共识,而主食作为每天饮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应该在种类上尽量丰富一些。某食品与营养系博士指出,每天最好吃4种以上粗粮,具体来说,可以包括一种“米”类粗粮,如紫米、小米、大黄米、黑米、糙米等,一种“麦”类粗粮,如燕麦、大麦、黑麦、荞麦等,一种“豆”类粗粮,如红豆、绿豆、豌豆、蚕豆、芸豆等,一种“薯”类粗粮,如红薯、马铃薯、紫薯等。此外,莲子、芡实、薏米等营养成分和谷物相近,也是非常好的候选粗粮。
二、吃粗粮的量:占主食的1/3左右
粗粮吃得少,起不到预防慢性病等多种保健作用。但粗粮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和植酸,长期大量食用,会影响人体对钙、铁等矿物质的吸收,还会降低人体免疫力。因此,我建议大家每天最好能吃50~100克粗粮。健康成年人每天吃的量占主食总量的1/3比较合适。
需要提醒的是,吃主食一定要做到粗细搭配,可以在做主食时混入粗粮,比如蒸米饭时加点小米、糙米、绿豆或红豆,煮白米粥加一把紫米,磨豆浆时加一把燕麦等,这样“粗细搭配”,吃起来口感也更好。
三、粗粮的处理:提前浸泡4小时以上
与精白米相比,粗粮的质地更为致密,因此烹调起来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因此,为了节约烹调时间,使烹调后粗粮的口感更好,需要在烹调前对粗粮进行“浸泡”处理。其中各种粗粮对水的“抵抗力”差异很大,紫米、糙米之类只需要泡4小时左右即可,而杂豆表皮最致密,泡豆时间应在12小时以上,最好能达到24小时。
四、吃粗粮的时间:晚餐
吃粗粮食品不仅在量上有讲究,而吃的时间其实也是有规定的。专家提示,粗粮最好在晚餐食用。因为人体可以更好的利用粗粮中的膳食纤维来消除体内的垃圾,降低血脂。
专家告诉我们,粗粮中的膳食纤维能 *** 肠壁产生蠕动,使大便较快排出体外,所以晚上吃膳食纤维,能更好的帮助我们在第二天早上排便,这就减少了毒素对肠壁的毒害。另外,吃粗粮容易产生饱腹感,所以在晚上吃可以减少进食的量,从而避免晚上吃得过饱对身体有害。
五、粗粮的搭配:水
我们在吃粗粮的时候不仅要注意吃的多少,吃的时间,还要注意搭配。除了要注意粗细搭配的原则以外,还要注意在吃粗粮的时候多喝水。专家提示,因为粗粮中的膳食纤维需要有充分的水分做后盾,才能够保障肠道的正常工作。那么您在吃粗粮的时候,不凡食用一些白开水或者熬一些稀粥来搭配吃,这样更能帮助排泄。
六、粗粮的吃法:粗细搭配
吃粗粮应讲究方法。从营养学上来讲,玉米、小米、大豆单独食用不如将它们按1:1:2的比例混合食用营养价值更高,因为这可以使蛋白质起到互补作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吃的腊八粥、八宝粥、素什锦等,都是很好的粗粮混吃食物。
正确吃粗粮的三个方法
正确吃粗粮的三个方法,粗粮是非常健康的食物,生活中粗粮得到很多人的广泛关注,虽然粗粮好处多多,但是也不要经常食用,下面详细了解下,正确吃粗粮的三个方法?
正确吃粗粮的三个方法1 【循序渐进吃粗粮】
粗粮相对精食而言,比较难被人体消化。如果你长年累月吃精食,突然听说吃粗粮好,一下子把精食的源头给掐断了,那么你的身体也会因为突然的转变而不知所措。由于你经常吃精食,你的肠胃已经被你娇惯坏了,你突然要来点“粗”的,恐怕会造成它的消化不良。对于想保持身体健康的朋友,为了帮助肠道适应粗粮,应该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吃粗粮要记得补水】
粗粮中含有纤维素,只有喝充足的水,才能保障肠道正常地工作。那么要怎样保证有充足的水分来促进粗粮的消化呢?首先吃粗粮半个小时前喝一杯温开水。吃粗粮的时候,要记住搭配汤汁。吃粗粮后半个小时,再补充1-3杯的温开水。吃粗粮要补充丰富的水量,主要根据吃粗粮的分量来决定。
一般来说,吃一碗分量的粗粮,要搭配2-3碗温开水。正常成年人每日吃粗粮为60-80克,其他年龄的人为30-60克。如果超过这个量,就要补充比原来多一倍的水量。比如原来一碗粗粮喝2-3碗温开水,那么现在多吃一碗粗粮可能要喝3-5碗水。
也有的朋友会说,那么喝果汁、茶水行不行?还是那句话,最好是温开水。为什么呢?其实我们喝开水就是为了帮助肠胃吸收和消化粗粮,像果汁含有高浓度的糖分,你再喝下去不是加重了肠胃对糖消化的负担吗?茶水也尽量不要喝。因为粗粮中富含多种营养素,且不油腻,多喝茶水反而阻碍身体对营养素的吸收,过度去除肠道的油腻。
【搭配荤菜吃粗粮】
粗粮虽然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但是人体对营养的需求是多方面的。过度吃素食或者粗粮都会造成肠道于枯,缺乏油腻。在吃粗粮的时候,搭配荤素食物,也是平衡膳食的不错选择。
正确吃粗粮的三个方法2吃粗粮不是越多越好,每天吃多少粗粮应因人而异。吃太多粗粮会影响人体对蛋白质、无机盐以及某些微量元素的吸收,尤其是营养需要量大的孕妇、乳/母、儿童和青少年等长期进食大量粗粮可能会营养不良。
虽然都知道吃粗粮好,可人们在吃的时候还存在很大误区,特别是在烹调方法上。专家说,吃粗粮最好用蒸的方法。而油炸、煮粥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粗粮的健康特性。粗粮之所以健康,是因为它富含多种保健成分和膳食纤维,脂肪很少,也没有糖和盐。但如果用油炸的方法烹调,就会吸收大量脂肪,同时粗粮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会损失殆尽。
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最好能吃50克粗粮(相当于四片面包、一个馒头、一碗燕麦粥或半碗米饭);老年人容易便秘,患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危险性增加,每日可吃100克粗粮,但消瘦、营养不良、消化不良的老人则要少吃一些;两岁以下的婴幼儿吃的食物要细软一些,应尽量避免摄入含有过多膳食纤维的粗粮;肥胖及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患者可以适当多吃一些粗粮。
吃粗粮时多喝水
此外,吃粗粮有讲究。营养学专家建议:吃粗粮时要多喝水,因为粗粮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而膳食纤维只有在人体水分充足的情况下才可以保障肠道正常工作;吃粗粮要循序渐进,经常吃肉的人突然增加粗粮的进食量,会引起肠道不适;吃粗粮时应搭配荤菜,因为粗粮的口感稍差,而且所含的蛋白质质量不高。
吃粗粮的好处很多,可是因为人天性喜欢精白细软,而粗粮口感略粗糙,所以很多人依然不习惯。其实动动脑筋,花点心思照样可以吃出美味粗粮。
现在就教大家几个做粗粮小技巧:
1、为了解决全麦食品的粗糙感,可以在全麦面包片或馒头片上涂少许橄榄油,在烤面包机、烤箱或平锅上略微烤制。
2、如果不喜欢燕麦片的滑腻感,可以每次煮粥或制豆浆时,加入一勺燕麦片。
3、煮豆粥不易烂软,可以在每晚将豆子洗净泡水存冰箱里;次日晚上下班后取出煮粥。另外所有的粗粮都可以用豆浆机打成美味的豆浆糊。
4、超市出售的粗粮粉和豆粉,适合用来制作各种软煎饼,例如黄豆粉和玉米粉、面粉混合后,加入鸡蛋和牛奶,制成小煎饼或发糕。
5、出售的焙熟的各种粗粮粉,可以加热水混合再加点芝麻粉、红糖来调味,既美味又营养。
正确吃粗粮的三个方法3 粗粮超强瘦身功效
1、阻碍营养吸收。在胃肠道的食物中,膳食纤维在吸收水分的.同时,还会吸附许多营养物质,阻碍营养吸收。此外,膳食纤维中不能被消化的物质,往往是厌氧微生物大量繁殖所需要,肠道内大量细菌的增殖可以刺激肠道蠕动,减少肠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
2、不能或很少能从中获取能量。人们主要是从瓜果蔬菜和谷物等植物源食品中获得膳食纤维的,但其中可消化植物纤维所含的能量非常低。因此,人们从中能获取的能量是很少的。粗纤维尽管含有丰富能量,但因为人体内没有纤维分解酶,不能分解粗纤维,也就不能从中获得能量。
3、促进胃肠蠕动。膳食纤维的持水性具有海绵功能,能够调节肠壁对葡萄糖和脂肪的吸收功能,促进脂肪分解,加速胃肠蠕动,降脂作用十分明显。
推荐两款日常粗粮
玉米
应该说玉米是人们最喜欢的粗粮,因为其口感甜美,还能制作成爆米花这类的小零食。玉米是常见的粗粮,也是减肥食谱中常出现的一员,它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和钙、镁等多种矿物质。经常食用玉米可增强肠道壁蠕动,促进体内毒素排出,其中玉米须不要摒弃,它的营养价值也是极高的,留下它来煮茶喝,可利尿消水肿。
糙米
糙米被称为减肥必吃的食物,可见它为减肥事业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糙米能够调节不饱和脂肪,加快肠道蠕动速度,其中它所含有的膳食纤维可促进胆固醇排出,所以有高血脂疾病的朋友平时要多吃糙米。另外,糙米具有很强的饱腹感,因此,可有效帮助控制食欲。
正确吃粗粮减肥的3个方法
粗粮有这么多,我们要吃什么粗粮,怎么吃才最健康呢?下面,就为大家来解惑。
1、吃粗粮及时多喝水
粗粮中的纤维素需要有充足的水分做后盾,才能保障肠道的正常工作。一般多吃1倍纤维素,就要多喝1倍水。
2、循序渐进吃粗粮
突然增加或减少粗粮的进食量,会引起肠道反应。对于平时以肉食为主的人来说,为了帮助肠道适应,增加粗粮的进食量时,应该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3、搭配荤菜吃粗粮
当我们每天制作食物时,除了顾及口味嗜好,还应该考虑荤素搭配,平衡膳食。每天粗粮的摄入量以30~60克为宜,但也应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调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经常摄入过精、过细、过油腻的食物,导致了“富贵病”平民化。这时候很多人把目光投向粗粮,不过,需要明确的是,虽然膳食指南提倡大家适当吃粗粮,但是,粗粮绝非多多益善, 过多地食用粗粮有5大坏处。
1、影响消化: 粗粮吃得过多,会导致腹胀,影响消化和食欲。
2、造成反酸: 粗粮食用过多,会延缓胃排空,引起胃反酸。
3、干扰药物吸收: 过食粗粮可能降低某些降血脂药和抗精神病药的药效。
4、导致营养不良: 长期过量食用粗粮,会影响人体对蛋白质及一些微量元素的吸收,导致营养不良。
5、引发肥胖: 过量吃粗粮会造成能量摄入过多,引发肥胖。
在总量上,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日食用谷薯类生重250 400克,按照粗粮与细粮1:3的比例,每日食用粗粮50 100克即可。
人们也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再适当做出调整,可以在30 60克区间之内,最多不宜高过总主食量的50%。
除患胃肠疾病的人外,以下3类人也要少吃粗粮。
1.儿童
儿童的消化吸收能力比较弱,过食粗粮容易引起消化不良以及干扰钙、铁、锌等矿物质的消化吸收。
建议3岁以下的幼儿要少吃粗粮,如果吃,应该“粗粮细做”或者粗细搭配,如用加工得很细的玉米面熬粥,或煮大米小米混合的二米粥。在量上,每周不要超过2次,每次不超过25克。
2.青少年
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期,长期过食粗粮会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影响到生殖能力。建议每周不超过3次,每次50克为宜。
3.老年人
老年人的机体代谢能力、消化能力降低,长期进食粗粮可能会导致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吸收受阻,严重的会导致多器官功能受损。
因此,老年人食用粗杂粮要视个人状况适当减量,例如可以每周1 2次,每次约50克。
此外,吃粗粮还要注意循序渐进,及时补水。
平常吃惯了白米白面等细粮的人,在刚开始吃粗粮时要小量而且要做得软一些,给自己的消化系统一段适应时间,然后慢慢加到合适的量。另外要及时补充水分,因为粗粮中的膳食纤维需要水分来保障正常消化。
在食用方法上,最好蒸着吃。各种粗粮和大米、薯类,混合搭配蒸着吃最好,营养均衡也不失色和味。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
于康教授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