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严重影响中老年人正常生活和健康的疾病。高血脂的危害是隐匿、逐渐、进行性和全身性的。它会加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引发脑中风、冠心病、心肌梗塞、猝死等,还可引发脂肪肝、肝硬化、胆石症、胰脖、炎、眼底出血、失明等。高血脂的原因有遗传和先天因素,也有环境饮食营养的因素。中医多用养肝、柔肝、补肾、滋阴之法,常可达到降低血脂的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限制高脂肪食品和甜食的摄入,改变烹调方式(多用蒸煮,少用煎炸),加强体育锻炼,减轻体重,戒烟限酒,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等,都是预防和治疗高血脂的措施,只要多加注意,就能有效防止此病的发生。
单方独味
决明子汁:决明子5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中药验方
健脾降脂汤:党参、黄茂、薏仁、泽泻、生山楂各15克,茯苓、白术、扁豆、山药各12克,半夏10克,陈皮6克,荷叶9克。水煎服。健脾化湿。
通便减脂饮:黄连3克,黄芩9克,大黄6克(后下),槟榔9克,草决明15克,莱菔子12克。水煎服。通腹导滞。
中药经方
通淤煎:当归、红花、桃仁各9克,山楂、丹参、泽泻、泽兰、海藻、昆布各15克,蒲黄20克(包煎),三棱、获术各12克。水煎服。
民间偏方
降脂汤:山楂15克,生首乌、槐米各10克。水煎后,早中晚分服。
山楂荷叶饮
材料
山楂15克,荷叶12克
做法
山楂和荷叶洗净,切成片, 锅内放适量清水,两药一起放入锅中煎煮,代茶饮。
近年来,慢性疾病“三高”可谓是众所周知,根据国家卫生部位统计,我国“三高”人群在逐年增加,成为威胁着人们身体 健康 的“杀手”。而在这里,我最想说一下的就是高血脂,因为高血脂的表现最为“严重”,被成为“隐形的杀手”,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元凶”。
虽然说目前医疗上对高血脂的治疗方法是有效果的,但是如何确诊,确诊之后采取何种方法进行治疗,是否需要马上服用降脂药...这些多数人都不太清楚,本文就为大家做出详细的介绍。
确诊高血脂需要参考这些指标
高血脂,顾名思义也就是血液当中的血脂含量超过标准值的一种病症。而血脂是血液当中的脂肪,包括甘油三酯以及磷脂、固醇等等,在判断高血脂的时候甘油三酯以及胆固醇是常见的指标:
1.高胆固醇血症
这类高血脂患者是因为血清当中的胆固醇含量增高导致的,当甘油三酯含量正常而胆固醇的含量超过572毫摩尔/升的情况下则被称之为高胆固醇血症。
2.高甘油三酯血症
这类患者身体内的胆固醇指标是正常的,但是血清当中的甘油三酯含量较高,一般会超过1.70毫摩尔/升。
3. 混合型高脂血症
通过对上述两种高血脂的认识也可以知道,这类患者身体内的胆固醇数量跟甘油三酯的含量都超过了正常的范围,也是较为严重的一种高血脂。
想要判断是否患高血脂需要了解上述指标,一旦超过标准就要引起重视。针对高血脂目前医疗方面也有很多种降血脂的方法以及药物,因此大家就想要知道这种情况是否需要马上选择降脂药来控制,其实这一点需要根据情况来判断。
面对高血脂 吃药并非唯一选择,先试试这3种方法,或许更适合你
1.常规降血脂方法
高血脂多数情况下都是因为不当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造成的,因此出现高血脂最开始可以选择常规调理生活习惯的方法来进行治疗。
①控制饮食
高血脂也就是血液当中的脂质水平较高,而这些脂质多数都是从食物当中获取,多数高血脂患者通过饮食可以改善身体的代谢紊乱情况,让血脂恢复到正常范围。例如少吃高油盐、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多吃新鲜蔬果等。
此外,控制饮食还可以控制体重,而高血脂更容易出现在肥胖人群当中,体重减轻可以改善血脂紊乱,自然高血脂状况也可以改善。
②运动
通过锻炼不仅可以改善身体素质增强心肺功能,通过这种途径也可以稳定内环境减轻体重并达到改善高血脂的效果。
③食疗降血脂
高血脂属于慢性疾病,在治疗方面上,多选择中药食疗法为好,减轻副作用。
生活中的饮食是我们控制血脂最直接和有效的手段,除饮食注意调理外,我们还应该多摄入黄花草油酸类的营养素,里面含有人体所需的不饱和脂肪酸,每天补充黄花草油酸可以抑制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胆固醉(TC)和血清β脂蛋白的升高,并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具有很好的降血脂、降血压和预防脉动硬化症的作用。
对于高血脂病人来说,可促进过剩胆固醇排出,降低人体的胆固醇,促进脂肪的分解,清除血管垃圾、疏通血管,从而降低血脂。
2.药物降血脂
如果高血脂患者还同时伴随着冠心病、高血压等等,不及时控制可能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这类患者会在确诊之后选择服用药物,而这一点也不是绝对的,需要根据情况来判断。
不论确诊年轻与否,是否已经伴有其他疾病,高血脂都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问题,最好遵医嘱进行治疗,才能最大程度保证自己的 健康 。
药师的好友小王半年前体检查出胆固醇等指标高,被诊断为高脂血症,吃了一段时间的西药,心理总是嘀咕着,害怕西药的副作用大,就自己上网搜索相关信息。结果发现,网上说红曲可以降血脂,就买了很多红曲和含有红曲成分的保健品,还擅自做主把西药都停了,再次复查的时候,发现各项指标都没什么好转,这么久以来的药都白吃了,她现在很困惑,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呢?
下面药师就来和您说说红曲,一起来正确认识它。
什么是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常被称为高血脂,医学上又称为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浆中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升高,也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可直接引起一些严重危害人体 健康 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
在通常情况下,多数患者并无明显症状和异常体征。不少人是由于其他原因进行血液生化检验时才发现有血浆脂蛋白水平升高。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
最有效的降脂药
他汀类药物不仅能强效地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而且能一定程度上降低三酰甘油,还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既可发挥降低血脂、稳定斑块的作用,又可以改善血管内皮细胞,抗血管内炎症,稳定斑块、避免出现心肌梗死,所以他汀类药物也可以称为较全面的调脂药。
他汀类药物中,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及瑞舒伐他汀是常用的三种,使用剂量各不相同,常规剂量应用时不良反应较轻微、短暂,但部分患者服药期间还是可能会发生横纹肌溶解症、肝酶异常、出血性卒中风险等药物不良反应。[1]因此,有些患者觉得他汀类药物应用不安全,不敢长期服用。
DuangDuangDuang,在此为他汀类药物恢复一下名誉。试验表明,长期服用他汀类调脂药物可明显减少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并表明如无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应长期服用,时间越长,患者收益越大。[2]
红曲具有降血脂作用
红曲为曲霉科真菌红曲霉的菌丝体寄生在粳米上而成的红曲米。作为传统中药的红曲,味甘,性微温。具有健脾和胃消食,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本草衍义补遗》称之“活血消食,健脾暖胃”。
《本草经疏》曰:“红曲,消食健脾胃与神曲相同,而活血和伤,惟红曲为能”。常用于饮食积滞,脘腹胀满,赤白下痢,产后恶露不尽,跌打损伤。以红透质酥、陈久者为佳。[3]
值得注意的是 ,红曲米易受潮,一旦受潮,就会受到有害微生物的污染,逐渐霉变,结块生虫,故保存时,应当放在干燥的环境里。[4]
1976 年,日本东京农工大学Endo教授在红曲霉菌中发现提取出一类能够抑制胆固醇合成的物质,叫做Monacolin(莫纳可林)类物质,其中的Monacolin K就是现在所说的洛伐他汀。
红曲中含有的他汀类似物很多,其中含量最高、最具有代表性的是 Monacolin K(洛伐他汀),也就是说,红曲中可以提取得到天然他汀类物质,其中以洛伐他汀为主。[5]
1996年,我国批准上市的治疗高脂血症的药物“血脂康”,就是通过精炼红曲制作而成。
红曲一己之力
能够战胜高血脂吗
如果您没有血脂方面的问题,不用随意长期服用红曲,《英国医学杂志病例报告》中,研究人员指出,红曲米中含有Monacolin K,与降胆固醇药物洛伐他汀中的活性化学物质相同,因此具有相同的肝损伤风险。
如果您的血脂情况并没有达到医学指征的“高血脂”,可以适量服用红曲。
如果已经患有冠心病、脑梗死等症,想单纯依靠红曲降脂,一般很难达到治疗效果。[5]
正规渠道购买红曲
经常会有患者询问,菜市场就有卖红曲米的,价格很便宜,能不能入药用呢?
药师建议您,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红曲。红曲产生降脂效果,需要通过一定温湿度条件,让红曲霉素发酵,且红曲霉素达到一定量,才能诱导红曲米产生洛伐他汀类物质,从而产生降脂效果。
参考文献:
[1]高欣.他汀类药物防治冠心病的价值及护理体会[J].药品评价,2019,16(14):4-6,15.
[2]那开宪,张桂云,徐文拓,等.调脂治疗的重要性及他汀类药物的合理使用[J].中国临床医生,2012,40(9):3-7.
[3]张文高.降脂红曲微粉及红曲制剂血脂康干预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观察与机制研究[C].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集.2010:435-437.
[4]邵世海.浅谈红曲的 养生 保健价值[C].2012南京国际中医药论坛暨世界 健康 促进联合会成立大会论文集.2012:340-342.
[5]邬时民,裘影萍.红曲米不可替代降血脂药[J].食品与 健康 ,2020,(2):42.
作者:北京中医医院 刘岩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