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特别容易发脾气的人,实际上这就和肝气上升过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各位朋友,如果你是一个脾气比较暴躁的人,那么不妨在平时多按一下太冲穴,它可以有效地养护我们的肝,从而抑制肝火的过度上升,使得我们的脾气变得平稳。
太冲是我们身体当中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它是整条肝经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穴位,对于防治各种和肝相关的病症有着很好的效果,如失眠、烦躁、浑身无力、面色晦暗、遗尿、腰痛、两肋胀痛等。
太冲穴位于我们足背的第一、二趾骨的连接处,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手指沿着母趾、次趾的夹缝慢慢往上移,当你感觉到手指触碰到动脉的时候,便找到太冲穴了。
在按摩太冲穴的时候,我们的手指不太使得上劲,因此可以改用指关节向下稍稍用力,同时各位朋友一定要记住,按摩的方向是从太冲到行间的位置,每次按摩三至五分钟,两边的太冲穴都要按。
经常按摩太冲穴能够缓解腰痛,有这样一个案例。
一个从事的是文职工作人,整天就坐在电脑旁敲打键盘。平时由于工作繁忙也没有时间去锻炼,而且在坐着的时候喜欢让自己的腰部和椅子空开很大一段距离。一个对中医有研究的朋友看到他这样,就告诉他:“你这样子要小心啊,很容易就会出现腰痛的情况的。”他苦着脸对他朋友说:“我的腰已经痛了好几天了。”于是那中医朋友告诉他了上面那种按摩法,同时还告诉他平时一定要多加锻炼。又过了一阵子,他告诉他中医朋友,在使用他这种按摩法几天之后,他的腰就不疼了。
“肝病之父”一生中致力于肝病的研究,总结出了很多保护肝的经验,其中包括要经常按摩哪些穴位,要少喝酒,要多喝水等等。肝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甲肝,乙肝,丙肝,肝癌,肝硬化等等,都是属于肝病,肝病患者的群体还是相当庞大的,所以我们应该掌握预防肝病的关键,保证肝脏的健康,才能保证我们身体的健康。
一、要多按摩的穴位。 首先就是要按摩一些特殊的穴位。比如说太冲穴,行间穴和足三里。这几个穴位对我们的肝脏保护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太冲穴位于脚上大拇指脚缝往上的地方,按摩的时候要稍微用力,感到疼痛的时候效果是比较明显的。行间穴也是在脚上,经常按摩的话,有利于去肝火,对我们的肝部修复功能是有很大的好处的。而按摩足三里可以帮助我们的肝脏排毒。
二、要多喝水。 我们的身体大部分都是水分,所以我们一定要多喝水,多喝水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身体中的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水,所以水是我们身体正常运行不可或缺的部分,从阴阳五行的角度来讲,肝属木,水生木,所以多喝水对于肝脏的保养也是有很大的好处的。多喝水能够缓解肾脏的压力,对我们的身体是有很大好处的。
三、少喝酒。 小酌怡情,大醉伤身,最明显的就是伤肝。酒精对我们肝脏产生的危害也是不可逆转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尽量要少喝酒,就算是喝酒,也尽量不要喝醉,保证适量的饮酒是有好处的,但是过多的饮酒,就会伤害到我们的身体。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足浴加按摩太冲穴可治感冒,那么太冲穴在哪里?太冲穴的准确位置图,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太冲穴在哪里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此穴。
穴义
肝经的水湿风气由此向上冲行。
穴名解析
太冲。太,大也。冲,冲射之状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向上冲行。本穴物质为行间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因受热而胀散化为急风冲散穴外,故名。大冲名意与此穴同。
太冲穴的准确位置图
取穴方法
取太冲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太冲穴。太冲穴在母短伸肌腱的外侧;浅层布有足背静脉网,足背内侧皮神经等。深层有腓深神经和第一趾背动、静脉。
穴位解剖
在拇长伸肌腱外缘;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跖背侧动脉;布有腓深神经的跖背侧神经,深层为胫神经足底内侧神经。
功用
燥湿生风。
主治
1、消化系统疾病:腹痛腹胀,咳逆纳差,大便困难或溏泻。
2、心血管系统疾病:心绞痛,胸肋胀痛。
3、神经系统疾病:高血压,头痛头晕,失眠多梦。
4、五官科疾病:目赤肿痛,咽痛喉痹,青盲,耳鸣,耳聋。
5、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收缩不全,遗尿,癃闭,淋病,阴缩,泌尿系感染。
6、外科疾病:疝气,乳痈,肠炎,颈淋巴结核。
7、其他疾病:肝炎,血小板减少症,四肢关节疼痛,肋间神经痛,下肢痉挛,各种昏迷。
肝阳上亢证,中医病证名。是指由于肝肾阴亏,肝阳亢扰于上所表现的上实下虚证候。又称肝阳上逆,肝阳偏旺。
肝阳上亢的症状表现主要有:
1、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耳赤。这主要是肝肾之阴不足,阴不制阳,阳亢于上所导致的适;
2、失眠多梦、急躁易怒。这主要是肝火炽盛扰于神魂所引起的;
3、腰膝酸软、头重脚轻。这是由于肝主筋,肾主骨,肝肾阴虚时人体筋骨失养所导致的。
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大脚趾和第二个脚趾之间的缝隙向上厘米的凹陷处。由于它属于足厥阴肝经,因此按摩此穴对肝火旺盛带来的上火症状效果非常好。如果把手放在太冲穴上,稍用力就会感觉非常痛,说明肝火比较旺盛,那更要多按摩这个穴位。
按摩手法:在按摩太冲穴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即可。肝阳上亢用什么穴位
内庭穴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穴可以说是热症、上火的克星。如果有口臭、便秘、咽喉肿痛、牙痛、腹胀、吐酸水等不适时,可以多按内庭穴。
按摩手法:内庭穴是在第二脚趾和第三脚趾之间的缝隙交叉处,每天早晚用大拇指揉100次即可。
合谷穴
合谷穴最好找了,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虎口。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并且中医讲“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你有牙疼、耳鸣、眼睛红肿、鼻出血、头痛、咽喉肿痛、便秘、发热、口干等症状,就可以按合谷穴来消消火。
按摩手法:由于这个穴位按摩起来也比较方便,因此没有固定的次数,有空的时候按一按合谷穴就可以。
肝阳上亢有什么表现
早期多无症状,偶尔体检时发现血压增高,或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劳累后感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可能系高级精神功能失调所致。早期血压暂时升高。
心脏表现。早期,心功能代偿,症状不明显,后期,心功能失代偿,发生心力衰竭。
脑部表现。头痛、头晕常见。多是由于情绪激动,过度疲劳,气候变化或停用降压药而诱发。血压急骤升高。剧烈头痛、视力障碍、恶心、呕吐、抽搐、昏迷、一过性偏瘫、失语等。
肾脏表现。长期肝阳上亢导致肾小动脉硬化。肾功能减退时,可引起夜尿,多尿、尿中含蛋白、管型及红细胞。
肝阳上亢是一种中医病症,是指肝肾之阴不足或气郁化火,阴血耗伤,阴不制阳,导致阳亢于上所出现的证候,常见于西医疾病群中的高血压、脑卒中、更年期综合征、甲亢等。
1.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证
临床表现:眩晕欲仆,步履不稳,头摇肢颤,语言蹇涩,甚至突然昏睡,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兼症肝阳上亢,头胀头痛,急躁易怒,肢麻项强。舌红,或苔腻,脉弦细有力。
治法:镇肝熄风。
常用方剂:羚羊角汤加减。
常用中药:羚羊角、桑根白皮、木通、旋覆花、葳蕤、升麻、茯神。
2.肝阳上亢,肝肾阴虚证
临床表现:头晕目眩,健忘耳鸣,失眠多梦,咽干口燥,腰膝酸软,胁痛,五心烦热,颧红盗汗,男子遗精,女子月经量少或闭经,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
常用方剂:杞菊地黄丸加味。
常用中药:枸杞子、菊花、熟地黄、山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预防调护:
1.忌辛辣、肥甘、炙(火甫寸)之品,戒烟酒,少饮浓茶。
2.宜食清淡之品,多食海带、水果、绿豆、蔬菜、玉米油等。
3.饮食上可以多喝些菊花粥,绿豆海带粥,天麻炖鸡,牡蛎鲫鱼汤,还有枸杞猪肝瘦肉汤,平时可多食山楂,枸杞,玫瑰花茶,花生浸醋等来食用。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