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入地金牛的功效入地金牛的药理作用入地金牛宜忌配伍入地金牛方剂制剂性温,有小毒;味辛苦;功效祛风,通络,消肿,止痛。治风湿骨痛,喉痹,瘰疬,胃痛,牙痛,跌打损伤,汤、火烫伤。
禁忌孕妇,小儿及年体弱的病人慎用。
入地金牛为芸香科植物两面针的根。主产于华南各省及台湾、云南等地。两面针以入地金牛之名见载于《本草求原》。又以金牛公和两边针之名见于《岭南采药录》。近年来因发现有镇痛和抗癌作用,渐被广泛应用。中医认为两面针有祛风通络,行气止痛的功效与作用。常见如两面针牙膏等。
【别名】
蔓椒、猪椒、彘椒、豨椒、狗椒、金椒、金牛公、两边针、山椒、上山虎、花椒刺、胡椒竻、出山虎、入山虎、马药、下山虎、金牛母、双背针、光叶花椒、鸟不踏、猫公刺、山胡椒、叶下穿针、崖椒、鸟踏刺、双面针、黄根、鱼壳刺、藤椒。
入地金牛的功效
【药性】
辛、苦,微温。小毒。
《本经》:“味苦,温。”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辛、苦,微温。”
《湖南药物志》:“麻,有毒。”
【功用主治】
祛风通络,胜湿止痛,解毒消肿。主治风寒湿痹,筋骨疼痛,跌打骨折,咽喉肿痛,牙痛,胃疼,蛔厥腹痛,疮痈瘰疬,烫伤。
《本经》:“主风寒湿痹,历节疼艨四肢厥气,膝痛。”
《食疗本草》:“主赋风挛急。”
《本经逢原》:“通经脉,去风毒、湿痹。”
《本草求原》:“治急喉痰闭危笃。”
《岭南采药录》:“理跌打及蛇伤。患牙痛,煎水含澈。”
《湖南药物志》:“祛风活络,散癣止痛,解毒消肿。”
《广西本草选编》:“行气,主治腰肌劳损,寒疝腹痛。”
《全国中草药汇编》:“括血,麻醉止痛。主治神经痛,臀、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绞痛,胆道蛔虫病引起的疼痛,咽喉肿痛。井用于皮肤黏膜麻醉。”
祛风通络
风寒湿邪,留滞经络,阻遏气血,肢节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发为痹证。《类证治裁》曰: “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滞,久而成痹。” 故治宜调、宣、通、行,使营卫调和,气血流畅,壅塞自除。入地金牛,辛苦微温,辛可散风疏透,温能通经活血。苦以燥湿清泄,功专祛风通络,除痹止痛。故《神农本草经》载本品:“主风寒湿痹。历节疼。”
散瘀消肿
本品辛能行散,温能活血通经,具走窜之性。故在活血散瘀,行散消肿之功,可用治跌打损伤,汤、火烫伤等证。
行气止痛
本品辛温,辛能行散宣发,温可祛寒通络,行气止痛,祛寒疏风,治胃痛,牙痛皆效。
利水消肿
《干金方》曰:“治水,通身肿。猪椒枝叶煎如饧。空腹服一匕。日三,痒,以汁洗之。”肺为水之上源,若风寒袭肺,肺气闭郁,失于宣发肃降,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湿留停,发为水肿。恶风寒,或发热,舌苔薄白,脉来浮紧。治当疏解风寒,宣肺利水,入地金牛,辛苦微温,辛散疏透肺卫风邪,温可去寒助水宣发,故疏风散寒,开宣肺气,利水消肿,《千金方》用治水肿,盖缘于此。
入地金牛的药理作用
镇痛
其制剂有止痛作用。单用治疗神经痛、头痛、风湿痛、胃绞痛等。
局麻
可代替氯乙烷作表面麻醉药。
抑菌
两面针根1:1酒浸剂对血溶性链球菌、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抗癌
以肉瘤一180腹水癌细胞培养法 LD50数据表明本品含有的苯并氮杂菲类生物碱有抗癌活性,小鼠体内实验,其总生物碱对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
毒性反应
本品有一定毒性,用量过大或久服可以影响肝功能,中毒时有头晕、眼花、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解救方法:导泻,服糖水,注射高渗葡萄糖等。
【入地金牛临床应用】
止痛
用人地金牛注射渡每次肌注2ml(相当于根3g),每日1~2次。治疗神经痛、头痛、风湿痛、胃肠绞痛500余例,一般用药后5~10min即可止痛。也有甩人地金牛注射液肌内注射,每次lml(含有效成分100mg),每日1次,治疗风湿性及类风湿关节炎189例,有效率在90%以上,多数患者在用药5~6d内显示效果。
麻醉
将两面针制成表面麻醉剂,用于口腔科手术,局部用药1~2min后便可进行手术。拔牙101只(84例),无痛98只;齿龈脓肿切开18例,无痛14例。
治疗溃疡病
用溃疡丸(由山竹树皮、两面针制成蜜丸,每丸重I0g),每次l丸,每日服3次。20~25d为1个疗程,服至溃疡愈合或瘢痕形成为止。共治疗各种溃疡60衍,服药后溃疡愈合者47倒(占78.3%),无变化或未形成瘴痕者13例(占21.7%)。
治疗复发性溃疡
用人地金牛的叶片或根(从干燥切成薄片黄色的根中提取深黄色透明液与白及胶制成药膜,每片药膜为1cm*1cm正方形,厚约70μm,含生药量5mg,呈深褐色,质地柔软,与水接触后即溶成胶状物,药物成分易被释放和吸收。于口疮发病第二日使用,用时按溃疡大小剪取药膜一片,直接敷于患处,每日3~4次。共治疗58饲。结果:显效37例,有效21例。溃疡一般用药3~5d即可愈合。
治疗带状疱疹
治疗组将入地金牛酊(人地金牛10g加入75%乙醇100ml浸泡1星期后,去渣过滤)加入纱块,以取出的纱块不滴液为度,用1~2层敷患处。继以神灯(高效电磁渡治疗仪)照射患部,每日1次,每次30min。照射时,患部纱块干后可再加药液,治疗早期酌情服用中药汤剂(生苡仁、仙灵脾、大青叶、蒲公英、紫草、白芍、郁金、延胡索、珍珠母、石决明、寮刁竹,甘草)。对照组口服吗啉胍(ABOB)、VB1、吲哚美辛,肌注聚肌胞等。结果:治疗组261倒,治愈149倒,显效85例,有效27例,总有效率89.7%;对照组107例,治愈59例,显效30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83.17%。另观察到治疗组具有缩短病程及明显的止痛效果,止疱时间与皮损千捆结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入地金牛宜忌配伍
(一)入地金牛和合宜忌
本品辛温,阴虚火亢。孕妇,小儿及年体弱的病人慎用。
(二)入地金牛配伍应用
配麻黄治风寒湿痹。麻黄辛苦偏入气分,辛开苦泄遍彻皮毛。专发汗散寒邪;入地金牛辛苦温偏入心经血分,辛散温煦,透达营卫,有通络之力。二药相合,入卫入营,一宣一透有疏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功。
配牛膝行血去瘀。活血止痛,若跌仆闪挫,伤经动脉,瘀血停蓄,经气不利,可用二药合治。入地金牛辛散郁结,温通经脉,横行走窜;牛膝苦平,活血祛瘀,强筋壮骨,性善下行。相须为用,上下表里,气血流畅,行血去瘀。活血止痛。
配浮萍宣肺发汗,利水消肿。若风水为病,肺失宣发,头面浮肿,小便不利,法当宣肺发汗,利水消肿。浮萍辛寒,轻浮升散,发汗解表;入地金牛辛温,宣利肺气.透达营卫,二药相配,寒温平调,宣肺发汗,利水消肿.无寒热偏颇之虞。
配黄连和胃降逆,行气止痛。若脾胃不健。客邪乘虚而入,寒热错杂,升降失调,清浊混淆,剡胃脘痞满,暖气呕恶,肠鸣下利,舌苔薄黄,脉来弦数。二药相合,辛开苦降,寒热并用,邪去正复,痞满自除。
配生石膏外感风寒热邪,或胃热内蕴,皆可致龈肿齿痛。生石膏寒性沉降;八地金牛辛能散风,二药相伍,散风邪,降内火,内外热清,肿消痛止。
配防风去风胜湿,通络止痛。若风寒湿邪,闭阻经络,气血不畅,关节肿痛。二药共投,疏内透表,去瘀行血,治风亦治血,湿去络通痹痛自止。
配白芍若肝脾失调,气滞不和,脘腹疼痛,泄痢下重,治宜疏肝理脾.从本论治。入地金牛行气导滞,舒肝锯郁;白芍和营止痛,平肝缓急,相须为用,肝郁解,脾健,疼痛止,泄痢除。
入地金牛方剂制剂
治喉闭,水饮不入丸(《本草求原》) :入地金牛根。擂烂,用黄糖煮,做成弹子,含化。
治风湿骨痛方(《陆川本草》): 两面针根皮三钱,鸡蛋一只,水煎服。
两面针注射液(全国中草药展览会·资料选编《外科疾病》) 两面针,乙醇提取法制成注射液,每毫升相当于根皮3克,每日l 2次,每次2毫升,主治:风湿性关节疼痛,跌打损伤,骨折之瘀血作痛,神经痛、腰肌劳损、、胃、十二指肠溃疡疼痛,肠绞痛,胆道蛔虫痛等。
止牙痛方(《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两面针四两,了哥王一两,加入75%酒精500毫升(浸),用棉花蘸药水塞入患处。
治跌打劳伤风湿骨痛方(《云南中草药选》) :两面针根一两。泡酒一斤。七天后可服,每次服5~10毫升,一15三次;或用两面针根三至五钱,煎服。
治烫伤方(《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两面针干根,研成粉撒布局部,在撒粉前先用两面针。煎水外洗。
治对口疮方(《福建中草药》) :两面针鲜根皮配红糖少许,捣烂外敷。
两面针酒(经验方) :两面针、鸡骨香、了哥王。 75%酒精浸l5天,外搽。主治:风湿。跌打损伤疼痛。
治蛇咬伤方(《福建中草药》) :鲜两面针根一两。水煎服,另用鲜根酒磨外敷,或两面针干根研禾,每次三钱,开水送服;另取末调米泔水外敷。
治鼻咽癌方(《新中医》(1)1977): 两面针、白茅根、蛇倒退各30克,徐长卿、山药、川芎各15克,葵树子90克,生地24克。茅莓60克,水煎服。日1剂。
治足背皮肤鳞状上皮癌方(《新中医》 (2) 1976) :两面针60克,地胆头、鬼针草各30克。穿心莲、银花各1 5克,每日煎服l次,并结合盐水清洗患处;另用百草霜加肥皂水适量调为糊状外敷,每日3次。
两面针酊(经验方) :两面针、水杨梅、95%的乙醇浸泡,主治:牙痛。
两面针散(经验方) :两面针、圆叶千金藤、单根木。主治:喉痹痈肿。
局麻药方(经验方): 两面针、毕拨、曼陀罗。95%乙醇水浸泡7天,涂粘膜及皮肤。
治杨梅结毒:土人参,酒煎服。(王安卿《采药志》)
治妊娠呕吐:明党参、竹茹、生白术各9g,黄芩5g,甘草3g。水煎服。(《安徽中草药》)
治脱力劳伤,贫血头晕:明党参30g(切细),鸡蛋2只。打碎和匀,饭锅上蒸熟食。(《食物中药与便方》)
治高血压:明党参15g,怀牛膝15g。水煎服。(《食物中药与便方》)
治疔疮肿毒:明党参9g,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g。水煎服。(《安徽中草药》)
验方
治痰火核方:干山萝卜根5钱、风栗壳5钱、千层纸5钱、夏枯草5钱、清水三碗,煎成一碗服。
(方解)山萝卜凉血降火、风栗壳,千层纸泄热除痰,夏枯草行气散郁结,《本草纲目》曰:“夏枯草味辛而性寒毒,为治瘰疬鼠瘘之要药。”本方药性平稳,为降火除痰之剂。
(方歌)凉血降火山萝根,痰火换成肝热囱,栗壳夏枯千层纸,泄热捐痰法可珍。
治跌打瘀肿方:山萝卜5钱、鸡骨香5钱、千大锤5钱、入地金牛5钱、清水三碗,煎成一碗服,冲酒服。
(方解)山萝卜即《本草纲目》之大蓟,功能凉血散瘀,鸡骨香古名降真香,《本草纲目》论其功“有疗折伤金疮,止血定痛,消肿生肌之效。”,千大锤即台乌,温中行气,入地金牛祛风消肿,合为祛风行气消肿之剂,以之治疗跌打瘀肿有效。
(方歌)跌打瘀肿困伤,山萝卜与鸡骨香,金牛还加千大锤,瘀消痛止效彰彰。
山萝卜的副作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或熬膏。
【注意】
气虚下陷、精关不固及孕妇慎服。
《本草从新》:脾虚下陷、滑精梦遗俱禁用,以其下行而滑窍也。孕妇亦忌。
《饮片新参》:阴虚肝旺,内热烦渴者忌用。
《四川中药志》:外感咳嗽无汗者忌用。
《药材学》:大量服食易引起浮肿。
上一页全文完(共 9402 字) 展开全部内容
土鳖虫的作用与功效
土鳖虫的作用与功效,土鳖虫是一种动物制成的中药药材,对治疗活血化瘀具有一定的作用,是很好的药材,更是有很长久的历史。下面分享土鳖虫的作用与功效相关内容。一起跟随我来看看吧。
土鳖虫的作用与功效1
土鳖虫是一味动物类的药材,是动物的干燥体。土鳖虫性味是咸、寒,有小毒,归肝经。土鳖虫的主要功效是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第一、因为本品是味咸,性寒,归肝经;入血分,性善走窜,活血力强,善于破血逐瘀,所以它是一味伤科疗伤的常用药。
第二、在临床上,土鳖虫可以用于治疗女性由于血瘀引起的闭经、产后腹痛、骨折、伤痛、跌打损伤等。
土鳖虫具有抗凝血,抗血栓,扩张血管的功效。除此以外,土鳖虫有相当的抗突变能力,有促进骨折愈合和抗肿瘤的作用。它的营养价值非常高。
地鳖虫类中药使用历史悠久,几乎所有著名药典对其都有明确的记载,如汉代的我国第一部药物著作《神农本草经》、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以及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其功能主治也得到了研究应用及发展,具有逐瘀、破积、通络、理伤等功能,主治瘕[即包块、肿块、肿瘤之意]积聚、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等。
土元,又叫地鳖虫、土鳖虫等,是传统的名贵中药,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理血伤科中药。药用价值高,应用广泛,常用于跌打损伤,消肿止痛,通络理伤,接筋续骨有明显疗效。目前市场上的跌打丸、治伤散、消肿膏、云香精、黑鬼油等百余种中成药,其中土元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近年来,许多高级宾馆、饭店还常用土元做高级菜肴,接待贵宾,食之可口,营养价值更是身价百倍,其用量逐年增长,供不应求。
土鳖虫的作用与功效2首先,土鳖虫有活血化瘀、止痛的的功效,所以临床上常常用它来治疗跌打损伤、淤血肿痛等情况。治疗方法主要为:准备土鳖虫、自然铜、骨碎补、乳香、没药、血竭、当归尾、硼砂各3g,然后将这些中药材放一起研磨成细末,用瓷器封闭起来,用的时候,一次8g,用温酒送服效果最好。
然后,土鳖虫对于外伤性骨折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它破血逐瘀力强,可促进骨生成细胞的活性和数量增加,使破骨细胞出现时间、数量、功能活性明显增加,所以能促进骨折后骨组织的愈合。治疗方法为:准备100g香瓜子、100g土鳖虫、200g鸡蛋壳,分别研磨成粉末,然后搅拌均匀,食用时。一天3次,一次15g,坚持服用半个月即可见到明显效果。
其次,土鳖虫还有一定的通乳效果,如果女性产后有乳汁不足的情况,可以试试土鳖虫汤,但是要注意,它有一定毒性,所以一般不怎么使用,即便使用,也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再者,土鳖虫还有抗凝血和溶栓的功效,可以避免血液凝固引起多种疾病。
最后,土鳖虫对抗癌也有一定的效果,它当中的纤溶活性蛋白成分可以有效抑制黑色素瘤、胃癌、原发性肝癌等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
土鳖虫虽然功效多,但是注意事项也多,如果盲目食用土鳖虫,可能给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所以一定要注意。那么,土鳖虫有哪些注意事项呢?我们一起来接着往下看吧。
土鳖虫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土鳖虫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利用空闲时间可以用它补一补身体,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运用范围广,而且是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作用的药材,对我们的身体有增加抵抗力的作用,土鳖虫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养生必备。
土鳖虫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1 功效与作用
1、破瘀血,续筋骨。用于筋骨折伤,瘀血经闭,症瘕痞块。
本品咸寒入血,主入肝经,性善走窜,能活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疗伤,为伤科常用药,尤多用于骨折筋伤,瘀血肿痛。可单用研末调敷,或研末黄酒冲服;临床常与自然铜、骨碎补、乳香等同用,如接骨紫金丹(《杂病源流犀烛》);骨折筋伤后期,筋骨软弱,常配续断、杜仲等药用,如壮筋续骨丸(《伤科大成》)。
本品入肝经血分,能破血逐瘀而消积通经,常用于经产瘀滞之证及积聚痞块。治血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常与大黄、桃仁等同用,如下瘀血汤;治干血成劳,经闭腹满,肌肤甲错者,则配伍大黄、水蛭、 虫等,如大黄庶虫虫丸(《金匮要略》);治 积痞块,常配伍柴胡、桃仁、鳖甲等以化瘀消症,如鳖甲煎丸(《金匮要略》)。
2、下瘀血,消症瘕,疗折伤。
土鳖虫用于血瘀经闭、跌打损伤及症瘕肿块。
3、散瘀止痛。
用于血瘀引起的肝脾肿痛及腰肌劳损、扭伤。
4、镇痛。
土鳖虫破血逐瘀力强,可促进骨生成细胞的活性和数量增加,使破骨细胞出现时间、数量、功能活性明显增加,所以能促进骨折后骨组织的愈合。酒制土鳖虫具有很好的抗凝溶栓镇痛作用,炮制品水煎液对血小板聚集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又具有纤溶酶原激活物的特点和较好的镇痛作用。
5、调节血脂的作用。
土鳖虫能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3-C和T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2-C),显著升高血浆(HDL-CTC),显著增加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活性,并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6、保护肾脏。
研究表明土鳖虫可能具有延缓多囊肾病发生与发展的治疗作用。 多囊肾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气滞血瘀是其发生的重要病机特点,祖国医学根据其病机特点,临床多以扶正活血、消症导瘀法治之,对改善症状有其独到之处。
禁忌
年老体弱及月经期者慎服土鳖虫,孕妇禁服土鳖虫。
土鳖虫因为具有很好的活血效果,年老体弱及处于经期的女性朋友要慎用,以免造成经血量过大、经期时间延长;另外孕期妇女要禁用土鳖虫以免引起流产。
土鳖虫含有一定的`毒性,要注意使用的时候严格遵医嘱,以免造成慢性中毒。
土鳖虫的毒性:历代本草或中药学书籍都言其"有毒",服地鳖虫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 全身起小丘疹、自觉瘙痒, 停药后1——2天皮疹可消失.但再服又会出现同样皮损反应.可能是其所含的异性蛋白刺激所引起.对消化道有一定刺激性.亦有应用本品治疗量致窦性心率减慢反应的报告。
土鳖虫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2 土鳖虫怎么外用?
治小儿脐赤肿或脓血清水出者:干蚵蚾火煅为灰,研末,敷之。
治瘘疮肿:干地鳖末、麝香各研少许。上二味,研匀。干掺或贴,随干湿治之。
治瘰疬:鲜地鳖虫、陈瓦花。同捣烂。用膏药贴上,未溃即消,已溃即敛。
抗凝血作用:土鳖虫水提物灌胃,均明显延长大鼠出血时间和复钙时间,显著地抑制大鼠血小板聚集率,缩短红细胞电泳时间,但对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均无影响。土鳖虫水煎液灌胃,可明显升高实验性高脂血症鹌鹑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甾醇与总胆甾醇的比值,增加卵磷脂胆甾醇酰基转移酶活性,并有一定的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作用。
含挥发油和氨基酸,挥发油总量约22.19%,主为萘,另含各种脂肪醛和芳香醛,占24.95%。还含有二氯苯和二甲基二硫醚等其它中药少见的成分。
土鳖虫的食用方法
1、麻辣土鳖虫:土鳖三两做一盘用清水冲洗无渣无沙即可; 油炸土鳖虫发酥脆为佳;干扁即成(用料、油、料酒、盐、味精、花椒、白胡椒、红辣椒、香大葱)。
2、脆皮土鳖虫:用清水冲洗无渣无沙即可;腌制:(用料酒、盐、味精、白胡椒、花椒粉、辣椒粉、香葱粉腌制30分钟)。少量的干面粉扑上;油炸腌制后粉扑上的土鳖虫发酥脆为佳;最后将发好了的土鳖蘸上辣油在吃更好。
3、土鳖酒:用10斤的酒缸60度纯粮食酒加8斤酒配一斤二两活土鳖虫泡制15天( 用清水冲洗土鳖虫,无渣无沙活土鳖泡制即可),每天中午和下午喝半两至一两。
4、土鳖粉:将脆皮土鳖虫粉碎;干吃和开水冲服一次服1至3钱。五活吞土鳖的方法:饭后吞一天2次,1次一至二钱(10个左右)。
土鳖虫的功效比较多,只是我们平时都很少关注而已,可以将土鳖虫做成麻辣土鳖虫、土鳖酒。除以上之外,还可以将土鳖虫加工成粉末与其他食材搭配在一起食用的哦。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