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荜拨药材故事荜拨是什么荜拨的功效与作用荜拨附方荜拨的副作用性热;味辛;归胃、大肠经。功效温中,散寒,下气,止痛。治心腹冷痛,呕吐吞酸,肠鸣泄泻,冷痢,阴疝,头痛,鼻渊,齿痛。
禁忌实热郁火、阴虚火旺者均忌服。
荜拨,是胡椒科植物荜拨的尚未成熟的果穗,是一种一两寸长、筷子般粗细的褐色小棒棒,掰开看,里面嵌着芝麻粒似的小籽籽。它有胡椒一样的辣味。人们常把它作为煮肉的作料之一。荜拨是热性药物,可以暖胃,也可治疗虚寒性痢疾。按照中医的说法,刚开始患痢疾的时候,是属于湿热性质的,应使用清热解毒药物;患痢疾时间长了,就变成了虚寒性质,就要使用荜拨等热性药物。所以牛奶煮荜拨是有针对性的。
荜拨作为一种中药,为镇痛健胃药,味辛性热,无毒。临床上常用于胃寒引起的腹痛、呕吐、腹泻、冠心病、心绞痛、神经性头痛及牙痛等。
荜拨药材故事
痢疾、腹泻对体质较弱的老年人来说,连泻几天可能会大伤元气。使用抗菌素又可能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古人在腹泻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唐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因患痢疾而腹痛腹泻,苦不堪言,以致食欲大减,身体消瘦,卧床不起。御医们绞尽脑汁,但太宗的病情却丝毫没有好转。不得不招来四方名医会诊,连连发出诏令悬赏征集医治太宗痢疾的方药。
当时,长安城中有位叫张宝藏的民间医生,曾使用民间单方即用牛奶慢火缓煎荜拨后内服治好过自己的顽固性痢疾,当他见到诏令后,便把这个验方献给了宫里。御医用此方先煎了一剂自己服,见无明显副作用,这才又煎了一剂给唐太宗服。太宗服药后腹痛腹泻很快好转,真是药到病除。太宗甚是高兴,便赐予张宝藏官居五品。唐代名医刘禹锡获此验方后,曾多次试用于痢疾的治疗,效果显著,他便将此方收载到他撰写的《传言方》中。
荜拨止痢这一验方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具体用法是荜拨9克,牛奶500毫升,同煎至250毫升,去荜拨,服牛奶,空腹顿服。该方平和、安全、有效。
荜拨是什么
【别名】
荜拨、荜拨梨、阿梨诃他、椹圣、鼠尾
【来源】
本品为胡椒科植物荜茇 Piper longum L.的干燥近成熟或成熟果穗。果穗由绿变黑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
果穗圆柱形,稍弯曲,由多数小浆果集合而成,长1.5—3.5cm,直径0.3—0.5cm。表面黑褐色或棕色,有斜向排列整齐的小突起,基部有果穗梗残余或脱落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颗粒状。小浆果球形,直径约1mm。有特异香气,味辛辣。 以肥大、饱满、坚实、色黑褐、气味浓者为佳。
【炮制】
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荜茇营养分析】
果实含胡椒碱(Piperine)、荜茇醯胺(Piplartin)、派啶(Piperidine)、胡椒酸(Piperic acid)和挥发油。种子含芝麻脂素(Sesanin)。有温中、散寒、下气、止痛的作用。
【烹调用途】
常用调味品,有矫味增香作用。多用于烧、烤、烩等菜肴。亦为卤味香料之一。
荜拨的功效与作用
(一)功能主治
温中,散寒,下气,止痛。治心腹冷痛,呕吐吞酸,肠鸣泄泻,冷痢,阴疝,头痛,鼻渊,齿痛。
《本草拾遗》:温中下气,补腰脚,消食,除胃冷,阴疝,痃癖。
《海药本草》:主老冷心痛,水泻,虚痢,呕逆醋心,产后泄利。
《日华子本草》:治霍乱,冷气,心痛血气。
《本草图经》:治气痢。
《本草衍义》:走肠胃中冷气,呕吐,心腹满痛。
《纲目》:治头痛、鼻渊、牙痛。
《天宝本草》:治跌打损伤,腰脚痛。
温中散寒:用于胃寒呕逆及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单味也有效,也可配厚朴,广木香,高良姜等。如(世医得效方<荜拔丸>)。
【应用功效】
①脾胃阳虚,久寒积冷,脘腹冷痛,脾性鸣泄泻者,可与高良姜、干姜、肉桂、人参等配伍。
②阴寒凝滞经络,症见头痛,牙痛者,内服可与细辛、升麻、白芷、胡椒等配伍,亦可外用搐鼻、含漱或研末涂患处。
③荜菝与牛奶同食,中医认为,牛奶除含有丰富的营养外,还有滋润阴液的作用,二者同食对食管癌、贲门癌、胃癌、肠癌、虚而泻者都有一定的疗效。
(二)药理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荜茇在不同剂量时对小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影响有很大不同。当剂量为4.4—13.3g/kg时,心肌对86Rb的摄入量随剂量升高而减少,为β受体阻滞效应;但剂量为17.8g/kg时,表现为β受体激动效应,增加心肌营养血流量和冠脉流量,改善心肌代谢。荜茇挥发油能提高减压及常压条件下小鼠的耐缺氧能力,对Isop所致耗氧量增加的小鼠和亚硝酸钠所致缺氧小鼠,都可延长其生存时间,还能显著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兔心电图T波变化和心率减慢。荜茇对KCl引起的兔离体冠状动脉收缩有抑制作用,且具剂量依赖性。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荜茇所含的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蜡样芽胞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沙门氏菌T和B、卵黄色八叠菌、流感病毒等都有抑制作用。
镇静、抗惊厥作用。
荜茇大鼠腹腔注射能显著对抗戊四氮所致惊厥、电惊厥和“听源性发作”。小鼠注射荜茇5分钟后活动次数减少,与硫贲妥钠有协同作用,能对抗吗啡、戊巴比妥钠对呼吸的抑制作用。
对胆固醇代谢的影响。
荜茇挥发油非皂化物(OPUM)能显著降低内源性和外源性高胆固醇血症小鼠血清TC及肝脏Ch的含量,降Ch作用与剂量成正比;显著抑制小鼠腹腔注射Triton引起的TC上升,对腹腔注射蛋黄乳液的小鼠也能显著提高血清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活性,显示荜茇有降血脂作用,这与其促进Ch的酯化与排泄有关。
其他作用。
荜茇能抑制兔和大鼠回肠的张力和收缩力,其乙醇提取物对实验性胃溃疡有显著保护作用,对胃液的量及胃液总酸度也有明显抑制作用。
毒性。
OPUM小鼠灌胃的LD50为491.73±46.78mg/kg。
(三)荜拨的性味归经
【性味】
辛,热。
【归经】
归胃经、大肠经。
荜拨附方
治伤寒积冷,脏腑虚弱,心腹疞痛,胁肋胀满,泄泻肠鸣,自利自汗,米谷不化:荜拨四斤,高良姜、干姜(炮)各六斤,肉桂(去粗皮)四斤。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粒,米饮汤下,食前服之。(《局方》大巳寒丸)
治飧泄气痢,腹胀满,不下食:荜拨半两,肉豆蔻(去壳,半生半煨)一两,干姜(炮)半两,诃黎勒(诃子)(半生半炮,去核)一两,白术三分,甘草(半生半炙,锉)半两,木香(半生半炒)一两。上七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空心米饮调下,日晚再服。(《圣济总录》荜拨散)
治气痢:牛乳半斤,荜拨三钱。同煎减半,空腹顿服。(《独异志》)
治脾虚呕逆,心腹痛,面色青黄,腰胯冷疼:荜拨、木香、附子(炮裂,去皮脐)、胡椒、桂(肉桂)(去粗皮)、干姜(炮)、诃黎勒皮(焙)各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一两半。上八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粥饮下十五丸,日三。(《圣济总录》荜拨丸)
治虚劳脾胃宿冷,不思饮食,四肢怠惰,心下胀满,脐下结痛,及痃癖气块等病:荜拨(炒)、诃子(煨,去子核)、干姜(炮裂)、人参各一两,桂(肉桂)(去粗皮)、 白茯苓(去黑皮)、胡椒各半两。上七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饮下,空心食前。(《圣济总录》荜拨丸)
治痰饮恶心:荜茇,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用清粥饮调下半钱。(《圣惠方》)
治妇人血气不和,疼痛不止,及下血无时,月水不调:荜茇(盐炒)、蒲黄(炒)。上等分,为末,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吞下;如不能饮,米汤下。(《普济方》二神丸,一名荜拨丸)
治瘴气成块,在腹不散:荜茇一两,大黄一两。并生为末,入麝香少许,炼蜜丸梧子大。每冷酒服三十丸。(《永类钤方》)
治偏头痛:荜拨为末,令患者口中含温水,左边疼令左鼻吸一字,右边疼令右鼻吸一字。(《经验后方》)
治心腹冷气刺痛,妨胀,不能下食:荜拨、胡椒、桂心(肉桂)各一分,为末。米三合,煮作粥,下荜拨等末,搅和,空心食之。(《食医心鉴》荜茇粥)
治冷痰,饮食不下,膈脘不快:荜拨(炒)一两,诃黎勒(诃子)(煨,去核)三分,干姜(炮)半两。上三味,为细末,煮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汤下,不拘时。(《圣济总录》荜拨丸)
治年深头风,痰厥呕吐,恶闻人声,头不能举,目不能开:荜拨为细末,每服一大钱,茶清调下,仍(口畜)少许鼻中,食后。(《杨氏家藏方》)
治牙痛:
①荜茇、胡椒。上二味等分,捣罗为末,化蜡丸,如麻子大,每用一丸,纳蛀孔中。(《圣济总录》荜拨丸)
②荜茇末揩之,煎苍耳汤漱去涎,治风虫牙痛。(《纲目》)
治鼻流清涕:
①用荜拨末吹鼻内即止,治鼻流清涕不止。(《卫生易简方》)
②荜茇、香附、大蒜。杆作饼,纱衬炙热贴囟门上,用熨斗火熨透,治鼻塞脑流清涕。(《医学入门》荜拨饼)
治满口白烂:荜茇一两,厚黄柏一两(火炙)。上为末,用米醋煎数沸后,调上药,漱口。(《丹溪治法心要》)
胃痛:取荜拨50克加入600毫升黄酒中,浸泡7日,每次服10毫升,每日3次。
呃逆:将荜拨捣细为末,饭前服用,每次两克,每日两次。
腹泻:取荜拨3克,肉豆蔻6克,干姜3克,炒白术6克,甘草6克,木香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偏头疼:口含温水,左侧头痛以左鼻孔吸入荜拨细粉,右侧头痛则以右鼻孔吸入。
鼻塞:荜拨10克,生川乌4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冰片3克,鹅不食草6克,细辛5克,共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取0.3克,吹入鼻腔内,3—5分钟即可见效。(张可堂)
【食疗方】
砂仁荜茇桔鱼汤
砂仁10克,荜茇10克,陈皮10克,大鲫鱼1000克,大蒜2头,胡椒10克,辣椒、葱、食盐、酱油、菜油适量。
做法:
将鲫鱼去鳞、鳃和内脏,洗净;在鲫鱼腹内,装入陈皮、砂仁,荜茇、大蒜、胡椒、辣椒、葱、盐,将鱼腹以线缝合;取锅1只,放入菜油烧热,将鲫鱼入油中煎3分钟,加入酱油和水适量,炖熟即成。弃药,吃肉喝汤,佐膳酌量食用。
功效:
温中散寒,理气健脾,和胃止呕,补虚。主治寒性腹痛和虚性腹痛患者食用。
荜拨粥
材料:荜拨、胡椒、桂心各0.5克,粳米50克。
做法:如常法煮米做粥,将荜拨、胡椒、桂心研未加入调匀,或加盐少许。
效用:温胃散寒,气下止痛。凡因寒气犯胃而引起的胃脘疼痛、胀满、食欲不佳,甚或呕吐稀涎、肠鸣冷痢等症,可辅食此粥。
荜拨的副作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g,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鼻吸或置蛀牙孔中,适量。
【注意】
实热郁火、阴虚火旺者均忌服。
《本草衍义》:多服走泄真气,令人肠虚下重。
《纲目》:辛热耗散,能动脾肺之火,多用令人目昏,食料尤不宜之。
《本草易读》:“多用令人上气。”
荜茇引作调味品,并被列入芳香类调味品,主要取其矫味增香作用,与八角茴香、小茴香、肉桂、丁香、孜然、高良姜、咖喱、玫瑰花、桂花、芝麻等作成复合性调料,或用于较长时间的腌制,使其味渗透到原材料的内部后,再采用烧、烤、烩、卤、酱、炸、涮等法烹制。且常用于粤菜卤水和重庆火锅料的配方。作为烹饪调料,在福建、云南、广西、广东等地用之稍多。
荜茇与胡椒同用,可作牛肉、羊肉、鹿肉及海洋鱼肉的调料,如荜茇、砂仁、陈皮共研碎,纳入大黄鱼鱼腹中,再加入胡椒粉及大葱、食盐、酱油等佐料,可腌制出味道鲜美的鱼肉。
另外,荜茇粉尚可添加在甜点中,配入水果汁液或部分蔬菜烹调中和乳制品中。但荜茇在普通百姓餐厨中尚不常见,不宜大量、长期使用。
荜茇主含胡椒碱、挥发油等成分。对白色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具有调节胃肠运动、抗胃溃疡等作用。但因辛燥之性较大,味略带麻,荜茇使用不如胡椒普遍,即临床使用中尚不属很常用的中药。
荜茇配方进入中药汤剂,仅用1.5~3g。治疗虫牙疼痛,可单用研粉擦牙,或与胡椒等分研粉,做成芝麻大小的丸粒,塞入龋齿孔中,有较好止痛效果。
荜茇内服不宜过量、久服,古代药物学著作中曾指出“久服定泄真气,令人肠虚下垂”;“多用令人目昏”。当代中药学著作中称:“阴虚火旺者忌用”、“孕妇、儿童慎用。”
荜茇根
(《本草拾遗》)
【异名】荜拨没(《本草拾遗》)。
【来源】为胡椒科植物荜茇的根,植物形态详"荜茇"条。
【化学成分】根含胡椒碱、荜茇明碱、荜茇明宁碱。茎含荜茇明碱。
【药理作用】荜茇明碱有明显降低狗血压的作用,阿托品及抗组织胺药对其降压作用没有影响。于第二颈椎处横切脊髓后,降压作用仍然保持。对呼吸的频率及深度均无影响。对兔和大鼠回肠可抑制其张力和收缩力最后麻痹,洗去药物可以恢复。胡椒碱的药理见"荜茇"条。
【性味】《本草拾遗》:"味辛,温,无毒。"
【功用主治】《本草拾遗》:"主五劳七伤,阴汗,核肿。""冷气呕逆,心腹胀满,食不消,寒疝核肿,妇人内冷无子。治腰肾冷,除血气。"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钱,或入丸、散。
提醒您:荜茇根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荜茇又名荜拨,为胡椒科植物荜茇的未成熟果穗,有一股特异的香味,为温中散寒良药。中医学认为,荜茇性热味辛,入脾、胃经,具有温中散寒、下气止痛的功效,主治心腹冷痛、呕吐、呃逆、泄泻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荜茇中提炼出的精油对白色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荜茇“凡病属寒起者,皆可以投”。
荜茇有温中散寒、下气止痛的作用。可以用于脾胃虚寒或者寒湿困脾,所致的脘腹胀满、呕吐泄泻、腹痛肠鸣等。常与白术、肉豆蔻、干姜等配伍同用,比如荜茇散。也可以用于龋齿压痛、风寒性的头痛、鼻窦炎等的治疗。现在药理研究,荜茇有降低总胆固醇、改善冠脉供血、抗心律失常、镇静、镇痛解热的作用。近期也有应用毕拔治疗三叉神经痛和乳腺炎的报道。荜拨性热、味辛,具有温中散寒、下气止痛、醒脾开胃之功效,能有效治疗脾胃宿冷、不思饮食、心腹冷痛、呕吐反酸、肠鸣泄泻等病症患者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