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大麦芽、大麦、麦、大麦毛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归脾、胃经。
功效主治: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退乳消胀。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乳汗郁积、乳房胀痛、女性断乳、脾虚食少、乳汗郁积。
用法用量:日服9-15克;回乳炒用60克。
代表产地: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主要产于华北地区。
禁忌:脾胃虚者不宜用;凡痰火哮喘,切不可用。
麦芽按其炮制方法可分为生麦芽、炒麦芽、焦麦芽三种。其中炒麦芽是炒至棕黄色,焦麦芽是炒至焦褐色。炮制方法不同,功效主治就不相同。生麦芽长于健胃、通乳,用于脾虚食少、消化不良、乳房胀满、乳汁郁积;炒麦芽偏于行气消食、回乳,用于脾运不佳、便溏日久、女性欲断乳汁;焦麦芽专于消食导滞,用于食积吞酸、脘腹闷胀。
麦芽能消化米面类食物,用于米面类食物引起的食积,治疗时常配山楂、神曲,煎汤或作丸服用,效果很好。它与一些泻下的药物不同,本身就是粮食,对身体没有伤害,既可入药,又可当食物食用,是药食同源食材之一,所以在治疗女性、儿童和老人食积方面选用麦芽最安全有效。
服用大麦芽回乳可谓是最安全有效、简便实用的方法。它既可单方使用,也可以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一般体壮、乳多者回乳可单用生麦芽60-120克,体弱、乳少者用量需稍少些,或选用炒麦芽,会相对好些。也可用生麦芽配以蝉蜕水煎服;或配伍生枇杷叶(去毛)水煎服;或炒麦芽60克,山楂30克,神曲30克,煎汤代茶饮。麦芽的回乳作用,关键在于用量。生麦芽10-15克,小剂量开胃疏肝而通乳,60-120克大剂量则耗气散血而回乳。
现代研究表明,麦芽具有很好的降血糖作用。临床实验证明,麦芽的浸提物降血糖效果明显。它所含的大麦碱A和大麦碱B有抗真菌活性,能很好的起到抗真菌的作用。另夕卜,它还可以防止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危害,在放射科的医护工作者应该多多服用。
针对早发育、性早熟儿童进行干预,纠正儿童肾阴虚导致相火旺,调整儿童阴阳平衡,考虑儿童体质幼嫩,需要长期服用,不易寒凉味苦药,恐伤儿童体质,因此本方采用药食同源药材,安全性高,副作用少,以滋阴泻火为主,兼以利湿除热,散结消肿,疗效独特,可以对早发育儿童阴虚火旺体质予以调整,对性早熟儿童可以配合其他治疗方案,进行必要干预,具有独特的优势。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病位证素肾是关键的病位,而“阴虚”、“热”是主要的病性证素。临床运用中医药治疗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时,可以从滋阴降火入手,在此基础上再根据个体不同伴随证候 辨证治疗。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药食同源的食物,比如黄芪红枣枸杞子以及鱼腥草,别看他们不起眼,但养生功效却让你意想不到,不妨来了解一下。
哪些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可达到养生功效?
1、红枣
红枣中含有的三萜类物质,能抑制癌细胞增殖,降低了癌细胞扩散以及转移的风险。另外红枣也能诱导癌细胞走向死亡,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直接把红枣清洗干净,用刀子在红枣表面划几刀,然后放在开水里面煮10分钟左右,吃的时候必须细嚼慢咽,防止增加胃肠道负担。
2、鱼腥草
鱼腥草里面含有的鱼腥草素能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了细胞抗感染的能力,达到了抗癌以及防癌的功效。尽量把鱼腥草和其他药材配伍一起吃,这样才能发挥其最大的药效,把3克薄荷甘草和6克鱼腥草清洗干净,放在杯子里面用开水冲服即可,但是脾胃虚寒以及腹泻的人群不能吃鱼腥草。
3、茯苓
茯苓里面含有茯苓多糖,能增强吞噬细胞的识别能力,诱导癌细胞走向凋零。把10克茯苓清洗干净放在锅里面进行煎煮过滤渣取出汁,然后放在大米粥里面调伴均匀。必须把茯苓打碎之后才能获取里面的抗癌物质。
4、金银花
金银花里面含有的绿原酸,能抑制黄曲霉毒素以及苯并芘在身体里面的作用,防止让正常细胞发生突变,降低了自然物质的利用率,提高了肝脏解毒和再生能力。可以把5克茉莉花、冰糖,15克金银花一起放在开水里面冲服。
5、枸杞子
枸杞子里面含有的枸杞多糖能调节免疫系统,激活了t淋巴细胞以及巨噬细胞的活力,促进了细胞因子的生成,预防各种癌症的产生,可以把枸杞子放在水里面冲服。但是身体有炎症、正在感冒发烧以及腹泻的人群不能吃枸杞子。
温馨提示
除了以上5种中药材外,黄芩也是不错的选择,能抑制流感病毒以及多种细菌,可达到补气养血以及安神的效果,能缓解药性对肾脏带来的损伤。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