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是很多老年人比较喜欢的一种锻炼身体方式,气功对于意念方面的要求并不是非常严格,只要掌握好动作要领,配合正确的呼吸,就能够达到很好的锻炼作用。练习气功除了可以达到很好的保健作用以外,对于一些疾病也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练气功的要领有哪些。
一、练气功的要领
练习气功呼吸非常重要,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应该进行腹式呼吸,也应该要深呼吸。练习气功比较常见的呼吸方法就是鼻息呼,鼻吸口呼法以及停闭呼吸法,自然呼吸法等等,应该要不断的练习,不要急于求成,练习时候的姿势也很重要,比较常用到的姿势有站式,侧卧,仰卧,自由盘膝以及平坐等等,动作一定要放轻松,要做得自然,这样才能让身体放松,精神放松,不一样的姿势特点也不同,能够达到的治疗疾病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练习气功也应该要处在一种稳定安静的状态之下,所以学会怎么样让自己进入到安静的状态中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一般可以使用默念法,数吸法,让自己快速的进入到安静的状态之中,每一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到底选择哪种方法可以自己自由选择。
二、练习气功的注意事项
想要练习气功的人一定要注意,好好的放松自己的心情,保持愉快的情绪,这样才能够让疾病得到消除,可以起到促进身体健康作用,在练习气功以后也可以让身体变得更加的舒适,练习气功肯定不能急于求成,应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达到好的效果,虽然练习气功并不是非常复杂的运动方式,但是想要掌握的比较熟练,也应该有一段时间的坚持练习,这样才能够达到熟练的程度,练习器气功也应该注意合理的休养,这样身体也可以更加健康。
上面给大家介绍的就是练气功的要领有哪些,看了上面的介绍,大家应该也有了一定了解,气功这种锻炼方法一定要好好的自己摸索,按照规定的动作进行不断的练习,很多人在练习的过程当中,因为急于求成而出现了精神紧张,头痛头晕以及胸闷气短的症状。
1.抱丹田
早晨(寅时最好)选一空气清新,有松柏树丛之处(湖泊河水边亦可),自然站立,左足向左开一步,与肩同宽,平行而立,身体微下蹬,膝稍弯曲,头直目正,身端气静,松肩垂时,十指分开,手心向内置与腹前,两手相抱若抱球状。此时要身体似站非站,似坐非坐,面部似笑非笑,意守丹田部位。随意呼吸,莫令耳闻。这样站立一段时间后,再做下一动作。
2.转丹田
立正站立,开左脚向左与肩同宽,意守丹田,然后以意领气,以丹田为圆中心,自左向右转36下,吸一口气咽下。再从右向左转36圈,再吸一口气咽下。是为转丹田。
3.晃丹田
立正站定,左脚向左开一步,与肩同宽,全身放松,用腰部带动,自左向右作圆形晃动。但要意守丹田,以丹田为圆中心。先随意呼吸,然后再由左向右作圆周晃动,当身体晃动时,先向左半周吸气,吸气时舌顶上腭。当身体转向右边时呼气,呼气时舌抵下腭。但晃动时要松肩松胯,全身不得有一丝呆板之意,共约36下。这样的平行转圆可以使代脉得到锻炼。
4.揉丹田
如前两脚立正站立,左脚向左开一步,与肩同宽,两手虎口张开对称放在丹田两旁。以丹田为圆心,自左向古作划圆运动,也是吸气舌顶上胯(搭鹊桥),呼气舌抵下腭。约36下。
5.击丹田
如前两脚站成与肩同宽,全身放松,然后伸左脚向左前方半步,两臂鸟展翅一样向后用力展开,为白鹤亮翅,舌顶上腭吸气。然后左脚后收,与右足井齐,两掌变拳一齐向丹田两边猛击,舌抵下胯呼气。计36下。
6.折丹田
轻步站开始,上左步,左手掌向右腮护去。再上右步,右掌向左腮旁护去。然后两掌交叉一齐向前扑去,扑时叩首,为“以首叩碑”呼气;起时吸气。这样腹部会得到压迫的锻炼,丹田也会充实起来。
7.搓丹田
取一木凳,随意坐下,右脚落地,脚心斜向前方,左腿压在右腿上。左手掌心向上,放在左腿上,右掌心向下,两掌相合,右掌由左掌上向前向下斜搓去,直到手不能再伸时,呼气。然后右手心向上,左手掌心向下,右手掌回抽,吸气,气贯丹田,如此36下。再换成左脚落地,脚心斜向前方,右腿压在左腿上,有掌心向上,放在盲腿上。左掌心向下,两掌相合,左掌由右掌上向前向下斜搓去,直到手不能再伸时,呼气。然后左手心翻往上,右手心向下,左手掌往回抽,吸气,气贯丹田,也36下。
8.喷丹田
两脚立正,并脚而立,两手掌从左右胯旁,手心向上,升到胸前交叉,两手心均向上,右手放在左手上,吸气。然后一齐向前猛然推去,为“婴儿击食”,推出时喊“喝”,呼气,一共36下。
9.提丹田
立正站立,右子领左手,高举在头部,右手心向左,左手掌附在右掌根处,两脚尖掂起,向空中吸气。然后两手就像大有把柄被握住一样,用力一齐向下拽,两肘打坠劲,坠到两手落到胸前,呼气。这样子起吸气,下坠呼气,计36下。通过强行呼吸,丹田气足,内气鼓荡,能达到内壮的目的,只有内壮才能力源丰富,劲力浑圆,用之不尽。
四、丹田功的效应
练功练到一定的程度,会觉得丹田部位有一股热气感,或者形成一个“气”上感,这就是内气聚集、储蕴的表现。通过进一步的锻炼,这个“丹田”之气就会循经络系统运行全身,你会感到一条热气流下伸至会阴穴,往后向上升经督脉经络的尾阎、夹脊、玉枕、百会等穴,再向前往下,循任脉经络经“膻中穴”回到“丹田穴”,出现任督经气循环的感觉。再进一步锻炼,可出现内气沿周身十二条经络及奇经八脉路线循环感觉。练功到此,人就会感到周身经络气血通畅,精力充沛。功到高级的上乘功夫时,能做到不用眼睛而能视,不用耳朵而能听,那怕是芥未小物能知,微弱之声而能听。这样,你还愁动战不能胜吗?
心意拳内功功法问题
1.问:为什么心意拳内功首重丹田功?
答:丹田功就是培植先天真阳之气的功法。人在母体中时是靠肚脐从母体中吸取营养而维持生命。离开母体以后,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先天灵性渐渐抿灭,先天的真精元阳之气也会逐渐减少,一直到风烛残年时,人就如耗尽油的灯一样灭(死)了。所以,加强丹田功的锻炼,正是像疏通淤塞的河道一样,疏通经脉,特别是练通周天后前任督气通以后,真阳气通,劲蓄力足,不但百病消除,延缓衰老,还能练成上乘武功。
2。问:为什么叫丹田功?
答:心意拳内功不光叫丹田功,也可叫周天功,或者叫得真法。有的又把此功叫十六把气功、坐功、卧功、站功、内功四经、贯根八法等。但我们这一派则专练此丹田功,以培植先天元气,扶持真阳;当炼到气满全身,全身鼓荡,上下丹田气充时,则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有真意时,即可达心意拳的上乘境界。拳谱上说:“精养灵根气养神,元阳不走得其真,丹田养成千日宝,万两黄金不与人”,说明丹田功在心意拳的重要。因丹田是人的元气之所在,所以叫丹田功。
3.问;炼丹田功先从哪里入手?
答:首先认清三大奇经。按中华医学学说人身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为什么要认识三大经,哪三大经呢
(1)督脉。督脉是奇经八脉之一,起于尾闻骨端,长强穴后的会图部,上循脊柱至脑后凹陷中的风府穴,进入脑内,再上巅顶,沿额下行至鼻拄。在人身的背后。督含有总督的意思,“督乃阳脉之海”。“督脉督一身之阳”。一身之阳脉皆会于督脉。
(2)任脉。任脉也是奇经八脉之一,起于中校之下的会阴部,上出毛际的深部,沿腹内上过关元穴到咽喉;再上至颏下,走面部深入眼内。在人的前面。任有担任的意思,“任脉为阴脉之海”,“任脉任一身之阴”。全身阴经皆会于任脉。此两脉在人的一前一后,一阴一阳。此两脉通则形
成一周天通。
(3)带脉。带脉也是奇经八脉之一,起于胁下,环绕身躯腰腹部一周。像人的束带一样把人束住。认识这三大脉以后,能打通任督脉,即小周天通。我们练心意拳丹田功即先从我介绍的功法(参看(武魂)199;年第一期)从一往后逐一演练。因为虽然此功不出偏,但为能适应东西南北中的五种人的环境、气候、人体等不同,所以还是按我介绍的步骤练。
4.问:每次练习一式还是九式一次练完
答:按我多年锻炼的经验,每次首先练抱丹田,其次再练晃丹田,时间,次数不限。练多练少均可,但每次不能少于36下,否则不出功。有的时间宽余也可一次九式全部做完,有的时间少,可只做其中一二式。这要视自己时间自己掌握。
5.问:抱丹田每次站多久?怎样收式?
答:抱丹田一法主要是人与天(大自然)进行有益的交流活动。人每天迫于生计匆匆忙忙,思想紧张,肢体疲乏,这就是平常所说会产生一种乏力、僵力。而人要活命又不能不做,所以,在紧张之余去到河边、湖沿,或山林树丛中去放松一下思想,舒展一下肢体筋骨,吸进—些新鲜空气,做“吐故纳新”,这就是抱丹田功。每次抱丹田的时间是以思想达到放松,似想非想,一切皆空,也就是心情舒畅,不再紧张,不再焦虑即好。此动作不要收式。经过思想净化,肢体放松,此动作就是一无复始的开始,再练其它几式,即可练功出效。
6.问:转丹田要求自左向右,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
答:男女有别。男性是以丹田为中心,自左向下,然后再向上,再往左转,是顺时针方向转。转36下。女性相反(因为心意弟子女性很少),应自左向右往下再往左上,是逆时针方向,但只转32下。
7.问:晃丹田怎样转法
答:其实只要掌握了男左女右的原则,我想练心意拳的朋友都可想通。功法中已介绍“意守丹田,以丹田为圆中心,以腰部带动自左向前再向右晃动。这种晃动应是以意领气,以气引导带动身体晃,腰部带有螺旋力的意境。这种晃动主要是锻炼入的带脉。
8。问:操舟田怎么揉?轻重怎样掌握?
答:两手虎口张开形成一个自然圆,两掌对称地放·在丹田两旁,此时丹田穴正好在两虎口的圆中;两掌要贴身,但不能按死,而是轻轻地贴身。做圆形转动时动作也要轻柔,自左向右,路线也是自左向下再向右,是顺时针方向,但两掌虎口圆不能转到丹田穴的外面去。
9.问:击丹田的轻重怎样掌握?
答:心意拳内功功法从第五式开始一般是内功有了一定的功力后才练的。两臂往后如鸟展翅,要尽力后展,两手心往上,除拇指外其余四指尽量往后翻。两掌回落时要攥拳击丹田时一船是功力小时用力轻一些,功深时可用力大一些。这要视每人的体质和内功功力而掌握。
10.问:折丹田应多少次,是否也要36次
答:此式在心意拳中既是内功也是技击动作之一。所以,折丹田时应多练。多练多出功,不能只局限36下。此式如用在技击上,前扑时两掌心均向前,每掌五指乍开向前,左掌从右掌上穿前,右掌经右肘下持回,左手掌一直扑到左膝前处。右式也同前,唯动作相反。
11.问:搓丹田要注意哪些?
答:搓丹田不管凳坐式还是盘坐式,均两手相合,但凳坐式两手向前搓时像搓绳一样,但此势是手胫相摩也,其功仍在丹田部。盘坐式也同;
12。问:喷丹田应怎样做
答:喷丹田也是技击动作之一。两手在胸前交叉时吸气,一齐向前猛然推出时呼气。向前推击时两掌分开均五指乍开,掌心向前,两大拇指相距约半尺到八寸。此式因为也是击人动作,所以,两掌出掌要看对方的身型而定。
13.问:提舟田左右手高举,两足尖掂起怎样呼吸?
答:此势不管左右手哪手举起,足尖掂起,都要有恨天无柄,恨地无环之劲意。即手往上高举时,就像地上有个环被我握住,能把地拎起来一样;手往下就像天有个柄被我抓住打坠劲能把天拽下来一样。手高举时吸气,打坠落时呼气。‘这个动作,一般练心意拳的人要多练,多练多出功。就像李元霸以锤击天,练的是抖绝力,锤从天上掉下来,又要接住,就要有顺势坠落劲。
14.九式做完是否要收式?怎样收式?
答:关于内功功法的几个动作,如果光做前四个动作,则不要收式,做完以后即可结束而从事其它工作。唯从第五式击丹田开始,练完后要:“决断”或者“虎扑”并发一声噫这就是雷声。人就像一台机器一样,每天锻炼,运气就是要把身体修炼好,不然一旦元气耗尽,就像一台坏了的机器一样无用了。所以,锻炼身体就是一种无形的储蓄,是储蓄人的机能、生命;保持人的体能,处长人的寿命,以达到天人合一、延年益寿这样一个目的。
浑圆功源于意拳气功,意拳气功源于意拳。
意拳宗师王乡斋先生,少年时从师于形意拳大师郭云深先生,得其真传。后以形意拳为基础,博采众长,创立意拳。
王安平先生一九五八年拜王老的入室高足王斌魁先生门下习意拳。通过潜心修炼,深得意拳之精髓,并在技击和养生治病方面有独到之处。王安平先生对拳学悉心钻研,参悟,通过科学的锻炼方法,能使人集气功,武功,特异功能于一身。所以王安平先生从一九七二年起都发意拳气功命名在全国传功授徒。
浑圆桩是意拳气功的根基,是修大道的根本,大道包罗万象,与自然,社会,人生等万物圆通。王安平先生由一九九六年用“浑圆”二字将意拳气功改名为浑圆功。
中华浑圆功的特点:简单易行;不出偏差;上功特快;自然呼吸;锻炼整体;多种功能;治病范围广范,医疗效果显著。
浑圆功修习者是多炼多受益,少炼少受益。其修习效果就与习练者的练习时间长短有关,不象其它骗人功法说的,你没有效果是因为你心不诚或悟性不够。
练真气运行吧,这个功法很好地
真气运行五步功法(静功),练通小周天、大周天,经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三个阶段,可获得防病治病,健身延年的效果。机体生理功能呈现后天返先天的变化,继续锻炼,原则上是以功为法,以静为务,以守为成,向炼神还虚的高级阶段迈进,冀以达到长生久视,返朴归真的终极目的。
初学真气运行法要有正确的姿势,作为初学者的规范。练习真气运行有行、立、坐、卧四种形式,其中以坐式为主,其他姿势为辅。为有效地促使真气运行不断进步,除坐式以外,还可随时随地采取多法进行。
坐式
坐式有盘腿和垂腿两种姿势,主要按照个人习惯和环境条件,自行选择。一般认为盘腿坐过于形式化,且易麻腿。因此,一般采用垂腿(坐椅凳)坐式较为便利。
盘腿坐式
“双盘式”是把左脚放在右大腿上面,再把右脚搬到左大腿上,两手相合置于小腹前面。这个坐法只是为了坐得稳固不易动摇,但没有相当功夫不易做到。“单盘式”是把右腿放在左腿上面,手势如前法。这比双盘易于做到。“自由盘腿”是将两腿互相交叉而盘坐,是一般人习惯用的坐式。
垂腿坐式
坐在高低适宜的椅凳上,以坐下来大腿面保持水平为度,小腿垂直,两脚平行着地,两膝间的距离以能放下两拳(拳眼相对)为准。两手心向下,自然的放在大腿面上。两肩下垂,腰须直,勿用力,不要挺胸驼背、仰面低头。下颌略向回收,头顶如悬。体态以端正自然为标准。此式为现代习惯采用之姿势。
卧式
右侧着床伸下腿屈上腿,右手曲肱将手置于头之前下侧枕上,左手放在左胯上,此式应用为坐功之辅助,或体弱不能坐者采用之图。
站式
站式有各种姿势,在这里不一一介绍。兹介绍方便易行的一个姿势,以为坐功之辅助功。两脚并立,两手覆于丹田(左手掌心覆于丹田,右掌心覆于左手背上)。松肩垂肘,含胸拔背,虚心实腹,眼半垂廉一切要求同坐式。?
行式
行路和散步时,目视前方三五步处,意守鼻尖,神不外驰,依行路的速度,一般为三步一呼,一步一吸,四步一个呼吸。如能长期锻炼此法,对走长路很有帮助,可以久行不倦。
口腔
口唇自然闭合,上下齿相对,将舌上卷约成九十度,用舌尖轻轻地抵往上腭----舌抵上腭的方法(点击参见"舌抵上腭"图)。唾液分泌得多了,将舌放下慢慢地咽下去。
眼睛
闭目内视,练哪一步功就内视哪一部位。如第一步注意心窝部,就内视心窝部。
耳朵
用耳朵留意自己的呼吸,使呼吸不要发出粗糙的声音。保持从容自然,不可憋气使呼吸不畅,这是集中思想的好方法。
呼吸
在练习真气运行法的过程中,一直是注意呼气,吸气任其自然,不加注意,自无流弊。丹田真气充实后,自然地贯通督脉。那时即感到一呼真气入丹田,一吸真气沿督脉入脑。这是真气的自然活动状态,无须追求。外呼吸则绵绵密密,若存若无,呼吸表现的更加自然。这时外呼吸就无须注意了。
收功
真气运行五步功法收功的时候,慢慢睁开眼睛,搓搓双手,再用双手搓面,最后用十指梳头片刻,再慢慢站起来活动。
练功方法
第一步
呼气注意心窝部(点击参见心窝部位置--巨阙穴) 1. 方法。做好练功准备,放松身心,集中思想,精神内守,在呼气的同时,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 2. 时间。如果要如期完成第一步的练习,在时间上就要有一定的安排。假若条件许可的话,每天固定时间练功,养成习惯,对稳定思想更有帮助。没有固定的时间也不要紧,只要抽空抓紧练功就行。要求每日早、中、晚练习三次,每次二十分钟。如认真操作,一个星期左右就可完成第一步的功候。 3. 反应。练功到三至五天,感到心窝部沉重,再往后,每呼气时,感觉到有一股热流注入心窝部,这是真气集中的表现。有了真气的集中,就给第二步功打下了基础。 4. 效果。开始几天由于不习惯,姿势也不够准确,有的同志会感到头晕,腰背酸痛,呼吸也不自然,舌尖抵不住上腭等,这都是自然的现象。不要有顾虑,只要按要求坚持锻炼慢慢就会好了。
第二步
意息相随丹田趋(点击参见丹田部位--下丹田) 1. 方法。当第一步功做到每一呼气即觉心窝部发热时,就可意息相随,自心窝部开始,呼气注意丹田,不可操之过急。用力太大产生高热也不舒服。 2. 时间。依法每天三次,每次二十五分钟或半个小时,十天左右就可以气沉丹田。 3. 效果。由于真气已通过胃区,脾胃功能已有改善。真气沉入丹田后,周围脏器如大小肠、膀胱、肾等都逐步发生生理上的改变,一般都感到食欲增进;大小便异常现象有程度不同的改善。
第三步
调息凝神守丹田 1. 方法。当第二步功做到丹田有了明显感觉,就可以把呼气有意无意地止于丹田。不要过分注意呼气往下送,以免发热太过,耗伤阴液,犯“壮火食气”之弊。呼吸放自然,只将意念守在丹田部位,用文火温养。“少火生气”正是此义。 2. 时间。每天三次或者再多一些。每次半小时以上。这一段是培养丹田实力阶段,需要时间较长,一个月左右可以感到小腹充实有力。 3. 效果。由于任脉通畅,心肾相交,中气旺盛,因此心神安泰,睡眠安静。凡患有心火上炎,失眠多梦,以及心脏不健康的人,都有好转。通过练功不断的给肠胃增加热能,脾胃消化吸收能力增强,体重增加,精神充沛,元气充足,肾功能增强。患有阳痿病症的大有好转,女子月经不调均有程度不同的改善。肾水旺盛,肝得滋荣。因此,在这一阶段,患有慢性肝炎和初期肝硬化的都有明显好转。坚持锻炼,自然痊愈。
第四步
通督勿忘复勿助 1. 方法。原则上还是按照第三步操作,真气沿督脉上行的时候,意识应该跟随上行的力量。这就是勿忘。若行到某处停下来,不要用意念去导引。这就是勿助。 2. 时间。每天练功次数可适当增加,每次的时间也应延长到四十分钟或一小时左右。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通督的时间和力量不可能一样。有的人一刹那就通过了,而且力量很猛,震动很大。有的人通督时间稍长,并且力量也不大。大多数在十天左右通督。 3. 效果。通督之后,一呼真气入丹田,一吸真气入脑海,但不可有意追求,一呼一吸形成任督循环,养生界称此为“小周天”。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感觉到“呼吸精气,独立守神”的实际情况。真气不断地补益脑髓,大脑皮层的本能力量增强。凡是由于肾精亏损和内分泌紊乱所引起的头晕耳鸣、失眠健忘、腰酸腿软、月经不调、精神恍惚、易喜易怒、心慌气短、性欲减退等神经官能症状,都可得到改善。长期坚持,可以康复。因练功经络通畅,有些多年不愈的顽症也可霍然而愈,效果明显。一般情况表现为精力充沛,身体轻捷。
第五步
元神蓄力育生机 所谓元神,就是大脑调节管制的本能力量。与识神对立。识神是有意识的精神状态。元神和识神是体和用的关系,元神为体,识神为用。第四步功已通督脉,肾气不断灌溉脑髓,元神的力量不断得到补充。心主神明,心气上照于脑,才能发挥其全面的调节管制作用。 1. 方法。原则上还是守下丹田。丹田是长期意守的部位。通督后各个经脉相继开通。如果头顶百会穴处有活动力量,也可以意守头顶。可以灵活掌握,这叫“有欲观窍,无欲观妙”。 2. 时间。每天三次,或更多些,每次一小时或更长一些。总的说时间越长越好。大约一个月左右,身体内的各种触动现象才能逐渐消失,只剩下下丹田和上丹田的力量更加集中旺盛的现象。 3. 效果。根据身体的表现,尤其是丹田与头顶百会穴互相吸引的磁性力量说明,大脑皮层的本能力量增强,内分泌协调而旺盛。这种力量有形有色,功夫越深,表现的越明显活泼,对全身的生理生活机能调节就更好,真气也就更加充实,不断地补偿和增强身体的代谢机能,可充分发挥机体的潜在力量。因活力旺盛,抗病免疫力就增强了,一般致病因素就可减少甚至避免,原有的沉疴痼疾也可以得到改善或痊愈。坚持锻炼,就可以达到身心健康、益寿延年的效用。 以上五步,是真气运行法静功锻炼过程中的基本概况。在实践中,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具体条件又不一样,所以效果与表现也是因人而大同小异。鉴此,练功时既要顺乎自然,灵活运用,不能刻意拘执;又要本着一定的要求,耐心求进,持之以恒,不可自由放任,实为成功之要诀。
编辑本段练功须知
练真气运行法,必须树立坚定不移的信心,持之以恒,勿求速成,也不要畏难而退。在锻炼期间,要顺乎自然,不要执意妄想,勉强追求。否则,欲速则不达,越是一意追求,有急躁情绪,就越是不进步;意态越是融和自然,真气发动就活泼,进步就越明显。因为执意妄想就成了扰乱真气运行的杂念。“恬憺虚无,真气从之”正是这个意思。? 在练功过程中,因为身体上发生很多生理上的变化,出现各种触动现象,要泰然处之,不必惊慌失措,也不要执意追求,稍时便会消失的。? 1、初习真气运行法,因要思想集中,有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为好。但是,不要过份强调这个问题。在练功时,要避免他人干扰。若练功中有意外干扰(如突然声响、有人急叫或闯进练功室内等),则不必惊慌,须慢慢放松意念。临时收功后再慢慢起坐应付,待恢复平静后再补练。调息时,鼻吸鼻呼,注意呼气,吸气任其自然,不可用口呼吸。 2、注意不要在大饥、大饱、大怒、大惊等情志冲动时勉强做功。当风、雨、雷响时暂勿坐,恐怕给精神以猛烈刺激,发生不适。? 3、意守丹田是真气运行法始终保持的一个准则。当丹田真气充实到一定程度,会自然地顺着经络运行。这种运行的力量,是基于丹田力量的大小而定的。勿用意识导引,任其自然,要行则行,要止则止,主观导引是会出偏差的。? 4、用本法者,尚未通关之前,须保存精力,节制房事,以免影响练功进程。女性如遇例假,不宜意守下丹田,可守中丹田(心窝部)。怀孕前期(1-3个月)不能练,中后期可以练。
编辑本段练功八触
在锻炼五步功法的过程中,体内的能动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古人总结归纳了八种,称之为"八触"。时而感到身体很"大",时而感到身体很"小",有时感到身体很"轻",有时出现身体"重"如巨石的现象,有时感觉身体很"凉",而"热"的感觉出现的最快也最多,还有"痒"、"麻"的感觉。除了以上的"八触",实际功中的动态比这些还要多,如自发运动,光感,还有残、异等现象。 上述现象都是真气在体内不同形式活动的表现,都是积极有益的。有些人遇到这个现象,延医诊治,医者不知,乱投药石,这是有害的。有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成为精神负担。有人好奇,追求这些现象,越注意越厉害,以致不能控制。凡此种种,都是没有讲清道理的关系。懂得了真气运行的规律,就可以避免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遇到以上触动现象,既不必好奇追求,更不要惊慌失措,只要安静地坐功,意守丹田,过些时候就平复了。
编辑本段动静关系
动与静,是宇宙间事物运动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真气运行法有效地利用了静与动的关系,促进真气运行,使机体更好地发挥生命活力,以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有动必然有静,有静必然有动。静极生动,动极复静。静是动的基础,动是静的力量表现。动是绝对的,静是相对的。在人体的生理活动中,也不能脱离这个规律。形体属阴主静,真气属阳主动。气离形则无所依附,形无气则成块然死物。必须阴阳互根,动静相育,形气并存,才是活泼泼的一派生机。 真气运行五步功法所说的静,就是使身体安静下来,全神贯注地调整呼吸,推动真气运行,冲通任督,贯通经络。在这个过程中,体内的触动现象是多种多样的,身体各部机能处于积极主动、生意盎然的状态。这哪里是什么静和定,这不过是一种非常旺盛、非常自然、非常有规律的真气运行罢了,这叫静极生动。所谓的静只能说是对外界反应或思维活动暂时的相对的静。 生命体的动是绝对的,静是相对的。练静功者,虽然没有姿势活动,也是由有为而至于无为的。练功过程中,培养真气贯通经络,前三田、后三关都有非常激烈的活动。尤其在攻后三关时,真气活动的力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是被一种强大的冲击力量控制了自己。这种力量则是由静极生动和动极复静而形成的。人们对静极生动是熟知的、是欢迎的,知道必须依靠这个动力去攻关,但对动极复静的现象则茫然无知,产生疑虑而不知所措。其实事物动到一定的程度,必然要静下来休整生息,以利再动。这是日常的自然现象。真气活动一段时间后必须要安定静止的休整培养出更大的力量。因此,在练功过程中突然发现丹田感觉消失或真气行行停停等现象,都是正常的,不要有疑虑。只要安心地继续培养丹田力量,自可使真气再次活跃起来。 总之,真气运行法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等层次,都是发挥了静极生动、动极复静、动静相育的自然规律完成的。
编辑本段实践疗效
经临床验证,对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肺结核、肺气肿、肝胆疾病、早期肝硬化、肠胃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神经官能症状、内分泌紊乱、顽固性皮肤病等80多种功能性和器质性病变均有显著疗效;更可喜的是还能激发人体干扰素,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对癌症早期患者的治疗和术后恢复都有很好的作用。因此,真气运行学五步实践对治愈各种慢性疑难病症、顽症效果明显,对急性疾病亦有疗效;而且标本兼治,没有任何副作用。
这样练气功:
1.抱丹田
早晨(寅时最好)选一空气清新,有松柏树丛之处(湖泊河水边亦可),自然站立,左足向左开一步,与肩同宽,平行而立,身体微下蹬,膝稍弯曲,头直目正,身端气静,松肩垂时,十指分开,手心向内置与腹前,两手相抱若抱球状。此时要身体似站非站,似坐非坐,面部似笑非笑,意守丹田部位。随意呼吸,莫令耳闻。这样站立一段时间后,再做下一动作。
2.转丹田
立正站立,开左脚向左与肩同宽,意守丹田,然后以意领气,以丹田为圆中心,自左向右转36下,吸一口气咽下。再从右向左转36圈,再吸一口气咽下。是为转丹田。
3.晃丹田
立正站定,左脚向左开一步,与肩同宽,全身放松,用腰部带动,自左向右作圆形晃动。但要意守丹田,以丹田为圆中心。先随意呼吸,然后再由左向右作圆周晃动,当身体晃动时,先向左半周吸气,吸气时舌顶上腭。当身体转向右边时呼气,呼气时舌抵下腭。但晃动时要松肩松胯,全身不得有一丝呆板之意,共约36下。这样的平行转圆可以使代脉得到锻炼。
4.揉丹田
如前两脚立正站立,左脚向左开一步,与肩同宽,两手虎口张开对称放在丹田两旁。以丹田为圆心,自左向古作划圆运动,也是吸气舌顶上胯(搭鹊桥),呼气舌抵下腭。约36下。
5.击丹田
如前两脚站成与肩同宽,全身放松,然后伸左脚向左前方半步,两臂鸟展翅一样向后用力展开,为白鹤亮翅,舌顶上腭吸气。然后左脚后收,与右足井齐,两掌变拳一齐向丹田两边猛击,舌抵下胯呼气。计36下。
6.折丹田
轻步站开始,上左步,左手掌向右腮护去。再上右步,右掌向左腮旁护去。然后两掌交叉一齐向前扑去,扑时叩首,为“以首叩碑”呼气;起时吸气。这样腹部会得到压迫的锻炼,丹田也会充实起来。
7.搓丹田
取一木凳,随意坐下,右脚落地,脚心斜向前方,左腿压在右腿上。左手掌心向上,放在左腿上,右掌心向下,两掌相合,右掌由左掌上向前向下斜搓去,直到手不能再伸时,呼气。然后右手心向上,左手掌心向下,右手掌回抽,吸气,气贯丹田,如此36下。再换成左脚落地,脚心斜向前方,右腿压在左腿上,有掌心向上,放在盲腿上。左掌心向下,两掌相合,左掌由右掌上向前向下斜搓去,直到手不能再伸时,呼气。然后左手心翻往上,右手心向下,左手掌往回抽,吸气,气贯丹田,也36下。
8.喷丹田
两脚立正,并脚而立,两手掌从左右胯旁,手心向上,升到胸前交叉,两手心均向上,右手放在左手上,吸气。然后一齐向前猛然推去,为“婴儿击食”,推出时喊“喝”,呼气,一共36下。
9.提丹田
立正站立,右子领左手,高举在头部,右手心向左,左手掌附在右掌根处,两脚尖掂起,向空中吸气。然后两手就像大有把柄被握住一样,用力一齐向下拽,两肘打坠劲,坠到两手落到胸前,呼气。这样子起吸气,下坠呼气,计36下。通过强行呼吸,丹田气足,内气鼓荡,能达到内壮的目的,只有内壮才能力源丰富,劲力浑圆,用之不尽。
四、丹田功的效应
练功练到一定的程度,会觉得丹田部位有一股热气感,或者形成一个“气”上感,这就是内气聚集、储蕴的表现。通过进一步的锻炼,这个“丹田”之气就会循经络系统运行全身,你会感到一条热气流下伸至会阴穴,往后向上升经督脉经络的尾阎、夹脊、玉枕、百会等穴,再向前往下,循任脉经络经“膻中穴”回到“丹田穴”,出现任督经气循环的感觉。再进一步锻炼,可出现内气沿周身十二条经络及奇经八脉路线循环感觉。练功到此,人就会感到周身经络气血通畅,精力充沛。功到高级的上乘功夫时,能做到不用眼睛而能视,不用耳朵而能听,那怕是芥未小物能知,微弱之声而能听。这样,你还愁动战不能胜吗?
心意拳内功功法问题
1.问:为什么心意拳内功首重丹田功?
答:丹田功就是培植先天真阳之气的功法。人在母体中时是靠肚脐从母体中吸取营养而维持生命。离开母体以后,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先天灵性渐渐抿灭,先天的真精元阳之气也会逐渐减少,一直到风烛残年时,人就如耗尽油的灯一样灭(死)了。所以,加强丹田功的锻炼,正是像疏通淤塞的河道一样,疏通经脉,特别是练通周天后前任督气通以后,真阳气通,劲蓄力足,不但百病消除,延缓衰老,还能练成上乘武功。
2。问:为什么叫丹田功?
答:心意拳内功不光叫丹田功,也可叫周天功,或者叫得真法。有的又把此功叫十六把气功、坐功、卧功、站功、内功四经、贯根八法等。但我们这一派则专练此丹田功,以培植先天元气,扶持真阳;当炼到气满全身,全身鼓荡,上下丹田气充时,则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有真意时,即可达心意拳的上乘境界。拳谱上说:“精养灵根气养神,元阳不走得其真,丹田养成千日宝,万两黄金不与人”,说明丹田功在心意拳的重要。因丹田是人的元气之所在,所以叫丹田功。
3.问;炼丹田功先从哪里入手?
答:首先认清三大奇经。按中华医学学说人身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为什么要认识三大经,哪三大经呢
(1)督脉。督脉是奇经八脉之一,起于尾闻骨端,长强穴后的会图部,上循脊柱至脑后凹陷中的风府穴,进入脑内,再上巅顶,沿额下行至鼻拄。在人身的背后。督含有总督的意思,“督乃阳脉之海”。“督脉督一身之阳”。一身之阳脉皆会于督脉。
(2)任脉。任脉也是奇经八脉之一,起于中校之下的会阴部,上出毛际的深部,沿腹内上过关元穴到咽喉;再上至颏下,走面部深入眼内。在人的前面。任有担任的意思,“任脉为阴脉之海”,“任脉任一身之阴”。全身阴经皆会于任脉。此两脉在人的一前一后,一阴一阳。此两脉通则形
成一周天通。
(3)带脉。带脉也是奇经八脉之一,起于胁下,环绕身躯腰腹部一周。像人的束带一样把人束住。认识这三大脉以后,能打通任督脉,即小周天通。我们练心意拳丹田功即先从我介绍的功法(参看(武魂)199;年第一期)从一往后逐一演练。因为虽然此功不出偏,但为能适应东西南北中的五种人的环境、气候、人体等不同,所以还是按我介绍的步骤练。
4.问:每次练习一式还是九式一次练完
答:按我多年锻炼的经验,每次首先练抱丹田,其次再练晃丹田,时间,次数不限。练多练少均可,但每次不能少于36下,否则不出功。有的时间宽余也可一次九式全部做完,有的时间少,可只做其中一二式。这要视自己时间自己掌握。
5.问:抱丹田每次站多久?怎样收式?
答:抱丹田一法主要是人与天(大自然)进行有益的交流活动。人每天迫于生计匆匆忙忙,思想紧张,肢体疲乏,这就是平常所说会产生一种乏力、僵力。而人要活命又不能不做,所以,在紧张之余去到河边、湖沿,或山林树丛中去放松一下思想,舒展一下肢体筋骨,吸进—些新鲜空气,做“吐故纳新”,这就是抱丹田功。每次抱丹田的时间是以思想达到放松,似想非想,一切皆空,也就是心情舒畅,不再紧张,不再焦虑即好。此动作不要收式。经过思想净化,肢体放松,此动作就是一无复始的开始,再练其它几式,即可练功出效。
6.问:转丹田要求自左向右,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
答:男女有别。男性是以丹田为中心,自左向下,然后再向上,再往左转,是顺时针方向转。转36下。女性相反(因为心意弟子女性很少),应自左向右往下再往左上,是逆时针方向,但只转32下。
7.问:晃丹田怎样转法
答:其实只要掌握了男左女右的原则,我想练心意拳的朋友都可想通。功法中已介绍“意守丹田,以丹田为圆中心,以腰部带动自左向前再向右晃动。这种晃动应是以意领气,以气引导带动身体晃,腰部带有螺旋力的意境。这种晃动主要是锻炼入的带脉。
8。问:操舟田怎么揉?轻重怎样掌握?
答:两手虎口张开形成一个自然圆,两掌对称地放·在丹田两旁,此时丹田穴正好在两虎口的圆中;两掌要贴身,但不能按死,而是轻轻地贴身。做圆形转动时动作也要轻柔,自左向右,路线也是自左向下再向右,是顺时针方向,但两掌虎口圆不能转到丹田穴的外面去。
9.问:击丹田的轻重怎样掌握?
答:心意拳内功功法从第五式开始一般是内功有了一定的功力后才练的。两臂往后如鸟展翅,要尽力后展,两手心往上,除拇指外其余四指尽量往后翻。两掌回落时要攥拳击丹田时一船是功力小时用力轻一些,功深时可用力大一些。这要视每人的体质和内功功力而掌握。
10.问:折丹田应多少次,是否也要36次
答:此式在心意拳中既是内功也是技击动作之一。所以,折丹田时应多练。多练多出功,不能只局限36下。此式如用在技击上,前扑时两掌心均向前,每掌五指乍开向前,左掌从右掌上穿前,右掌经右肘下持回,左手掌一直扑到左膝前处。右式也同前,唯动作相反。
11.问:搓丹田要注意哪些?
答:搓丹田不管凳坐式还是盘坐式,均两手相合,但凳坐式两手向前搓时像搓绳一样,但此势是手胫相摩也,其功仍在丹田部。盘坐式也同;
12。问:喷丹田应怎样做
答:喷丹田也是技击动作之一。两手在胸前交叉时吸气,一齐向前猛然推出时呼气。向前推击时两掌分开均五指乍开,掌心向前,两大拇指相距约半尺到八寸。此式因为也是击人动作,所以,两掌出掌要看对方的身型而定。
13.问:提舟田左右手高举,两足尖掂起怎样呼吸?
答:此势不管左右手哪手举起,足尖掂起,都要有恨天无柄,恨地无环之劲意。即手往上高举时,就像地上有个环被我握住,能把地拎起来一样;手往下就像天有个柄被我抓住打坠劲能把天拽下来一样。手高举时吸气,打坠落时呼气。‘这个动作,一般练心意拳的人要多练,多练多出功。就像李元霸以锤击天,练的是抖绝力,锤从天上掉下来,又要接住,就要有顺势坠落劲。
14.九式做完是否要收式?怎样收式?
答:关于内功功法的几个动作,如果光做前四个动作,则不要收式,做完以后即可结束而从事其它工作。唯从第五式击丹田开始,练完后要:“决断”或者“虎扑”并发一声噫这就是雷声。人就像一台机器一样,每天锻炼,运气就是要把身体修炼好,不然一旦元气耗尽,就像一台坏了的机器一样无用了。所以,锻炼身体就是一种无形的储蓄,是储蓄人的机能、生命;保持人的体能,处长人的寿命,以达到天人合一、延年益寿这样一个目的。
浑圆功源于意拳气功,意拳气功源于意拳。
意拳宗师王乡斋先生,少年时从师于形意拳大师郭云深先生,得其真传。后以形意拳为基础,博采众长,创立意拳。
王安平先生一九五八年拜王老的入室高足王斌魁先生门下习意拳。通过潜心修炼,深得意拳之精髓,并在技击和养生治病方面有独到之处。王安平先生对拳学悉心钻研,参悟,通过科学的锻炼方法,能使人集气功,武功,特异功能于一身。所以王安平先生从一九七二年起都发意拳气功命名在全国传功授徒。
浑圆桩是意拳气功的根基,是修大道的根本,大道包罗万象,与自然,社会,人生等万物圆通。王安平先生由一九九六年用“浑圆”二字将意拳气功改名为浑圆功。
中华浑圆功的特点:简单易行;不出偏差;上功特快;自然呼吸;锻炼整体;多种功能;治病范围广范,医疗效果显著。
浑圆功修习者是多炼多受益,少炼少受益。其修习效果就与习练者的练习时间长短有关,不象其它骗人功法说的,你没有效果是因为你心不诚或悟性不够。
掌握练功的要领不会走火入魔
掌握练功的要领不会走火入魔,一些气功爱好者,由于不懂医学知识,不明人体生理功能,更不明功理知识,下面是关于掌握练功的要领不会走火入魔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掌握练功的要领不会走火入魔1对于一个想学气功的人来说,面对繁多的气功功法以及各功法对呼吸、姿势、意念的不同要求,常常不知从何入手。
或虽学练气功很长时间,但进展不大。更有甚者,还有人走火入魔,练出偏差。究其原因,往往是没有很好地掌握练功要领造成的。
学必须掌握练功要领
俗话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学好气功,也必须掌握好相应的规矩。这个规矩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练功要领,其内容包括松静自然、意感相依、动静结合、上虚下实、练养结合、循序渐进等。
掌握好练功要领的必要性在于,可以帮助学功人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常言说:道家有三千六百道法,佛家有八万四千法门。
而与医、儒、道、佛、武等各家有渊源关系的气功,门派与方法之多,也是可想而知的。除了流传下来的各派功法外,近年来伴随气功热的兴起,又涌现出许多新创编的功法。
表面上看,每一功法都有各自的练功要求,可谓“法无定法”。但从实质上看,每一功法都由呼吸、姿势、意念三要素组成,表面的不同只不过是三要素的具体要求上有所差异而已。
各种功法都必须遵循总的练功要领来进行,所谓“万法归宗”。了解这一点,就可以透过繁杂的表面现象,抓住实质来认识气功,并以此指导练功实践。
掌握好练功要领还可以帮助学功人鉴别所学功法在创编上是否合理,有助于避免异常效应和选择正确的功法。在近年来新创编的众多功法中,有不少功法在设计上存在问题。
按照这些不合理的功法要求练功,容易出现异常效应。例如有的功法要求意想两脚如踩棉花,或无论病情怎样,一律要求意守鼻尖,这都违背了练功时必须做到“上虚下实”的基本要领,会使人出现头重脚轻,上实下虚的反应。
掌握好练功要领,就具备了功法鉴别能力,可以避免因功法不当引起的偏差。
除功法不当可以引起偏差外,有时功法合理,但练功人没掌握好练功要领,也可造成偏差。
这类人往往片面地或错误地理解练功要领,不能全面正确地处理好练功时心与身、松与紧、意与气、动与静、上与下、虚与实、养与练等关系,把握不好分寸火候,从而出现练功偏差。
如果开始练功时就先掌握好练功要领,按照练功要领进行锻炼,就可以处理好各种关系,避免出现练功偏差。
总之,练功要领是每一位初学气功的人都必须首先学习和掌握好的气功理论内容。理论上有了正确的认识,等于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在指导具体的练功实践时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并打好牢固的基本功。
反之,学功时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不仅因不得要领而进展缓慢,事倍功半,而且也容易出现。
掌握练功的要领不会走火入魔2 练气功会走火入魔吗?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那些说练气功可以走火入魔的人肯定是把气功给神化了,气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一种锻炼的方式。
会走火入魔的一定是一些邪术,而其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养生方法,是不可能会走火入魔的,所以想要练气功的人可以放心大胆的练气功,不用怕走火入魔。
练气功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气沉丹田,气沉丹田的方法就是,每一次呼气都要可以感觉到心窝在发热,这就是人们经常所说的意息相随。
在练气功时,尤其是在呼气时一定要延伸下沉的功夫,缓慢的不要着急向小腹推进,千万不要着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如果太快了的话,很有可能会产生高热,让人体感觉到非常的不舒服。
气沉丹田这样的做法应该每天做三次,每次应该做的时间在二十五到三十分钟左右,练了十天的话,就可以做到气沉丹田这样的境界了。
这样的方法对于一些胃溃疡患者是很有好处的,因为气沉丹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肠道的蠕动,对于治疗胃溃疡也是有一定好处的。
练气功的要领有哪些?
练气功的要领最重要的一条就在于松静相辅,顺其自然。在练气功时一定要注意放松全身,让全身处于一个安静的状态下,松指的不是全身的肌肉放松。
更重要的一条就在于心情一定要放松,也就是说一定要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情,还要做到心无杂念。
最好是不要出现一些紧张的情绪,静指的就是一定要保持一个安静的环境,不仅要挑选一个安静的环境来练气功而且自己也要保持安静,最好是可以体会到悠闲自得这样的心情,思想也要不过度集中。
掌握练功的要领不会走火入魔3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某些所谓的气功,名堂太多 太乱,鱼龙混杂,真假难辩,不断更换名称,变换 包装,社会上统称为“伪气功”。
用教气功治病的 名义,达到骗人骗钱的目的,起到坑人害人的作用 和扰乱社会的后果,使广大的练功者上当受骗,误 入歧途,损害身心健康。
更甚者因练伪气功而致衰 、致病、致残、致疯、致死,时有所闻,触目惊心 ,岂能坐视。
那么,什么是气功呢?
气功是发源于中国古代的民 族传统的`一项养生术,是中医养生学的具体修炼方法,与中医、中药、经络、针灸同出于一个理论体 系,是古人修身养性、保健康复、益寿延年的锻炼 项目。
在现代医学、中西医结合中,把气功疗法作 为强身健体、对某些慢性病进行综合治疗的一个部分,由康复科医生决定选用。
气功不是多功能的,没有特异的和选择性的治疗作用,不能代替外科手术 、内科服药、打针等其他各种疗法。
中医养生学论述气功的“气”,并非空气中的气; 而是身体中某些物质和能,国内外的研究院所还在 深入研究,探索其存在的实质与活动规律。
“气” 在经络的通道中运行,通经活络,气行血行,起到 调节全身脏腑与表里的保健康复作用,练气功就是 对“气”的存储与运行的锻炼方法。
练气功的基本方法是“三调”:调身、调心、调息。把三者真正 的理解,融汇一体、熟练掌握,能够循经运气、意 守和气沉丹田,入静进入气功态,练功产生效用。
练功方法要领并不复杂,但需要长时间地体会和修 炼。练习“三调”只能用意,不能用力。
因而需要不断学习,对气功的基本理论和功法技术,要正确理解,深入体会,加上科学的指导,各种出偏都是可以避免的。今后还要警惕新的气功骗子改头换面 ,搞新花招。
什么是走火入魔?这是一个沿用过去的气功术语, 并非练气功中能出“火”、出“魔”。
实际上是由 于练功者被错误指导,被“气功专家”用伪科学的 胡言乱语、异想天开、包治百病、成仙得道、超脱 现实等欺骗愚弄,盲目追求幻景,使之神魂颠倒, 动作失常,不能控制,甚至产生一时性的精神障碍 。
这一部分人中多有隐性的精神神经系统上的缺陷 ,因错误指导或理解方法不对,练气功引发精神病 。
以前,每年都有练气功导致精神病的报导,教训 是沉痛的,问题是严重的,应引以为戒。
防止走火入魔出偏的方法原则:
1、不要夸大气功有神奇的作用,排除封建迷信内容,不要过分追求 ,不能言过其词,传媒不可无原则的吹捧;
2、要用科学的、传统的理论与方法指导练功,不许胡编乱造,要从中西医结合的理论知识中去找答案;
3、练气功是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可急于求成,不能攀比 较量,要自己去体会,功到自然成;
4、练气功是用意不用力,以意领气,学会运用意念,憋气使劲, 将起相反作用;
5、有精神缺陷与机能失调者,不宜 练气功,可作其他锻炼,严格接受专科医生监督指导;
6、新编功法要慎重,要负责任,要经过主管部门检查审批后,方可在社会上推广介绍。还要接受 上级定期检查和群众随时的监督。
中医中药与中医养生学是中国的国萃,国内外都崇 信和赞誉它曾经对人类做出的贡献,在现代医学中 有不可代替的独到之处。
但经络学说与气化学说还 需要用唯物论的观点,用现代科学实验的方法,加 以验证与研究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气功必 须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才能为人类做出新的贡献。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