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四个月里,迪拜的青少年自杀数一直在增长。这种毁灭性的现象引出了几个问题:父母们给孩子施加的压力太大了吗?校园里的竞争毁了这些孩子吗?还是说现在的孩子太脆弱了,让他们无法面对现实?许多年轻人在一种舒适环境里成长,他们要考虑的问题很少:难道这成为了一个原因,使他们在面对困境时就自我放弃吗?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对成人而言,管理压力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了孩子们在各个方面所面对的压力。管理压力和面对社会压力时,每个人的心理弹性程度不同。有的青少年即时面临最困难的局面,也能挺过去,而还有些孩子会和这在这些情况中挣扎。在这方面,年轻人冒着更大的风险,因为他们对人生的理解还不够成熟。除此之外,青年人在面临着类似抑郁或是焦虑等心理问题时,显得比成年人更冲动,这让他们无法解决问题。有时,一件琐碎得到小事都可能让他们跌入悬崖。
在这个竞争激励的环境下,对孩子们越来越高的期望可能是给他们造成压力的诱因。很多青少年不仅要完成学业还要参与各种附加的活动,比如音乐,体育,艺术等活动,而且要在每一项活动中都优于他人。
大人们应该帮助孩子们在当今时代处理好不断增长的压力呢?
以下有一些建议:
1.交流。父母,监护人和老师应该有规律的抽出时间来和孩子们交流,这样就可以轻松的解决问题而不伤害到他们。
2.父母们,如果你的孩子像成为一个专业的视频网站制作者,那么就让他们去做。她可能会成为下一个瑞贝卡·布莱克。父母们应该把自己的思维打开,正如教育所关注的那样。工程师们在街上游荡,他们有压力,但是不会表露出来——你是想让他们成为你所期望的样子,还是希望他们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3.在学校开始教导孩子们管理压力的课程。在学校我们可以学到所有的东西——数学,科学,政治,但是他们有教给我们怎么去处理愤怒的情绪吗?在被期望过高时怎么才能保持平和的心态?因为我们需要这些生活的技巧来让我们活得开心。可是就算我们知道国家的上14任总统是谁也对我们每天的生活没有任何帮助。
4.让他们去参与那些能真正使他们感到快乐的活动——他们所渴望的爱好——艺术,体育,所有他们为之感到热情的东西。
5.教他们冥想。
2020年的3月3日随着一声啼哭,我的宝宝出生了。全家都沉浸在宝宝到来的欢乐中,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在向我们靠近。
当时因为母乳还没有下来,所以医生让我们给孩子喂一些奶粉,奶粉是我和同事一起去孕婴店里面免费领的小桶奶粉。第三天时开奶了,本以为以后就不用吃奶粉了,谁知宝宝在第八天带宝宝来医院检查时被发现黄疸值太高,医生便让我们住院治疗。
因为宝宝一天24小时的呆在保温箱里,喂奶不便让我的母乳越来越少,宝宝不够吃了,便拿之前的小桶奶粉给他吃,因为量太小了,所以没两天就快吃完了。所以宝爸就去母婴店里给宝宝买奶粉,当时还拍了奶粉的照片。
因为疫情原因,所以县城母婴店开的并不多,当时就在医院附近找到一家开门的,跟店员看了图片要吃的奶粉。店员说没有这款奶粉,给我们推荐了同品牌的其他系列奶粉。
虽然不是新手爸妈,但是第一次给宝宝吃奶粉,所以什么都不懂,不知道还得给宝宝转奶,孕婴店的店员也没告知,所以在没有给宝宝转奶粉情况下就这样给宝宝吃了,当时因为不知道宝宝吃多久奶粉就买的小瓶装的。
随着宝宝照蓝光时间越来越长,由于每次抱出来吃母乳后,放回保温箱宝宝就开始哭闹,所以为了能尽快照完蓝光,母乳吃的越来越少,奶粉吃的越来越多,没几天又吃完了。
因为疫情进出医院很麻烦需要各种手续,正好孩子爷爷来给我们送被子了,就让他帮我们再买一桶一样的奶粉送过来吧。我们把照片发给爷爷,他去我们当地的一个大型超市买的,超市里没有那款奶粉,又换了同品牌的另一系列。(讲的好心塞,真的是什么也不懂害了宝宝。)
也许从那时候开始宝宝拉的次数一天比一天多,因为在医院,医生每天例行问3次大便,医生没说不正常,我们也以为是照蓝光照的排黄疸呢就没在意。
直到照蓝光的第六天宝宝拉便便后突然发现了血丝,老公立即叫医生来看是怎么回事?医生用棉签取了点血丝样品化验检测,然后告诉我们可能是过敏了,她同事的宝宝在五个月时也发生过这个情况,换了奶粉后就没事了,你们去买特医奶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奶粉以下统称特医奶粉)吧。
我和宝爸都听懵了,从来没听过这个奶粉,什么也不懂,医生便给我们推荐了她同事家宝宝吃得那个品牌奶粉,一家国产特医奶粉,说药店里有卖,当时已是晚上药店都关门了,只能第二天早上去买。
晚上我们就开始查这方面的资料,才知道不过度转奶会导致宝宝腹泻过敏,就开始查关于转奶的资料,才发现我们没有给宝宝正确转奶,直接给宝宝喂了。我们很自责,我说“你去买奶粉时,孕婴店里没跟你说吗?”他说没有说,我感觉很气愤,为什么不告诉我们,就让我们直接换奶粉了,关键这样的错误我们犯了两次。任何语言都描述不了当时我们对自己犯的错的懊恼自责。
第二天老公开始去药店找奶粉,找遍了没有,他打电话告诉我要去孕婴店找,我说你找的话就找医生推荐的那款,其他的不要买,千万不要再被店员忽悠了,有事给我打电话,到母婴店找不到医生推荐的奶粉,店员疯狂给我老公推荐一款上面写着固体饮料的“奶粉”(时间太长了名字忘了,图片也找不到了)老公给我打电话发图片,告诉我店员给推荐的“奶粉”,说店员说这个“奶粉”治好几个小孩儿了,喝了就不拉血丝了。我看了给我发的图片,上面的固体饮料四个大字,立马告诉老公不要买这个,一定要买医生给我们推荐的奶粉。
因为之前我看过一个新闻,孕婴店把蛋白固体饮料当特医奶粉卖给消费者致使宝宝变大头娃娃的新闻,千叮咛万嘱咐老公除了医生推荐的其他的都不要买。
老公找了所有开门的母婴店,都是那种蛋白固体饮料,没有我们找的那款奶粉。最后没办法只能在抖音求助,一个朋友看到后,帮我联系了当地一家母婴店,她能帮我找到这个奶粉。
我急忙打电话给她,她说因为是特医奶粉,一般门店没有,要从外面给我调所以必须得先付款后发货,一瓶360克的奶粉298元,对我们来说真的是天价啊!但是我们觉得只要能帮我们找到这款奶粉,再贵也可以。付了款后,当天下午4点她帮我们送到医院门口,到现在依然很感谢这位老板。
有了奶粉就有了希望,当时我在网上查资料说过敏宝宝如果吃母乳的话,妈妈也必须戒掉所有含蛋白质的食物,像牛奶、鸡蛋、大豆等等。问了医生说没关系不碍事的,所以当天我们照够七天的蓝光了,就出院了。
在家喝了几天特医奶粉宝宝还是拉血丝,我们便又拿着宝宝大便去医院化验了,化验结果没事,医生开了药让宝宝吃,在家吃了三天药,大便的次数不仅没少,还一天比一天多,一天竟然能拉十余次。除了睡觉时不拉便便,醒了一会儿就拉,喝完奶拉的更厉害了,愁的我和老公一点办法都没有,一拉便便就提心吊胆的。
第四天看确实没办法了,我们便商量着带宝宝去石家庄儿童医院给宝宝看看,在家随便收拾了下,便急急忙忙的带着孩子去了。
到省儿童医院,医生看了后说得住院治疗,因为新生儿需要无菌病房治疗,家长不能陪护,办好住院手续后,医生询问宝宝情况,我们把宝宝的情况跟医生讲了一遍,医生给我们说了三种可能。
1怀疑是肠坏死,2新生儿腹泻,3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问我们带奶粉了吗?我把在家里买的特医奶粉拿给医生,医生看到是国产的,说效果应该没有进口的好,有可能用不上,先放这吧,到时候试试,不行的话就换进口的。随后给我们下了病危通知书,让我们签字。
看到那张病危通知书,我崩溃哭了,责怪自己当妈妈的不尽职,老公安慰我,全家都陷入了自责和悲痛。
在家等了三天,医生给我打电话说宝宝是食物过敏,检查结果暂时只有对鸡蛋和牛奶过敏,现在宝宝情况稳定了,下午让我和老公去医院陪护,需要准备新拖鞋两双、4包纸巾、尿不湿、湿巾等等。我们准备好了,便往医院赶,到医院见到宝宝后,看着他那乖巧可爱的模样,心里突然放松了,我的宝贝没事了,特别感谢医生。
接到宝宝后,问护士“可以喝母乳吗?”护士说“医生没说不让喝,那就喝吧。”倒霉的是,喝了一次母乳(当时母乳都快没了,也就喝了几口吧),宝宝拉的大便竟然又有了血丝,吓得我跟老公赶紧找护士,护士又采了血样检测。
下午医生上班了,查房来到我们病房得知了上午的情况,便嘱咐我暂时不要再让宝宝吃母乳了,让我先戒所有含蛋白质的食物,两周后再喂奶。
医生说宝宝还是吃的我们带过来的奶粉没有换,让我们赶紧给宝宝找奶粉,因为剩下的奶粉不够吃了,我急忙给官方客服打电话,她给我推荐了石家庄的一位代理商,我给她打电话价格竟然比我们县城便宜好几十,简直是意外惊喜。我便先订了4桶,其实一桶奶粉只够吃三天,当时身上钱不多了,先订了4桶。
在医院住了四天宝宝终于可以出院了,特医奶粉对我们来说实在太贵了,我决定继续给宝宝母乳喂养,便开始了我长达半年的忌食生活,因为医生说检测结果也有不准确的时候,最好所有含蛋白质的都不要吃,我每天吃的菜就只是放少于油和盐炒一下,酱油、醋啥的都不会放。一直等到忌食十四天结束我才敢给宝宝喂奶,但是奶水几乎都没有了,只能挤出几滴奶太惨了。
朋友介绍了一个催乳师,连着喝了七天的中药一天三顿,一次满满一碗,每次喝完我都想吐,但是想想为了孩子还是喝吧,毕竟还能省下一笔开销。慢慢的奶水也多了起来,虽然不够宝宝吃,但是配着奶粉吃也还可以的。
一个月后,湖南郴州就发生了大头娃娃事件,母婴店将一款名为“倍氨敏”的固体饮料,虚假宣传成特殊医学用途配方奶粉销售,致使多名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患上佝偻病。
看到新闻后,庆幸自己当时没有听母婴店的推销,坚持购买医生给我们推荐的特医奶粉,让孩子避免出现二次伤害。希望国家能彻查此类乱像,让悲剧不再重演。
养娃路上众多不易,一路不断打怪升级,从奶粉小白到特医奶粉入门攻略,其中的心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可怜天下父母心,只盼望宝宝能 健康 茁壮成长。
您好,我是一名在校的大学生,您作为一名家长,想必肯定希望如何管好自己的孩子,不知道您对自己的孩子的未来的目标是什么,这很重要,因为这决定着您对孩子的教育方向。您知道,社会、世界在时刻发生深刻的变革,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变化之大难以想象。而如今的社会却无时无刻不断的爆炸式变化,更是让我们对子女未来的教育引发更多的思考,因为稍微一不注意,作为孩子的我们就很容易走上歧途,而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是在是太重要了,它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想必您也深有体会。而如何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避免出现一些不敢想象的问题,我想,这也是您可能会思考到的。我在图书馆看到这样一本书,书名一下子吸引了我——《是谁“杀”了我(毁了孩子一生的一件小事)》,作者:吴苾雯 ,《中国青年报》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这是这本书的简介:
人生会遇到许多岔路口,有的通往天堂,有的通向地狱。人的一生有多种可能,既有可能成为天使,也有可能成为魔鬼。一个孩子如果被父母唾弃,这个家庭就是他的地狱;一个孩子如果被老师唾弃,这个学校就是他的地狱;一个孩子如果被父母和老师同时唾弃,这个世界就是他的地狱。希望它是一块立在人生岔路口的警示牌,警示后来者不要再重蹈覆辙。我希望它是一声醒世警钟,让悲剧不再重演,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健康快乐的人生。
仅出自于我对于教育比较感兴趣,虽然我不是学这个专业的,但我对教育这个问题的体会实在是太重要了,归根结底还是源于我的高中班主任老师——文革后第一年考上北京师范大学的初中生——我的高中语文老师。会影响一生。
如果您有时间的话,可以看看我给您推荐的这本书。
看后,相信对您会有影响的。祝您的孩子早日成才!!!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