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我们大家在生活中都是听说过肾俞穴这个穴位的,其实肾俞穴这个穴位的保健功效是非常不错的,经常按揉肾俞穴,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养生和保健的作用了,可以有效的促进我们人体的健康,那么大家对于肾俞穴的养生功效大家了解多少?其实肾俞穴的养生功效也是很不错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肾俞穴的养生功效。
1、按摩肾俞穴降血压。坚持按摩、击打、照射肾俞穴,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改善肾功能。每日临睡前,坐于床边垂足解衣,闭气,舌抵上腭,目视头顶,两手摩擦双肾俞穴,每次10~15分钟。每日散步时,双手握空拳,边走边击打双肾俞穴,每次击打30~50次,这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的缓解血压高的症状,并且还能够增强我们人体的抗病能力,对于促进我们的健康是非常有帮助的。
2、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的朋友们性功能不是非常好,所以许多的朋友们对于提高性功能的方法都是非常的关注的,其实日常生活中适当的按摩肾俞穴就是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提高性欲增强性功能的作用的。两手的大拇指按于肾俞穴。其余手指包住腰部。用力按压5秒之后,慢慢减压;5秒之后再按压,反复按摩20次。擦肾俞穴有强肾壮腰的作用。每晚临睡前,坐在床边,两腿自然下垂,用双手搓擦两侧肾俞穴(第二腰椎下,旁开1.5寸处)120下。
通过我们上面的这些介绍,相信大家也是了解了肾俞穴的养生功效,日常生活中经常按揉肾俞穴这个穴位,可以帮助我们起到非常好的降血压的功效了,尤其是我们血压比较高的朋友们,经常按揉肾俞穴可以很好的缓解病情,另外,按摩肾俞穴还能够增强我们的性欲和性功能的。
按摩是一种流传已久的养生方式,如果大家某个部位疲劳,经过按摩便可以快速恢复,这就是按摩的功效。相比于药物,按摩显然对身体没有什么危害,并且还能起到非常不错的效果。
那么想要让按摩起到养肾之功效,我们可以按摩哪些部位呢?
1、腹
腹部在哪里?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小肚子的位置。大家可以看出,这个位置处于我们人体的中心,因此可算是“承上启下”的作用,那么我们的肾脏在哪里?在我们的腹部后面,因此在我们的小肚子上也有很多可以补肾的穴位。
那么我们可以如何对腹部进行按摩呢?首先,大家可以坐在床上,双腿并拢向前伸直,上半身保持挺拔,此时大家可以双手交叉放在腹部,按照顺时针、逆时针的方向交替进行按摩,此时我们的腹部往往会感觉有热感,大家每天坚持几分钟,效果十分不错。
2、腰
想必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肾就在我们的腰部,因此腰部也被称为是肾脏的“巢穴”肾脏喜欢温暖,非常抵触寒气,因此大家在寒冷的天气里一定要注意腰部保暖,与此同时,按摩可以起到温暖腰部的作用,从而达到滋养肾脏的作用。
那么我们可以如何按摩呢?首先大家可以站立在地面上,两手分别放在左右腰部,手掌发力,先顺时针按腰,然后逆时针揉腰,慢慢地大家会发现腰部有温暖的感觉。经常对腰部进行按摩,可以提高我们的血液流速,让更多的血液流入肾脏,从而起到滋养肾脏的作用。
3、背
说起来大家可能不信,其实背部也隐藏着可以“补肾”的穴位。我们在武侠小说中经常可以看到什么任督二脉,其中,督脉就处于我们的背部,这个脉络对我们身体的阳气非常重要,因此大家想要补肾,可以多对背部进行按摩。
那么背部该如何进行按摩呢?这个时候我们可能够不着,大家可以选择让朋友帮助按摩。首先大家趴在床上或者是瑜伽垫上,然后按摩者双手并拢,将手掌放在被按摩者的背部,此时大家对背部进行顺时针、逆时针的按摩,当然,大家的力量应该是从小到大,才能起到非常不错的效果。
结语:养生应该从养肾开始,我想大家都认可这种说法。现如今肾虚的人有很多,因此养肾就变得至关重要。那么平时大家可以如何养肾呢?按摩或许是一种非常不错的选择,大家可以对我们的腹部、腰部、背部进行一些按摩,往往能够起到滋阴补肾之功效。
目录1拼音2概述3肾俞的别名4出处5特异性6穴名解7所属部位8少阴俞的定位9少阴俞穴的取法10少阴俞穴位解剖 10.1层次解剖10.2穴区神经、血管 11少阴俞的功效与作用12少阴俞主治病证13刺灸法 13.1刺法13.2灸法 14少阴俞的配伍15文献摘要16少阴俞研究进展 16.1对肾脏功能的影响16.2对膀胱的影响16.3对肠功能的影响16.4对免疫功能的影响16.5对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16.6对巨噬细胞的影响16.7增强 *** 活力16.8治疗遗尿16.9治疗尿频16.10治疗血尿16.11治疗腰痛16.12治疗肾绞痛16.13治疗尿毒症 17参考资料附:1古籍中的少阴俞 1拼音 shào yīn shù
2概述 少阴俞为经穴别名,即肾俞。《黄帝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少阴俞去脊椎三寸,傍五。”王冰注:“少阴俞谓第十四椎下两傍肾之俞也。”
穴位 肾俞 汉语拼音 Shenshu 罗马拼音 Shenshu 美国英译名 Kidney Locus 各
国
代
号 中国 BL23 日本 23 法
国 莫兰特氏 V23 富耶氏 V23 德国 B23 英国 B23 美国 BI23
肾俞为经穴名[1](Shènshù[2]BL23)。出《黄帝内经灵枢·背腧》。属足太阳膀胱经[1]。肾俞是肾的背俞穴[1][2]。肾即肾脏,俞即输注,本穴是肾气转输于后背体表的部位,故名肾俞[1]。肾俞穴主治肝肾、膀胱等疾患:如腰脊酸痛,小便淋沥,尿频尿闭,遗尿尿血,阴中疼痛,遗精白浊,阳痿旱泄,月经不调,痛经,血崩,赤白带下,不孕,头痛眩晕,视物不明,耳鸣耳聋,水肿,消渴,咳喘,虚劳,中风失语,手足不遂,失眠健忘,癫疾,少腹急痛,肾泄,骶部疼痛,脚膝拘急,遗精,阳痿,早泄,不育,遗尿,白带,腰背酸痛,头昏,耳鸣,耳聋,小便不利,喘咳少气,带下,腰痛,溺血,泄泻,目眩,虚喘,肾炎,肾盂肾炎,支气管哮喘,坐骨神经痛,神经衰弱,现代又多用肾俞穴治疗肾炎,肾绞痛,肾下垂,尿道炎,肾结石,糖尿病,神经性耳聋,斑秃,性机能障碍,腰部软组织损伤,尿路感染, *** 缺乏,膀胱肌麻痹,膀胱肌痉挛,胃出血,肠出血,痔疮,肝肿大,哮喘,贫血,肋间神经痛,脑血管病后遗症等。
3肾俞的别名 少阴俞(《黄帝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肾念(《灸法残卷图》)、高盖(《针灸学》(南京))。
4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背腧》:在十四焦(椎)之间。
5特异性 肾俞穴为肾之背俞穴。
6穴名解 肾即肾脏,俞即输注,本穴是肾气转输于后背体表的部位,故名肾俞[1]。
肾为人体的泌尿器官,五脏之一。《说文》:“肾,水脏也。”《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载:“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释名·释形体》:“肾,引也。肾属水,主引水气灌注诸脉也。”本穴系肾在背之俞穴,内应肾脏,是肾气转输、输注之所,治肾疾要穴,故名之。[3]
7所属部位 腰部[4]
8少阴俞的定位 标准定位:肾俞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2][5]。
肾俞穴位于脊柱区,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卧取穴[1]。
一说“除脊各寸半”(《针灸资生经》)。
肾俞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肾俞穴在背部的位置
肾俞穴在背部的位置
肾俞穴在背部的位置(肌肉)
肾俞穴在背部的位置(骨骼、内脏)
9少阴俞穴的取法 俯卧位,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肾俞穴位于脊柱区,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卧取穴[1]。
俯卧位,两髂嵴高点相平处正中再向上2个棘突,旁开1.5寸处取穴[6]。
10少阴俞穴位解剖 肾俞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骶棘肌、腰方肌、腰大肌。有第二腰动、静脉后支。分布著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外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皮肤由第一、二、三腰神经后支分布。肾位于腰方肌和腰大肌的前面,脊柱的两侧是腹膜后位器官。在腰背部的投影为:后正中线外侧2.5厘米和8.5厘米处各作两条垂直线,通过第十一胸椎和第三腰椎棘突作两条水平线。在上述纵横标志线所围成的左右四边形范围内,即相当于左右两肾脏的体表投影位置。肾门在肾区内,投影在肾区的内侧半,约相对于第一腰椎体的水平。经肾门的主要结构。从后向前排列有输尿管、肾动脉和肾静脉,还有围绕其间的神经纤维、淋巴结、淋巴管和脂肪组织。
布有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外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并有第二腰动、静脉后支通过[5]。
11少阴俞的功效与作用 肾俞穴具有益肾助阳,强腰利水的功效。
肾俞穴有调肾气、强腰脊、聪耳目的作用[1]。
肾俞穴为治疗腰部疾病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重要腧穴[8]。
肾俞穴位于第2腰椎旁,与肾脏内外相应,是肾脏之气输注于背部的处所,故能治疗肾脏病[8]。
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肾二者主水液,司二便,故肾俞穴能治疗水液代谢失常而致的一切疾病[8]。
肾为先天之本,又为生殖发育之源,男子藏精,女子系于胞中,故肾俞穴可治疗妇科及男性病[8]。
肾开窍于耳,腰为肾之府,取肾俞穴又能治疗耳部病和腰部病[8]。
肾俞穴与肾脏相应,而为之俞,有益肾固精、清热利湿之功。凡痛之涉及于肾者,如虚劳,羸瘦、腰痛、梦遗、胸胁胀满、耳聋、目黄、溺血、浊淫,以及女子带下、月经痛等,均可取此。[3]
12少阴俞主治病证 肾俞穴主治肝肾、膀胱等疾患:如腰脊酸痛,小便淋沥,尿频尿闭,遗尿尿血,阴中疼痛,遗精白浊,阳痿旱泄,月经不调,痛经,血崩,赤白带下,不孕,头痛眩晕,视物不明,耳鸣耳聋,水肿,消渴,咳喘,虚劳,中风失语,手足不遂,失眠健忘,癫疾,少腹急痛,肾泄,骶部疼痛,脚膝拘急,遗精,阳痿,早泄,不育,遗尿,白带,腰背酸痛,头昏,耳鸣,耳聋,小便不利,喘咳少气,带下,腰痛,溺血,泄泻,目眩,虚喘,肾炎,肾盂肾炎,支气管哮喘,坐骨神经痛,神经衰弱,现代又多用肾俞穴治疗肾炎,肾绞痛,肾下垂,尿道炎,肾结石,糖尿病,神经性耳聋,斑秃,性机能障碍,腰部软组织损伤,尿路感染, *** 缺乏,膀胱肌麻痹,膀胱肌痉挛,胃出血,肠出血,痔疮,肝肿大,哮喘,贫血,肋间神经痛,脑血管病后遗症等。
肾俞穴主治肝肾、膀胱等疾患:如腰脊酸痛、小便淋沥、尿频尿闭、遗尿尿血、阴中疼痛、遗精白浊、阳痿旱泄、月经不调、痛经、血崩、赤白带下、不孕、头痛眩晕、视物不明、耳鸣耳聋、水肿、消渴、咳喘、虚劳、中风失语、手足不遂、失眠健忘、癫疾、少腹急痛、肾泄、骶部疼痛、脚膝拘急等[1]。
肾俞穴主治遗精、阳痿、早泄、不孕、不育、遗尿、月经不调、白带、腰背酸痛、头昏、耳鸣、耳聋、小便不利、水肿、喘咳少气[7]。
肾俞穴主治月经不调,带下;阳痿,遗精;遗尿,小便不利;耳聋,耳鸣;腰痛;水肿[6]。
肾俞穴主治遗精,阳痿,遗尿,溺血,泄泻,头昏,目眩,耳鸣,耳聋,虚喘,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水肿,腰痛;以及肾炎,肾盂肾炎,支气管哮喘,坐骨神经痛,神经衰弱等[5]。
现代又多用肾俞穴治疗肾炎、肾绞痛、肾下垂、肾盂肾炎、尿道炎、肾结石、糖尿病、支气管哮喘、神经衰弱、神经性耳聋、斑秃、性机能障碍、腰部软组织损伤等[1]。
1.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炎,肾绞痛,遗尿,尿路感染,阳痿,早泄,遗精, *** 缺乏;
2. 外科系统疾病:肾下垂,膀胱肌麻痹及痉挛,胃出血,肠出血,痔疮,肝肿大;
3. 其它:月经不调,腰痛,哮喘,耳聋,贫血,肋间神经痛,脑血管病后遗症等。
13刺灸法
直刺0.5~1寸[7][6],局部有酸胀感[6],可向臀部和下肢部放散[6]。
直刺1~1.5寸[5]。
注意:肾俞穴不能深刺,以防刺伤肾脏[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39240.。
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5]。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14少阴俞的配伍 肾俞配殷门、委中,有行气通经络的作用,主治腰膝酸痛。
肾俞配京门,为俞募配穴法,有温补肾阳的作用,主治遗精,阳痿,月经不调。
肾俞配听宫、翳风,有益肾气聪耳的作用,主治耳鸣,耳聋。
肾俞配关元、三阴交,有壮元阳,助运化,利水湿的作用,主治肾炎,小便不利,水肿。
肾俞配三焦俞、关元,治尿频[6]。
肾俞配心俞、神门,治失眠、健忘[6]。
肾俞配耳门、听宫,治耳聋、耳鸣[6]。
肾俞配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治下肢麻木、瘫痪[6]。
15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寒热、食多身羸瘦、两胁引痛……久喘咳、少气、溺浊赤,肾俞主之。骨寒热、溲难,肾俞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肾俞、内关,主面赤热。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虚劳羸瘦。
《针灸大成》:肾虚水肿。
《针灸大成》:主虚劳羸瘦,耳聋肾虚,水脏久冷,心腹膜满胀急,两胁满引少腹急痛。
《医宗金鉴》:下元诸虚,精冷无子。
《太平圣惠方》:理虚劳,耳聋,肾虚及水脏胀,挛急腰痛,小便浊,阴中疼,血精出,五劳七伤,冷呕,脚膝拘急,好独卧,急肿如水。
16少阴俞研究进展
针刺肾俞穴,对正常机体的水利尿作用有抑制作用,但对肾病尿少者有利尿作用[1]。对出现蛋白尿的慢性肾炎或高血压患者,可使尿蛋白减少或消失[1]。
针刺健康人肾俞,可引起肾曲小管排泄量增加,对肾小球滤过值无影响。
用毫米微波照射正常家兔和急性缺血家兔的“肾俞穴”后,肾血流量皆较前明显升高。切断肾神经后,肾血流量增加的幅度大于未切断肾神经者(P<0.05)。
针刺家兔肾俞穴,引起膀胱内压上升占17.91%,下降占34.86%。
取肾俞等,针灸加埋线,治疗250例,有很好疗效。
针刺患侧肾俞等,治疗85例,对疼痛有较好疗效。
艾灸调理困倦易疲劳取穴施灸:
一、 肾俞穴
施灸方法:旋回灸。被施灸者俯卧,施灸者站一旁,手执点燃艾条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3厘米,平等往复左右方向反复旋转施灸。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最好在每晚临睡前灸。
功效:滋阴补肾。
二、 天柱穴
施灸方法:温和灸。被施灸者坐着,施灸者手持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离皮肤1.5~3厘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或用艾灸盒,这样自己可以施灸。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最好在每晚临睡前灸。
功效:明目醒神。
三、 风池穴
施灸方法:温和灸。被施灸者取从位,施灸者手持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离皮肤1.5~3厘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或用艾灸盒,这样自己可以施灸。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最好在每晚临睡前灸。
功效:通经活络。
四、 关元穴
施灸方法:旋回灸。被施灸者俯卧,施灸者站一旁,手执点燃艾条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3厘米,平等往复左右方向反复旋转施灸。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最好在每晚临睡前灸。
功效:固本培元、补益下焦。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