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推拿>人群养生

风府穴的作用,按摩风府穴有好处

时间: 2023-03-30 18:43:31

风府穴的作用,按摩风府穴有好处

风府穴是非常不错的一个穴位,位于我们的颈部,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穴位,对于我们的人体的健康也是有必要的,我们是可以通过按摩风府穴来促进健康的,还可以很好的缓解多种不适,按摩具体风府穴怎么样一起看看风府穴的情况吧。

缓解头痛

通过按摩风府穴可以很好的促进我们的健康,帮助我们很好的缓解头痛问题,而且风府穴可以有效的缓解头痛的问题出现,很多人头痛问题一直都得不到解决和处理,但是没有关系只要适度的按摩风府穴就会所好转,所以我们在平时就可以试试按摩风府穴,能够很好的改善头痛的问题。

改善精神分裂症

而且实际上按摩风府穴能够很好的促进我们的精神健康,可以很好的改善一些不适,而且风府穴这个穴位还可以有效的改变我们的精神分裂症的出现,可以有效的提高精神状态,有效的提高我们的身心素质,让大家的精神越来越好。对于一些中老年人来说是受益无穷的,可以帮助缓解精神压力的问题,所以可以帮助我们缓解压力,对我们的健康是有帮助的。

缓解失眠

而且我们按摩风府穴还可以很好的缓解压力,而且同时还能够及时的缓解失眠症状,失眠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但是没有关系大家不用非得借助于药物诊治,按摩风府穴就可以了。其功效和作用十分的明显,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身心健康,所以我们在平时就可以试试按摩风府穴来缓解失眠的问题,是我们需要经常按摩风府穴的。

我们按摩风府穴是非常健康的,可以很好的促进我们的健康,而且我们按摩风府穴可以很好的养生,所以说我们在平时就应该坚持按摩风府穴,对我们的帮助是非常不错的,能够帮助我们很好的缓解压力,所以说大家在平时就要坚持按摩风府穴。

惺惺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经穴别名·惺惺 4.1风府穴的别名4.2出处4.3穴名解4.4特异性4.5所属部位4.6风府穴的定位4.7风府穴的取法4.8风府穴穴位解剖 4.8.1层次解剖4.8.2穴区神经、血管 4.9风府穴的功效与作用4.10风府穴主治病证4.11刺灸法 4.11.1刺法4.11.2灸法 4.12风府穴的配伍4.13文献摘要4.14风府穴研究进展 4.14.1对凝血机制的影响4.14.2对血压的影响4.14.3调整胃功能4.14.4增强脑皮质、肝、肾和腓肠肌的琥珀酸脱氢酶活性4.14.5引起皮层、皮层下结构、肝、肾及腓肠肌组织化学改变5夺命穴别名·惺惺6参考资料附:1古籍中的惺惺 1拼音 xīng xīng

2英文参考 Fēngfǔ GV16 [中国针灸学词典]

3概述 惺惺:1.经穴别名;2.夺命穴别名。[1]

4经穴别名·惺惺 惺惺为经穴别名,即风府穴[1]。出《画墁录》:“嘉祐初,仁宗寝疾,药无效。下诏草泽,有一医 *** 往诊,用针自脑后刺入,针方出,仁宗开眼喜曰:好惺惺。自此以后,此穴即名惺惺,即风府。”

穴位 风府 汉语拼音 Fengfu 罗马拼音 Fengfu 美国英译名 Windy Prefecture 各


号 中国 GV16 日本 16 法
国 莫兰特氏 VG15 富耶氏 IVG15 德国 LG15 英国 Gv16 美国 Go16

风府为经穴名(Fēngfǔ GV16)[2]。出《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别名舌本(《针灸甲乙经》),鬼穴(《备急千金要方》),鬼枕(《备急千金要方》),曹溪(《本事方》),惺惺(《画墁录》),鬼林(《针灸学》(南京))。属督脉[2]。风府是阳维脉、督脉的交会穴[2]。风即风邪,府即聚集处,此穴在枕下,可治风邪之为病,常是风邪聚集的部位,故名风府[2]。风府穴主要用于治疗外感,神志以及头项、口鼻等部位病症:如流行性感冒,神经性头痛,颈项强痛,目眩,鼻塞,鼻衄,咽喉肿痛,暴瘖,中风舌急难言,精神分裂症,脑萎缩,延髓麻痹,高血压,头痛,项强,眩晕,失音,癫狂,中风,痫证,癔症,中风不语,舌缓不收,目痛,聋哑,背痛,呕吐,黄疸,下肢诸疾,半身不遂,颈项强急,颈项部神经、肌肉疼痛等。

4.1风府穴的别名

舌本(《针灸甲乙经》),鬼穴(《备急千金要方》),鬼枕(《备急千金要方》),曹溪(《本事方》),惺惺(《画墁录》),鬼林(《针灸学》(南京))。

4.2出处

《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大风颈项痛,刺风府。

4.3穴名解

风即风邪,府即聚集处,此穴在枕下,可治风邪之为病,常是风邪聚集的部位,故名风府[2]。

4.4特异性

风府是阳维脉、督脉的交会穴[2]。

4.5所属部位

后头[3]

4.6风府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风府穴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4]。

风府穴位于项正中线,入后发际1寸,当枕骨粗隆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5]。

风府穴位于颈后区,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正坐,头微前倾取穴[2]。

风府穴在督脉的位置

风府穴在后头部的位置

风府穴在后头部的位置

风府穴在后头部的位置(肌肉)

风府穴在后头部的位置(骨骼)

4.7风府穴的取法

正坐,头微前倾,于后正中线上,后发际直上1寸处取穴。

风府穴位于颈后区,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正坐,头微前倾取穴[2]。

正坐,头微前倾,当枕外粗隆直下,于后发际正中上1寸凹陷处取穴[6]。

4.8风府穴穴位解剖

风府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左右斜方肌之间,颈韧带(左、右头半棘肌之间)、左、右头后大、小直肌之间。浅层布有枕大神经和第三枕神经的分支及枕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枕下神经的分支。

4.8.1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左右斜方肌腱之间→项韧带(左右头半棘肌之间)→左右头后大、小直肌之间[2]。

皮肤→皮下组织→项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7]。

4.8.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3颈神经后支及其伴行的动脉分布;深层有枕大神经和枕动脉分布;再深层可穿透被膜,损伤脊髓[7]。

布有第三枕神经与枕大神经分支,枕动脉分支[5]。

4.9风府穴的功效与作用

风府穴具有散风熄风、通关开窍的功效。

风府穴有祛风邪、利机关、清神志作用[2]。

风府穴是督脉、足太阳、阳维脉之交会穴,临床擅长治内风、外风。对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项强、背痛,或外感风热所致的头面五官诸疾,均可疏风解表以治之。[8]

风府穴为十三鬼穴之一,名鬼枕,意谓本穴具有醒脑开窍、熄风宁神的作用,故可治疗肝风内动,上扰神明之癫狂、痫证、中风。[8]

风府穴为风邪聚结之处,又乃风邪侵袭人体之门户,故以祛风而擅长,临床可以治疗内风、外风等多种病证[8]。

风府穴为足太阳经、阳维脉、督脉之会穴,有清热散风,化痰开窍之功[9]。

后脑与颈项最容易受风邪之侵犯,而其间之诸风穴(风府、风池、风门、翳风、秉风等)也为治疗风邪所必须。[9]

4.10风府穴主治病证

风府穴主要用于治疗外感,神志以及头项、口鼻等部位病症:如流行性感冒,神经性头痛,颈项强痛,目眩,鼻塞,鼻衄,咽喉肿痛,暴瘖,中风舌急难言,精神分裂症,脑萎缩,延髓麻痹,高血压,头痛,项强,眩晕,失音,癫狂,中风,痫证,癔症,中风不语,舌缓不收,目痛,聋哑,背痛,呕吐,黄疸,下肢诸疾,半身不遂,颈项强急,颈项部神经、肌肉疼痛等。

风府穴主要用于治疗外感,神志以及头项、口鼻等部位病症:如流行性感冒;神经性头痛、颈项强痛、目眩、鼻塞、鼻衄、咽喉肿痛、暴瘖、中风舌急难言及癔病、精神分裂症、癫痫、脑萎缩、延髓麻痹、高血压等[2]。

风府穴主治头痛、项强、眩晕、咽喉肿痛、失音、癫狂、中风[7]。

风府穴主治癫狂,痫证,癔症;中风不语,舌缓不收,目痛,鼻衄,鼻塞,聋哑,咽喉肿痛,头痛;项强,背痛;呕吐,黄疸,下肢诸疾,半身不遂等[6]。

风府穴主治头痛,项强,目眩,鼻衄,咽喉肿痛,中风不语,以及癫痫,精神分裂症,神经性头痛,流行性感冒等[5]。

治舌急不语,咽喉肿痛。失音,头痛,眩晕,颈项强急,中风癫狂, 。神经性头痛,颈项部神经、肌肉疼痛,感冒,癔病。

4.11刺灸法

4.11.1刺法 直刺0.5~1寸[5]。

直刺或向下斜刺0.5~1寸[7]。

针尖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2][6],深度应根据患者颈围的粗细掌握[6],一旦出现肢体麻电感应立即退针[6],不可再行提插 *** [6]。

注意:

禁深刺[5]。

针尖不可向上,以免刺入枕骨大孔,误伤延髓[2]。

不可深刺,以免伤及深部延髓[7]。

由于针尖向上深刺易入枕骨大孔,因此,针刺时以针尖朝向口与鼻尖方向较为安全。本穴深刺时一般有两个阻力感,第一个阻力感来自项韧带,然后是落空感,第二个阻力感是硬脊膜。操作时要特别注意针尖不要穿过硬脊膜,以防刺伤延髓。[6]

4.11.2灸法 可灸[6]。

不灸[2]。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此穴禁灸,诸风穴多忌灸,以火入风穴则走窜愈烈也。犹炉灶之火,得风则旺也,慎之为要。[9]

4.12风府穴的配伍

风府穴配风门、风池、列缺、合谷、复溜治风寒感冒[2]。

风府穴配后溪治后头痛[2]。

风府穴配阳谷治目妄视、狂走[2]。

风府配风市,有疏风通络的作用,主治寒 伤肌肤经络。

风府配肺俞、太冲、丰隆,有理气解郁的作用,主治狂躁奔走,烦乱欲死。

风府配风池、水沟、太冲、合谷,治小儿惊风[6]。

风府配大椎、本神、身柱、腰奇,治癫痫[6]。

风府配百会、太阳、风池、昆仑,治头痛[6]。

风府配承浆、天柱,治头项强痛[6]。

风府配哑门、廉泉,治中风舌缓、暴喑不语[6]。

4.13文献摘要

《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府,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大风,颈项痛,刺风府,风府在上椎。

《伤寒论》: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针灸甲乙经》:足不仁,刺风府。头痛项急,不得倾倒,目眩,鼻不得喘息,舌急难言,刺风府主之。狂易多言不休,及狂走欲自杀,及目妄见,刺风府。暴喑不能言,喉嗌痛,刺风府。

《针灸甲乙经》:督脉、阳维之会。

《针灸聚英》:项后入发际1寸,大筋内宛宛中,疾言其肉立起,言休立下。

《针灸资生经》:风府者,伤寒所自起,壮人以毛裹之,南人怯弱者,亦以帛护其项。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禁不可灸,不幸使人失喑。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头痛,颈急不得回顾,目眩,鼻衄,喉咽痛,狂走,目妄视。

《扁鹊心书》:但此穴入针,人即昏倒,其法向右耳入三寸,则不伤大筋而无晕,乃千金妙法也。

《针灸大成》:主中风,舌缓不语,振寒汗出,身重恶寒,头痛,项急不得回顾,偏风半身不遂,鼻衄,咽喉肿痛,伤寒狂走欲自杀,目妄视。头中百病,马黄黄疽。

《肘后歌》:腿脚有疾风府寻。

4.14风府穴研究进展

4.14.1对凝血机制的影响 针刺风府、哑门,观察其对脑出血患者血液凝固与纤溶系统的影响。经两个月治疗后,测得血凝固程度降低,纤溶时间显著缩短。说明针刺风府、哑门有促进血浆纤溶系统活性增强、使纤维蛋白原含量减少的作用,有利于脑出血部位血块的溶解、吸收。[6]

4.14.2对血压的影响 风府对垂体性高血压有降压作用。针刺家兔“风府”,发现连续针刺5次(每日1次),在末次针后3h,脑皮质、肝和腓肠肌的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均增强。连续针刺7次后3h,皮质下组织和肾的琥珀酸脱氢酶活性亦出现增高。[6]

4.14.3调整胃功能 针刺风府穴,对胃功能有良性调整作用[2]。可使胃酸及胃蛋白酶高者降低、低者升高[6]。

4.14.4增强脑皮质、肝、肾和腓肠肌的琥珀酸脱氢酶活性 针刺动物风府,脑皮质、肝、肾和腓肠肌的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增强[9]。

4.14.5引起皮层、皮层下结构、肝、肾及腓肠肌组织化学改变 连续针刺家兔“肝俞”“足三里”“风府”5~7次,可引起皮层、皮层下结构、肝、肾及腓肠肌组织化学改变[2]。

5夺命穴别名·惺惺 惺惺为夺命穴别名。出《医学入门》。[1]

按摩后颈部的风池穴和风府穴有什么作用?

风府穴,功用:散风熄风、通关开窍 【主治】头痛,项强,眩晕,咽喉肿痛,失音,癫狂,中风。 风池穴 位置:在头额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主治:头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颈部酸痛、落枕、失眠、宿醉。

风府的准确位置图视频 风府的功效与作用

5 风府的按摩方法1.弹法:双手掩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轻轻叩击风府穴36次。

2.用双手中指点按或拇指点按风府穴,每天点按2次,每次3-5分钟。

3.左手扶住前额,右手拇指点按风府穴,其余四指固定头部,按摩时要稍微用力,以感觉到有股热流窜向前额为宜,每次按摩30-50下。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