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那些在炎炎夏日里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来说,运动过后及时补充身体散失的水分是必须的。在众多的饮料中,喝什么最能及时补充身体体能呢?一些人会选择单纯的白开水或者矿泉水,一些人会选择运动功能型的饮料或者是自己平时最爱的饮料。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可选择的饮品是很多的,到底哪一种最能帮助恢复体能呢?
白开水和矿泉水是补水的首选
对于运动之后出汗较多的人来说,补水的首选仍然是白开水或者是矿泉水。一些不太剧烈的运动过后,人感觉到干渴,只用白开水或者矿泉水是足够解决补水问题的,但是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喝水需要在运动过后的10分钟以后进行,不能够立马喝水,也不可以大量喝水。这样会对肠胃、心脏都造成刺激,还会让人感觉不适和呼吸不畅,对身体是不好的。所以即使是喝白开水,也要选对时间,在身体恢复正常状态以后分批次补水,才会使身体不受刺激。
剧烈运动后饮用运动型功能饮料
对于运动时间持续较长、体能消耗比较大的人来说,光是矿泉水或者是白开水是不足以补充人体消耗的体力的,需要适时补充一些其他微量元素如钠、钾等以维持身体的电解质平衡。这时候选择一些含有多种碱性电解质的水能够有效补充身体散失的体能,迅速恢复状态,“很多人认为自己流失的仅仅是水分,因此只补充水分,殊不知这样冲淡了电解质的浓度。”美国饮食协会发言人丽莎朵夫曼说,“其实你同时需要补充电解质和水分。”由此看来,剧烈运动散失的不仅仅是水分,电解质的维持也同样很重要,而运动型功能饮料能够有效补充电解质,适宜剧烈运动后饮用,也可以在运动中适时补充,但是每次饮用的分量不宜太大,一小口即可。
运动后该如何正确的补充流失的水分
运动后该如何正确的补充流失的水分,在我们运动过后,由于我们出了很多汗,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所以我们应该要适当而正确的为自己补水。下面我就为大家分享一下运动后该如何正确的补充流失的水分,感兴趣的朋友赶紧来了解一下吧。
运动后该如何正确的补充流失的水分1 一、运动后该如何正确的补充流失的水分
1、运动后喝碳酸饮料伤害多
运动后人体容易出汗,本来就容易虚脱,如果再猛喝碳酸饮料,可能造成电解质紊乱。一般来说,运动过后出汗较多,这是钠就会随着汗一起排出来。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钠含量约是140个单位,如果是低钠情况的话,则可能只有120个单位。低钠状态可能引起神经细胞脱髓改变,低钠时间过长,可能导致身体不能动弹,严重的话,还可能出现神志不清等症状。运动过后最安全的办法就是喝淡烟水来补充身体的水分流失。
2、运动饮料补充最全面
虽然说补充白水是最安全的办法,但是其实人在运动之后身体消失掉的不只是水分还有钙、钾、氯、镁、以及糖分等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补充运动饮料是运动后补水的最佳选择。运动饮料一般都含有糖和电解质,其中各种营养素的组分和含量能适应体育锻炼者的生理特点和特殊营养需求,。不方便购买运动饮料的可以按1∶15的比例,在白开水中加些糖饮用。但是,有糖尿病的'患者却不可以这样喝。
3、补水不易温度过高或过低
不管是白水也好专业的运动饮料也罢,即便是大热天进行完运动,也不要急着找一瓶冷冷的灌下;当然过热水的也不好,会增加出汗量,也会让身体不舒服。一般温度在8~14℃是最合适的,也就是普通常温的温度。
4、不要一次喝太多
“运动过后就是需要补水”这个观点是没错,但是一次补充太多的水分也是对身体不利的,补水的最好方法是少量多次,运动中每15~20分钟补充150~200毫升,每小时的总饮水量不超过600毫升,这样既可以保持体内水的平衡,又不致因为大量饮水增加心脏和胃肠的负担。
运动后该如何正确的补充流失的水分2 一、运动后补充水分的三大原则
1、喝什么水
通常情况下,如果运动过后,出汗的量不大,补充一些常见的饮料就可以了,比如矿泉水、白开水、茶水、碳酸饮料、果汁、绿豆汤、牛奶和运动饮料等。
但是,如果运动过后出汗的量比较大,最好补充一些含有一定量电解质的运动饮料、盐水、菜汤等。营养专家提示,大量出汗后不要过量饮用白开水,以免引起低钠血症。
2、什么时间喝水
运动前、中、后都是补水的最佳时间。许多人喜欢运动中或运动过后补水,常常忽略运动前补水。如果想保持最佳的体能,就应该始终保持体液的平衡,避免出现脱水症状,哪怕是轻微的脱水也是不可取的。因此,运动前、中、后都要及时补充水分。
不过,剧烈运动后不能马上大量地喝水,这样容易导致“钠代谢失调,发生肌肉抽筋”。建议小口小口得喝比较好。
3、喝多少水
运动后补水的原则是,流失多少,补充多少。怎样才能知道丢失的汗量呢?
通常情况下,体重减少的量,就是流失的汗量,普通人也可以根据口渴的程度进行补充。每次补充的量为100-200毫升,尽量少量多饮,避免暴饮。
二、运动后补充水分喝什么
1、淡盐水
运动出汗很多可以运动后喝适量的淡盐水来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盐分。
方法: 将适量的食用盐放入水中,待盐完全溶解之后即可饮用。淡盐水是运动出汗多的首选饮品。
2、运动功能型饮料
运动出汗多可以喝专门的功能型饮料。功能饮料既能够帮助补充水分、电解质,还能够帮助水分、电解质尽快被身体吸收,使体液更快恢复平衡状态。运动后喝功能饮料还能够帮助运动疲劳身体恢复。
3、椰子水
运动出汗多可以喝椰子水来帮助补水解渴,恢复体液平衡。椰子水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以及多种矿物质,能够帮助补充运动后的身体流失的水分、电解质还能补充能量,有助于运动损伤的恢复。
运动中和运动后的饮水原则是:如果在运动量不大的情况下可以立即补充水分,比如散步、伸展运动等,口渴了就可以喝水,也可以5分钟后喝水,不过一次不要喝的量太多,以100ml左右为宜。而且最好每两次之间至少间隔10分钟。
对于而剧烈运动之后则不宜立即补充水分,比如跑步、打球、游泳等,千万不要立即喝水,尤其是冰水,危险很大,最多只能漱口或者咽下不超过50ml的水,重要的是要做休整运动,让心跳缓慢下来,让人体脱离运动状态。
当颈动脉脉速恢复至120次/分钟以下时,也可以自己摸脉搏,这个时候才可进行水分补充,而且,依然要控制摄入的水量,仍然是100ml一次为宜,而且每两次之间至少间隔10分钟。
运动后喝水的注意事项
1、应尽量不喝各种饮料,诸如汽水之类;要喝白开水,或者绿豆汤,或1%的淡盐水等,以去热除暑,及时补充体内由于大量出汗而丢失的钠。
2、因为平时人的体温在37度左右,经过运动后,可上升到39度左右,如果饮用过冷的水,会强烈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平滑肌痉挛、血管突然收缩,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导致消化不良。
3、运动中出汗多,需饮用的水量自然大,但不能一次喝足,要分次饮用。一次饮水量一般不应超过200毫升,两次饮水至少间隔15分钟。另外饮水速度要慢,不可过猛。
运动前后补充水分有讲究:
进行重量训练及健身时,身体水分、盐分代谢旺盛,丧失的水分很多。合理适时的补充水分不仅有助于血液能量的维持,对身体的血液循环和身体的散热也是相当有利的。那么如果体内水分不能及时补充的话,就会引起血液浓缩、脉搏跳动加快、体温升高、运动能力下降、很容易就会产生疲劳。
运动前
要合理的补充水分,但不能过多,过多会使得胃部不适、影响食欲及消化吸收,水分太多同时影响了心脏、肾脏、排泄器官的负担,也使得血液较为稀释。
运动中
运动进行中及训练后也不宜大量喝水,在运动中及运动后必须以少量多次的方式来补充水分,使得身体逐渐得到水分的补充,以保持水分的平衡。以每15分钟补充一次,每次250CC左右,每小时不超过1000CC为宜,水温在8至12度之间最佳,对于降低运动时所产生的体温及预防过热较有帮助。
正常的情况下人一天都需要补充2000ml的水,如果再加上运动,那就更加需要及时补水了。
我们在健身运动的过程中,身体的肌肉收缩会加快体内的能量消耗。这时候人的身体会发热,产生大量的热能,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身体是会自主保持一个平衡的。
当我们的身体热量不断升高的时候,它会自主的让热量通过出汗排放出来,从而调节我们自身的体温。
所以在大量的健身过后,人就会产生和蒸发大量的汗液。会导致身体内缺水的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电解质紊乱。
如何在运动之时及时补水,是很重要的。补水的情况也要根据出汗量来考虑。我们运动时的运动强度和环境温度都会导致体内水分流失的程度不一样。
一般情况下,如果运动量不是很大,那出汗量就不会太大,我们可以通过饮用一些常见的饮料来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比如普通的白开水、矿泉水、泡好的茶水、牛奶和果汁等等都是可以运动后饮用的。
要是做的运动比较激烈,或者出汗量又特别大的情况下,我们要针对性的补充电解质型的运动饮料,或者普通的盐水,煮好的汤都是可以的。
而且出汗量特别大的时候,最好不要大量的饮用白开水,那样其实对身体不好,而且也不能快速补充水分。
不过运动后及时补水也有一些误区,运动后补水,不是想喝多少就喝多少,而是应该失去了多少水分,才喝多少水。
一般情况下,大家可以通过运动前和运动后的称重来了解缺失了多少水分,也可以按照一般标准一次补充100-200ml的水。
如果感觉特别口渴的话,也可以适量多喝一点。运动后补充水分,讲究少量多次的补充,不要一顿牛饮。
其实运动过程的补水,还有一个方面是大家比较容易忽略的。运动前补水,对身体更好。
像我们在运动过程中会大量的出汗,如果在运动前补水的话,那这个运动过程就不会对我们自身产生影响,运动起来就更加轻松。
所以专业的运动教练,都会要求自己的教员在运动前大量补充水分。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