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中能够见到的中药药材是比较多的,当然,不同的中药药材对于我们人体的作用也是不同的,比如附子这种药材的药用功效就是非常不错的,适当的服用附子可以有效的预防很多的疾病,但是我们大家也要知道服用附子的一些注意事项。
孕妇要小心使用
首先我们大家要知道,孕妇朋友们的身体的体质是比较差的,所以我们孕妇朋友们在生活中千万不要胡乱的服用孕妇,更是不能够过量的服用孕妇,不然会危害自身的健康和体内胎儿的健康的。即使是没有任何毒副作用的草药对于孕妇而言都可能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和健康,更别说是有毒的附子了。附子的禁忌对于孕妇来说更是不能忽视的。哪怕就是特殊情况需要使用附子也一定要遵照医嘱进行。
配伍有讲究
另外,我们大家还需要注意的是附子的配伍营养,有些药材是可以和附子搭配服用的,但是有些药材则不能和附子一起食用,如果我们大家需要将附子和其他的一些药材服用,那么必须向医生进行咨询。如果你接触过中医药方的话,就应该知道很多药方当中使用的药材都是彼此中和药性的。附子的毒性也是需要利用一些药材来进行中和的。可以使用哪些药材进行毒性的中和呢?甘草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也有一些草药是不适合和附子一起配伍的,比如犀角、半夏、贝母等。
我们已经详细的了解了许多的日常生活中服用附子的注意事项了,我们可以知道,服用附子的注意事项也是非常多的,尤其是我们孕妇朋友们在生活中更是需要小心的服用附子的,另外,我们大家千万不要将附子和其他的药材胡乱的搭配服用。
(1)医师处方用量3~15g。煎服,宜先煎0.5~1小时或更长时间,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
(2)附片10g、麻黄10g、棕树子15g、黄牛肉250g。将前3味药洗净,布包,与黄牛肉共炖熟,去药渣,加入食盐少许调味,每曰1剂,分2次服,连服3~5剂。用于哮喘(棕树子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成熟果实)。
(3)附片20g、肉桂20g、干姜20g、山柰10g。共研为细末,待用拇指按摩双A肺俞穴半分钟,使局部潮红后,再将药粉5g放于穴位上,外用胶布固定,隔曰换药1次。用于风寒咳嗽。
(4)炮附片3g、黄连3g、甘草3g、白芍15g。水煎服。用于胃脘痛。
(5)附片15g、干姜3g、肉桂1.5g。水煎服。用于寒证腹痛。
(6)附片15g、白芷15g、白术20g、当归20g、肉桂7g、麻黄3g。水煎服。用于心阳虚衰而见心悸,形寒肢冷者。
(7)制附片30g、山萝卜15g、黄芪120g、车前草20g。水煎服。用于慢性肾炎。
(8)制附片30g、麦冬30g、蜈蚣20g、半夏12g、全蝎12g、制南星60g、乌梢蛇60g、白矾60g、僵蚕90g、朱砂10g。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20丸,1曰3次,开水送服。用于癫痫。
(9)附片20g、雄猪肾5对、杜仲100g。先将猪肾切成薄片,焙干,再与另两味药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6g,1曰1次,晨起,用开水送服。用于肾虚腰痛。
(10)附片25g、白术10g、茯苓10g、桂枝10g、甘草9g、独活5g、牛膝5g。每曰1剂,水煎分3次服。用于寒湿痹痛。
(11)附子5g、桂枝5g、羌活5g、威灵仙10g。每曰1剂,水煎分3次服。用于风寒湿痹。
(12)制附子末3g、猪肾1个。将猪肾切开,去掉白膜,洗净,加入附子末,用湿纸包好煨熟,1曰分2次食之。用于遗精。
(13)附子4g、黄连4g、白芍15g。每曰1剂,水煎分3次服。用于胆囊炎,胆结石。
(14)附片适量。用水煎汤,浸洗患处。用于足癣。
(15)黑附片10g、穿山龙30g、桂枝9g、鸡血藤25g、川牛膝15g。每曰1剂,先将黑附片煎20分钟,尝无麻味后,再加入其余各药共煎30分钟,取汁,1曰分2次服。用于骨关节结核。
(16)制附片9g、黄柏9g、黄连5g、肉桂5g。每曰1剂,水煎分3次服。用于红、白口疮。
(17)附片15~30g、生姜30g、狗肉500~1000g。炖2小时以上,尝无麻味时,酌加食盐调味,食肉喝汤。用于冬天怕冷,喜生冻疮。
(18)附片15~30g、当归头15~30g、生姜30g、羊肉1000~1500g。炖2小时以上,尝无麻味时,酌加食盐调味,食肉喝汤,每次一小碗。用于暖身御寒,或减轻冻疮发生。并治寒湿痹痛,心腹冷痛,产后寒凝腹痛。
(19)附片15g、菟丝子30g、狗肉2000g。狗肉下锅沸水中焯透,捞入凉水内,洗净血沫,沥净水,切成2.5cm见方的块;锅置火上加热,下狗肉块与姜片20g共煸炒,烹入绍酒炝锅,加入用纱布包好的附片、菟丝子,再加清汤、食盐、味精适量及葱节20g,武火烧沸,撇净浮沫,盖好,改用文火炖约2小时,待狗肉熟烂时即可服用。用于脾肾阳虚的畏寒肢冷、尿频,或脘腹冷痛、大便溏泻,或寒湿偏盛的肢节酸痛等证。
(20)附片30g、羊肉2000g、生姜50g、葱50g、胡椒6g。附片装入布袋内,羊肉洗净置沸水锅中,加姜、葱各25g,焯至淡红色,捞出剔去骨,并将骨拍破,熬成羊骨汤,羊肉切成2.5cm见方的块,再入清水中漂去血水;锅内注入清水,置于火上,加入拍破的姜块、缠成团的葱、胡椒、羊肉,再把附片药包投入汤内,先用武火煮沸30分钟后,改用文火炖至羊肉熟烂即可,将炖熟的附片捞出分盛碗内,再装入羊肉,掺入羊骨汤即可食用。用于脾肾阳虚的畏寒肢冷、尿频,或脘腹冷痛、大便溏泻,或寒湿偏盛的肢节酸痛等证。
【用药禁忌】
1.附子为性温大热之品,凡外感风热或温热、实热内炽,阴虚火旺、血虚血热等证不宜单味药服用。白内障患者忌用;牙周病患者忌用;副鼻窦炎、单纯性鼻炎、鼻出血患者忌用;肺结核、咯血、矽肺患者忌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忌用;喉癌、甲状腺癌、肺癌、胰腺癌患者忌用;失眠、神经衰弱患者慎用;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忌用;肛裂患者忌用;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忌用;更年期患者不宜单独服用。
2.附子有抑制中枢神经的作用,婴幼儿、老年人不宜长期大量服用。抑郁症患者慎用。
3.附子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低血糖患者不宜长期服用。
4.附子低剂量使血压升高、大剂量先降后升。高血压患者不宜单味药服用,脑动脉硬化患者忌用,血管性头痛患者慎用。
5.附子药性峻烈,且有大毒,年老体虚者、孕妇禁服。
【不能与什么药一起吃】
1.中药配伍禁忌①地胆为之使,得花椒、食盐,下达命门;②恶蜈蚣;③畏防风、甘草、黄芪、人参、犀角;④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
2.中西药配伍禁忌①附子不宜与酚妥拉明、六烃季铵同用,后者可以阻断附子的升压作用;②普萘洛尔、利舍平可部分阻断附子的作用,不宜同用;(3)附子可以抑制嘌呤类药的效应,故不宜同用。
附片,属温里药,性味大辛、大热,有毒。有回阳救逆,温补脾肾,散寒止痛;大辛大热,温阳逐寒之功效。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吃附片禁忌,供大家阅读!
吃附片禁忌
附片为乌头块根炮制后的成品,还有制附子、黑附块、熟附子、淡附片,熟附片、黄附块、明附块,附片的功效是回阳救逆、温补脾肾、散寒止痛、温阳逐寒,附片的作用是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阳萎、宫冷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附子与乌头虽同属一物,但因炮制方法稍有不同,在临床应用上略有差异,一般认为附子以补火回阳较优,乌头以散寒止痛见长。生附子、生川乌、生草乌皆有剧毒,内服须加炮制,入汤剂须经久煎;生者一般只供外用,但如皮肤破损者则不宜应用。
中毒与处理:乌头碱对各种神精末梢及中枢先兴奋后麻痹。
致死量:乌头酊2毫升,乌头碱2毫克。
状症:先有唇舌发麻、恶心,手足发麻,继之运动不一、呕吐、心慌、面白、肤冷、胸闷、烦躁、痛觉减退、心跳慢弱、血压下降、呼吸缓慢、吞咽困难、言语障碍、呼吸中枢抑制。间有抽搐,急性心原性脑缺血综合证。可能突然而死亡。
处理:高锰酸钾洗胃,保暖,注射较大剂量的阿托品;麻痹重者给兴奋剂、吸气、人工呼吸、输液;休克可用正肾上素。
所以说,吃附片是有禁忌的,你可不能乱用哦。由于附片是有一定毒性的,因此,如果你吃附片过量或者食用方法不正确,就都会让你的体内产生毒素,进而损伤健康。一定要记住附片不能乱吃,要在医嘱下科学服用哦。
附片药名及炮制
制附子、黑附块、熟附子、淡附片(为乌头块根,经胆巴水(即盐卤)浸后供药用再用清水漂清后与甘草、黑豆加水共煮透心,至切开后口尝无麻舌感时,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晒干。(外地因炮制方法不同而有熟附片、黄附块、明附块等区别,现上海地区不再区分。)生附子、咸附子(为乌头块根,经胆巴水浸制,洗净后,切片晒干供应药用。生附子毒性较熟附片为强,须严格控制使用,一般只供外用。)
附片的方例
四逆汤《伤寒论》:附子、干姜、甘草治疗寒少阳病,阴寒内盛,阳气欲脱,而有腹痛下利,四肢厥冷,脉微细欲绝。
【中毒与处理】乌头碱对各种神精末梢及中枢先兴奋后麻痹。
致死量:乌头酊2毫升,乌头碱2毫克。
状症:先有唇舌发麻、恶心,手足发麻,继之运动不一、呕吐、心慌、面白、肤冷、胸闷、烦躁、痛觉减退、心跳慢弱、血压下降、呼吸缓慢、吞咽困难、言语障碍、呼吸中枢抑制。间有抽搐,急性心原性脑缺血综合证。可能突然而死亡。
处理:高锰酸钾洗胃,保暖,注射较大剂量的阿托品。麻痹重者给兴奋剂、吸气、人工呼吸、输液。休克可用正肾上素、
附片的应用
1.用于厥逆亡阳、脉微欲绝等症。附子辛烈而热,主要用于冷汗自出、四肢厥逆、脉微弱,或因大汗、大吐、大逆的6,常配合人参、干姜、炙甘草等品同用。如果冷汗淋漓、亡阳厥逆者,用附子、人参外,须再加龙骨、牡蛎等固涩敛汗药;如果大出血后引手足厥冷、汗出脉微,可以用参、附、龙、牡配合麦冬、五味子等同用,以回阳救阴。
2.用于肾阳不足、畏寒肢冷,脾阳不振、腹痛、便溏等症。附子弁铊m补元阳,益火之源,凡肾阳不足、命火衰微、畏寒肢冷、阳痿、尿频之症,皆可应用,多配伍肉桂、熟地、菟丝子、山萸肉等同用;如脾阳不振、脘腹冷痛、大便溏泄之症,又可用附子配合益气温脾的的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等药同用。
3.用于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等症。附子药性温热,能祛除寒湿,因此对风湿痹痛属于寒气偏胜者,有良好的散寒止痛作用,常与桂枝等品合用。
【附子的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
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踒躄拘挛,阳萎,宫冷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1)回阳救逆:有较强之回阳作用。用于畏寒、肢冷、脉微欲绝之虚脱,常配伍人参,或干姜、甘草)。
(2)补益阳气:附子辛热,其性走而不守,能通行十二经,故凡阳气不足之证均可用之,尤能补益肾阳。补肾阳常配肉桂。
(3)祛寒止痛:本品大热,祛寒力强,故能治寒邪内侵之胃腹疼痛、泄泻,以及寒湿阻络之痹痛。
①《本经》: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
②《别录》:脚疼冷弱,腰脊风寒,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坚肌骨,强阴,又堕眙,为百药长。
③《本草拾遗》:醋浸削如小指,纳耳中,去聋。去皮炮令坼,以蜜涂上炙之,令蜜入内,含之,勿咽其汁,主喉痹。
④《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去脏腑沉寒;补助阳气不足,温热脾胃。
⑤李杲:除脏腑沉寒,三阴厥逆,湿淫腹痛,胃寒蛔动;治经闭;补虚散壅。
⑥王好古:治督脉为病,脊强而厥。
⑦《纲目》:治三阴伤寒,阴毒寒疝,中寒中风,痰厥气厥,柔痓癫痫,小儿慢惊,风湿麻痹,肿满脚气,头风,肾厥头痛,暴泻脱阳,久痢脾泄,寒疟瘴气,久病呕哕,反胃噎膈,痈疽不敛,久漏冷疮。合葱涕,塞耳治聋。
⑧《本草备要》:补肾命火,逐风寒湿。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