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肺燥型糖尿病以口渴频频饮水,但饮水后仍不能缓解口渴感,尿频量多,舌红较干燥,舌苔薄白而干,脉洪或数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篇我们主要的就是推荐给大家一些可以治疗阴虚肺燥型糖尿病症状的中医食疗方法。希望能够在生活中帮助到您。
1、三生茶
【用料】:生地黄15克,生石膏15克,茶叶适量。
【制法】:将生地黄洗净,与生石膏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水煎取浓汁300毫升。
【用法】:每日1剂,分两次温服。
【功用】:滋阴清热,生津止渴。治疗糖尿病。
2、冷水茶
【用料】:茶叶10克,冷开水200毫升。
【制法】:将茶叶放入冷开水中浸泡即可。
【用法】:每次服100毫升,每日3次。
【功用】:生津止渴。治疗糖尿病。
3、糯稻秆茶
【用料】:糯稻秆30一50克。
【制法】:将糯稻秆切碎并炒黄,用纱布包好,用水煎或开水冲泡即可饮用。
【用法】:每日1剂,频饮服。
【功用】:生津止渴。对糖尿病口渴多饮者有效。
4、糯米茶
【用料】:红茶2克,糯米50克。
【制法】:将糯米加水600——800毫升,煮沸后,待糯米熟时,加入红茶即成。
【用法】:每日1剂,分两次温服。
【功用】:滋阴清热,降低血糖。治疗糖尿病。
5、丝瓜茶
【用料】:茶叶5克,丝瓜200克,盐适量。
【制法】:将丝瓜洗净切片,放入盐水中煮熟,掺入茶叶浸泡,取汁即成。
【用法】:每日1剂,分两次温服。
【功用】:生津止渴。治疗糖尿病。
6、二花茶
【用料】:金银花50克,杭菊花100克,蜂蜜适量。
【制法】:先将金银花、菊花拣去杂质,洗净后放锅内略炒一下,凉后放入干净的瓶中保存,用时取其少许,放杯内用开水冲泡,加蜂蜜少许调味,即可饮用。
【用法】:每日2一3次,温服。
【功用】:清热祛风,明目降压。适用于署热烦渴、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感冒咳嗽、咽喉肿痛等。
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下面整理了一些糖尿病的中医保健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常见中医辨证食疗推荐方
饮食养生法对防治消渴病尤为重要。糖尿病的发生和饮食有关,饮食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治疗的效果。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也总结出不少药膳验方。具体应用应该在辨体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合理选用。
(一)阴虚燥热证
证见烦渴多饮,随饮随喝,咽干舌燥,多食善饥,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苔黄,脉滑数或弦数。食疗应以养阴消渴饮为基础。
食疗药膳方为:
1.玉粉杞子蛋:天花粉、枸杞、玉竹煎水,沥出,打入鸡蛋,蒸。
2.杞蓣粥:山药、枸杞适量,加粳米,煮粥。
3.三豆饮:绿豆、黑豆、赤小,煎汤服用。
4.乌梅生津茶:乌梅、麦冬,泡水当茶饮。
5.石斛芩叶茶:石斛(干、鲜均可)、黄芩叶,开水沏泡,代茶饮。
主食以荞麦面粉为主。副食以冬瓜、南瓜、苦瓜、藕叶及绿叶菜等食物。
(二)气阴两虚证
证见乏力、气短、自汗,动则加重,口干舌燥,多饮多尿,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腰膝酸软,舌淡或红暗、边有齿痕,舌苔薄白少津或少苔,脉细弱。
食疗药膳方为:
1.参杞粥:西洋参、山药、枸杞适量,加粳米煮粥。
2.归芪鸡:黄芪、当归、母鸡剁大块,加水抄煮,去浮沫,纳入黄芪、当归炖至肉熟。
3.苦瓜炒肉:鲜苦瓜、瘦猪肉,武火炒后食用等。
4.首乌适量加水煎半小时,取汁煮鸡蛋,每日1个。
5.益气生津茶:西洋参、石斛,开水沏泡,代茶饮。
主食以黄豆、玉米面粉为主。副食以洋葱、莲藕、豆腐、胡萝卜、黄瓜等。
(三)阴阳两虚证
证见乏力自汗,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耳轮焦干,多饮多尿,混浊如膏,或浮肿少尿,或五更泻,阳萎早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食疗药膳为:
1.苁蓉山药苡仁粥:肉苁蓉、山药、薏苡仁适量,煮粥食,每日两次。
2.枸杞明目茶:适用于2型糖尿病肝肾阴虚证,表现为头晕眼花、双目干涩者。用法用量:枸杞子、桑叶、菊花,开水沏泡代茶饮。
主食以未精加工面粉,全麦豆类等。副食以山药、蘑芋、南瓜、芋艿、芹菜、胡萝卡、油菜、洋葱等。用菊花泡水代茶饮。
对消渴而症见阳虚畏寒的患者,可酌加鹿茸粉,以启动元阳,助全身阳气之气化。本证见阴阳气血俱虚者,则可选用鹿茸丸以温肾滋阴,补益气血。上述食疗方均可酌加覆盆子、芡实、金樱子等以补肾固摄。
消渴多伴有瘀血的病变,故对于上述各种证型,尤其是对于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结或代,及兼见其他瘀血证候者,均可酌加活血化瘀的药品。如丹参、川芎、郁金、红花、山楂等,或配用降糖活血方药,如丹参、川芎、益母草、当归、赤芍等。
消渴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应在治疗本病的同时,积极治疗并发症。白内障、雀盲、耳聋,主要病机为肝肾精血不足,不能上承耳目所致,宜滋补肝肾,益精补血,可用杞菊地黄,丸或明目地黄丸。对于并发疮毒痈疽者,则治宜清热解毒,消散痈肿,用五味消毒饮。在痈疽的恢复阶段,则治疗上要重视托毒生肌。
二、预防保健操
运动疗法是糖尿病治疗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适度而有规律的运动可以使血糖下降, 增加热能消耗, 使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得到改善, 利于糖尿病病情的控制, 改善患者全身状态, 预防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针对糖尿病运动调养的方法有很多,预防保健操可以通过全方位的手法达到调理脏腑,养阴清热,益气补肾从而辅助调节血糖的目的。主要操作方法如下所示:
(一)固气转晴
拇指内叩掌心,其余四指握拳,扣住拇指,置于两胁,双脚五指抓地,同时环转眼球,顺时针逆时针各20遍。
(二)横推胰区
双手掌由外向内推腹部胰脏体表投影区,一推一拉交替操作20遍。
(三)揉腹部
以神阙为中心揉腹,顺时针逆时针各20遍
(四)按揉腰背
双手握拳,以食指的掌指关节点揉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每穴各半分钟。
(五)推擦腰骶
双掌由脾俞自上而下推至八髎穴10遍。
(六)通调脾肾
揉脾经血海、地机、三阴交,揉肾经太溪穴,双手拇指沿胫骨内侧缘由阴陵泉推至太溪5遍。
(七)拳扣胃经
双手握空拳自上而下叩击小腿外侧胃经循行部位五遍,以酸胀为度。
(八)推擦涌泉
用手掌擦涌泉穴,以透热为度。
三、情志调摄保健法
心理治疗,即精神治疗,中医学又称之为意疗。在一定条件下,心理因素能改变生理活动,利用情绪对内脏功能气机的影响,通过精神因素去调动机体正气与疾病作斗争。从而达到扶正以祛邪,主明(心神活动正常) 则下安(内脏安定) 的治疗目的。躯体疾病,进行必要的意疗也是裨益的。
糖尿病患者多阴虚阳亢, 肝阳偏亢失于条达则性情易激易怒。故糖尿病患者应怒力做到怡情悦志, 胸襟开阔, 保持情志舒畅, 气血流通, 如是则阴阳调和。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善怒情绪, 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家人, 应多理解沟通,幽默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助于调节糖尿病患者的`情绪波动。三餐定时, 细心照顾, 常沟通多关爱, 帮助其减轻压力与负担。
常用的中医心理疗法有五种:以情胜情法,劝说开导法,移情易性法,暗示解惑法,顺情从欲法。
(一)以情胜情疗法
正确地运用情志之偏,可以纠正阴阳气血之偏,使机体恢复平衡协调而对病情有力;
(二)劝说开导法
运用言语对病人进行劝说开导,是意疗的基本方法。在一定条件下,言语刺激对心理,生理激动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应正确地运用“言语”,对病人采取启发诱导的方法,宣传糖尿病的有关知识,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之主动配合医生进行躯体和饮食治疗。劝说开导,要针对病人不同的思想实际和人格及个人特征,做到有的放矢,生动活泼,耐心细致。
(三)移情易性法
就是排遣情思,改易心志。分散病人对疾病的注意力,使思想焦点从病所移于他处,或改变其周围环境,免于与不良因素接触,或改变病人的内心虑恋的指向性,使其从某种情感纠葛中解放出来,转移于另外的人或物身上等等,称之为“移情”。
(四)暗示解惑法
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以诱导病人“无形中”接受医生的治疗性意见或产生某种信念或改变其情绪和行为,甚或影响人体的生理机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暗示疗法一般多用语言,也可采用手势、表情、暗示性药物及其它暗号来进行;
(五)顺情从欲法
顺从病人的意志,情绪,满足病人心身的需要。仅用前几种方法是不够的,只有当其生活的基本欲望得到满足时,疾病才有可能自愈。对于心理上的欲望,应当有分析地对待,若是合理的欲望,客观条件又能允许时,应尽力满足其所求或所恶,如创造条件以改变其所处环境,或对其想法表示同情,理解和支持,保证等。
四、中医适宜技术保健法
中医防治糖尿病重视综合调治,除了饮食、运动、药物以外,还常用按摩、艾灸、针刺、足浴等多种特色疗法。
(一)按摩
1.按摩背腰部:手掌匀力推揉脊柱两侧,或用按摩、老头乐,敲打后颈到腰骶,重点按揉胰俞(第八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俞(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和局部阿是穴(痛点),适合于2型糖尿病伴乏力、腰背酸痛者。
2.按摩腹部:双手掌互擦至掌热,左手掌压右手掌紧贴神阙穴(肚脐),从右上腹部向左上腹部,从左上腹部向左下腹部,用力推揉,适合于2型糖尿病腹满、大便不畅者。
3.按摩肢体:以手指揉点按足三里(外膝眼向下4横指)、三阴交(内踝上3寸)2分钟,以酸胀为度。手擦涌泉穴(前脚掌心)以透热为度,适合于2型糖尿病头晕、乏力、眠差,或下肢麻痛者。
(二)艾灸
1.灸足三里: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足三里(外膝眼向下4横指),约距0.5—1寸左右,进行熏灸,每侧10—15分钟。适用于2型糖尿病乏力、抵抗力降低、下肢无力者。
2.灸关元: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关元穴(下腹部肚脐下3寸),约距0.5—1寸左右,进行熏灸,每次10—15分钟。适用于2型糖尿病畏寒肢冷,或男子阳痿,抵抗力降低者。
3.注意事项:防止烫伤。糖尿病患者不适宜于化脓灸。
(三)针刺疗法
针刺治疗糖尿病常用选穴方法有以下几种:
主穴为脾俞、膈俞、胰俞、足三里、三阴交。配穴为肺俞、胃俞、肝俞、中脘、关元、神门、然谷、阴陵泉等。针刺方法以缓慢捻转,中度刺激平补平泻法,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留针15—20分钟,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日。
(四)耳穴
耳穴按压治疗糖尿病常选用的穴位有:
主穴为胰、胆、肝、肾、缘中、屏间、交感、下屏尖。配穴为三焦、渴点、饥点。根据主证及辨证分型,每次选穴5—6个。
选定耳穴寻得敏感点后,将王不留行置于相应耳穴处,用胶布固定,用食、拇指捻压至酸沉麻痛,每日自行按压3次。每次贴一侧耳,两耳交替。
(五)足浴
推荐方:药物组成:当归,赤芍,川芎,桂枝,红花,鸡血藤,希莶草,伸筋草。
适应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下肢血管病变
用法用量:上述中草药加水3000ml煎熬,现配现用,水温38—42℃(注意水温不宜太热,以防烫伤),药剂以浸没两足内外踝关节上2寸为准,隔日1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总计5个疗程。
1、首先要控制饮食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和饮食有关,饮食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效果。孙思邈是世界上最早提出饮食治疗的先驱,他曾提出糖尿病患者“慎者有三,一饮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唐王焘还提出了限制米食、肉食及水果等。他们均强调,不节饮食“纵有金丹亦不可救!”
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也总结出不少药膳验方。如猪胰子1只,低温干燥,研成粉状,每次服9克,每日2次;三豆饮:绿豆100克、黑豆50克、赤小豆50克,煎汤服用;苦瓜炒肉:鲜苦瓜100克、瘦猪肉50克,武火炒后食用等等。但服用这些验方时也应将其计算在每天摄入的热量之中。
2、必须配合运动
《诸病源候论》提出,消渴病人应“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外台秘要》亦强调:“食毕即行走,稍畅而坐”,主张每餐食毕,出庭散步。说明适当运动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这一点和现代医学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
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的选择要适当。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度”,“不能强所不能”。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散步、快速行走、健身操、太极拳、滑冰、游泳、老年迪斯科等。运动强度过大或活动时间太长引起劳累,会使病情加重。尤其是严重缺乏胰岛素的患者及合并冠心病、肾病者,应该限制活动量。但运动强度太小又起不到治疗作用,特别值得推荐打太极拳,它具有轻松、自然、舒展和柔和的特点,是糖尿病患者最为适宜的运动形式。
3、注重调摄情志
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都和情绪有一定关系。因此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正确对待生活和疾病,“节喜怒”、“减思虑”。保持情志调畅,气血流通,以利病情的控制和康复。
4、适当的中药治疗
传统的中医治疗糖尿病是根据临床症状进行三消论治。随着现代医学诊断技术的发展,不能仅停留在分析三消水平上,应该纳入包括现代医学检查项目在内的,所有能反映病情多方位的指标,用中医的辨证和西医的辨病相结合。
我们在临床治疗上,对初诊患者首先把糖尿病的自我保健措施交给他,要求饮食控制1-2个月,配合运动疗法。若血尿糖下降明显即可维持下去,如控制不满意则给予中药治疗。一般分为阴虚型、气阴两虚型和阴阳两虚型。
(1)阴虚燥热(见于糖尿病的早期)
表现为烦渴多饮,随饮随喝,咽干舌燥,多食善饥,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苔黄,脉滑数或弦数。
采用养阴清热治疗。
选用一贯煎加味(生地30克、沙参10克、枸杞子10克、麦冬10克、当归10克、川楝子10克、黄连10克、丹参30克、葛根30克)。
(2)气阴两虚(见于糖尿病的中期)
表现为乏力、气短、自汗,动则加重,口干舌燥,多饮多尿,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腰膝酸软,舌淡或舌红暗。舌边有齿痕,苔薄白少津,或少苔,脉细弱。
采用益气养阴治疗。
选用生脉散加味(太子参3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生地30克、生黄芪30克、苍术10克、玄参15克、丹参30克、葛根30克)。
(3)阴阳两虚(见于糖尿病病程较长者)
表现为乏力自汗,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耳轮焦干,多饮多尿,混浊如膏,或浮肿少尿,或五更泻,阳萎早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采用温阳育阴治疗。
选用金匮肾气丸(肉桂10克、附子10克、生地10克、茯苓15克、山萸肉10克、山药10克、丹皮10克、泽泄10克、丹参30克、葛根30克)。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