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龙之名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巨蚓科环节动物参环毛蚓及正蚓科动物背暗异唇蚓等的全体。又名蚯蚓、土龙等。具有清热熄风,通络,平喘,利尿的作用。其性寒,味咸。主产于广东、广西、山东、江苏、河南等地。
地龙含蚯蚓解热碱、蚯蚓素、蚯蚓毒素,水浸液含多种氨基酸等。临床用于治疗过敏症,防止血管早期硬化。地龙体内的腔液有促进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对加强皮肤的弹性和润泽亦有特殊的功效。烤干的地龙和面包同食,可使胆结石缩小,排出,还可治黄疸病和作为产妇的催产剂。
自古认为蚯蚓善鸣,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为此曾写了一篇短文,绘声绘色地说它:“若号、若呼、若哺、若歌。”并且还发了一通感慨。李时珍亦云:“其鸣长吟,故曰歌女。”于是,蚯蚓便有了“地下音乐家”的别号。其实蚯蚓是天生的盲哑,根本不会发声。发声唱歌是它的邻居一一蝼蛄。真是蝼歌蚓冒。
地龙穿土而行,善于钻洞。有人计算就耕地而言,1万条蚯蚓等于1匹马的工作量,且比马耕得细。由于蚯蚓能使外界游离气体易于深入土中,使微生物得以滋生,人们因而称之为“活的化肥厂”。
地龙炒蛋清
【组成】食用蚯蚓50克,鸡蛋清2个,菜子油适量。
【制法】将蚯蚓洗净,切段,按常炒菜法与蛋清同炒。
【用法】每日1次,发作前服用。
【功用】养阴补血,熄风定痫。适用于癫痫。
地龙白糖浸液
【组成】大蚯蚓3条,冰片1克,白糖30克。
【制法】将蚯蚓洗净,去其污泥(不用水洗),置碗中加白糖、冰片拌匀,30分钟后取其浸出液。
【用法】涂搽或温敷患处,2〜3小时更换1次。
【功用】清热止痉,散热止痛,消肿解毒。
地龙膏
【组成】鲜地龙100条,白糖50克。
【制法】将地龙水煎,去渣取汁,加白糖收膏即成。
【用法】每次5~10毫升,开水冲服,每日2次。
【功用】清肺平喘,清热止咳。适用于火热灼肺的咳嗽气喘及小儿百日咳等症。
【禁忌】风寒咳嗽忌服。
地龙大黄酒
【组成】蚯蚓矢1合,大黄如鸡子1枝。
【制法】以上2味入酒500毫升中煮取3沸。
【用法】随量饮用
【功用】适用于宿血在诸骨节及胁肋处不去者。
地龙桃花饼
【组成】干地龙30克,红花20克,赤芍20克,当归50克,黄芪100克,川芎10克,玉米面400克,小麦面100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地龙以酒浸去味,烘干研粉。将红花、赤芍、当归、黄芪、川芎共煎,去渣取汁,加入面粉、地龙粉、白糖调匀,制饼20个,将桃仁去皮尖略炒,匀布饼上,入笼蒸熟(或烘箱烤熟)即成。
【用法】每次服1〜2个,每日2次。
【功用】活血逐瘀,补虚起痿。适用于中风后遗症。
【禁忌】脑出血未止者不宜用。
1、地龙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之一。
2、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收载的67种动物药中就有蚯蚓。在《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的功效。常炒制后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肺热喘咳、尿少水肿、高血压等症。主含多种氨基酸。由于生品腥味太重,故入药一般需经炒制。陶弘景谓:“若服干蚓,须熬作屑”。传统用地龙,制法很多,主要有药制、醋制、熬制、酒制、油制、蛤粉炒制、盐制等法,使其质地松泡酥脆、去毒性、矫正臭味及便于煎制服用。
更多关于地龙是什么,原来是中药,进入:/ask/dc1f3b1616094907.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