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智力和创造力看,美国威斯康欣大学1990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0〜49岁是人生的睿智时期。世界重大科技成果获得者中,最佳发明年龄是25〜45岁。我国新涌现出的400多位杰出科技人员中,中年人占65%。中年人正处于事业的高峰期,很多人是领导骨干和技术尖子,经常要超负荷工作;在家庭中既要承担家务,又要赡养父母,培养并教育子女。面临事业和家庭的2副重担,长期处于身体疲劳和精神紧张状态(身心疲劳),特別需要充沛的精力和强健的体魄。但是,从中年人的生理、病理变化来看,已出现衰老的迹象,即生理功能开始下降。有人曾对各类人群进行8项生理指标测定,发现中年人的最大摄氧量、肺活量、肾血流量、肾小球清除率、基础代谢、神经传导速度、心功能指数和细胞水分都下降,表明人体已经趋于衰老。这时许多疾病常趁虚而入。有人称中年期是“多事之秋”,一点也不过分,这是特别要注意自我保健的年龄期。
中年人的生理特点
中年期分为身强力壮的中年早期(35〜45岁)、精力充沛的中年中期(45〜55岁)和功能减退的中年晚期(55〜65岁)。身休状况也遵循着世界上万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新陈代谢,不断地新老交替。事实表明,人体的退行性变化从30岁就逐渐开始了,随着年龄变化,发展的速度加快。所以说中年期既是青年期的延续,又是向老年期的过渡期。中年人身体的各个部分逐渐发生着退行性变化,内脏器官、生理功能开始减弱,尤其是被称为身体之砖的“细胞”,其分裂、再生数量在减少,功能开始衰退。据推算,30岁以后身休功能每年大约丧失0.8%。冈此,中年人出现的许多新的生理特点值得关注。
(一)静思少虑,修身养性
中年知识分子的生活不能没有目标和追求,这对中年知识分子充分享受生活中的真正乐趣,从工作及事业中获得强大的精神支柱是十分必要的;而且,理想和信念可以有效的防止心理和生理功能过早的出现衰老,有利于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但是,中年人所具有的生理特征及来自于社会和家庭生活的沉重负担,又极易使中年人的思想情绪陷入抑郁、焦虑和紧张的状态,以致耗伤精气,损及心神,引发各种心身病症。所以,人到中年应注意“壮不竞时”,适当地“静神息想”,不要过于计较名利得失,避免为生活琐事过分损伤心神;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精神调摄,合理地用脑,以始终保持精神情绪的乐观畅达。为了避免和减轻有害情绪的侵扰,可有意识地采取一些防御措施,如思虑焦躁、情绪不佳时,可对自己的亲朋好友倾吐苦闷,或适当参加一些文体活动,使焦虑情绪得以宣泄出去,缓解心理上的压力。
中年知识分子应保留或发展自己的一些业余爱好,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借以防止不良情绪的产生或加重。工作、研究之余,可以听音乐、看电视,与子女嬉笑谈天,共享天伦之乐;可以种花养鱼,作画习字,增添生活乐趣,摆脱思绪的困扰;逐渐养成百事不思,宁心静坐片刻的能力和习惯,必要时让自己跳出紧张的精神氛围,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生活在愉悦舒缓、充满活力的良好环境中。此外,还应适当注意自己的仪表仪容,让自己的装束趋向年轻化,这有利于振奋精神,保持豁达的心胸和旺盛的斗志。
(二)量力而为,切勿过劳
中年人年富力强,大多挑起行政或科研的重担,生活中还要赡养老人、抚育子女和负责安排家庭生活,一般均处于长期的“超负荷运转”状态。不少中年人为了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额定工作,不辞辛劳,废寝忘食,缺乏应有的休整和调养,过度劳累,以致积劳成疾,心身俱废。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中年人应该在保证充分摄取营养的前提下,善于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和休息,量力而为,停止超负荷运转,促进心身健康并提高工作效率。
合理地安排工作,是一种最积极的休息方式。对于各种繁重的工作事务,宜分清轻重缓急,主次先后,有节奏有步骤地分期分批逐一完成。这样可在某个阶段性的工作完成之后,有一定的时间,采取适当的方法,让心身得到一个短暂的休整,防止疲劳日积月累,损及心身健康。将日常工作分阶段地进行,还可从阶段性的成果中获得乐趣,有利于精神和体力的迅速恢复。
工作之余的休息,方式多种多样,一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工作日程灵活选择。忙里偷闲,利用各种机会进行适当的运动,就是一种省时有效、积极主动的休息,比如做课间操、椅子操、上下楼梯等活动。中年知识分子无论是搞教学工作,长久站立,还是搞研究工作,久坐少动,在用脑耗神的同时,也容易因某种姿势持续过久,导致局部的肌肉疲劳紧张。这时候,单单是静坐休养,往往不易在较短时间内消除精神及肌肉的紧张,而适当地运动则可通过改变大脑与躯体、肢体与肢体之间原来的兴奋与抑制关系,获得良好的消除局部紧张疲劳的效果。另外,可利用等车、坐车时间,做一些叩齿、咽津、提肛等养生功法;还可在每天的工作结束后,进行一些有益的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如打太极拳、做健身操,以及对奕、习字、绘画等。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是中年人防止过于疲劳、恢复精力必不可少的条件,所以中年人不可因工作或研究经常开夜车,更不能经常性地通宵达旦地工作或夜生活。
(三)预防疾病,防止早衰
人到中年,生理功能逐日衰退。长期而繁重的工作和生活负担,使中年人的体力消耗达到了相当大的程度,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逐步下降,各种疾病侵入机体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中年人应该加强防御疾病、防止早衰的意识,掌握一定的防病治病方法,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
疾病和衰老虽然不同,但两者关系十分密切,即疾病催人衰老,衰老容易得病。衰老,在理论上可分为生理性衰老和病理性衰老。但在实际生活中,单纯的生理性衰老是几乎不存在的,伴随着年龄的增加,生理功能逐渐减退的同时,或多或少总会患有这样或那样的慢性疾病。正是由于衰老和慢性疾病的相互循环作用,才使大多数人的寿命不像中医学和现代医学推测的那样活到120岁以上,“度百岁乃去”。在衰老过程中,早衰显著受疾病影响,机体功能过早地表现出衰老的征象,寿命一般在60岁以下。这在知识分子中,也不乏少见。据国家体委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只有58岁,比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68岁整整少10年。说明预防疾病、防止早衰对于中年知识分子的心身健康和延年益寿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学一贯的思想是“治未病”,认为“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己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这种未病先防,已病早治的认识,对今天的医学有很大的影响。中年人应充分认识人类生、长、壮、老、已的自然规律,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的体力耐受,轻视日常生活调理和定期的健康检查。尽管有时已觉得力不从心,仍旧像年轻时一样,凭借着激情和冲动去应付日常的工作。中年人的工作负荷常常挤掉了他们锻炼身体和调剂生活的时间,这是造成中年人健康状况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注意妥善安排工作与生活,重视日常生活中的保健,是中年人防御疾病的首要措施。有关日常生活保健涉及面较广,比如饮食调理、睡眠保健、体育锻炼、起居作息、卫生保健等等。
为了有效地防治疾病,中年人应对自己的健康状况给予足够的重视。许多慢性病都会在身体的一定部位、以一定的方式反映出来,所以,中年人经常留心自己在体重、面色、大小便、睡眠,以及饮食、精力方面的变化,若有不正常的表现,应认真对待。因为疾病开始时大多有相应的症状,中年人应把它们作为警报信号,早去医院检查,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从这一点上看,中年人还应学习掌握一些有关的医学知识,以科学的态度关心自己的心理和生理表现,积极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
人到中年应如何养生?
1、保持苗条身材
不管哪个年龄层次的人,都应该追求外在和内在兼修,没有人有义务通过邋遢的外在来看透美好的内心。人到中年新陈代谢下降,因此也就更容易长胖,很多中年人都是处于一种肥胖的体型当中。肥胖不仅会让一个人的外表不好看,在很多疾病方面也有更高的发病率,是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危险因素。所以人到中年一定要保持一个苗条的身材,多做运动,控制饮食。
2、戒烟戒酒
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年轻的时候惹上烟酒的毛病,到了中年之后,烟龄和酒龄都非常的长,这样是非常危险的,容易产生一系列身体方面的疾病。烟草和酒精也是很多癌症的危险因素,为了这一点也需要做好养生,赶紧把烟酒戒掉,过健康的生活。
3、睡好觉
影响人们睡眠的因素非常的多,包括心理上的和生理上的因素,睡觉睡不好给身体健康带来的影响也很大,也容易生病。所以人到中年需要谨记的养生要点之一就是把睡眠搞好,解决失眠的问题,提高睡眠质量,这些方面都是需要考虑的。如果每天睡觉质量都非常的高,相信生活也能更加有滋味一些。
4、规律的运动
不管哪个年龄段都应该养成运动的好习惯,运动是不花钱的养生方式,只需要人们去坚持去努力。运动的选择上不能过于的轻松,要有一定的运动强度,不然达不到养生的目的。运动方式的选择上就全凭大家的兴趣,相信有兴趣才能坚持。运动强度的选择上全看自身的情况,不能勉强自己,以免受伤。
人到中年在关心别人的同时,也应该把自己的健康放在心里,多多养生,形成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做好对疾病的预防。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