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推拿>人群养生

积极乐观更长寿

时间: 2023-03-03 19:01:40

积极乐观更长寿

也许有人曾经对你说过,没人给你送礼,说明你没有本事,当不上官儿,管不着事儿!这话差矣,现在什么事情都难办,就是想当官最简单,你只要厚着脸皮大把撒钱就会一路畅通。所以无奈归无奈,我们还是尽量把自己的小日子过滋润了,而且花自己的血汗钱,我们觉睡得宁,饭吃得香,天打雷的时候也不用担心老天爷是不是会找我们的麻烦。这就是乐观。

不管你处在什么样的境地,都要乐观。乐观不仅给予你活下去的勇敢和力量,单从健康角度说,我们也应该乐观地活着。

乐观好处功不可没

疼痛

研究显示,乐观的人对疼痛的敏感度更低,所需药物更少。密歇根大学对癌症患者的研究表明,情绪乐观的患者出现剧烈疼痛者也少。对中老年人而言,也许常常会服用止疼药,阿拉巴马大学的研究则显示,乐观的人需用的止痛药要少得多。

抑郁

荷兰精神健康研究学院的专家在对464名老人跟踪监测了20年后发现,期间44%的老人出现了抑郁症状,而那些性格开朗态度乐观的患者受此困扰的可能性要低75%。

心脏病

科学家还对500名年龄在54岁到84岁之间的中老年人进行了15年跟踪监测,发现乐观心态使死于心脏病的机率降低了55%。研究结果表明,情绪乐观与心脏病发病率低之间有着必然而持续的联系。在匹兹堡大学进行的另一项研究显示,对200名动脉硬化的女性患者跟踪监测15年后,发现开朗乐观者的病程进度大大缓慢于其他人。也另有研究表明,乐观者接受心脏搭桥手术后的复发机率也远于其他患者。

其他症状

来自美国卡内基大学的研究还表明,乐观性格确实好处多多,“它可能会降低中风的发病率,还可全面改善健康减轻病痛。”

死亡率

研究表明乐观生活态度与死亡率之间存在着显著关联,伦敦大学进行的35项相关研究显示,乐观心理能使健康人群的死亡率降低18%,使病患人群降低24%。“积极的情绪包括乐观态度、高兴、快乐、活力、生活满意度、期望值、幽默感等,都能有效地降低死亡率,更是对健康人群和病患人群都有明显的正面作用。

感冒及其他感染

乐观的态度也是一种战胜疾病的力量,曾对志愿者进行暴露在感冒或流感病毒下的实验,发现乐观性格者感染上述呼吸道疾病的机率要低,甚至比非乐观者低2.9倍。”迈阿密大学学者对爱滋病毒感染的研究表明,不只对感冒,乐观减轻的生活态度会对很多疾病都有抵抗力。

癌症

生活态度乐观积极的妇女罹患乳腺癌的机率会低得多。研究还表明生活中的变故和不幸事件,如失去爱侣或离婚,都会增加患病机率。以色列一所大学的研究显示,生活中发生一件不幸,患病机率就会提高60%,同样条件下乐观女性的患病可能性要低25%。“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就象给生命多加了道保护伞,快乐与健康之间的联系需要更多的研究,人们也会找出更多方法加以预防。”

长寿

悲观看待生老病死会让人减寿,耶鲁大学的专家经过23年调查发现,老人如果看淡生老病死,乐观面对生活,其寿命平均会多7年半。

高血压

多项研究表明,乐观人群不易患高血压。悲观者无论日间或夜间的血压水平都会偏高,而夜间高血压是诱发心脏病的原因之一;同样,悲观消极的生活态度也将对生活产生不良心理影响,使人睡眠期间血压增高,增加心肺系统负担。

奉孝箴言:

乐观是一神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人的影响颇深。中老年人出于多事之时,往往会很影响情绪,在这时就必须要多加注意,子女一定要顾及父母的感受,及时给予父母引导,避免他们走进死胡同。有乐观转为悲观的人生态度。

乐观延长15%寿命!每天5分钟「深呼吸」,活过85岁没问题

身体健康、青春永驻是不少人的愿望,连20多岁的人,也开始注重如何吃得养生、养生的防老生活方式,为了「如何更健康」感到焦虑无比。殊不知,越是焦虑、对健康生活的影响越大。近日,国际期刊《PNAS》上的论文,公布了一项长达30年的研究结果,指出乐观的人更有可能活到85岁以上。与悲观主义者相比,乐观主义者的平均寿命要长11%~15%。

这项研究涵盖了1500名男性和近70000名女性,每位参与者都要接受评估,以了解每个人的乐观程度和整体的健康状况。

结果发现,最乐观的女性平均比悲观女性长寿14.9%,也就是说,最乐观的女性活到85岁的可能性,是最悲观女性的1.5倍。对于男性而言,虽然数据没有那么显著,但这群人中最乐观的男性,平均比同龄人长寿10.9%。

乐观的态度为何能够长寿?

即使考虑到健康状况、社会经济状况、饮食和饮酒等因素,这项结论仍然成立。有研究人员对双胞胎进行研究发现,只有25%的乐观心情是由基因决定的,剩下的全部靠自己决定。

当然,乐观并不意味着忽视生活的压力。只是当发生负面情况时,乐观的人比较不会过分责怪自己,更有可能将困难视为暂时的,甚至是积极的。他们还相信他们可以控制自己的命运,并为未来的美好事物创造机会。

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心理学副教授Lewina Lee解释说:「乐观的人更倾向于设立前进的目标,并且有信心达到目标,这些目标也包括有助于养成健康长寿的良好习惯。」

已有多项研究证明「乐观更长寿」

「乐观的人更长寿」的说法,其实早已有之,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年,当时的研究结果发现,乐观主义者的寿命比悲观主义者长19%。在《压力大会生病的原因找到了!原来是压力会「松绑」发炎基因》中也有提到过,负面情绪会影响人体健康。

2009年,美国匹兹堡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也发现,与悲观女性相比,乐观女性全因死亡率的可能要低14%;2017年的一项大型研究,则是比较了两种人格类型,发现乐观主义者不太可能死于心脏病、中风、癌症、肺部疾病或感染。

乐观并不难 每天用5分钟「呼吸」放轻松

虽然不同的研究得出的具体数据不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乐观主义者的寿命更长久。那么,我们该如何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呢?

大林慈济医院临床心理中心主任陈可家表示,可以透过「觉察呼吸」,让注意力集中在这件没有情绪的事情上,暂时将情绪放在一边,静心觉察气体进入身体,再从身体出去的过程,陈可家表示,每天利用一些时间来做这些练习,可以让自己不再沈浸在负面情绪里,或是一直往情绪的漩涡滚进去。

陈可家建议,每天给自己5至10分钟的时间,感受当下的情绪或身体状态,去觉察自己身体的反应,也许会发现,情况不像你想像中那么糟,只是你的情绪糟,「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小时,如果每天可以给自己5分钟或10分钟练习正念,就可以让自己少掉5分钟、10分钟的担忧,多出5分钟、10分钟清净、无挂碍的心情;不论是生病的人或是一般大众,每天多一小段专注当下的时间,来爱自己、关照自己、善待自己,身体会给你好的回应,」陈可家表示。

陈可家说明,把握当下其实就是将思绪专注在目前正在做的事情上,例如好好感受每一口食物,觉察每一次呼吸,暂时将所有情绪放在一边,可以让自己每天少掉几分钟的担忧,给自己一小段时间专注与当下的自己同在,而不是把时间用在忧虑还没发生的事。

「冥想」也是一个好选择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精神病学教授Richard Davidson,则认为可以用「冥想」训练培养乐观主义。他过往的研究就指出,两周内每天只需要花30分钟进行冥想练习,就可以产生正向的大脑变化。

乐观和长寿成正比的说法真的准确吗?

据外媒最新报道称,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新研究:乐观的人更可能长寿,更可能活到85岁以上。研究受试者约71500人,与最不乐观的人相比,平均而言,最乐观的男性和女性的寿命要长11-15%,乐观的人更可能活到85岁(女性为50%概率,男性为70%概率)。

如何保持积极乐观健康的心态?

积极的作用。良好的情绪可以使人感到浑身放松,心情愉悦,干起事来也觉得得心应手,工作效率也会提高。可以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结交更多的好朋友。可以激发自己的潜能,发挥我们的个性特长。可以使我们拥有一个好的心态,拥有自信、阳光、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

心里暗示法。当你出现紧张、焦虑、不安等情绪时,可以在心里自己给自己暗示,用一些”勇敢点儿,别紧张“、”一定不能那样做“等等这样话去暗示、提醒自己。

自我安慰、鼓励法。当你在做某件事前,一定要多给自己鼓励,打气:万一失败了,千万不要灰心丧气,多给自己宽宽心,多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保持平和的心态,争取下次比这次表现的更好。

理智控制法。对于那些性格比较易怒的人,这种方法很适合,当你觉得自己情绪要失控时,一定要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强压住内心的火气。

比如:

1、当苦恼时,找你所信任的,谈得来,同时头脑也较冷静的知心朋友倾心交谈,将心中的忧闷及时发泄出来,以免积压成疾。

2、遇到较大的刺激,或遭到挫折、失败而陷入自我烦闷状态时,最好暂时离开你所面临的环境,转移一个注意力,暂回避以便恢复心理上的平静,将心灵上的创伤填平。

3、当情感遭到激烈震荡时,宜将情感转移其他活动上去,忘我地去干一件你喜欢的事,如写字、打球等,从而将你心中的苦闷、烦恼、焦虑等情感转移、替换掉。

4、对人谦让,自我表现要适度,有时要学会当配角和后台工作人员。

5、多替别人着想,多做好事,可使你心安理得,心满意足。

6、做一件事要善始善终。当面临很多难题时,宜从最容易解决的问题入手,逐个解决,以便信心十足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总之,乐观长寿还是有一定道理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