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软坚膏主要可以起到化瘀通络作用,还有软坚散结功效。主要是用于淤血阴络所引起的一些症状,对于经闭不通的治疗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如果在日常生活当中出现了消瘦腹大以及青筋暴露,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口服甲鱼软坚膏的方式来治疗,使用之后利于使症状得到改善。
甲鱼富含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多种营养成分。此外,龟甲富含骨胶原、蛋白质、脂肪、肽类和多种酶以及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
鳖肉具有鸡、鹿、 牛、 羊、猪5种肉的美味,故素有“美食五味肉”的美称。它不但味道鲜美、 高蛋白、低脂肪,而且是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滋补珍品,能够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及调节人体的内分泌功能,也是提高母乳质量、增强婴儿的免疫力及智力的滋补佳品。
据《?本草纲目》记载,鳖肉有滋阴补肾,清热消淤,健脾健胃等多种功效,可治虚劳盗汗,阴虚阳亢,腰酸腿疼,久病泄泻,小儿惊痫,妇女 闭经、难产等症。《日用本草》认为,?鳖血外敷能治面神经,可除中风口渴,虚劳潮热,并可治疗?骨结核。鳖血含有动物胶、 角蛋白、碘和维生素D等成份,可滋补潜阳、补血、消肿、平肝火,能治疗肝硬化和肝脾肿大,治疗闭经、经漏和小儿尺癫等症。 鳖胆可治痔漏。?
鳖卵可治久痢。?鳖头焙干研末,黄酒冲服,可治脱肛。鳖的脂肪可滋阴养阳,治疗白发。现代科学认为,鳖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E、胶原蛋白和多种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微量元素,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有养颜美容和延缓衰老的作用。
扩展资料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适宜体质衰弱,肝肾阴虚,骨蒸劳热,营养不良之人食用;适宜肺结核及肺外结核低烧不退之人食用;适宜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肝脾肿大,糖尿病,以及肾炎水肿之人食用;适宜各种类型的癌症患者及放疗化疗后食用;适宜干燥综合征患者食用;适宜 高血脂,动脉硬化, 冠心病,高血压患者食用。
孕妇不宜多吃:甲鱼又称鳖,其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含丰富优质动物蛋白质,其壳为名贵中药材。但怀孕期间的妇女不宜多吃甲鱼。甲鱼人人想吃,又非人人皆宜,孕妇就不宜多吃甲鱼。中医认为,鳖的主要功能是滋阴养血,还有软坚散结的作用,最适合于阴虚内热的人食用。
参考资料:-鳖
【甲鱼有哪些营养价值】
甲鱼又称团鱼、水鱼、鼋鱼,其实不是鱼类,是鳖科动物。从中医食疗角度说,甲鱼性味甘平,入肝、脾经,具有养阴、凉血、清热、散结、补肾等作用。《随息居饮食谱》称其“滋肝肾之阴,清虚劳之热,主脱肛、崩带、瘰疬、瘤瘕”。《日用本草》称其可“大补阴之不足”。可见久病阴虚、骨蒸劳热、消瘦烦渴均可用甲鱼补之。肿瘤患者久病体虚,放疗化疗之后出现口干舌燥、小便短赤、五心烦热、消瘦乏力等也适合吃甲鱼。
甲鱼的功效;
甲鱼是高蛋白食品,每百克甲鱼含蛋白17.3克、钙124毫克、磷94毫克、维生素A91国际单位,可以明显提高血浆蛋白浓度,纠正血浆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失衡,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这与中医所说的“甲鱼大补”是一致的。因此,结核病、肿瘤、心脑血管病、肝病等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都可用甲鱼做药膳。
甲鱼的背甲称鳖甲,是颇有名的中药材,具有滋阴潜阳、软坚散结功能。用于热病伤阴、虚风内动、闭经、肝脾肿大、胁肋胀痛等证,也是中医肿瘤科的常用药物。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鳖甲可以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抑制肿瘤,对实验动物具有提高体力,耐疲劳、耐缺氧、耐寒冷的作用。有鳖甲参与的中药方如鳖甲丸、鳖甲煎丸、黄芪鳖甲汤等皆为中医治疗肿瘤常用的方剂。
吃甲鱼也有禁忌;
腹满厌食、大便溏泄、脾胃虚寒者不宜吃甲鱼;有水肿、胸腔腹腔积液、高脂蛋白症者也不应吃甲鱼;儿童及孕妇当慎吃;死甲鱼不能吃。尽管甲鱼大补,也不要多吃、久吃,要防止“滋腻碍脾”,影响正常的消化功能。
甲鱼的作用;
滋阴益气方:用于肿瘤、结核等慢性疾患所致或放化疗引起的气阴两虚、肝肾不足,表现为气短乏力、腰膝疲软、手足心热、白细胞下降等。甲鱼一只约500克,去头及内脏,切块,枸杞子、沙苑子各50克洗净纱布包扎,共煮至甲鱼肉烂,去中药加调料,吃肉喝汤。
补血养阴方:用于慢性病贫血、免疫功能下降、口干咽燥、消瘦乏力等。甲鱼一只约500克,党参50克与甲鱼共煮至肉烂,去中药加调料,吃肉喝汤。
养阴止汗方:用于阴虚内热、盗汗、五心烦热。浮小麦100克,生黄芪50克,泡6小时后纱布包严,甲鱼一只去头及内脏,切块后与中药共煮至肉烂,去中药加盐及味精,吃肉喝汤。调料中不用花椒、辣椒、大料、桂皮等辛温发散之品。
凉血止血方:用于血热妄行、血色鲜红、咯血及消化道出血等。鲜藕约500克切片煮水,纱布袋装仙鹤草、白茅根各100克与鲜藕共煮约半小时捞出,加入甲鱼一只,文火慢煮,至肉烂,加盐适量,吃肉喝汤。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