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阳虚的患者,可以在专业的中医指导下,服用保元汤等药物治疗。另外,也可以合理口服参附龙牡汤等药物治疗。
心阳虚可能会出现畏寒、四肢发冷等症状,也可能会出现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等症状。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增强体质。要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法则:回阳救逆,益气固脱。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回阳救逆,益气固脱。
1.基本方药:
(1)炙党参20克(或红参10克)、附片10克、炙黄芪15克、煅龙骨15克、煅牡蛎15克、山萸肉15克、肉桂6克。本方适用于心阳暴脱偏于亡阳者。
(2)炙黄芪15克、熟附片10克、西洋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8克、山萸肉10克。本方适用于心阳暴脱偏于亡阴者。以上方药,水煎取汁300毫升,每日1剂,温服,每日3次。
2.加减变化:喘急不能卧者可于基本方中加黑锡丹10克、蛤蚧粉6克,以益元补肾,摄纳肾气。若见阴伤,症见舌质偏红,脉细数无力加玉竹15克、天冬10克、太子参30克以养阴生津。若兼见胸部闷窒者,宜加沉香10克、檀香10克理气舒胸。若兼见痰浊阻滞,胸满闷痛、舌苔腻浊加陈皮10克、枳壳10克、胆星10克、佛手12克以理气化湿,疏畅气机。若兼见心胸疼痛剧烈者加丹参15克、藏红花6克、郁金12克、三七6克或用冠心苏台丸1粒等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若兼见心气贯脉不匀,脉见结代者可在基本方(1)中重用炙甘草10克、桂枝10克、麦冬10克、苦参10克等。
(二)外敷药物:亦可生姜、桂枝、樟脑、冰片、松节油、木瓜、阿魏、羌活、当归、没药等制成狗皮膏,贴于心绞痛的疼痛敏感区,每2天换一次,停药一天,连贴2~3次为一疗程。
(三)饮食疗法:
保健适宜用温暖之物
1.心阳暴脱证是继发在心阳虚基础上,因此,饮食的调理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此证患者,应进食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忌辛辣、慎油腻及难于消化的食物。
2.食疗方:
(1)用黄芪30克、鹿茸3克,取老母鸡一只,剖去内脏洗净,文火炖烂。食纳尚好者,食鸡肉并喝汤;若胃纳不佳者仅喝汤即可。
(2)用冬虫夏草30克、精羊肉3斤,小火炖烂后食之。
(3)獖猪(阉猪)心一个破开带血,用人参20克、当归30克,装入心中煮熟,去药吃猪心。
施治要点:
(一)心阳暴脱证,多见于真心痛、厥心痛而致厥脱者,可用高丽参(即朝鲜参)粉3克当收缩压低于12kpa时,即频灌服之,可温和地、持久地升高血压,改善厥脱症情。
(二)在心阳暴脱时,以大剂量的人参、附片、龙骨、牡蛎等因阴寒极甚,造成格拒而药不入者,可加用薤白30克,仿白通汤意,颇有效果。
(三)心阳暴脱在使用人参、附子时若汗出过多者人参量一定要多于附子,而四肢厥冷严重者附子量大于人参,或加用干姜以助药力。
针灸保健
1.针刺:镇痛是关键。可立即用度冷丁10毫克,用注射用水稀释至5毫升,垂直刺入内关(双),得气后加强刺激,每穴2.5毫升,5~10分钟疼痛消失。若无缓解,可在间使(双)穴各再注2.5毫升,可加强镇痛效果。
2.艾灸:主灸关元、神阙,火柱艾灸,并配合刺关元、气海、足三里行补法,留针10分钟。
推拿按摩
可按揉心俞、厥阴俞、隔俞、内关,均取双穴,每穴按揉50次,揉力以患者感到痠胀,且能耐受为度。
护理
1.在心阳虚脱证的过程中,出现腹胀、便秘时,必须注意加强床边护理。因为在心阳虚脱时,已无力运行气血,脾胃由多气多血之脏腑变为少气少血,使胃肠功能受到影响,而发生腹胀、便秘。此时可用番泻叶每日10克或30克晨间开水泡服,一般6~8小时可排便。也可用(人参、麦冬、五味子、芒硝、厚朴、制大黄)既可扶正益心气,养心阴,又可通里攻下通便,一般一付即见效果。
2.心阳虚脱的病人,常见脉律不整,一旦脉象出现促、结、代等不整脉时,要高度警惕,密切观察脉率的变化,除积极抓紧治疗外,又可防止因严重心气贯脉不匀,心阳进一步虚脱引起心脏骤停而淬死。
3.医护人员要告诫病人在心阳虚脱时,必须绝对卧床休息,不要过早活动,一定要交待卧床休息的必要条件。
阳气虚可分成心阳虚、脾阳虚和阴虚火旺,必须依据不一样的状况,在技术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服用有关药物治疗,与此同时用饮食疗法等方式综合性调养。心阳虚:心阳虚主要表现为心悸怔忡、心胸憋闷,或痛心,唇齿紫青,胸闷气短盗汗,伴神疲乏力、畏寒怕冷肢冷,脸色?白等。病状较轻的病人,可以选择合理饮食,最先要靠有效充裕的营养成分,能够多吃核桃、淮山药、黑芝麻粉,平常还可以用人参片或虫草泡水喝。心阳虚较重者能够采用桂枝甘草汤、保元汤等调养。
脾阳虚:脾阳虚具体表现为饮食搭配降低、大便稀溏或完谷不融、身体怕冷、腹腔喜温喜按、四肢发凉、面白食古不化或飘忽、口淡口不干、舌质淡胖或者有齿印,女士也有阴道分泌物清稀量多等病症。日常能够适度多食牛肉、羊肉、淮山药或是熟地黄等煮粥的办法开展饮食疗法。还可以根据温补脾阳的药品调养身子,例如人参归脾丸、附子理中丸或是四君子汤合剂等。阴虚火旺:阴虚火旺具体表现为腰疼脚软,身半下列经常出现风寒,小腹部拘急,小便不畅顺,或是小便多,夜尿频繁,性欲低下,阳萎早泄,舌淡,苔白,脉沉细乏力,尺脉更为常见等。
能够应用饮食疗法的办法开展滋补,普遍的补阳的食材有肉桂粉、麻椒、丁香花、虾、牛肉、苋菜、牛鞭、鳝鱼等。还能够服用补肾阳的药物,药方如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除此之外,阳气虚,不论是心阳虚、脾阳虚或是阴虚火旺,平常都需要防止吃过度寒性、油腻感、辛辣刺激性食材,作息规律,确保充足睡眠,合理提升运动量,有利于维护和振作人体气血。脾虚的人一般来说脾胃虚弱,其实就是脾阳虚。有可能是过于劳累,或者病久体质虚弱,忧思伤脾、太过寒性的药品伤到肠胃等全是发病因。脾阳虚隔三差五会出现肚胀胃疼、喜爱按压腹部、喜爱维持腹腔温馨,有这种情况,一般都可以表明脾胃虚弱。针对脾阳虚得人,要多吃一些温性健脾的食物,例如:莲籽、淮山药、红枣、草鱼、鲫鱼等。不过我提议多吃一些檽米和猪小肚。
猪小肚的功效无需多讲,它便是猪胃,猪胃味道甘、微温,能够健脾养胃,补亏虚,通血脉,暖胃肠。而檽米味甘性温,能够益气、健脾开胃、止冷汗,可是,檽米不太好消化吸收,最好是熬成稀饭趁着热服用。阴虚火旺是怎么样导致的?从文本就可看出来,肾阳虚,一个是内阴,吃的呈阴性的食品类。人实际上全是呈阳性的,阴多,当然就肾阳虚了。自身肾脏功能全是身体排毒人体器官,和饮酒,吸烟,经常熬夜,过的重欲,都是会危害气血。要想肾好,必须要根据阴阳调和来补,滋阴补肾。
健脾益肺、兼具心肾 气血虚便是由于脾肺虚弱,因此气血虚者应健脾益肺,与此同时兼具心经络、脾经。 食宜平补 气血虚者五脏六腑作用较差,因而食疗时应当选用营养丰富且非常容易消化的食物,而且一次量不适合太大。 益气补血 补气血与此同时应当补血补气,那样才有益于益气生血、益气养阴、养血摄血,要不然气壮而气血两虚,仍然于事无补。 禁吃寒性、油腻感发性食物。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注解4参考资料附:1治疗心肾阳虚的穴位2治疗心肾阳虚的方剂3治疗心肾阳虚的中成药4心肾阳虚相关药物 1拼音
xīn shèn yáng xū
2英文参考heartkidney Yang deficiency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deficiency of heartYANG and kidneyYANG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注解心肾阳虚为证候名[1]。指心与肾的阳气亏虚,失却温运,以畏冷肢凉,心悸怔忡,小便不利,肢体浮肿,腰膝酸冷,舌淡紫,苔白滑,脉弱等为常见症的证候[1]。见《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本证若以肾阳虚为主,因肾阳虚,寒水上泛而及于心,则见于肾病的慢性过程,与心阳虚而致的心阳暴脱不同[1]。
参见阳虚水泛:阳虚水泛为病机[2]。脾肾阳虚,尤以肾阳(命门火)虚,温运失职,水液运行障碍,而泛滥于脏腑与躯体之间成为水肿、痰饮等证[2]。《医宗必读》:“水虽制于脾,实则统于肾,肾本水脏,而元阳寓焉,命门火衰,既不能自制阴寒,又不能温养脾土,则阴不从阳而精化为水,故水肿之证多属火衰也。”常见于慢性心肾疾患引起的水肿[2]。治宜通阳利水或温肾行水[2]。
4心气不足是心阳虚,中医有云:气为阳,血为阴。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悸气短,胸闷乏力,失眠多梦,健忘怔仲,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沉缓或细弱无力。 病因为:外感六淫的风、寒、湿邪以及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内伤,其他如前面专家所说。 治疗:1,六淫引起以益气养元为主,辅以祛寒化湿散风之药(柏子养心丸加减配利心丸等) 2,七情所伤宜对证下药(建议看中医)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