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补脾食物有哪些

时间: 阅读:3539
补脾食物有哪些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柳华

柳华

2025-05-03 12:16:55

补脾的食物有以下几种:1.有地瓜、土豆、高粱等粗粮。2.有扁豆,山药,香菇,西红柿等。3.肉类有牛肉、猪肉、鱼肉等。

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的使用人参健脾丸、归脾丸等药物进行调理。建议可以适量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如慢跑、游泳、打乒乓球、跳舞等。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木槿
    回复
    2024-02-01 07:07:04


  • 龙葵
    回复
    2024-02-01 07:07:04

    饮食对脾胃的影响还是比较重要的,一日三餐要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北京百草园中医医院符思主任说粥是最好的养脾的早餐,可以用小米为主,加入大枣、山药等健脾的食物。
    如果气血亏虚,再加入黑芝麻和花生。如果湿气比较重,可以加入薏米。如果睡眠不好,可以加入高粱米。在饮食方面,冰凉的食物也要少吃,寒性的食物也要少吃,比如苦瓜。
    平时吃饭应该忌肥甘味厚,太甜的和油腻的或者是咸的无利于脾的运化。最好多吃清淡的,容易消化的和多样化的食物。

  • 云胡不喜
    回复
    2024-02-01 07:07:04

    脾是人体内脏,主要是造血和过滤掉衰老的血细胞。可以说是“人体血库”,脾虚的话,会造成很多不良症状,如脸色蜡黄、免疫力差等等,会长期的处在亚健康状态。所以脾对我们人体是非常重要的。本期健康饮食文化为大家带来补脾的食物。

    蔬菜类

    番茄:又名西红柿。味甘酸,性微寒。有健脾开胃,生津止渴之功。用于食欲不振,热病,口渴等。

    红萝卜:味甘,性平微凉。有健脾化湿,润肠通便之效。用于便秘,久痢,肠胃不适,消化不良等病。

    白萝卜:又名莱菔。味辛甘,性凉。有宽中下气,消食化痰之功。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等。

    莲藕:味甘,熟用性微温。有补益脾胃,止泻之功。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呕吐反胃,腹泻等。

    甘蓝:又名蓝菜、包心菜。味甘,性平。能益脾和胃,缓急止痛。用于脾胃不和,脘腹拘急疼痛,可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南瓜:又名窝瓜。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驱蛔虫之功。用于脾虚气弱,或营养不良;生南瓜子可驱蛔虫。

    生姜:味辛,性温。有温中止呕之功。用于胃疼腹痛、呕吐等。

    杂粮类

    粳米(大米、硬米)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宜于中气不足,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脾胃不和,呕吐、泄泻。

    籼米:味甘、性温,归肺、脾、心经。作用:补脾胃,养五脏。宜于脾虚湿盛腹泻。热证、湿热证、阴虚证忌食。

    粳米:又名大米。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壮气力,强肌肉之功。用于脾虚烦闷,泄泻,消瘦,下痢。

    玉米:又名包谷。味甘,性平。有补中健脾,除湿利尿之功。可用于泄泻,痢疾等病。

    粟米:又名小米。味甘咸,性微寒。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肾之功。用于脾肾不足所致的纳食少,烦渴,反胃呕吐及病后体弱等。

    高粱:味甘,性平。有健脾益中,渗湿止痢之功。用于小儿消化不良,湿热吐泻下痢等。

    糯米:又名江米。味甘,性温。有暖脾胃、补中益气之功。用于胃寒痛,消渴,自汗,便溏,腹泻。

    小麦:味甘,性凉。有健脾养心益肾,除热止渴之功。用于口干咽燥,烦躁不安,食欲不振等。

    大麦:味甘咸,性微寒。有益气健脾,止渴除烦之功。用于脾胃虚弱之消化不良,呕吐泄泻等。

    水果类

    栗子味甘、性温,归脾、胃、肾经。作用: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宜于脾虚食少,反胃,泻泄。气滞腹胀者忌食。

    苹果:味甘酸,性平。有健脾益胃,生津止渴之功。用于中气不足,腹泻,便秘等。

    香蕉:味甘,性寒。有清热润肠之功。用于实证便秘。

    荔枝:味甘微酸,性温。有补脾益肝,养血安神之效。用于脾虚久泻,胃疼腹痛,呃逆等。

    橙子:味酸,性凉。有健脾和胃,止呕宽胸之功。用于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呕吐,便秘等。

    山楂:味酸甘,性微温。有健胃消食,活血化瘀之功。用于小儿消化不良,食积内停。

    木瓜:味甘,性平。有健脾胃,助消化之功。用于胃痛,消化不良等。

    桃子:味甘酸,性温。有补气生津,活血消积之功。用于津伤肠燥便秘,瘀血肿块,肝脾肿大等。

    甘蔗:味甘,性寒。有清热和胃,除烦止渴之功。用于热病口渴,反胃呕吐等。

    肉类

    鸡肉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补中益气,补精添髓。宜于脾胃虚弱,疲乏,纳食不香,慢性泄泻。实证、热证、疮疡和痘疹后忌食。

    兔肉味甘、性凉。作用:补中益气,凉血解毒。宜于脾虚食少,血热便血,胃热呕吐反胃,肠燥便秘。虚寒、泄泻者忌食。

    猪肚(猪胃)味甘、性温。作用:补益脾胃。宜于虚弱、泄泻,近代用于胃下垂和消化性溃疡。

    牛肚(牛百叶)味甘、性温。作用:益脾胃,补五脏。宜于病后气虚,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羊肚(羊胃)味甘、性温。作用:补虚弱、益脾胃。宜于形体瘦弱、脾胃虚寒。

    牛肉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中气下陷,慢性泄泻。

    狗肉:味咸,性温。有补中益气,补肾助阳之功。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胀满,饮食减少之症。但一般不宜于春、夏服用。

    鸭肉:味甘咸,性平微寒。有滋阴养胃,补血之功。用于胃阴不足所致的厌食等症。但外感初起,或便溏、腹泻者不宜。

    鱼类

    桂鱼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血。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虚寒证、寒湿证忌食。

    泥鳅味甘、性平,归脾、肺经。作用:补中益气,利水祛湿。宜于中气不足、泄泻、脱肛。

    草鱼:味甘,性温。有补脾暖胃之功。用于虚损,少气乏力,饮食减少之症。

    鲫鱼:味甘,性平。能益脾开胃,利水除湿。适用于脾胃虚弱,少食乏力,或呕吐、干哕。

    鳝鱼:味甘,性温。有补虚损,补气血,强筋骨之效。用于小儿久病,气血不足,脏腑虚弱,出现疲倦食少,肚腹冷痛,肠鸣泄泻等症。

    黄花鱼:味甘,性平。可补虚,开胃。凡小儿久病体虚,面黄消瘦,饮食减少者,皆可食用。但体胖有内热者慎服,多食易发疮助热。

    带鱼:味甘,性温。有补虚损,益气血之功。适用于久病体弱小儿,症见食少,消瘦,皮肤干燥,气短乏力等。

    你可能会喜欢:

    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什么是道教,道教文化的基本意义

    不可错过的扬州特色菜

    十分考究的扬州茶文化

  • 泠青沼
    回复
    2024-02-01 06:06:54

    1、小米
    小米别称粟,以其颗粒物小而出名,是在我国古时候的“五谷”之一。小米中带有丰富多彩的B族维他命、碳水化合物、蛋白、碳水化合物化合物、胡罗卜素、维他命E、钙、铁、磷、钾等营养元素,常见来煮粥。对助睡眠、脾胃虚寒、食欲饮食搭配、病后气血虚等症有不错的调养实际效果。可是,小米性凉,特别是在是陈小米,体寒畏冷的人不应多食。
    2、江米
    江米,别称江米,含有蛋白、糖原、维他命B1/B2、木薯淀粉、钙、铁、磷、维生素b3等营养元素,是一种温补食物。古话说“糯米粥为温健脾养胃气妙品”,《本草纲目》中也记述“江米是补脾胃,益肺气虚之谷。”能够改进脾胃虚弱、食欲减退、腹泻等病症。但是,江米粘腻,糖份高,糖尿病人和自身消化吸收作用欠佳的人要少吃。
    3、平菇
    平菇,别称花菇、冬菇等,是四大土特产之一,有“绿色植物王后”的美誉。平菇具备高蛋白食物、低热量、低碳水化合物化合物等营养成分特性,另外带有多种营养元素、多种多样碳水化合物和丰富多彩的营养元素,具备健脾养胃、延缓衰老、养血血等作用。《本草纲目》记述平菇“以益肠胃,止咳化痰行气。”
    4、大枣
    中医学觉得,大枣温性,入脾、肝胆经,含有多种营养元素、碳水化合物、糖原及营养元素,有宁心安神、健脾胃和胃、养血补中等水平作用。需要留意的是,大枣糖份高,枣皮硬实,过多服用易造成消化不良;躁热身体素质和糖尿病人也不宜吃红枣。
    5、茯苓
    现代科学科学研究确认,茯苓中带有芬芳挥发油、维他命、胡罗卜素、苦味素、类青柠檬苦素、阿拉伯胶、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类化合物等营养元素,可以推动消化酶代谢,清除肠管内的积气,有健脾胃行气之作用,另外还能镇咳化痰。
    6、猪小肚
    猪小肚就是说猪的胃,性微温,含有蛋白、人体脂肪、B族维他命、维生素b3、维他命E、钙、铁、钾、磷、镁等,《本草经流》说“猪小肚,为补脾胃之本品”,有补亏虚、健脾养胃的作用,对脾胃虚寒、食欲饮食搭配、心悸失眠等症有调养功效。

补脾去湿的食物有哪些

补脾胃食物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