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耳鸣可能是年龄比较大,身体虚弱引起的,还可能是不良的生活习惯、机体免疫力低导致的。
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去医院的中医内科做进一步的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六味地黄丸、天麻钩藤饮等药物进行调理,还可以通过按摩等理疗的方式进行缓解。
中医认为,耳鸣可分外因和内因,内因多由恼怒、惊恐,肝胆风火上逆,以致少阳经气闭阻,或因肝肾亏虚,精气不能上濡于耳而成;外因多由风邪侵袭、壅遏清窍或突然暴响震伤耳窍引起。耳鸣有虚实之分,实者多因外邪或脏腑实火上扰耳窍,或瘀血、痰饮蒙蔽清窍;虚者多为脏腑虚损,清窍失养。
耳鸣,不是人人都会发生,所以对于它的症状就不是人人都清楚。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下,尤其是门窗都闭合的状态下,耳边就会听到一些声音,如一阵阵的,但是到了空阔的地方,或者有其它杂音时,这种声音就不明显,或者是消失了,那么这种现象就是常说的耳鸣。
中医上是这样说的,肾开穿于耳,肾虚容易出现耳鸣,之后听力会下降。照这样说,耳鸣应该是老年人的专利才对,可是现在很多的年轻人也出现了。有些人只是偶尔出现,但有些人会时常出现。
耳鸣是怎么回事,它的病因是什么呢?
1、内因:
实证:如果平时经常发怒、惊恐以及抑郁,就容易出现肝胆风火往上,导致少阳经气受阻。平时喜欢肥甘厚味,或者寒凉食物,导致脾胃受损,体内痰湿生成,而日久就化热,阻滞经脉,从而让耳朵不能得到充足的气血的濡养。
虚证:脾胃功能异常,体内气血生化不够,表现为气血亏虚。或者是肝肾亏虚,从而而朵不能受到充足的精气的濡养。
2、外因:
平时不注意保暖,身体受到寒风侵袭,结果邪滞耳窍。
中年之后耳鸣心悸:桑葚
桑葚是一种典型的药食同源的食物。临床上,它经常被用于治疗肝肾阴虚、精血亏损。它对于人到中年之后出现的头晕目眩、耳鸣心悸、烦躁失眠有很好的疗效。
桑葚除了可以单吃之外,还可以取干品泡水代茶饮。
也可以将新鲜桑葚搅碎取汁,煎熬成稀膏,再加入蜂蜜搅拌装在罐子里,放冰箱中备用。每天吃一小勺,一周后就可以感觉到效果。
用桑葚泡在米酒中,两个月的时间之后启封,每天晚上喝1小杯,也有不错的调理作用。
《本草纲目》认为它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不寒不燥,因此同样适合肝肾虚损的人缓解耳鸣、面色萎黄、经常用脑之后头晕脑胀等症状。
何首乌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将其打粉后,每天用开水冲泡饮用。
注意,这里的何首乌指的是制何首乌,不要用生何首乌。
肝为刚脏,喜调达而恶抑郁,主疏泄气机。肝气舒畅调达,则耳聪目明;反之肝气郁结,气机阻滞,升降调达,就会耳鸣。
而肾为先天之本,主一身阴阳,肾开窍于耳,肾气通于耳,慎重精气上输于耳才能维持耳的正常生理功能。人到中年,容易劳伤血气精脱肾惫,出现耳鸣。
耳鸣的发生,有内因,也有外因,只有对症治疗,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1、肾精亏虚型
有耳鸣如蝉并昼夜不息,尤其安静时更明显,伴随听力逐渐下降,以及失眠眩晕、腰膝酸软、发脱齿摇、口干咽燥、夜尿多等情况。主要以补肾益精、滋阴潜阳来治疗。
2、肾气阴两虚型
右耳内常闻蝉鸣之声,从微到重,之后听力下降,并兼有虚烦失眠、头晕目眩、腰膝酸软、手足心热、遗精早泄、盗汗怕冷等症。主要以补肾滋阴、益气通窍来治疗。
3、按摩穴位
耳鸣治疗最终是要进行补肾,除了选用方药治疗外,穴位按摩也能改善耳鸣。按摩涌泉穴、太溪穴有助于补肾,从而缓解耳鸣情况。每天坚持按揉太溪穴、涌泉穴各3 5分钟,听力会有很好改善。
4、日常调理
平时要远离嘈杂刺激的环境,并且不要长时间佩戴耳机,阻断持续的噪音刺激。饮食中,应以清淡为主,不要食用太咸、辛辣食物,更不能喝酒。生活中,要适当放松,防止不良情绪出现,好的心态很重要。
耳朵的 健康 ,能让人们听见丰富的声音,可见耳朵的重要性。但是,耳朵也是脆弱的,当得上了耳鸣,相信精神是受很大影响的,但是治疗耳鸣要找出病因,并且进行有效地治疗,才能让耳鸣得到改善。
耳鸣开方如下:
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牡丹皮、盐泽泻、茯苓、炒栀子、醋竹叶柴胡、酒白芍、酒黄芩、酒黄连、丹参、骨碎补、香附、酒川芎、炒酸枣仁、桂枝、甘草
方中柴胡、酒白芍柔肝疏肝;牡丹皮、炒栀子、酒黄芩、酒黄连疏肝清热;丹参、骨碎补活血通窍;酒川芎、香附体行气通窍;骨碎补可补肝肾;炒酸枣仁养血安神;桂枝温阳散寒;最后甘草调和诸药。
除此之外,平日还需调节情志,减少焦躁情绪,保持心态平和。其次饮食有节,适度锻炼,规律作息。
在中医界,有一张特别有名的汤方,叫八味肾气丸,它起源于东汉,为东汉大医张仲景所创,千百年来,一直广为流传。
到了宋代,宋代大医钱乙拿掉了其中的两味药,桂枝和附子,把剩下的六味药组合在一起,又成了另外一个大名鼎鼎的汤方,六味地黄丸。
时间转眼又到了晚清,晚清大医家凌奂在六味地黄丸里头再加柴胡、磁石,这样它就变成了一个治耳朵的传世名方,名字起的也很直白,叫耳聋左慈丸。
所以不用多说,大家伙儿也知道,耳聋左慈丸这个方子主要对治肾虚耳鸣。
耳朵和肾的关系,《黄帝内经》一句话就解释清楚了,肾开窍于耳。就是说耳朵是肾开在头面部的窗口,所以肾好不好,看耳朵就能知晓七八。又说,脑为髓海,肾主骨,生髓。大脑啊就像一个蓄电池,要想保持正常运转,就要不断充电,肾气就是内在能量,肾把精气源源不断地上输到大脑,大脑再分给口眼耳鼻七窍,所以无论从哪方面来看,耳朵和肾都有着分不开的关系,只有肾中精气充足,你才能耳聪目明。
耳聋左慈丸: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磁石、柴胡。这个方子现在也被制成了中成药,药店就可以买到,这里就不写剂量了。
熟地是地黄的干燥块根,它还有一个兄弟叫生地,生地经过炮制之后变黑了,就叫熟地,熟地去掉了生地的凉性,药性偏温,偏补。
地黄这味药,它的功力全在根上,一棵植物养藏的好不好,你就去看它的根,如果它的根茎壮硕而肥大,那就说明它的精气很足,封藏的很好,比方说,菠菜,很多人在吃菠菜的时候总是习惯性地把根去掉,实在是太可惜了,你看菠菜的根红红的,粗壮而有力,敛藏了植物一身的能量,这样的部分对人体的补益作用就很大。熟地也一样,熟地补肾、填髓的作用特别好,而且是既能补又能藏,既能把肾精补足,又能把精气牢牢守住,不外泄,如果把肾比作一扇门,熟地的这个藏的作用就相当于在这扇门上加了一把锁。
山药最大的作用是补脾,但是不要以为山药补脾,就只把它当作补脾药来用,其实它是脾肺肾一起补的,也就是说,你吃一次山药,它可以同时把三脏都补了。古人对山药的评价非常高,说它是“神仙之食,久服轻身”。山药本身又非常多汁,一切开来,黏黏糊糊的,所以它更偏重于养阴。
再来看山茱萸,好多人总是把山茱萸和吴茱萸混为一谈,二者只差了一个字,但作用完全不同,吴茱萸透着一股辛辣味,它就是凭着这股辛辣劲,让所有的阴寒邪气都不敢靠近,所以古人常用它来驱邪,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重阳节佩戴茱萸的习俗,才有了王维的那首脍炙人口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山茱萸就不一样了,它没有吴茱萸那么霸道,比较乖巧,所以山茱萸补益的作用更大,补哪里呢?主要是补肝补肾。
到这里,三味药都是补的,不过光补不行,还得泄。这个泄,当然不是说把补进去的东西再泄出来,它泄的是什么呢?泄的是身体里的水湿浊气。你看水湿也好,浊气也好,是不是身体里一些不好的,不需要的东西?只有把这些不好的东西泄出来,好的东西才能补得进去。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一吃补药就上火的原因,中医管这个叫虚不受补,其实就是身体太浊了,浊气浊水把药性逼到头面上去了。所以又用了茯苓、泽泻来泄湿,丹皮清火气,整个方子的思路就是一边补,一边为身体开路,从金匮肾气丸,到六味地黄丸,再到耳聋左慈丸,历代大医都秉承着这样的治疗思路。
最后两味药,柴胡和磁石,柴胡往上走,引药入耳,磁石往下走,纳气归肾。
重点讲一下磁石,磁石是矿石类药,拿在手里感觉沉甸甸的,因为质量沉重,所以药性必然是往下走的,古医书上说,磁石治肾家诸病,而通耳明目。
总的来说,耳聋左慈丸对肝肾阴虚导致的耳聋耳鸣有比较好的治疗作用,这样的耳鸣有什么特点呢?就是鸣响起来像蝉叫一样,没完没了。如果你还是不能够判断,这里还有一个参考方法,那就是耳聋耳鸣,凡是劳累以后加重的,你就去补肝肾,大方向是没有错的。
你好!本人来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肝肾阴虚和肝阳上亢各有些什么临床症状:
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视物模糊,耳鸣,胁痛,腰膝酸软,咽干,颧红,五心烦热,遗精,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肝阳上亢:头胀痛,眩晕目胀耳鸣,急躁易怒,面红目赤,脉弘,或兼见腰膝酸软,头重足轻,两目干涩,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纵观两种症状的表现都有一些相似之处,我们来分析一下两种症候的成因,就很容易区别了:肝肾阴虚多是由久病失调,房劳过度,情志内伤等引起。至于肝阳上亢证是肝的阴阳失调,阳亢于上,或素体阳盛,阳气溢越而上造成的,两者的区别点就在于,肝阳上亢是一种本虚标实的症状,肝肾阴虚则为标本俱虚的症状。
肝肾阴虚多因情志所伤,怒则伤肝,致使肝失条达,疏泄不利,造成肝郁气滞的现象,气滞化火伤及津液;也可以见于饮食所伤,多食辛辣,刺激,油腻性食物,耗其津液;亦可以见于久病或者房事过多的精血亏虚,肝阴不足。以上病因致使肝肾阴液亏虚,阴不制阳,造成虚热内扰,以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遗精等,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常伴有健忘,口干舌燥,失眠多梦,低热或者五心烦热等症状。临床上可以用一贯煎加减,具有滋阴疏肝的作用,能够治疗肝肾阴虚,肝郁气滞引起的以上症状。若是出现两目昏花,视物模糊,眼睛干涩,迎风流泪等症状,可以使用杞菊地黄丸加减。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