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阳上亢和虚风内动属于中医的病症,肝炎上亢一般是体内亏虚引起的阳气旺盛,可能会出现阴阳上扰的表现,因此引起身体出现了一些不适症状,比如情绪焦虑或者是失眠。虚风内动一般是肾精肝血耗损所引起的,患者会有脏腑功能失调的表现,气血逆乱,筋脉失养之后会有病理现象。
肝风内
动,病证名。指肝风不因外感风邪而动者。泛指因风阳、火热、阴血亏虚所
致,以肢体抽搐、眩晕、震颤等为主要表现的症候。肝风内动可分虚实,虚证有阴虚动风,血虚生风;实证有肝阳化风,热极生风。
分型 肝风内动临床可分为四型——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动风、血虚生风。
1.肝阳化风
肝阳上亢,
亢逆无制,肝风内动。上实下虚症,主症,眩晕欲仆,步履不稳,头摇肢颤,语言蹇涩,甚至突然昏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兼症肝阳上亢,头胀头痛,急躁易怒,
肢麻项强。舌红,或苔腻,脉弦细有力。
2.热极生风
邪热炽盛,
热灼肝经,引动肝风。实热症。主症,高热,颈项强直,两目上视,手足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兼症神昏谵语。舌红绛,苔黄燥,脉弦数。
3.阴虚动风
阴血亏虚,
筋脉失养,虚风内动。主虚症。主症,手足蠕动,眩晕耳鸣。兼症肝阴虚证,头晕眼
花,口燥咽干,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颧红。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4.血虚生风
阴血亏虚,
筋脉失养,虚风内动。主虚症。主症,肢体震颤,关节拘急,肌肉润动。兼症肝血虚证,肢体麻木,皮肤瘙痒。舌淡,脉细或弱。
鉴别
[1]
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阴
虚、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五证在病机上有着内在联系,如肝失疏泄导致肝气郁结,肝气久郁可化火而致肝火上炎,肝火灼伤肝阴可致肝阴虚或肝肾阴虚,一方面可使
肝火更旺,另一方面阴虚水不涵木,阴不制阳而导致肝阳上亢,阳亢无制又可导致肝风内动。故五证实际上是肝的阴阳失调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临床当分析各个
时期的病机特点及临床表现特征,从而作出正确辨证。
肝气郁结证:以肝失疏泄气机郁结为特点,常有与本证密切相关的精神刺激等外因,临床表现以气
郁、气滞、情志改变为特征。
肝火上炎证:以肝气郁结郁而化火为特点,临床表现以肝经气火上逆、热象明显为特征。
肝阴虚证:以肝的阴液亏虚,濡养功能减弱为特点,常与肝火上炎、肾阴虚等有关。临床表现以肝的
虚热证为特征。
肝阳上亢证:以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为特点,与肝阴虚、肾阴虚有关。临床表现以既有肝肾阴虚的表现
又有肝阳上亢为特征。
肝风内动证:以肝的阴阳气血失调、风动为特点,与肝肾阴虚血亏、肝阳上亢或热邪亢盛有关。临床
表现以风动为特征,有虚实之别。
肝阳上亢,可能是因为情绪过激过怒引起的,感受外感风热之邪气之后,也会引起肝阳上亢的症状。
长期情志不调容易发脾气,都会导致肝阳上亢,这主要是因为肝气郁滞,郁而化热而引起的。这种情况下患者会出现容易发脾气,同时因为肝阳上亢会引起头晕目胀的症状。感受外感风热邪气之后,也会引起一系列的阳证,甚至会引动肝风,引起肝阳上亢。这种情况下,患者在早期往往会有发热,或者口渴咽干的症状。在临床治疗时需要进行辨证分析查明病因。
肝阳上亢如果是肝风内动证,主要表现为步履不稳、头摇肢颤、眩晕等症状,甚至会突然出现昏厥、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常见高血压性疾病引起脑中风、脑出血等改变,所以常常会合并头胀、头痛、急躁、易怒。这种情况下需要靠平时的定期治疗,控制血压。
另外一种肝阳上亢是肝肾阴虚证,主要常见头晕目眩、健忘、耳鸣、口干舌燥症状,这种情况下需要滋补肝肾,进一步检查是否有相关肝肾功能的异常,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肝阳上亢是范指的肝肾阴虚不能制阳,使肝阳浮动于上而表现的临床表现。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头目胀痛、眩晕、头重脚轻、耳鸣、面红、目赤,或者是面部烘热、咽干、心烦易怒、寐少梦多,也就是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红少胎、脉弦等。
这一系列的出现都是因为
肝肾阴液不足、阴不敛阳导致的肝阳上亢,属于上实下虚证,也就是肝肾阴虚出现的一些热象,似乎是实证其实是虚证。
肝阳上亢症属于中医的证型。一般可见于一些容易发怒的或者有肝病的患者、高血压患者出现肝阳上亢。主要表现为头痛,因为足厥阴肝经主要是从足步走到头部,循经络上去,肝火太旺,就会循着足厥阴肝经上冲颠顶,头顶会出现头顶疼痛。
这种肝阳上亢一般用的中成药,可以用龙胆泻肝丸,泻肝火。还可以用天麻钩藤饮进行平肝潜阳,知柏地黄丸也是可以用的,因为它有知母、黄柏,可以清肝火、肾火。
肝阳上亢的表现不同,用药也不同,比如有的人出现胁肋胀痛,这时用龙胆泻肝丸相对来说会好一些,也可以用天麻钩藤饮,对疾病进行治疗,还可以用一些知柏地黄丸降肝阳。食物方面,如吃一些清苦的东西,比如苦瓜、梨,禁烟、禁酒,然后适量运动,保持开心的心情,对肝阳上亢症状都有一定的改善。
肝阳上亢证,中医病证名。是指由于肝肾阴亏,肝阳亢扰于上所表现的上实下虚证候。又称肝阳上逆,肝阳偏旺。
病因
恼怒所伤,气郁化火,火热耗伤肝肾之阴,或因房劳所伤、年老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木失荣。
病机
多因肝肾阴虚,阴不涵阳,以致肝阳升动太过;或因郁怒焦虑,气郁化火,耗伤阴血,阴不制阳而成。
辨证要点
头目眩晕、胀痛,头重脚轻,腰膝酸软,舌红少津,脉弦或弦细数。
治法
平肝潜阳,滋阴清火。
常用中药
天麻、钩藤、石决明、杜仲、牛膝、桑寄生、益母草、黄芩、夜交藤、茯苓、栀子。
常见病证
1.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证
临床表现:眩晕欲仆,步履不稳,头摇肢颤,语言蹇涩,甚至突然昏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兼症肝阳上亢,头胀头痛,急躁易怒,肢麻项强。舌红,或苔腻,脉弦细有力。
治法:镇肝熄风。
常用方剂:羚羊角汤加减。
常用中药:羚羊角、桑根白皮、木通、旋覆花、葳蕤、升麻、茯神。
2.肝阳上亢,肝肾阴虚证
临床表现:头晕目眩,健忘耳鸣,失眠多梦,咽干口燥,腰膝酸软,胁痛,五心烦热,颧红盗汗,男子遗精,女子月经量少或闭经,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
常用方剂:杞菊地黄丸加味。
常用中药:枸杞子、菊花、熟地黄、山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针灸疗法
取穴风池、百会、内关、太冲、行间、侠溪、太溪,泻法。肝肾阴虚者加刺悬钟、三阴交。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