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阳上亢大多数会有怕热的症状,看看可能跟阴阳两虚有关系,所以在平时生活当中会有一些怕热。
或在平时生活当中伴随着怕热和疲劳等许多不良表现的时候,可以到医院做有效的诊断,属于肝阳上亢造成的,可以从饮食上调整,选择多吃补肾壮阳食物,也可以遵医嘱服用杞菊地黄丸。
材料
响螺之所以叫响螺,是因为渔民常用其壳作吹号,声音宏亮,才有此称呼。干响螺片最常见的是用来煲汤,有明目、滋补养颜的功效;加以有补气兼滋阴的花旗参同煲,非常适合挨夜后阴阳失调人士饮用。花旗参(片):20克(或一粒)瘦肉:300克红枣:4粒红枣:4粒姜:1片水:8碗(3-4人份)
做法
1.响螺片干洗净,用一碗热水浸泡半小时,泡过的水留用;
2.瘦肉洗净汆水,切块;枸杞子、红枣洗净,红枣拍扁去核;
3.花旗参片用温水洗净;如果是整粒的,需要切片,如太硬切不下,可用干净毛巾包好,放在砧板上用锤子锤碎,因此最好还是在购买花旗参时请药材店代为切片。
4.煮沸清水(连同泡响螺片的水),放入所有材料,大火煮20分钟,转小火煲一个半小时,下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
汤水清甜甘美,补气养阴、清火生津,是冬令时节的一道佳肴。
有人根据热胀冷缩理论认为,高血压怕冷,依据是:夏天血管扩张,所以血压高的不多,冬天脑溢血发病率也高。所以,高血压怕冷。又有人说,高血压,怕热,天气一热,头晕、眼花,甚至都能昏过去。
问题来了,高血压是怕冷还是怕热?
问题当然不能一概而论,一般来说,高血压病人有可能怕冷,也有可能怕热。中医将高血压分为肝阳上亢、痰浊阻滞、气滞血瘀及阴阳两虚等证型,相对的来说,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的高血压病人怕热,而气虚、阳虚的病人怕冷明显,痰浊阻滞、阴阳两虚的人可能怕冷也可能怕热,或者某一方面表现更明显一些。所以,高血压是怕冷还是怕热与人的体质相关。
人体罹患疾病与体质有一定相关性。高血压也不例外,有数据显示,高血压发病与其体质类型有关。
众所周知,中医将体质分为九种类型,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气虚质、血瘀质、特禀质(过敏质)。
高血压人群病理体质构成排名前几名的是(不同资料统计数据略有差异):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其中,女性患者阳虚质、气虚质明显高于男性患者,所以,高血压女性患者相对来说,怕冷就较为多见;而男性患者湿热质、阴虚质明显高于女性患者,怕热可能就更为常见。该数据资料结果也符合传统理论认为的“男子阳多而阴少”、“女子阴盛而阳微”,究其原因,男性较女性喜食肥甘厚腻之品,嗜烟酒等,以致脾虚健运失职,水湿停聚,酿湿成痰在体内积聚,故湿热质、阴虚质为多,怕热明显。
所以,高血压怕冷怕热尚有不同,其治疗更不可能千篇一律。
换季的时候,应该如何养生?
换季的时候,是疾病多发的时期,养生方式也要有所调整,那么换季如何养生呢?首先要增加1小时睡眠,多喝水是防秋燥的好方法,睡前泡泡脚可以促进睡眠等等。下面教你换季养生的17个小窍门,转给爸妈看吧!
1、增加1小时睡眠
进入秋季养生,首先调整的就是睡眠时间,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争取晚上10时前入睡,比夏天增加1小时睡眠,早睡早起,通过睡眠调整身体状态,以适应秋季特点。
2、多喝水
体内水分充足可以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感冒病毒难以迅速繁殖。营养科学家建议:每日饮水量按体重算为40毫升,老人需饮更多的水。最佳饮料为:水、混合饮料(矿泉水或苏打水和苹果汁混合而成的饮料)、果茶或药草茶。要少喝咖啡、含酒精的饮料和酒。
3、每天咽津
秋天天气非常的干燥,很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等不适。教大家一个咽津的方法,可以滋阴养肺。具体方法为:舌头在嘴里搅动,以刺激唾液的产生,然后分成3次咽下,并有意识地将其送入丹田。
4、睡前泡泡脚
泡脚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防治百病。养生先养脚,脚上有很多穴道,这些穴道通过人体的经络与脏腑息息相关。所以晚上睡前泡泡脚对身体有很大的好处。晚上9点泡脚对肾好,这个时间段是肾经气血最弱的时候,如果在这个时候泡泡脚会促进血液循环,增加体内热量,帮助行气活血。睡前泡脚还能助眠,泡完脚后,做几分钟的脚底按摩,让身体充分放松,可以帮助你快速入眠。
5、食物润肺
秋天的饮食强调滋阴润肺。可适当多吃一些白色润肺的食物,比如芝麻、糯米、粳米、白萝卜、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的食物,吃百合、秋梨等也可润肺。
6、咀嚼鼓漱
晨起和睡前,作上下颚运动。然后闭嘴,舌抵上腭,扣齿咀嚼100次,使津液满口,徐徐咽下。咀嚼时,胃肠血流量增加,可抵御秋季凉气对胃肠的损伤。
7、滋阴润肺多喝粥
秋季膳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多喝粥可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此外,还应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
8、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我国古代就有对付秋燥的饮食良方:“朝朝盐水,晚晚蜜汤。”换言之,喝白开水,水易流失,若在白开水中加入少许食盐,就不那么容易流失了。白天喝点淡盐水,晚上则喝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真是一举三得。
9、巧搭配摄粗粮
秋季气候干爽,汗液减少,睡眠时间增长,为了迎接寒冷的冬季,机体会积极地储存脂肪,因此一不小心就会发胖。体内脂肪的积累不仅有碍美观,而且容易引起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多种疾病,这对本身肥胖者来说更加危险。为了保证体重正常,应注意作息合理、多吃蔬菜水果润肠通便。在饮食方面可以选择热量少的粗粮,如玉米、红薯、土豆、薏米和豆类。
10、适时添减衣物
处暑过后天气会慢慢转凉。老年人和儿童适应能力差,容易受感染,极易伤风感冒,同时还会引起扁桃体炎、气管炎和肺炎等疾病。专家提醒,这个季节要注意根据气温变化适时添减衣物。中医认为,“春捂秋冻”其本意是让体温在秋天时不要太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可根据个人体质特点,适当地“冻一冻”,但早晚一定要注意保暖。
11、多吃酸味食物
酸味能收敛肺气,辛味则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辣食物,适当多吃酸味的果蔬。这样养肺的效果就很好。
12、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秋风落叶,凄风凄雨,往往使人触景生情,诱发消极情绪,严重者,终日郁郁寡欢,少语懒言,很容易患上抑郁症。防止抑郁症要注意心理调适,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多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中医有“常笑宣肺”一说,大笑能使肺扩张,还可以清除呼吸道“浊气”。人在开怀大笑时,可吸收更多的氧气,氧气随着血液行遍全身,让身体的每个细胞都充满活力。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