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阳上亢头部清醒的患者,可以在专业的中医指导下,服用龙胆泻肝丸、镇肝熄风汤等中成药治疗。除此之外,也可以配合按摩、针灸疗法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健康,不要吃辛辣、易上火的食物,比如辣椒、火锅等。要注意休息,保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不熬夜。
一、天麻煮鸡蛋功效:治疗头痛目眩配方制作:鲜天麻60克、鸡蛋3个、水1000克。先将鲜天麻切片放锅内加水煮30分钟后,打入鸡蛋煮熟后即可食用。 用法:隔日一次食。二、天麻、枸杞煮猪脑功效:对头昏头痛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配方制作:鲜天麻100克,枸杞子15克,猪脑2副。将鲜天麻片、枸杞子加水文火煎1小时,放入洗净的猪脑煮熟后食用。用法:每日一次食,或隔日一次也可。三、天麻山药炖乳鸽功效:具有补肝益肾、健胃、健脾、补气益肺,滋肾固精等功效。可治疗病后虚弱、阳痿早泄、消渴症、妇女血虚、月经不调和闭经、头痛、眩晕等症。配方制作:鲜天麻、鲜山药、葱白段各100克,乳鸽4只,猪肉,猪熟肚片、猪腰子各250克,水发绿豆粉条、莴笋、藕各150克,豆腐干200克,生姜片25克,料酒35克,精盐1O克,鸡精5克,胡椒粉3克,鸡汤3000克。将高压锅置于火上,锅内加入鸡汤、天麻、山药、乳鸽块、生姜片、猪肉、藕片、豆腐干、料酒、胡椒粉、精盐、葱白段,烧沸后,打去浮沫,加阀压10分钟,停火降温后,加入其它原料和鸡精,再烧开后,即可食用。用法:食肉饮汤。四、天麻鸭子功效:滋阴潜阳,平肝息风。适用于阴虚阳亢,目眩头晕,耳鸣头痛,口苦咽干等症。配方制作:鲜天麻100克,生地30克,水母鸭1只(约500克)。将鸭宰杀,去毛及内脏,与洗净切片之天麻,生地共炖至鸭料熟,加食盐、味精等调味。用法:食肉饮汤。五、天麻肉片汤功效:滋补潜阳,平肝息风。适用于眩晕,头痛等症。现多用于高血压、耳源性眩晕等。配方制作:天麻猪肉各适量。天麻切薄片待用;肉切片做汤,加入鲜天麻片60克共煮。用法:药、汤俱食。 1、天麻川芎丸 ①成份:天麻15克,川芎60克。②用法: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次服9克,食后细嚼,茶酒任下。③主治:偏正头痛,眩晕欲倒。——摘自《元·御药院方》2、川芎天麻茶①成份:川芎500克,天麻200克,茶叶适量。②用法: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日嚼一丸,清茶下。③主治:具有熄风止痛功效。主治偏正头痛及首风眩晕。——摘自《本草纲目》3、天麻川芎茶①成份:天麻3克,川芎10克,白芷3克,春茶3克。②用法:用白酒一碗,将上四味药置酒中,煎至半碗,取渣再用酒一碗,煎至半碗。合并煎汁,睡前以茶饮之。③主治:满头作痛。——摘自《元·御药医方》4、天麻洗药方①成份:天麻3克,香白芷6克,防风4.5克,葛根4.5克,金银花6克,生石膏9克,川椒3克,乳香3克。②用法:水煎,洗之。③主治:前额头痛。——摘自《清·光绪皇帝医方》5、天麻祛风清上洗药方①成份:天麻3克,防风9克,川芎6克,白芷6克,薄荷3克,桑叶6克,甘菊4.5克。②用法:用水熬透,洗之。③主治:偏正头痛,头目昏重等。——摘自《清·光绪皇帝医方》 药膳类: 天麻炖鸡 材料:母鸡1只(重约1500g),天麻15g,水发冻菇 50g,鸡汤 500g,调料适量。烹制方法:将天麻洗净切片,放入碗中,上笼蒸10min取出。鸡去骨切成小块,用油氽一下,捞出。葱、姜用油煸出味,加入鸡汤和调料,倒入鸡块,用文火焖40min,加入天麻片,再焖5min,勾芡,淋上鸡油。食法、食量:佐餐或单食均可。功能:平肝息风,养血安神。适应范围: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风湿痹之肢体麻木、酸痛,中风瘫痪,神经性偏头痛,神经衰弱之头昏、头痛、失眠等症。天麻猪脑粥 来源于《常见病食疗食补大全》。材料:天麻10g,猪脑1个,粳米250g。烹制方法:将猪脑洗净,与天麻共同置入沙锅内,再放入粳米,加清水煮粥,以粥、脑熟为度。食法、食量:每日晨起,服用温热粥1次。功能:平肝息风,行气活血。适应范围:适用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美尼尔病、头风所致的头痛等症。天麻烧牛尾 来源于《食用菌饮食疗法》。材料:天麻10g,牛尾2条,母鸡肉、肘子、干贝母、调料知适量。烹制方法:将天麻洗净放入罐内,加清水上笼蒸透切片。用母鸡、肘子肉同煮汤。将牛尾按骨节缝剁开放入锅内,加水、葱、姜、白酒煮开以去异味,再将已去掉异味的牛尾挑入煮好的母鸡、肘子汤锅内,同时也将火腿、干贝、调味品放入汤内,用文火煨2h。熟后将牛尾、母鸡、肘子挑起,整齐地码入盘中,然后再将天麻片镶于盘周围,淋上熟淀粉,浇上香油即成。食法、食量:每天食肉、喝汤1~2次。功能:祛风湿,止痛、行气活血。适应范围:适用于头晕、头痛、风潮等症。 天麻鲤鱼〔原料〕天麻25克,川芎10克,茯苓10克,鲜鲤鱼1尾(1.5千克),酱油、料酒、食盐、味精、白糖、胡椒粉、香油、葱、姜、水豆粉适量。〔制法〕(1)将鲜鲤鱼去鳞、鳃和内脏,洗净装入盆内,将川芎、茯苓切成大片,用第二次米泔水泡上,再将天麻放入泡过川芎、茯苓的米泔水中浸泡4--6小时,捞出天麻,置米饭上蒸透。切成片待用。(2)将天麻片放入鱼头和鱼腹内,置盆内,然后放入葱、姜,加入适量清水后,上笼蒸约30分钟。(3)将鱼蒸好后拣去葱和姜,另用水豆粉清汤、白糖、食盐、味精、胡椒粉、香油烧开勾芡,浇在天麻鱼上即成。〔功效〕平肝熄风,定惊止痛,行气活血。〔应用〕适用于虚火头痛、眼黑肢麻、神经衰弱、高血压头昏等症。半夏白术天麻汤【组成】半夏9克,天麻9克,白术9克,茯苓9克,橘红6克,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3枚。【功用】健脾燥湿,化痰熄风。【主治】痰饮上逆,痰多心悸,眩晕头痛等证。【古籍论】本方是治疗内生风痰之剂。若痰因湿生,主要用白术燥湿化痰。晕由于风,辅以天麻平熄内风。脾为生痰之源,所以兼用半夏、茯苓、橘红、甘草补脾益气,化湿和中。并引用生姜、大枣调和营卫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肝阳头痛的病因病机5肝阳头痛的症状6肝阳头痛的治疗7参考资料附:1治疗头痛·肝阳上亢证的穴位2治疗头痛·肝阳上亢证的方剂3治疗头痛·肝阳上亢证的中成药4头痛·肝阳上亢证相关药物 1拼音
tóu tòng ·gān yáng shàng kàng zhèng
2英文参考headache with syndrome of upward disturbance of liver yang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概述头痛·肝阳上亢证(headache with syndrome of upward disturbance of liver yang[1])为病证名[2]。又称肝阳头痛[3]。是指肝阳上扰,以头昏胀痛,两侧为重,心烦易怒,夜寐不宁,口苦面红,或兼胁痛,舌红,苔黄,脉弦数等为常见症的内伤头痛证候[3]。
4肝阳头痛的病因病机肝阳上扰所致的头痛[2]。《类证治裁·头痛》:“内风扰巅者,筋惕,肝阳上冒,震动髓海。”
5肝阳头痛的症状症见头角及巅顶掣痛,眩晕烦躁易怒,睡眠不宁,脉弦等[2]。
6肝阳头痛的治疗治宜平肝潜阳为主,用天麻钩藤饮、珍珠母丸等[2]。《医醇賸义·诸痛》:“有因于火者,肝阳上升,头痛如劈,筋脉掣起,痛连目珠,当壮水柔肝,以息风火。”用羚羊角汤、龙胆泻肝汤等方[2]。本证常见于高血压病、血管性头痛、眼原性头痛等疾患[2]。
7
肝阳上亢,可能是因为情绪过激过怒引起的,感受外感风热之邪气之后,也会引起肝阳上亢的症状。
长期情志不调容易发脾气,都会导致肝阳上亢,这主要是因为肝气郁滞,郁而化热而引起的。这种情况下患者会出现容易发脾气,同时因为肝阳上亢会引起头晕目胀的症状。感受外感风热邪气之后,也会引起一系列的阳证,甚至会引动肝风,引起肝阳上亢。这种情况下,患者在早期往往会有发热,或者口渴咽干的症状。在临床治疗时需要进行辨证分析查明病因。
肝阳上亢如果是肝风内动证,主要表现为步履不稳、头摇肢颤、眩晕等症状,甚至会突然出现昏厥、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常见高血压性疾病引起脑中风、脑出血等改变,所以常常会合并头胀、头痛、急躁、易怒。这种情况下需要靠平时的定期治疗,控制血压。
另外一种肝阳上亢是肝肾阴虚证,主要常见头晕目眩、健忘、耳鸣、口干舌燥症状,这种情况下需要滋补肝肾,进一步检查是否有相关肝肾功能的异常,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肝阳上亢是范指的肝肾阴虚不能制阳,使肝阳浮动于上而表现的临床表现。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头目胀痛、眩晕、头重脚轻、耳鸣、面红、目赤,或者是面部烘热、咽干、心烦易怒、寐少梦多,也就是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红少胎、脉弦等。
这一系列的出现都是因为
肝肾阴液不足、阴不敛阳导致的肝阳上亢,属于上实下虚证,也就是肝肾阴虚出现的一些热象,似乎是实证其实是虚证。
肝阳上亢症属于中医的证型。一般可见于一些容易发怒的或者有肝病的患者、高血压患者出现肝阳上亢。主要表现为头痛,因为足厥阴肝经主要是从足步走到头部,循经络上去,肝火太旺,就会循着足厥阴肝经上冲颠顶,头顶会出现头顶疼痛。
这种肝阳上亢一般用的中成药,可以用龙胆泻肝丸,泻肝火。还可以用天麻钩藤饮进行平肝潜阳,知柏地黄丸也是可以用的,因为它有知母、黄柏,可以清肝火、肾火。
肝阳上亢的表现不同,用药也不同,比如有的人出现胁肋胀痛,这时用龙胆泻肝丸相对来说会好一些,也可以用天麻钩藤饮,对疾病进行治疗,还可以用一些知柏地黄丸降肝阳。食物方面,如吃一些清苦的东西,比如苦瓜、梨,禁烟、禁酒,然后适量运动,保持开心的心情,对肝阳上亢症状都有一定的改善。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