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阳上亢与肝气郁结表现有食欲不振、浑身乏力以及身体肥胖,甚至还会伴随着月经不规律、月经减少以及失眠多梦,长时间没有得到改善的话,会引起患者出现睡眠质量下降、皮肤粗糙、脸色苍白和注意力不集中。
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口服疏肝理气的药物来治疗。
肝气郁结证 主证;胸胁胀痛或串痛,情志抑郁。
次证:胸闷不舒,善太息,嗳气食少,月经不调,痛经,乳胀或结块,舌淡苔薄。脉弦。 辩证:肝主疏泄,调节情志,肝气郁结,情志不舒则情志抑郁,胸闷,善太息。肝经循胁,肝气不舒,气机不畅,经脉不利则胸胁胀满、串痛。肝郁气滞,气血不畅,冲任不调则月经紊乱、痛经、乳胀或结块。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散结 方药:柴胡疏肝汤化裁 柴胡、枳壳、香附、元胡、郁金、川楝子、白芍、当归等。肝阳上亢证肝阳上亢证,是指肝肾阴虚,不能制阳,致使肝阳偏亢所表现的证候。多因情志过极或肝肾阴虚,致使阴不制阳,水不涵木而发病。【临床表现】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头重脚轻,舌红少苔,脉弦有力。【证候分析】本证一般以肝阳亢于上,肾阴亏于下的证候表现,作为辨证要点。肝肾之阴不足,肝阳亢逆无制,气血上冲,则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肝失柔顺,故急躁易怒;阴虚心失所养,神不得安,则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肝肾阴虚,经脉失养,故腰膝酸软;阳亢于上,阴亏于下,上盛下虚,故头重脚轻;舌红少苔、脉弦有力,为肝肾阴虚,肝阳亢盛之象。
肝阳上亢,病证名。又称肝阳上逆,肝阳偏旺。本虚标实证。多因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亢逆无所制,气火上扰。症见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口苦咽干,舌红,脉细数等。治宜平肝潜阳,滋阴降火。
肝阳上亢证的发病男性多于女性,但无统计学意义;45岁前发病率较低,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与季节关系不大。
肝上的阴阳必须平衡,如果肝阴不足,肝之阳气就会急剧上升,这时人就会面红耳赤、头涨头痛、急躁易怒,中医称之为肝阳上亢,西医用血压计一量,很可能发现血压变高了。
肝阳上亢即类似于西医病名中的高血压,中医治疗可用平肝补肺以抑止肝木等方法。
肝气郁结症又称肝气郁滞,是因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引起气机失调所致的病证。多由精神刺激、情志抑郁或其他脏腑病证长期不愈,影响了肝的疏泄功能而致。本症以气郁、气滞等气机失调的病理为特点,常因部位不同而见不同的临床表现。主要临床表现:情志抑郁,急躁易怒,喜太息,胸胁少腹胀问或窜痛。或自觉咽中有物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俗称“梅核气”。或颈部瘿瘤,腹部疤瘕。妇女乳房作胀结块,月经失调,痛经,闭经,脉弦。
肝脏出问题我想可能是具体有哪些指标了。一般中医讲的肝问题就是肝火、肝虚、肝郁它们表现不同,针对肝的不同症状先归纳,再对症调理。
肝气郁结
指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情志抑郁,气血不畅的病理变化。该症状是最常见的,表现为情绪低落,总是唉声叹气,或者烦躁易怒,影响到日常的生活和工作。
肝经循行经过小腹、胸胁、喉咽、头顶等部位,肝气郁结会有小腹疼痛、乳房胀痛、胁肋疼痛、头痛等表现。
肝气郁结的危害有暗斑、黑眼圈:肝主气,主条达而恶抑郁,气停了以后,会影响血液循环,肝气郁结会影响微循环,导致皮肤色斑;眼圈的血液循环,只要有气滞血淤就会表现出黑眼圈,跟肝有关的是青褐色的。
肝火旺盛
肝火旺的主要症状包括面红目赤,口干口苦。耳鸣,烦躁,头痛,小便短黄,大便秘结。另一种是肝阳上亢,表现为易怒、爱生气、发火、头晕。
肝郁而化火。肝主气机,郁则气滞,滞到一定程度就会有肝火旺。
肝虚
在中医可以分为:1、肝血虚,临床表现为视物模糊、头晕目眩、舌苔白、脉细数、四肢发麻、易惊善恐、经期紊乱等。
肝血不足还会造成肾的阴虚,肝肾阴虚。
2、肝气虚,患者的症状有疲倦乏力、心悸胸闷、情志不遂、乏力嗜睡、肝区不适、暴躁易怒或精神抑郁。
3、肝阴虚,临床症状有口苦咽干、五心烦热、眼干眼涩、视力减退、手足蠕动、潮热盗汗、面部发红、头晕目眩。
在五行中肝的问题能影响到心、肺、脾胃和肾,所以,平时养肝首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1、不喝酒、不熬夜(防止肝火),2、情绪稳定,保持好心情(防止肝郁),3、营养饮食合理,不吃寒凉辛辣之物(防止肝虚)减轻肝脏排毒负担。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