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阳上亢与糖尿病一般没有联系,可能是性生活过度频繁和年老的原因,还有可能是肾阴亏虚和气滞血瘀所造成的,与糖尿病的关系并不是很大。
肝阳上亢比较常见的症状是头目眩晕和胀痛,也有可能会出现腰膝酸软和头重脚轻的情况,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平肝潜阳和滋阴清火的药物治疗。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每年的春季和秋季,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会有一段时间血糖居高不下,不论是加大口服药剂量还是加大胰岛素用量,都很难把指标降下来。部分患者会直接求助中医,调理几天就又恢复正常了。还有一部分患者会把剂量加得自己都怀疑是血糖仪坏了,数值才会下降,一段时间后,突然又不需要这样大的药量了。
血糖忽高忽低,可能跟甲亢有关。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来看看甲亢的病因病机。中医认为,甲亢分为以下几种症型阴虚火旺型、气阴两虚型、阳亢风动型、痰气凝结型、肝胃火旺型,这几种症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阴虚、火旺,因此,也有一部分共同的症候:气短、乏力、自汗、消瘦、多食等等。这些症状跟糖尿病的症状是不是很相近?
那我们再来看看糖尿病的病因病机。中医认为,糖尿病有以下几种证型:
气阴两虚证、阴虚内热证、阴阳两虚证 。主要原因是由于先体阴虚、五脏不足,再加在饮食不节,喜欢吃甜食和油腻的食物,情志失调,劳累过度等等因素,造成了肾阴亏虚,津液损耗过度使血液粘滞。所以患者感觉口渴、多汗、又因消耗过多而多食、消瘦。血糖值高是标,阴虚内耗才是本。
甲亢和糖尿病这两个听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病症,无论从病因还是症状,都有高度的相似之处。所以患者在出现以上这种症状时,除了检查血糖,最好再检查一下甲状腺功能,以防漏诊误诊。
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
春季万物生发,人们容易出现肝阳上亢的情况,这时甲亢患者和糖尿病患者更加重阴虚的症状,这时饮食一定要清淡,多进行户外运动,抒发肝气。
秋季气候干燥,更易伤阴,一定要注意滋阴润燥,以免加重病情。
甲亢怎么治疗
西医治疗甲亢目前有碘131治疗、口服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不论哪一种都是治标不治本,且容易对甲状腺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即甲亢是标,阴虚内热是本。中医在甲亢治疗上有相当大的优势,根据患者的病因对症治疗,标本兼治且无副作用,在徐光宇主任的治疗中,通过中药治愈的甲亢病例不在少数。
甲亢不可怕、糖尿病也不可怕,及时治疗加上合理饮食、正常作息,都可以幸福地度过余生。
糖尿病一般按脏腑来分,按中医病因学说为 1、脾胃原因,长期肥甘油腻,高粱厚味,会发生胀满和内热而发生消渴。中医辨证以痰湿於阻为主。西医可叫做血脂异常。 2、肝胆原因,胆结石,长期生气,会导致肝气不舒,胆结石导致气机阻滞,使精气不能输布全身,中医辨证以肝气不舒,肝阳上亢为主。现代医学认为糖异生,糖酵解循环障碍。 3、肾脏原因:长期纵欲无度,导致精气亏虚。进而脏腑柔弱,供给胰腺产生胰岛素的能量不足。因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导致糖尿病。 现代医学以三多一少为主症,多饮、多食、多尿病伴有消瘦为主。 中医主要为上消:喘满欲饮。中消:消谷善饥。下消:多频多尿。 还有一个就是小的伤口长期不愈和。
阻断“糖尿病前期”向2型糖尿病转化,是预防2型糖尿病的最后一道防线。笔者将学习心得,转发给您,希望能够帮您解惑释疑。
全文: 筑起糖尿病的头道防线
在世界上,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总人数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大国,约9400万人,患糖尿病前期的总人数约2,1亿人,占世界第一。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治疗费用高昂,患者自身及社会负担极重,而且糖尿病及并发症会导致患者致残,生活质量下降。
普及糖尿病有关知识,筑起糖尿病防治的头道防线,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是每位从事医学/药学、科学普及工作者的重要职责所在。
糖尿病成为各种慢性疾病的“头牌”
在计划经济时期,物质非常匮乏,人们处在温饱线上下。那时间,很少听说有人得了糖尿病。即使在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依然如此。可是八十年代后期,糖尿病(主要是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的95%左右),呈现迅猛发展态势。如今,几乎每13个人中就有1位是糖尿病患者,再加上庞大的糖尿病后备军,几乎近总人口的1/10。为什么会这样?
专家们说,吃的好了,动的少了,社会(生活)压力大,是触发糖尿病发生的三大基本因素。
先说,第一位的原因。有人说“糖尿病是吃出来的”,一点不错。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之说,讲究“美味佳肴”,食物要“色、香、味”俱全。岂知道,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节约”基因,不能消化、吸收和储存过多的能量,于是高血糖就发生了。
再说,第二位原因。动的少,以车带步,久坐不动,人体不能消耗摄取过多的热量,久而久之,体内脂肪细胞容纳不下,骨骼肌肉细胞消耗不了,高血糖也照样发生。
再来说说,第三位原因。工作、生活压力过大,人的神经总是蹦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就会促成体内各种应激反应,应激反应会产生过多的自由基。如果长期如此,体内的自由基清除系统(主要是谷胱甘肽)不堪重负。而自由基能够损伤细胞膜和细胞膜中的线粒体。胰岛里的β细胞能够产生胰岛素,如果胰岛的β细胞受到损伤,甚至死亡,那么,胰岛就不能按照需要分泌出胰岛素,血糖自然会升高。
所以,有位著名的老专家说,糖尿病一是“吃”出来的,二是“郁”出来的。
葡萄糖调节受损等同于糖尿病前期
从字面上看,糖尿病前期与糖尿病之间有非常密切关系,仅一步之差。那么,什么是葡萄糖调节受损呢?在医学上,糖代谢紊乱有两个重要的概念,即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下降(IGT)。它们诊断值是:
IFG:6,1mmol/L<空腹血糖值>7,0mmol/L,而餐后血糖正常。
IGT:7,8mmol/L<餐后2h血糖值>11,1mmol/L,而空腹血糖正常。
当IFG与IGT在某人身上同时存在时,称为葡萄糖调节受损()。在葡萄糖调节受损的人群中,数年之内约1/3左右的人会转正,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所以,科学家又把葡萄糖调节受损状态称之为“糖尿病前期”。
当你在体检时无意之中发现化验单上出现IFG或IGT之一时,就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必要的生活干预和药物治疗干预。因为:糖尿病是一种长期的糖脂代谢紊乱发展过程,存在着如下这样的关系:
IFG/IGT→葡萄糖调节受损≈糖尿病前期≈2型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
当IFG/IGT在人为有意识的科学的干预下,可能逆转成为正常血糖,也可能延长其“蜜月期”。这就是我们的头道防线。
如何正确干预IFG/IGT的演化进程
IFG表现是空腹血糖升高,而IGT表现是餐后血糖升高,它们发生的机制不同,干预的策略也就不同。
IFG阶段,高血糖主要来自于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二甲双胍能够抑制肝糖原分解,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在中医看来,此症多数伴肝阳上亢之证,可用中药调理。调味品肉桂粉能够很好的降低血糖,每次一汤匙,一日三次,连续服用,效果不错。
IGT阶段,高血糖主要是胰岛β细胞受到损伤,甚至部分已经死亡,胰岛细胞不能分泌足够量的胰岛素,而产生高血糖。此时患者应以进食减量为主,同时辅助以药物干预。治疗性药物可以选用伏格列波糖和α糖苷酶抑制剂(如拜糖平、卡波平等)。
小结
糖尿病的预防新策略是:合理的膳食结构、科学的有氧运动、健康的生活方式、
平和乐观的好心情。
但是,一旦发现自己是IFG或者是IGT者,就应该立即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同时进行必要的治疗性药物干预(在医生指导下)。此时,是筑起糖尿病头道防线的最后时刻。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