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中医学认为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宜注意什么

时间: 阅读:12367
中医学认为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宜注意什么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食养人

食养人

2025-05-04 06:53:03

中医学认为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宜注意避免吃高脂肪以及高热量的食物,比如要避免吃一些蛋类或者肉类,也要避免吃油炸类的食物。同时要避免情绪过度紧张,否则有引起血压升高的可能性。可以适当的参加一些户外锻炼,释放自身的压力,多吃一些清淡的饮食,有助于病情的控制。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2-02 22:22:08

    中医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辨证分型有多种方式,最常用的是以脏腑、八纲、病因、病机、病名相互结合的分型方式。目前较为统一的观点是,病之本为阴阳失调,病之标为内生之风、痰、瘀血。临床上将其分为肝阳上亢型、阴虚阳亢型、肝肾阴虚型及阴阳两虚型4个证型和内风、血瘀、痰阻3个兼证。

      肝阳上亢型证见头痛头涨,眩晕耳鸣,面红赤,口苦心烦,舌红,脉弦有力。治宜平肝潜阳,清火熄风,方剂可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钩藤、生决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夜交藤、桑寄生、茯神等。若偏于风盛者,四肢麻木,手足震颤,筋惕肉目肉,宜加龙骨、牡蛎、珍珠母以镇肝熄风;若偏于火盛者,兼目赤、苔黄,可加龙胆草、丹皮以清肝泄热,便秘者可加用当归龙荟丸泻肝通腑。

      阴虚阳亢型除具有一般阳亢症状外,还有心跳,怔忡,失眠,健忘,脉弦细而数,舌苔黄,舌质绛红。治宜滋肾养肝为主,方剂选用知柏地黄丸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茯苓、知母、黄柏、生龙牡、龟板等。若偏于心阴虚者,可加酸枣仁、桂圆肉、远志、女贞子等以养心安神。

      肝肾阴虚型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腰酸腿软,五心烦热,失眠,耳鸣,舌质干红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治宜以滋肾养肝为主,可选用大补元煎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人参、当归、何首乌、杜仲等。

      阴阳两虚型主要表现为四肢不温伴乏力,腰酸,头痛,耳鸣,心悸,舌淡苔白,脉弦细。治宜育阴助阳为主,若偏于阳虚者,则选用右归丸加减:熟地、山药、枸杞子、杜仲、山茱萸、肉桂、附子、菟丝子、当归、鹿角胶等;若偏阴虚者,则选用左归丸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牛膝等。

      以上几型若兼内风者,可加潜降熄风药,如菊花、钩藤、龙骨、牡蛎、珍珠母等;兼血瘀者,可加活血化瘀,行气通络之品,如丹参、川芎、当归、桃仁、红花、地龙等;若兼痰阻者,可加豁痰利气之属,如胆南星、半夏、陈皮、远志、天竺黄、川贝等。总之,临床上应以辨证施治,随证加减为原则,不能生搬硬套。临证中往往是数型合并出现,故辨证用药要灵活多变,才能有效。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2-02 22:22:08

    高血压是西医的疾病名称,中医概念称“风眩”,一般归属于“眩晕”、“头痛”、“中风”等内科病范畴。一般认为,高血压的病因以内伤为主,包括 情志失调、饮食不节、久病过劳及先天禀赋不足 四个方面,主要病理环节为风、火、痰、瘀、虚,与肝、脾、心、肾等脏腑关系密切,主要病机基本类型有 肝阳上亢、痰湿内阻、瘀血内阻、肝肾阴虚、肾阳虚衰 等。那么各类型证候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可用的药物?一起来总结一下。

    肝阳上亢型: 患者主症见眩晕、头痛且胀、面红、性格急躁易怒,兼可见目赤耳鸣、失眠,舌红苔黄、脉弦等。

    常见于素体阳亢阴虚之人,阴亏于下,阳亢于上,阴阳失衡失常。这类患者可能长期精神紧张或者忧思郁怒,肝失调达而致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而伤阴,肝阴耗伤,风阳上扰头目,从而出现眩晕、头痛等症。

    治宜平肝潜阳, 基本方剂可用 天麻钩藤饮加减, 常用中成药有 牛黄降压片、天麻钩藤颗粒 等。

    痰湿内阻型: 患者主症见眩晕、头痛、头如裹、胸闷、恶心呕吐,兼可见失眠、心悸、食少、舌胖苔腻、脉弦滑等。

    这类患者常因饮食不节,嗜酒肥甘,损伤脾胃,或因忧思劳倦伤脾,以致脾虚失运,聚湿生痰;或可因肝气郁结,气郁湿滞而生痰。痰浊上扰,蒙蔽清窍,表现头痛、脘闷、眩晕等。

    治宜化痰降浊 ,基本方剂可用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瘀血内阻型: 患者主症见眩晕、头痛、手足麻木,口唇发绀,兼或胸闷、胸痛、失眠、耳鸣、舌质暗或有瘀斑、脉结代或细涩。

    所谓“初病在经,久病入络,初病在气,久病入血”,随着病情迁延不愈,气滞不通,瘀血内阻,清窍失养,可发为眩晕。

    治宜活血化瘀 ,可用 血府逐瘀汤加减 ,可用中成药有血府逐瘀口服液、松龄血脉康等。

    肝肾阴虚型: 患者主症见眩晕、头痛、腰酸膝松、心悸;兼或见口干、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细数或细弦等症。

    肝主藏血,肾主藏精,肝肾同源互相影响,如肝阳上亢日久不愈,既耗伤肝阴,又损及肾阴;或素体肾阴不足或纵欲伤精,水不涵木,阳亢于上扰于窍,而作眩晕、头痛等症。

    治宜 滋补肝肾 ,常用杞菊地黄丸加减方,或用中成药如天麻钩藤颗粒、杞菊地黄丸等。

    肾阳虚衰型: 患者主症见眩晕、头痛、畏寒肢冷、夜尿频繁、大便溏薄;兼或见双下肢水肿、心悸、乏力、舌淡胖、脉沉弱等症。

    这种类型多见于III级高血压、高危、极高危患者,多因病久体虚,累及肾阳,肾阳受损或阴虚日久,阴损及阳,导致髓海失于涵养,而见眩晕等症。

    治宜温补肾阳,可用济生肾气丸加减方,也可用金匮肾气丸。

    除了上述的五种常见基本类型外,高血压还有 冲任失调型 ,以女性高血压患者多见; 气阴两虚型 ,多见于III级高血压、高危、极高危患者; 心肾不交型 等。采用中医辩证用药对高血压所致的临床症状改善有较好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西药抗压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有较好的对抗。中成药或方剂常规应用于I级和II级高血压前期,长期用西药治疗,春夏季节血压较为正常可用中药进行维持;也可在40岁以上人群、肥胖、吸烟、高脂血症、糖代谢调节紊乱、高血压家庭史等容易引起高血压的高危人群进行干预。再者,中医抗高血压药物价格亲民,部分中成药有一定人群市场,如罗布麻片,珍菊降压片、天麻钩藤颗粒等。

    当然中西医抗高血压各有优劣势,临床上更倾向于中西医互补的思路,如采用中药治疗高血压病所产生的临床症状,配合中药对抗西医抗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利尿剂造成的电解质紊乱,可用参苓白术散健脾除湿;ACEI所致的干咳,可用养阴清肺汤来养阴润肺等。

    最后说一下,中医辩证论治对高血压治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协同西药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方案有积极意义。

  • 龙葵
    回复
    2024-02-02 22:22:08

    概述:肝阳上亢,病证名。又称肝阳上逆,肝阳偏旺。本虚标实证。多因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亢逆无所制,气火上扰。症见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口苦咽干,舌红,脉细数等。
    治宜平肝潜阳,滋阴降火。   肝阳上亢证的发病男性多于女性,但无统计学意义;45岁前发病率较低,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与季节关系不大。   肝上的阴阳必须平衡,如果肝阴不足,肝之阳气就会急剧上升,这时人就会面红耳赤、头涨头痛、急躁易怒,中医称之为肝阳上亢,西医用血压计一量,很可能发现血压变高了。
      治法:滋阴潜阳   方药:地黄,白芍,枸杞,首乌,五味子,女贞子,旱莲草,决明子,菊花等。   肝阳上亢即类似于西医病名中的高血压,中医治疗可用平肝补肺以抑止肝木等方法。   编辑本段肝阳上亢的食疗   一、牡蛎鲫鱼汤   配方:牡蛎粉12克鲫鱼200克豆腐200克绍酒10克姜、葱各5克鸡汤500毫升酱油10克青菜叶100克   制作:   1.把鲫鱼去鳞、腮、内脏,洗净;豆腐切4厘米长、3厘米宽的块;姜切片,葱切花,青菜 叶洗净。
      2.把酱油、盐、绍酒抹在纫鱼身上,将鲫鱼放入炖锅内,加入鸡汤,放入姜、葱和牡顿粉,烧沸,加入豆腐,用文火煮30分钟后,下入青菜叶即成。   食法:每日1次,佐餐食用,吃鱼、豆腐、青菜叶,喝汤。
      功效:平肝潜阳,降压止痛。高血压肝阳上亢型患者食用。   二、枸杞猪肝瘦肉汤   配方:猪肝250克,瘦猪肉250克,枸杞(连梗)700克。   制作:   1.猪肝洗净,切片,瘦猪肉洗净,切片,用调味料腌10分钟;枸杞洗净,摘叶,枸杞梗折短(或屈扎成两小扎)。
      2.把枸杞梗放入砂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煲至枸杞梗出味后捞起不要,放入枸杞叶煮沸后,放入猪肝、瘦猪肉煮至熟,调味供用。   功效:枸杞补养肝肾、益精明目,猪肝补肝养血,瘦猪肉滋阴养血、润燥生津,三者合而为汤,养肝之体,清肝之用,共奏养阴退热、益精明目之功。
    本汤养肝清肝明目,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有食疗功效,也是调养肝阴以清泄肝热的家庭常用饮品。   三、山楂降压汤   配方:山楂15克,猪瘦肉200克,素油30克,姜5克,葱10克,盐5克,上汤1000毫升。
      制作:   1.把山楂洗净,若是山楂果,拍松,待用。   2.瘦猪肉洗净,去血水,切成4厘米长,2厘米宽的块。姜拍松,葱切段。   3.砂锅放小火上预热后转为中火烧热,加入素油,烧六成熟时,下入姜、葱爆香,加入鸡汤,烧沸后下入猪肉、山楂、盐,用文火炖50分钟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食瘦肉30-50克,随意喝汤。   功效:滋阴潜阳,化食消积,降低血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食用。方中的山楂有缓慢而持久的降压作用,能扩张外周血管,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并具有显著的降低血脂作用。
      四、枸杞桑菊饮   配方:枸杞子9克 决明子6克 桑叶9克菊花9克白糖30克   制作:   1.将枸杞子、桑叶、菊花、决明子去杂质洗净,放入砂锅内,加水300毫升。   2.把小火预热好的砂锅置中火中烧沸,用文火煎煮15分钟,滗出汁液;另加水200毫升,再煮10分钟。
    合并两次煎液,加入白糖拌匀,再烧沸即成。   食法:代茶饮用。   功效:疏风清热,平肝明目,降血压。高血压肝阳上亢型患者饮用。   注意:配方份量为参考比例,具体用量可根据人数、个人口味等作相应调整。

  • 半夏
    回复
    2024-02-02 21:21:58

    高血压病已成为我国人群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不仅可以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功能障碍,也是中风,胸痹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疾病本身及各种并发症正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中医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尤其是它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的基本观点,体现了中医特长。因此对高血压病人进行治疗并给予中医辨证施护,是控制高血压病,提高生活质量切实有效的措施。

      肝阳上亢

      以平肝潜阳,滋养肝肾,清火熄风为施护原则。

      (1)限制探视和陪护,消除不良情志刺激,忌暴喜暴怒,思虑过度。

      (2)卧床休息,闭目养身。环境安静,光线柔和,避免强光和噪音刺激。

      (3)平时动作宜轻柔和缓,尤其是在卧位或尊位时不可猛然起立,以防跌仆。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保持大便通畅。

      (4)饮食以清淡为主,有条件时可清蒸甲鱼以滋阴潜阳。也可用菊花、枸杞子泡水饮,以清心除烦,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辛辣肥甘厚味及动物内脏。饮食有节,勿暴饮暴食,戒烟禁烟。

      (5)适当下床活动,如:散步、练气功等,以利于机体气血调和。

      (6)观察病情变化,血压定时测量,并观察情志、瞳孔、肢体有无瘫痪等,如发现手脚发麻,言语不利,步态不稳,脉弦硬等中风先兆。

      气血亏虚

      以益气、健脾、养血为施护原则。

      (1)卧床休息为主,下床、如厕有人协助,以防以外。

      每天保证6~8小时的良好睡眠,午睡半小时。

      (2)饮食宜富含营养,多食血肉有情之品,如:蛋、奶、肉、猪肝、猪血、红枣、桂圆等。食用党参粥、黄芪粥、苡米粥、莲子粥等以补益脾胃。忌食生冷。

      (3)注意保暖,避风寒,防感冒,适时增加衣被。

      (4)室温宜暖,防止外邪乘虚而入。

      肾精不足

      以补肾益精、滋养肝肾为施护原则。

      (1)饮食多吃补肾填精之品,如:核桃、黑芝麻、山药、黑豆、百合、猪腰、枸杞子等,也可食清蒸甲鱼,以滋养肝肾。

      (2)肾藏精,肾劳精损,应慎房事,劳逸结合,愈后亦应有所节制。可同时服用滋阴补肾之中药,温服忌生冷。

      (3)偏于阳虚者,四肢不温,喜暖畏寒,应注意保暖。

      偏阴虚者,五心烦热,颧红咽干,可选用菊花、枸杞子、甘草泡水代茶饮,以生津止渴,滋养肾阴。阴虚者忌食海腥、羊肉、辛辣之物。

     痰湿中阻

      以化痰去湿、健脾和胃为施护原则。

      (1)居室一定要阳光充足,干燥温暖,通风良好。

      (2)饮食以清淡、素食为主,少吃粘腻、油荤食物,忌食生冷,忌烟酒等。

      如:动物油、鱼子、蛋黄、动物内脏等损伤脾胃,易助湿生痰。可常食党参粥、苡米粥以健脾益胃。

      (3)肥胖者要节制食量,加强医疗体育锻炼,如:气功、慢跑、太极拳等。

      (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此类病人多发病急,症状表现重,常出现视物旋转,应加强护理,防止跌倒。眩晕呕吐者,中药汤剂应少量频服、热服,可服用生姜泡水加竹沥水,或加陈皮,以祛痰止呕,也可针刺内关或指压内关穴以止呕。

      (5)患者宜穿平底布鞋,禁止爬高负重,防止跌倒。

      (6)情志护理:此型患者多见郁郁寡欢,话语不多,应主动观察并关心病人的思想情绪变化和心理要求,了解患者的忧虑,配合家属为他们排忧解难。

      淤血阻窍

      以祛痰生新、活血通窍为施护原则。

      (1)眩晕重者,宜安静卧床休息,防止摔倒。

      (2)若外伤所致,注意观察血压、瞳孔、呼吸、神志等变化,如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迅速处理。

      (3)淤血不去,新血不生,脑失所养,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多搬动。

      (4)可针刺百会、上星、后顶、合谷等穴,或用点刺放血。

      (5)饮食宜黑豆、藕、香菇、桃、梨等,忌羊肉、牛肉、狗肉、鸡肉、乌梅等。

中医内科肝阳上亢怎么治疗

中医怎么治肝阳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