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肝阳上亢疾病后会出现左侧头胀和头晕的情况,可以在中医的指导下,使用天麻钩藤颗粒等药物,及时缓解以上症状的发生。也可以到医院通过热敷或者推拿等方法,加快体内的血液循环,有利于上述病情治疗。
出现上述情况后,不建议吃毛血旺等油腻食物,对肾脏等器官产生不利影响。
模拟题:
孔某,男,54岁。2008年10月14日初诊。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多年,常因烦劳郁怒而头晕。近日因情志不遂出现眩晕 ,耳鸣,头目胀痛,口苦, 失眠多梦,甚则仆倒,颜面潮红,急躁易怒 ,肢麻震颤,舌红苔黄,脉弦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助理医师不测试此项内容):请与中风相鉴别。
参考答案: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以眩晕为主症,诊断为眩晕。患者眩晕 ,耳鸣,头目胀痛,口苦, 失眠多梦,甚则仆倒,颜面潮红,急躁易怒 ,肢麻震颤,舌红苔黄,脉弦数,辨证为肝阳上亢证。其病因病机为:肝阳风火,上扰清窍。
中医病症鉴别:中风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失语,或不经昏仆,仅以?僻不遂为特征。中风昏仆与眩晕之甚者相似,眩晕之甚者亦可仆倒,但无半身不遂及不省人事、口舌歪斜诸症 。
诊 断:中医疾病诊断:眩晕。中医证候诊断:肝阳上亢证。
中医治法:平肝潜阳,清火息风。
方 剂:天麻钩藤饮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天麻12g、石决明30g(打碎先煎)、钩藤12g(后下)、
牛膝12g、杜仲12g、桑寄生12g、黄芩12g、山栀12g、
菊花12g、白芍12g
3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穴道疗法】
(1)按摩疗法
[取穴]太冲、双内关、双大陵。
[操作]可加用双拇指按压太冲,以清肝泄热。偏于风盛,而见头晕甚,不能站立并伴有恶心欲吐,肢麻筋挛者,可加用舒筋取穴育阴法(见头痛)。双拇指同按双内关、双大陵,以镇肝熄风,降逆上呕。
(2)针灸疗法
[取穴]太冲、太阳、风池、阳辅、中封、头维。
[操作]太冲、阳辅、中封施提插捻转泻法,余穴捻转泻法。
[方义]大冲为肝经原穴,配经外奇穴太阳和少阳与阳维之会风池,有平肝潜阳、清利头目之效;中封、阳辅分别为肝、胆经之经穴,又为清污肝胆热之对穴,配足阳明胃经与足少阳胆经之交会穴头维,是治疗肝阳上亢头痛的特效穴。
(3)敷贴法
[取穴]太阳穴。
[操作]草决明60克、石决明10克,研末,以浓茶汁调成糊状,敷两侧太阳穴,可平肝潜阳。适用于肝阳眩晕。
很多人在劳累后会出现血压升高,时有头晕,记忆力减退,休息后可消失。但是有的病人 即使血压很高也没有症状 ,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患者因劳神致肝阳上亢,清窍受扰,故头晕项强。肝阳上亢,扰乱心神,心火上炎则见心烦口干、眠差易醒之症。头晕脑胀是肝风上扰清窍导致。
患者,男,35岁。因高血压,长期有服药降压药,但是降压效果不理想,现头晕项强,心烦
干,眠差易醒,纳可,二便调,舌红苔白,脉平缓。血压;140/105mmHg。
#高血压治疗#
中医诊断:肝阳上亢眩晕(高血压病)。治宜,平肝潜阳,
方拟天麻钩藤饮加减。
处方:生石决明 钩藤 ,怀牛膝 ,天麻,生杜仲,夜交藤,石斛,茯苓 泽泻,牡丹皮,玉竹 ,薄荷 白菊花1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三诊:药后头晕减轻,时有头痛,已停用降压药,舌红苔白,脉弦平。血压:105/70mmHg。
故本病治疗临床上常先以天麻, 清热平肝 , 息风止痉 以化肝风;石决明既 平肝潜阳又泻肝火 ﹔牛膝 活血通经,引血下行。
中医里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
薄荷配菊花、桑叶, 加强清加强清肝明目、清利头目之功,肝明目、清利头目之功。
如此配伍,使肝风得息,肝火得清,肝血得养,则无头晕眼花之昏厥;
#快问中医超能团#
杜仲补 肝肾,强筋骨,益精血﹔ 茯苓、泽泻 健脾利水 ﹔夜交藤养心安神,因为神安则寐,寐则阳得人阴,阴阳相交,以抑孤阳之偏亢﹔加用石斛、玉竹 养阴柔肝。
如此配伍,肝肾得补,相火得清,阴阳得以调和。
总结:
高血压有症状的处理还是比较简单,很多人没症状也不知道自己血压高,最容易就是突然的心脑血管疾病,在有效的调节下,是可以达到不需要服用降压药的效果。重在调整阴阳平衡。
我们经常说“大动肝火” 生气发怒、情志不畅,都会令肝气郁结,久而化火。
中医所说的肝火旺盛、肝阳上亢,就是肝的疏泄功能过度亢奋的表现。
“肝火”顺着肝的经脉一路蔓延:头晕头痛、口苦口干、耳鸣目干、烦躁易怒、男子阴部湿痒、女子经带异常,甚至许多更严重的病变就会一一出现了。
? 中医降肝火第一招:饮食清火
有了足够的睡眠、放松的心情,您的“火气”还如以往那么大吗?
在您考虑服药之前,不妨先用一些简单的食物来降降火:
绿豆、薏仁、芦笋、西瓜可以清热;红豆、冬瓜,可除湿热,这些都是对肝乃至整个身体有益的食物,食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精髓,不妨多试试吧!
? 中医降肝火第二招:穴位刺血
在手指足趾的末端,分布着各条经脉的起止穴位,起止穴位为气血交接之所,可以通调整条经脉的气血,因此 在与肝火旺盛相关的经脉肢端穴位进行刺血,有助平降肝火。
具体来说,可在足厥阴肝经在足大趾外侧末端的大敦穴、足少阳胆经在足第四趾外侧末端的足窍阴穴,以及手少阳三焦经在第四指(无名指)外侧末端的关冲穴,点刺出血1-2滴,以泻经脉之热,祛体内之火。
每周一次。用什么操作呢,许多人都会自己在家测血糖,血糖仪都配有一次性采血针,用一次性采血针点刺祛火穴位,微痛而卫生,准确而速效。小方法也可以解决大问题。
? 中医降肝火第三招:自我按摩
如果肝火初旺,症状不严重,或用于日常保健,可以采用穴位自我按摩,虽然没有穴位刺血来得快,但胜在一点痛苦也没有,具体方法就是开四关。
四关穴是对合谷、太冲的合称。合谷穴位于第一、二掌骨之间;而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之间。这两个穴位都是双穴,左右各一,于是合在一起就被称为“四关”。
合谷配太冲,是一上一下、一气一血,一脏一腑,一阴一阳,调一身之气血,理阴阳之失调,具有调理气机,疏肝解郁,和胃降逆,定志安眠的功效。
四关如何“开”? 要用点揉的手法,先点后揉,点揉结合,使穴区出现明显的酸胀感。每次每穴点揉2—3分钟即可,左右交替,上下结合,坚持一周左右,就会感到心情舒畅。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