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艾灸会引起肝阳上亢吗

时间: 阅读:7163
艾灸会引起肝阳上亢吗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艾灸师小爱

艾灸师小爱

2025-05-03 19:17:11

艾灸不会引起肝阳上亢的情况,艾灸具有活血化瘀以及舒筋通络的作用,对治疗宫寒以及腰腿疼痛有很好的效果。而肝阳上亢通常是因为长期熬夜导致睡眠不足引起的,也有可能是经常吃辛辣食物过多的原因,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口苦口臭以及口干的现象,所以艾灸和肝阳上亢没有任何关系。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南絮
    回复
    2024-02-02 23:23:53


  • 空青
    回复
    2024-02-02 23:23:53

    症状比之前加重

    现象说明:

    1、症状加重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艾灸将体内正气调动起来对抗病邪,病邪在体内寄居很久,自然不会轻易就范,就会顽强抵抗,二者相互博弈,身体就会出现排病反应。

    2、症状加重说明身体机能还算旺盛,能够将正气调动起来。艾灸通过经络腧穴的传递,调整人体气机,阳气提升之后,正气就会增强,就有能力与病邪抗争;而如果身体太过虚弱,正气很难调动起来,就无法与病邪做斗争,人自然也就不会出现排病反应。

    3、症状加重说明正气暂时敌不过邪气。当体内正气不足、邪气旺盛时,各种不适症状就会反应出来。只有体内正气越积越多,病邪才能逐渐被驱出体外。

    解决方案:

    继续艾灸,当邪气排到体表时,皮肤会出现一些变化,比如痒、凉,此时可在局部刮痧,以便邪气及时排出。

    多年没出现的症状突然发作

    现象说明:

    1、有些人以前得过某种疾病,治好后多年都没有犯,艾灸过后,老毛病又犯了,这叫“勾病”。

    2、虽然老毛病多年没犯,但病根并没有祛除。艾灸激发了体内正气,正气在压制邪气时,病灶处残余的邪气出来抵抗,潜在症状就会爆发出来,其实这是艾灸在帮助身体祛除病根。

    解决方案:

    注意休息,加强营养,继续艾灸。

    染病

    现象说明:

    1、染病就是艾灸后添了“新病”,比如明明喉咙不痛,艾灸过后反而表现出慢性咽炎的症状。

    2、染病并不是艾灸过后才染的,而是身体里早就有了疾病的“种子”,只是还没有“发芽”,所以身体没有表现出来。

    3、艾灸过后,身体正气足了,身体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它会本能地剔除体内的不良因素,“病种”就会提前暴露出来。为什么艾灸能够预防疾病,就是这个道理。

    解决方案:

    根据病灶症状,制定调整方案,可以加灸相应穴位,也可以同时搭配其他保健方法。比如上文的喉咙疼痛,可以加灸合谷穴;比如发寒,可以用艾叶煮水泡脚。

    排尿增多

    现象说明:

    1、排尿增多是体内毒素和寒溼排出的重要方式。

    2、排尿增多说明肾气增加。肾与膀胱相表里,肾主水,而膀胱为水之腑,肾好比闸门,膀胱好比水库,因此膀胱的开阖取决于肾气的盛衰。肾气不足时,闸门就无力打开,水库的水就无法完全排出,毒素和寒溼就滞留体内;反之,艾灸使体内肾气逐渐充足,闸门的开阖能力跟着恢复,尿液就会逐渐排出体外。

    解决方案:

    肾虚分阴阳,应该辩证施灸:肾阳虚之人应当补阳,可以艾灸督脉;肾阴虚之人应当滋阴,可以艾灸三阴交穴、太溪穴、照海穴,并多食鸭肉、芝麻、藕、丝瓜、银耳、豆腐、甘蔗、桃子、西瓜、百合、山药、甲鱼、海蜇等滋阴食物。

    发烧

    现象说明:

    1、发烧是体内正气和邪气做斗争的重要表现。一般孩子施灸后容易发烧,因为孩子是稚阳之体,施灸后潜伏于体内的病邪容易从阳化热,表现出发烧症状。

    2、艾灸促使人体阳气升发,寒邪被驱赶到膀胱经,体温就会升高。

    解决方案:

    1、针对孩子发烧,让他们多喝温开水,同时继续艾灸。如果体温达到38.5℃以上,建议去医院就诊,同时搓痧或吮痧,帮助泄热,一般会选择大椎穴、肺俞穴、身柱穴。

    2、针对成人发烧,建议在膀胱经、督脉刮痧或拔罐,帮助泻热,刮痧一般以出痧为度,拔罐一般在内侧膀胱经定罐10-15分钟,同时用艾叶煮水泡脚,帮助发汗。

    注意事项

    灸后发烧,不建议使用含有布洛芬等副作用强的退烧药,一来给身体带来毒副作用,二来不利于潜藏的病邪排出。

    排汗

    现象说明:

    1、排汗是正常反应,排出的是脏腑、血液和细胞里的浊水,在帮助人体代谢。正气足了,排汗功能得到增强,浊水才能通过汗液排出,这是体内阳气不断提升的表现。

    2、不同部位排汗,说明身体存在不同问题,一般而言,汗会从身体最虚弱的地方大量排出。比如,额头排汗多,说明肝阳上亢;鼻子排汗多,说明肺气不足;胸口排汗多,说明脾胃失和;手心、脚心排汗多,说明血虚……

    3、如果排汗过多,以致于人很虚弱,说明灸量过多。

    解决方案:

    1、对于正常排汗,继续施灸。

    2、如果排汗过多,建议控制灸量。一般而言,艾灸时皮肤潮红伴有水气,摸起来非常溼润,就说明灸量足够了。

    3、如果排汗过多,建议加灸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太溪穴、照海穴等滋阴穴位。同时配合一些补气养血的食物,如山药、小米、红枣等,防止身体太过虚弱。

    腹泻

    现象说明:

    1、灸后腹泻,说明在排出毒素和寒溼。人体排出毒素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排汗、放屁、大小便等,而大部分毒素和寒溼由肠道排出。

    2、艾灸培补人体阳气,帮助身体驱逐阴邪,阴邪好比大雪,阳气好比太阳,大雪融化后成为雪水流到下水道,同理,阴邪化开后,部分就会下注到肠道,通过腹泻的方式排出。

    3、腹泻越厉害、味道越臭、持续时间越长,说明肠胃功能越弱。艾灸促进肠胃功能恢复,大肠蠕动随之加强,滞留体内的宿便随之排出,一般腹泻越频繁、味道越臭、持续时间越长,说明体内瘀积的毒素越多,正邪相争的过程越长,也就说明肠胃问题越严重。

    4、灸后腹泻与病理性腹泻有差别,灸后腹泻表现为腹部突然疼痛,腹泻之后,疼痛症状就会消失;病理性腹泻会让人虚脱、疲劳。

    解决方案:

    1、继续艾灸,多喝温开水。

    2、若灸后腹泻过于剧烈、频繁,或伴有呕吐症状,可喝点儿糖盐水(往温水中适量加入白糖、精盐),同时加灸神阙穴、关元穴、足三里穴,培补元气,促使毒素及寒溼邪尽快排出。

    注意事项:

    有些人艾灸后,肚子会咕咕叫,说明肠胃功能有问题,以胃、肠寒为主。有些人的症状甚至能持续1年乃至更久,说明胃、肠过寒。建议坚持艾灸,把体内寒邪及浊气悉数排出,咕咕叫的现象就会消失。

    皮肤起红点、出红疹、发痒

    现象说明:

    1、这是体内的寒溼及毒素通过肌表排出的表现。

    2、艾灸补充正气,在气机的鼓动下,体内的寒溼等阴邪被化开,而且艾灸会加快人体新陈代谢,体内的垃圾和毒素也会被迅速代谢,寒溼邪、垃圾、毒素就会从皮肤毛孔中排出来,其表现方式就是起红点、出红疹、发痒。

    3、症状越明显,说明体内溼气越重,脾主运化水液,这就意味着脾胃功能往往比较虚弱。

    解决方案:

    1、不要停止艾灸,否则病邪会返回体内。建议坚持艾灸,尽快排出体表的毒素等,让皮肤不适的症状尽快消失。

    2、轻微瘙痒,可以将艾灰用麻油调成糊状,均匀涂抹在患处,每次使用约10-15分钟后洗去;同时减少灸量,并加灸大椎穴、曲池穴、百虫窝穴。

    3、严重过敏者必须立刻就医。

    4、脾胃虚弱之人,可加灸脾俞穴、胃俞穴、中脘穴、足三里穴、承山穴、丰隆穴以健脾祛溼,也可以适当吃一些山药薏米粥等补脾祛溼的食物。

  • 祝由师
    回复
    2024-02-02 22:22:43

    艾灸时或后打喷嚏,流鼻涕,浑身肌肉骨节酸痛 等,或从头顶,四肢末梢往外冒凉气,更有甚者全身 或半身发冷,这是排风寒的反应。

    艾灸时或后烦躁易怒,伴有打呃逆,肛门排气等 反应。这都郁气的外排的应。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女性 病人多此类反应。

    艾灸时或后咳吐,呕吐,痰涎或腹痛,腹泻,泄 水样稀便,粘稠大便。头面、

    肿、乃至全身浮肿,排尿困难或小便频数浑浊刺鼻, 局部或全身冷汗、粘汗等这都是排痰湿表现。

    艾灸时或后疮痒,痈肿,发烧,类似湿疹伴奇 痒,或大小便火烫灼热等反应这都是外排火热邪毒的 反应。

    艾灸时或后有深褐色或酱黑色大便排出,痰中带 血丝血块或经血甚至里面有组织包块或烂肉等这都是 排淤血有关的反应。

    灸后在穴位或经络脏腑出现不同症状的反应,都说明此人脏腑相应部位有病灶。在治疗期间每出现一种排病反应,体内就会减少一种病邪,因此对治疗过 程中所出现的不良排病反应,都是你体内的病灶的体现,应及时进入治疗,坚持施灸。

艾灸会导致肝阳上亢吗

艾叶泡脚会导致肝阳上亢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