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阳虚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精神萎靡、疲劳乏力等症状。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也有可能会出现面色发黄、盗汗、畏寒等情。
出现上述症状以后,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的使用柏子养心丸、金匮肾气丸等药物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改善疾病的效果。在平时也要多做户外运动。
心阳不振证症状——心悸不安—久病体虚,损伤心阳,或胸中阳气不足,日久损及心阳,以致心失温养。胸闷气短—胸中阳气不足。动则尤甚—动则气耗形寒肢冷,面色苍白—心阳虚衰,血液运行迟缓,肢体失于温煦舌淡苔白,脉象虚弱或沉细无力—心阳不足,鼓动无力。证机概要——心阳虚衰,无以温养心神。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代表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前方温补心阳,安神定悸。适用于心悸不安、自汗盗汗等症后方益心气,温心阳,适用于心悸气短、形寒肢冷等症。常用药——桂枝、附子—温补心阳。人参、黄芪—益气助阳。麦冬、枸杞子—滋阴(阳得阴助则生化无穷)。炙甘草—益气养心。龙骨、牡蛎—重镇安神定悸。加减——形寒肢冷—重用人参、黄芪、附子、肉桂(温阳散寒)。大汗出—黄芪、煅龙牡、山萸肉、浮小麦;或用独参汤。水饮内停—葶苈子、五加皮、车前子、泽泻。夹淤血—桃仁、红花、赤勺、川芎。阴伤—麦冬、玉竹、枸杞子、五味子。心阳不振,心动过缓(窦房结功能低下)—炙麻黄、补故脂、细辛, 重用桂枝,或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四逆汤。临证备要——桂枝、炙甘草同用,能复心阳,对心动过缓有效,桂枝一般可从10克开始,逐步加量,常用至20克,最多用30克,直服至心率接近正常,或有口干舌燥时再减量,继服以资巩固。治疗禁忌:麻黄(尤为生麻黄)用量一般10克,先煎,去上沫,,因含有麻黄碱,可导致血压升高、异位心率增快、期前收缩,需要特别注意。②生附子因含有乌头碱有心脏毒性,如引起心率减慢、传导阻滞、室性期外收缩一般不用,用量:3-15克,需先煎至口尝无麻舌感为度。炙甘草大量长期服用易导致水肿,不适宜于湿盛胀满及心功能不全患者。红参虽可以改善心功能及心律失常,但易致血压升高,对合并高血压者慎用,同时注意另煎兑服。北五加皮性温,能强心、利尿、止痛,常用于心功能不全者,因有毒一般用量3-6克,不可过量或长期服用,以免蓄积中毒,尤其与洋地黄制剂同用时更应谨慎。
您好!心阳虚常由心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或由其它脏腑病证损伤心阳而成。主要症状有:心悸怔忡,气短胸闷,或心胸疼痛,自汗,畏寒肢冷,神疲乏力,或面唇青紫,舌质淡胖或紫暗,苔白滑,脉弱或结或代。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心阴虚:即“心阴不足”。主要症状有头晕、面色苍白、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健忘、脉细弱等。多见于神经功能症、贫血和结核病等。心阳虚:即“心阳不振”。是心气虚的重症。除心气虚的症状外,还有四肢厥冷,大汗出,心悸加重,甚至昏迷不醒,脉微欲绝。多见于心力衰竭或休克等症状。心气虚:即“心气不足”。主要症状有心悸、短气(活动时加剧)、胸闷不舒、自汗、脉细弱或结、代。多见于某些虚弱病人,以及贫血、心律不齐、神经衰弱等。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