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肾虚引起荨麻疹的疾病后,可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金匮肾气丸和盐酸西替利嗪胶囊等药物,逐渐减轻以上疾病发作后所造成的皮肤瘙痒等症状。
出现上述病情后,要保持充足的休息时间,对于上述病情的治疗有帮助作用。尽量不要吃油脂食物不高的食品,比如红烧肉。
天气越来越冷了,很多人又开始犯荨麻疹了。室外秋冬风又冷又硬一吹、出汗之后一着风着凉、用了冷水,或者是从温暖室内到干冷的室外,暴露的皮肤部位就会有灼热、刺痒的感觉,随之不经意的一搔抓就出现“风团”一样的皮疹, 这就是寒冷性荨麻疹,中医属风寒型荨麻疹。
寒冷性荨麻疹 属于中医“瘾疹”范畴的 风寒型, 从中医角度考虑大多是因为“风邪客于肌中则肌虚,真气发散,又被寒搏皮肤,外发腠理,开毫毛,淫气妄行,则为痒也”。风寒型荨麻疹的发生多是因为禀赋不耐,腠理失固,风寒外袭,络脉拮据而成,是一种机体变态反应性疾病。女性是这一类荨麻疹的好发人群,主要表现症状为皮肤上突然出现苍白色瘙痒性风团,大小不等,形态不一,境界清楚,或部分出现泛及全身,或稀疏散在,会密集成片,部分患者搔抓后随手起条索状风团,遇冷风吹则加剧,得热则减轻,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
对于一般的风寒型荨麻疹不需要什么特殊的治疗,调整规律的饮食和作息、适当地增加 体育 运动提高免疫力,是可以自愈的,但复发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症状非常明显、瘙痒感很强、发作频率比较高,已经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就需要积极的治疗。
风寒型荨麻疹的瘙痒感非常强的时候,可以口服抗组胺药来快速缓解症状,然后到从调理体质入手,彻底根除治愈。4个中医辨证论治方案:
1、肺气虚型: 白色风团,瘙痒明显,疹子多发生在上半身,多发于秋季;治疗思路 祛风散寒、调和营卫 。
2、脾虚型: 风团出现较早,瘙痒剧烈,主要以腹部及小腿部位居多,多发于春季;治疗思路 清热利湿、疏风解毒 。
3、肾虚型: 风团出现较缓,色泽苍白,瘙痒较轻,主要以背部及腰腹部为主,冬季多发;治疗思路 和营消风、温阳补肾 。
4、肝血虚型: 风团色暗,情志不畅,如心烦易怒、情绪激动,而且当情绪起伏打的时候症状会加重;治疗思路 养血柔肝、疏风和表 。
中医的治疗是非常细致的,上面说的4个辨证论治方案只是临床常见的类型,每一个人的体质情况不一样,具体的治疗方案也不太一样,中医比较注重一人一方的辩证治疗。
我是@皮肤科马成杰大夫 ,不求闻达,但求利人!分享皮肤疾病相关知识,帮助大家提高 健康 意识,愿每一个人喜乐安康!欢迎+关注、点赞转发,让更多人受益!#中医# # 健康 中国# #生命摆渡人#
【治疗】
由于荨麻疹的原因各异,治疗效果也不一样,有的容易治愈,有的很难治疗。治疗具体措施如下:
1.去除病因 对每位患者都应力求找到引起发作的原因,并加以避免.如果是感染引起者,应积极治疗感染病灶,药物引起者应停用过敏药物;食物过敏引起者,找出过敏食物后,不要再吃这种食物。
2.避免诱发因素 如寒冷性荨麻疹应注意保暖,乙酰胆碱性荨麻疹减少运动、出汗及情绪波动,接触性荨麻疹减少接触的机会等。
3.抗组胺类药物 是治疗各型荨麻疹最常用的药物。大多数患者经抗组胺药物治疗后即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少数患者较为顽固。对顽固难治性荨麻疹可以增大剂量或联合用药。
H1受体拮抗剂具有较强的按组胺和抗其它炎症介质的作用,治疗各型荨麻疹都有较好的效果。常用的H1受体拮抗剂有苯海拉明、赛庚啶、扑尔敏等,阿伐斯汀、西替利嗪、咪唑斯丁、氯雷他定、依巴斯汀(10mg/d)、氮卓斯汀(4mg/d)、地氯雷他定(5mg/d)等;单独治疗无效时,可以选择2种不同类型的H1受体拮抗剂合用或与H2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常用的H2受体拮抗剂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有人报道,H1和H2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能增加H1拮抗剂的作用。H2受体拮抗剂单独使用时效果不佳。如果采用两种以上的抗组胺药都是H1受体拮抗剂,则应选用两者在结构上不同的药物,或一种作用强的抗组胺药物与一种作用较弱的抗组胺药物联合使用,或一种有思睡、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物与一种没有思睡作用的抗组胺药如咪唑司丁、西替利嗪等联合应用。安他乐具有较强的抗组胺、抗胆碱和镇静作用,止痒效果也很好。用于急、慢性荨麻疹和寒冷性荨麻疹均有效。剂量因人而异.且个体差别颇大,成人始量为每次25mg,3~4次/d;并可逐步调整到每次:50~100mg,3~4次/d。若单独使用无效时,可考虑与其它药物合并使用。
多塞平是一种三环类抗忧郁剂,主要用于治疗忧郁和焦虑性神经官能症,本药也具有很强的抗H1和H2受体作用。有文献报道作为H1拮抗剂,多塞平比苯海拉明的作用强700倍以上,比安他乐强50倍。作为H2拮抗剂比西咪替丁强6倍,剂量为每次25mg,3次/d。对慢性荨麻疹效果尤佳,且副作用较小。对传统使用的抗组胺药物无效的荨麻疹患者,多塞平是较好的选用药物。
4.选用具有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作用从而减少组胺释放的药物。
(1)硫酸间羟异丁肾上腺素(Terbutalin sulfas):为β2-肾上腺受体促进剂,在体内能增加cAMP的浓度,从而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剂量为每次2.5~5mg,3次/d,亦可皮下注射:成人每次0.25~0.5mg。
(2)酮替酚(Ketotifen);每次最大剂量为 1mg,3次/d。通过增加体内cAMP的浓度,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阻止炎症介质(如组胺、慢反应物质等)的释放。其抑制作用较色甘酸钠强而快,并可口服。
(3)色甘酸钠(Cromoglycate):能阻断抗原-抗体的结合,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成人每次20mg,3次/d吸入。若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可减少后者的用量,并增强疗效。
(3)曲尼司特(Tranilast) 100 mg,3次/d。通过稳定肥大细胞膜而减少组胺的释放。
5.糖皮质激素 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过敏使用。能稳定肥大细胞膜和溶酶体膜,抑制炎症介质和溶酶体酶的释放;能收缩血管,减少渗出。对荨麻疹的疗效很好,特别适用于急性寻麻疹、血清病型荨麻疹、压力性荨麻疹。某些严重类型伴有明显全身症状的荨麻疹,如高热、皮疹广泛、腹绞痛、低血容量和低血压、心脏损害、中枢神经症状、喉部及呼吸道阻塞症状等,更应使用糖皮质激素。由于糖皮质激素有一定的副作用,停药后易反跳,因此,轻型患者用一般抗组胺药物能控制者,不一定都使用此类药物。常用药物和剂量如下:①泼尼松40~80mg/d,分3~4次口服;②曲安西龙:每日12~16mg,口服。③地塞米松6~9mg/d,分3~4次口服;④得宝松1ml,肌肉注射,每月1次,病情控制后改为口服制剂。紧急情况下,采用氢化考的松200~400mg、地塞米松5~20mg或甲基强的松龙40~120mg静脉滴注。
6.免疫抑制剂 当慢性荨麻疹患者具有自身免疫基础,病情反复,上述治疗不能取得满意疗效时,可应用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具有较好的疗效,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甲氨喋呤及免疫球蛋白等均可试用,雷公藤也具有一定疗效。
7.非特异性抗过敏疗法及其它疗法 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1次/d,静注;普鲁卡因静脉滴注,每次用量0.25~0.5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10%硫代硫酸钠10ml,1次/d,静注,自血疗法或组织疗法;组胺球蛋白肌肉注射或穴位注射:抗血纤溶芳酸0.25~0.5g/次,3次/d,口服;0.25~0.5g/次,用5%葡萄糖液稀释后,静脉滴注;6-氨基己酸,每次2g,每日 3次,口服;4~6g/次加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利血平0.25mg/d,3次/d,口服,氨茶碱0.1~0.2g,3次/d,口服;转移因子 1u臂内侧皮下注射,每周2次,共6~10次,对慢性荨麻疹有一定疗效。卡介菌多糖核酸1mg,肌注,隔日1次。
上述药物单独使用效果一般不理想,通常与抗组胺类药物联合使用,以增强效果,减少复发机会。
8.某些特殊情况的处理 如荨麻疹因感染引起者,应根据感染的情况,选用适当的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
(1)对寒冷性荨麻疹 抗组胺药物中以赛庚啶、多塞平、酮替芬、羟嗪、咪唑司丁疗效较好;可联合应用维生素E 100~200mg,3次/d、桂利嗪25mg,3次/d及H2受体拮抗剂。阿扎他啶(Azatadine),1mg,3次/d通过抗组胺、抗胆碱、抗5-羟色胺作用,对寒冷性荨麻疹效果较好。还需①保护自己,避免骤冷影响;②抗组胺药物中,选用赛庚啶、多塞平、酮替芬;③通过逐渐适应低温环境和冷水进行脱过敏。
(2)对日光性荨麻疹,除采用抗组胺药物羟嗪、扑尔敏外,还可:①服用氯喹125~250mg/d、羟氯喹100~200mg/d,沙利度胺25~50mg/d,②试服高氯环嗪(Homochlorcy-clinzine)30mg/d,③反复照射日光或人工光,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照射剂量,通过此法进行脱过敏;④涂用遮光剂;⑤避免服光敏药物与食物。
(3)对胆碱能性荨麻疹,①首选具有抗胆碱能作用的H1受体拮抗剂如玻丽玛朗5mg,2次/d或10mg,睡前服用;也可应用山莨菪碱10mg,2~3次/d;②还原型谷光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具有一定疗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胆碱酯酶水解乙酰胆碱,③要适当限制强烈的运动,④通过逐渐增加水温和运动量,有可能增加耐受而达到脱敏目的,⑤有人报道使用特非拉丁和甲磺酸波尔啶(抗胆碱药物)联合应用效果很好。
9.中医分型及治疗 中医对荨麻疹的分型和治则看法颇不一致,但大约可归纳下列几型。
(1)风热型:相当于急性荨麻疹。皮疹色泽红赤,受风加剧。皮肤灼热、剧痒感,并觉手心发热,心烦口渴。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方用疏风清热饮、消风散加减:荆芥、防风、牛蒡子、苦参、蝉衣、石膏、知母、木通、银花、连翘等。
(2)风寒型:相当于寒冷性荨麻疹。皮疹淡红或淡白,遇冷、遇水和吹风后症状加重,得暖后减轻。自觉畏寒、恶风,冬重夏轻,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缓。治宜疏风散寒。方用麻黄汤或桂枝汤加减:麻黄、桂枝、白芍、羌活、赤芍、独活、防风、荆芥、浮萍、炙草、生姜、白藓皮等。
(3)脾胃湿热型:相当于胃肠型荨麻疹。皮疹多少不定,胃肠道症状明显,纳差,脘腹疼痛,拒按或坐立不安,倦怠无力,大便秘结或溏薄。苔黄腻,脉滑数有力。治宜泄热、利湿。方用除湿胃苓汤合茵陈汤加减:茯苓、苍术、白术、厚朴、山栀、茵陈、防风、荆芥、香附、乌药、枳壳、泽泻、大黄、砂仁等。
(4)阴虚火旺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皮疹多在午后或夜间发作,皮疹时隐时现,来去无常,经久不愈。神倦乏力,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口干颊红,手足心热,舌红苔光,脉数无力。治宜养血、滋阴、降火。药用四物汤合青蒿鳖甲汤加减:当归、生地、首乌、玄参、地骨皮、白芍、青蒿、龟板、鳖甲、勾藤、五加皮、白藓皮、桑白皮等。
(5)冲任不调型:多见于女性,因月经紊乱而引起荨麻疹。发疹有周期性,与月经有关,常有月经不调,经期超前或推后。经来腹痛,经色紫红或有瘀块。经来疹多,症状加重;经清疹退,症状消失。苔薄,舌有紫气,脉弦数。治宜调理冲任。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丹参、当归、赤芍、川芎、香附、木香、菟丝子、仙灵脾、巴戟天、防风、荆芥、甘草等。
(6)热毒燔营型:多为感染或药物引起的急性荨麻疹或血清病型荨麻疹。发病突然,皮疹广泛,全身大块状,色绛红,灼热感,奇痒。伴有发热、恶心、心烦不安,口渴喜饮,面红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洪数。治宜清热、凉血、解毒。方用清温温败毒饮加减;黄连、黄芩、生石膏、知母、银花、玄参、人中黄、芦根、土茯苓、滑石、生草等。
9.单方验方
(1)荆芥12g、防风9g、蝉脱9g、乌梅9g、五味子9g、丹参9g,每日1剂,煎水冲服。
(2)紫草、刺藜蒺、苦参、土茯苓各15g,风热患者加银花、连翘、栀子、丹皮、薄荷、蝉脱等。风热夹湿者加白藓皮、地肤子、茯苓皮。久病血虚者加四物汤或当归、黄芪等,每日1剂,煎水口服。
(3)苍耳子15g、刺猬皮9g、桑叶9g、白藓皮9g、丹皮9g、地肤子15g、甘草6g煎服,每日1剂。
(4)茯苓皮20g、陈皮、大腹皮15g、桑白皮9g、生姜6g煎水口服。并按风热、风寒、胃肠湿热3型加减。
(5)麻黄9g、蝉衣9g、川连4g、生甘草 3g、当归9g、生熟地各12g,赤芍9g、川芎 10g、尤对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疗效。
10.针灸疗法
(1)体针:主穴取曲池、血海、大椎、合谷、足三里,配穴可根据部位、经络,辨证进行取穴。
(2)耳针:取脾、肺、皮质下、肾上腺、内分泌等区穴。
(3)水针:取足三里、曲池、三阴交、肺俞等穴位,药物可选用普鲁卡因、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复方丹参注射液等。每穴0.5~lml,每周2~3次。
11.外用药物 下列药物有收敛止痒作用:①复方芦甘石洗剂外涂皮疹处,②柳酚酊外涂皮疹处,⑧三黄洗剂外涂皮疹处,④地肤子、白芷、防风、川椒、透骨草各15g煎水后外洗。
患荨麻疹的因素可能有很多,有可能是由于空气中的尘埃,刺激气味引起的,也有可能是蚊虫发作引起的,也有可能是由于不规律不合理的饮食方式引起的。虽然造成荨麻疹的原因有很多,但是荨麻疹作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很多人见惯不怪,甚至有些人不重视它,其实不该,因为如果没有及时合理治疗或者滥用激素类药物,转为慢性,则反复发作,有的几周、几月甚至有多年不愈者。
32岁的温女士家住天津天河区,去年春季一次踏青回来之后,身上便开始起红色小疙瘩。手臂、屁股、后背等处都有,奇痒难忍。温女士一开始不知道身上为何长出如此多的小疙瘩,以为只是天气热,蚊虫叮咬后引发的,并未在意。但是一周后,情况依旧没有好转,无奈之下,温女士只好去医院检查。经过医生检查,确诊为荨麻疹。专家表示,荨麻疹其实是一种过敏性疾病,在春秋季最容易引发荨麻疹。
反复得荨麻疹的原因有哪些?
1、和遗传有关系。
家族里若有荨麻疹病史,患者血清里面就会存在着一种高含量的特殊蛋白质——IgE免疫球蛋白,其含量高出正常人几倍到几十倍,这些都是遗传基因所决定的,此类免疫球蛋白的存在,是发生急性荨麻疹的内在致病因子。
2、和饮食也是有关系的。
荨麻疹的一种常见原因就是食物过敏。例如鱼虾海鲜,含有人工色素、防腐剂、酵母菌等人工添加剂的罐头、腌腊食品、饮料等都可诱发荨麻疹。
3、抓挠也会引起荨麻疹
对于瘙痒难以控制,反射式的直接抓绕,也会导致荨麻疹越来越严重。
4、外界环境有关系。
其实荨麻疹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很大。春季,一些细菌得以滋长的环境,容易引发瘙痒加剧荨麻疹发作。当在室外散步时,野外、树丛及傍晚的路灯下的环境,容易被蚊虫、蜜蜂或火蚁叮咬,或让与虫螨或宠物如猫、狗等的皮毛接触,都可能诱发过敏,引起荨麻疹症状;日常居家生活环境中,空气中漂浮的花粉,装修材料如油漆、涂料和甲醛等都是诱发荨麻疹的过敏原。
5、也有内在原因。
比如免疫失调,内分泌失常,体内炎症,比如胃炎,体内肿瘤等都容易引起荨麻疹。
那么在得了荨麻疹之后,我们应该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做法呢?
一、及时判断病情缘由
得了荨麻疹之后,,需到正规医院皮肤科进行检查治疗。查出发病原因,以便去除病症。不过,也有不少病人无法检查出确切的发病原因,可以通过查过敏源的办法进行检查。
二、听医嘱,安全合理用药
在去医院接受诊断治疗时候,不要自作主张,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安全规范用药,做到合理用药,避免药物的滥用和带来的强烈副作用。
抗组胺药:是治疗各种荨麻疹病人的重要药物,可以控制大多数病人症状,抗组织胺药物虽不能直接对抗或中和组织胺,不能阻止组织胺的释放,但对组织胺有争夺作用,可迅速抑制风团的产生,改善荨麻疹症状,可用于急性荨麻疹。
三、进行全身免疫抗过敏治疗
台湾研究中心研发长、台湾国立大学食品暨应用生物科技研究所谢佩珊博士研究发现,补充人体抗过敏益生菌欣、敏、康可以降低体内的IgE抗体,通过刺激干扰素分泌来调节免疫球蛋白的平衡,缓解、控制过敏症状。临床证实,唾液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嗜热链球菌、6种菌株组成的抗过敏益生菌对胃酸和胆汁具有较好的耐受性,能粘附于肠道粘膜,在人体的消化作用下存活,一方面有助于降低过敏者体内IgE,控制过敏症状,缩短康复时间,另一方面有助于促进Th1细胞因子,抑制Th2细胞活性,调节免疫系统T细胞平衡,从而纠正过敏体质,促进人体正确的免疫应答,减免荨麻疹复发,调整肠道微生态的平衡、维护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力。
四、荨麻疹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良好的心态,不要因为得了荨麻疹,就乱了手脚,担心这担心那,要有良好的心态,可以恢复的;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包括合理的饮食方式,不要在好了一点点的情况下,就自我犒赏,大吃大喝,可能就会让荨麻疹更加严重,要做到治疗时候清淡饮食,痊愈恢复后正常饮食,均衡饮食。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