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治疗湿热的中药

时间: 阅读:14189
治疗湿热的中药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苍耳子

苍耳子

2025-05-03 16:27:16

治疗湿热的中药主要有:黄芪、紫花地丁、大青叶、龙胆草、夏枯草等。通过上述中药材进行辅助治疗,可以很好的缓解湿热。

如果中药治疗无效,患者也可以搭配中成药物进行治疗,比如人参健脾丸。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吃过多温热性的食物,比如辣椒、山药、韭菜等。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龙葵
    回复
    2024-02-05 11:11:55


  • 云胡不喜
    回复
    2024-02-05 11:11:55

    病情分析:你好,赤小豆
    有利水消肿、解毒排脓、清热去湿、健脾止泻的功用,皮肤湿疹多因脾虚失运,湿毒为患,借助赤豆健脾利湿、清热利水的作用,皮肤湿疹患者食后有利于康复痊愈。
    薏苡仁
    性凉,味甘淡,有健脾、利湿、清热的作用,皮肤湿疹,湿热为患,食之颇宜。白扁豆
    性平,味甘,亦药亦食,能补脾胃、化湿热。皮肤湿疹者食用,有药疗食疗之效,有药补食补之功。
    绿豆
    性凉,味甘,有清热、祛暑、利水、解毒的作用。冬瓜性凉,味甘淡,有利水和清热作用。
    瓠子
    性寒,味甘,能清热利水湿。有医药书中说它治疮毒,皮肤湿疹也可以说是一种疮毒之病,食用瓠子清利湿热则湿疹可愈。丝瓜性凉,味甘,皮肤湿疹者宜常食之,可以起到清热、凉血、解毒的效果。西瓜
    性寒,味甘,有清热、解暑、利小便的作用,皮肤湿疹者宜食,可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去。山药
    性平,味甘,功在补脾胃、健脾运。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皮肤湿疹患者缘于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常吃山药健脾胃而水湿渐化。白茯苓
    性平,味甘淡,既能健脾胃,又能利水渗湿,故皮肤湿疹者宜食。马兰头
    性凉,味辛,有凉血、清热、利湿、解毒的作用。枸杞子
    性凉,味甘苦。枸杞头有清理血热作用,用枸杞头煮汤饮服,可见疗效。黄瓜性凉,味甘,可除热、利水、解毒。金针菜
    俗称黄花菜。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凡急性或亚急性皮肤湿疹以及合并感染者,均宜常食。
    此外,皮肤湿疹还宜食用的物品有萝卜、菊花脑、青菜、黄芽菜、豇豆、蚕豆、节瓜、玉米须、金花菜、马铃薯、黑木耳、百合、苤蓝、茭白、芋头、苋菜、蕹菜、菊芋、慈姑、藕、地瓜、绿豆芽、豆腐、胡萝卜、番茄、莼菜、番薯、菜瓜、地耳、菱、豆苗、梨、苹果、橘子、枇杷、柑、橙子、柿子、草莓、鸭肉等。,意见建议: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2-05 11:11:55

    湿热是中医病证的描述词。简单来说很多疾病都有可能是身体湿热引起的。比方说妇科最常见的白带疾病,大多数患者在询问医生的时候,会发现这个病的原因多半是因为湿热下注引起脏腑功能失调而导致的。去湿热的中成药有哪些?快一起来和小编看看吧。
    1、中成药
    1、益肝灵片:较适用于湿热黄疸型肝炎。清热利湿适于肝胆湿热,症见黄疸、口苦、苔黄、尿黄者。
    2、复方益肝灵片:能滋补肝肾、解毒祛湿、降低转氨酶的作用。用于慢性肝炎转氨酶增高者。以中医辨证属于肝肾虚损,湿毒未清,症见胁痛、少食、腹胀、腰酸乏力、尿黄者尤宜。口服每次4片,1日3次。饭后服用。
    3、鸡骨草胶囊:能清热解毒、疏肝利胆,并有降酶的作用。用于急、慢性肝炎。辨证属肝胆湿热者为宜。
    4、垂盆草冲剂(片):能清热利湿,有降低谷内转氨酶作用。用于急性肝炎、迁延性肝炎及慢性肝炎活动期。以中医辨证属于肝胆湿热者尤宜。每次10克,开水冲服,1日2~3次(片剂,每次服6片,1日3次)。
    5、护肝宁片:能利湿退黄、益肝化瘀,并能除低谷丙转氨酶。用于急、慢性肝炎。辨证属肝胆湿热、血瘀,症见黄疸、胁肋胀痛、胁下有痞块者为宜。
    2、脾胃湿热症状
    脾胃湿热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口干口苦。脾胃湿热的人即使常常喝水,也往往觉得口渴。并且,脾胃湿热的人口甜且念浊,吃了甜食以后直冒酸水,感觉疲惫、恶心。脾胃湿热的症状还有哪些呢?通常,脾胃湿热的人很多都会出现便秘的情况。他们大便十分不畅,小便的颜色发黄。此外,脾胃湿热的人的舌苔的颜色十分黄,并且十分粘浊、发腻,脉相也多呈现为滑脉。脾胃湿热的症状还表现为脘灼热疼痛,嘈杂泛酸。
    3、体内湿热的症状
    体内湿热的症状有嗓子很难受,老觉得喉咙不舒服,还会觉得身体热辣辣的很难受,女性一般表现为白带异常。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些症状的产生呢?因为我们平常生活中吃的食物里难免会有一些辛辣刺激的或者是热性的,这样我们吃多了就会在体内滋生出热,久了之后就会爆发为这些症状。
    所以我们最好每过一段时间就喝一些凉茶水对我们的身体进行调理,避免体内湿热的症状和季节性的感冒撞在一起,这样就有我们好受的了,一般我们的感冒比较难好,就和这个又密切的关系,也是因为这样妈妈们才会说上火就是感冒的征兆了,所以我们不应该老是肆无忌惮的吃一些油腻或者辛辣刺激的食品,不过就算没有很经常性的吃这些食物,也应该定期调养我们的身体。

  • 离亭燕
    回复
    2024-02-05 10:10:45

    1 脾胃湿热胃脘痛:救必应猪肉汤

    救必应:又名米碎木。性寒,味苦,归肺,肝,大肠经,为常用的清热燥湿药。

    土茵陈:归脾,肺经,可清暑解表,利水消肿;

    救必应,土茵陈搭配滋养脏腑,补中益气的猪瘦肉一同煲汤饮,可清热利湿,消肿止痛,对脾胃湿热造成的胃痛有很好的疗效。也适宜于感冒发热,暑湿泄泻等症。

    做法:救必应15克,土茵陈12克,新鲜瘦猪肉200克。将救必应,土茵陈用清水洗净,猪瘦肉洗净切片,所有材料一起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转小火煲约1小时,调味即可,饮汤食肉。

    2 脾胃虚致体倦:参芪薏米粥

    中医认为,脾负责运化水湿,脾功能失常,水湿停留体内,就会出现体倦身重感,用党参,黄芪和薏米益气煮粥,可以起到健脾除湿的功效。

    党参性平,味甘,归脾,肾经,有补中益气,生津养血等功效;黄芪性微温,味甘,归脾,肺经,有益卫固表,补气升阳,利水消肿等功效;党参和黄芪都有补脾健脾的功效;薏米性凉,味甘,淡,归脾,胃,肺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祛湿除痹,清热排脓之功,非常适合体内有湿的人群食用。

    做法:党参12克,黄芪15克,炒薏米30克,粳米80克,将党参,黄芪,薏米,粳米洗净,用冷水泡透,将全部用料一同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粥即可。

    3 心脾热盛长口疮:绿豆鸡蛋饮

    绿豆性寒,味甘,归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暑止烦,解渴等功效,是中医养生者非常推崇的清热解毒,消暑解渴的佳品,鸡蛋味甘,性平,归肺,脾,胃经,具有滋阴润燥的作用,和绿豆搭配煮汤饮用,有助于清心除烦,清热解毒,适宜于心脾热盛的口疮患者食用。

    做法:绿豆30克,鸡蛋1个,冰糖适量;绿豆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15分钟,倒入锅中,加水适量,大火烧开后,转中火继续煮5分钟左右,关火,将鸡蛋打散,搅匀,然后将熬好的绿豆汤冲入蛋液中,根据个人口味加入冰糖或滴入香油调味,放凉后饮用即可。

    4 肺胃湿热致痤疮:枇杷清肺饮

    方中枇杷叶性凉,味苦,归肺,胃经,有清热止渴,降逆止呕等功效;桑白皮性寒,味甘,归肺经,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功效(枇杷叶属于叶类轻清之物,配伍桑白皮可以起到清肺胃郁热的作用),黄芩性寒,味苦,归肺,胃,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连翘性微寒,味苦,归肺,心,肝经,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功,金银花性寒,味甘,归肺,心,胃经,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之功;甘草性平,味甘,归心,肺,胃,脾经,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和药性等功效;诸药结合在一起,可以起到清湿热,凉血作用,对改善痤疮有帮助。

    做法:枇杷叶12克,桑白皮15克,黄芩,连翘各10克,金银花9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一次。

治疗湿热的中成药有哪些

治疗湿热毒的中成药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