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大人食积症状有哪些

时间: 阅读:3946
大人食积症状有哪些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凌泉

凌泉

2025-05-04 02:13:07

大人积食可能会出现腹痛腹胀或者恶心呕吐以及口臭的症状,有的患者会出现食欲下降或者面黄肌瘦的情况。不及时治疗的可能会出现体重减轻或者身体免疫力低下的症状。

这主要是由于平时没有休息饮食规律导致的,建议平时吃东西时要少量多餐,另外要顺时针的按摩腹部。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芍药
    回复
    2024-02-06 01:01:37

    结果,第二天晚上,我收到邮件,她说“中医真神奇啊!孩子的烧已经退了。”原来,这就是积食为患。这需要先给大家讲一下脾。这个脾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实际上,中医的脾跟西医的脾不是一回事,西医的脾是什么东西呢?西医的脾是免疫系统的一个器官。参与生产淋巴细胞,西医的脾切除没问题。这人车祸导致脾破裂,脾直接切掉,没事,活得好好的。中医的脾可不行了,这两个为什么不一样呢?西方的医学进到中国来的时候呢,他的spleen应该完全起一个其他的名词,叫“斯普林”什么的就可以了。但是不知道谁,一下把中医的脾就给安到这上头去了。中医的脾是有自己的概念的,后世就把这spleen也叫脾了,这两个脾就混了,我刚学中医的时候也学得乱得很,这需要大家一点点理解,实际上,中医的脾包括西医的脾和胰两个脏器,但是其功能还远远大于此。它还包括吸收食物中的营养,还负责生血,还负责统血,还负责统水等等。其中,一个重要的职责:中医的脾是负责运化食物的。运化,运和化不是一回事儿中医认为:食物进入身体,要经过“消”、“化”、“运”三个环节。把食物给分解了,不再是一块一块豆腐,不再是一棵一棵青菜,而是成为糜状的东西了。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消化”的“消”的部分。这个时候食物还是食物,只不过被拆分了。接下来轮到脾工作了,脾干嘛呢?脾要把食物先化掉,食物本身并不是我们身体能够吸收的物质,比如白菜我们没法儿直接吸收,但是我们的脾可以把它给“化”成我们可以吸收的物质,这个过程叫“化”,这是脾的功能。所以大家看到了,我们平常所说的“消化”这个词其实是包含着两个含义,不一样,“消”是磨啊,是拆分啊,物质还是原来那个;“化”就是把它变成能够吸收的东西了,给它化成这个什么样的东西呢?这叫运化的运,像灌溉一样,将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所以《黄帝内经》里说:“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说这个脾为孤脏。它在中央的位置,它能够灌溉四方,能够像灌溉大地的那种沟渠一样,去灌溉我们四肢百骸。所以,这是脾的运化。中医有句话叫四季脾旺不受邪,这是医圣张仲景说的。这句话就说明了脾的重要性,意思是脾是人体正气的来源,任何时候,只要脾气旺盛,那么人体就不容易受邪。关于孩子的脾胃,有一个问题容易出现,就是小孩特别容易积食,这是小孩的特点,特别容易积食。我们说不能给孩子吃多了,现在绝大多数孩子的脾胃太弱了,我们给他吃了好多好吃的,堆到里面了,一下就瘀住了。比如说那种奶油蛋糕,很多都是反式脂肪做的,如果大量吃下去,吃完很容易就病,所以总有家长对我说,昨天孩子开生日晚会,然后剩下的一半蛋糕她的孩子都给吃了,然后今天就开始哮喘了。所以,积食的孩子特别多。那么什么是积食呢?积食就是孩子对某些特定的食物,突然摄入过多了,超过了脾胃的运化能力,结果导致脾胃功能减弱。这就是积食了。我经常说,孩子像金鱼一样,看到喜欢吃的东西,就会无休止地吃下去,此时需要父母担起阻拦的责任,这是保护孩子。可是,有的父母觉得我爱孩子,就是要把他最喜欢吃的东西提供给他们,让孩子吃个够,结果,这样反而伤害到了孩子。我举个例子来形容什么是积食,如果我们把电脑里面的文件都打开,我们同时打开几个没有问题,当我们让一千多个程序同时运转的时候,电脑就会死机了,这种死机就和积食一样。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是多样的,适量的,没有问题。当我们吃同一种东西,吃得非常多的时候,超出了我们脾的运化能力,结果就导致脾的“死机”了,这就是积食,也叫食积。积食也会大致有分类,有的孩子一点东西都不想吃,没有胃口,这往往是积在胃部更多,因为胃不能受纳了;有的孩子却特别能吃,可是还是很瘦,这往往积在脾更多,脾无力运化了,身体没有营养,于是发出求助信息,报告司令部说需要吃更多的东西,这样司令部发出指令,要吃跟多的东西,于是孩子就开始猛吃,可是吃得越多脾越无力运化,最后就都泻出去了。积食还分有形的和无形的。有的是积滞的食物还在,这往往是刚刚吃的,是急症,比如孩子吃喜欢吃的奶油蛋糕吃多了,吃了半个,第二天发烧感冒了,此时是有形的积食还在,这是有形的,此时只需要把积滞清掉就可以了;还有一种是无形的,这往往是慢性的,就是吃某种食物过多,伤害到脾胃的运化功能了,此时可能具体的食物有可能不多了,这叫脾虚夹积,还有点有形的物质,还有的时候是积滞的食物早已不在了,但是脾胃却依然无法正常运行,这种孩子正气不足,往往容易导致反复外感,这种情况就是“无形之积”了。如果不及时调理,会逐渐变成“疳积”,所谓“疳积”就是因为喂养不当或者久病导致的严重的营养障碍。同时,孩子的嘴里开始有味了,有的家长会敏感地闻到孩子口中的异味,这就是因为胃气不降,导致的口中异味,有的孩子还会嗳气,反出酸腐的味道,严重的还会呕吐。这就是有积食了。有的孩子,还会出现大便的味道特别臭的情况,会有酸腐的味道,古人形容“臭如败卵”,这也是症状之一。绝大多数孩子,此时不想吃东西,不想喝奶,很容易烦躁啼哭,晚上睡觉不安稳。如果孩子会形容自己的身体情况了,会说自己脘腹胀满。此时,对于有形的积食,我们可以找中医调理,不严重的,也可以自己用焦三仙各6克、炒鸡内金六克,马上熬水给孩子喝。焦三仙是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这三仙,其中焦山楂是去肉食之积的,焦麦芽和神曲是清谷面之积的。炒鸡内金有化瘀消积的作用,对于促进脾胃功能很有好处。这个东西各6克,熬水喝了,一般两三次孩子的积食马上就会去掉,可能身体就没问题了,如果你不去掉的话,这个东西留在里面能变成大患。孩子可能发高烧,退不掉,都是因为这个引起的。这是中医的特点,有的时候,孩子发烧,怎么用退烧药都无效,到了中医那里,中医一看,孩子积食了,于是开些消食导滞的药物,很平淡的焦三仙什么的,结果立竿见影,孩子的烧马上就退了,所以有经验的中医大夫,在看孩子的病的时候,总是要观察一下孩子是否有积食,因为这往往是引起孩子其他病变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那种脾虚夹积或者干脆就是无形之积的,我们一般会在前面的焦三仙和炒鸡内金的基础上,加入一些太子参、白术等补脾运脾的药物,但是这种情况一般相对复杂,不是我们自己在家里能解决的,希望大家找附近的中医,协助分析一下,然后开个方子调理一下。但是大家记住了,我讲得要记住了。消积的东西,也不能常用。小孩积住了,给他喝两天消食导滞的药物,化掉了就不要喝了。千万不要让孩子的脾胃知道了,有一种外来的东西能够替代脾胃了。就不要让孩子的脾胃有这种感觉,你如果天天给他喝消食导滞的药物,他的脾胃功能反而弱了,因为知道有东西替代我了,我不工作了,这样脾胃反而不正常工作了。所以喝两天,一消掉积食,马上停住。这个是小孩积食初期的处理方法。如果孩子的积食已经比较重了,有了寒热之分,或者要进入无形之积的情况了,就要找医生来处理了,一般需要在消食导滞的基础上,加入一些滋补脾胃的药物,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恢复。一转眼,秋天又到了,这是我最喜欢的季节了,有时候看到路边郁郁葱葱的草,我都会觉得生活的美好。有小孩子的朋友,在这个季节里,多带孩子去远方走走吧,到有绿色的地方走走,这是一种享受。最后,祝福大家秋天快乐!

  • 半夏
    回复
    2024-02-06 01:01:37

    问题一:大人积食引起的症状有哪些胃积食是中医的一个病证,是指食过量,损伤脾胃,使乳食停滞于中焦所形成的胃肠疾患。主要表现为腹部胀满、大便干燥或酸臭、矢气臭秽、嗳气酸腐、肚腹胀热等症状。那么,如何发现胃积食?
    症状一、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动,有时还会咬咬牙。所谓食不好,睡不安。
    症状二、最近大开的胃口又缩小了,食欲明显不振。
    症状三、肚子涨,肚子疼。舌苔白且厚。还能闻到呼出的口气中有酸腐味。
    如果你有上述症状,那就是积食的表现了。胃肠专家提醒:积食不是小问题,它会增加肠、胃、肾脏的负担,还会会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厌食、腹胀、腹痛、口臭、手足发烧、皮色发黄、精神萎靡等症状。如果积食超过15天,或者一个月内发生3次及以上消化不良就应当立即就医检查治疗

    问题二:积食是什么症状 20分 积食是中医的一个病证,是指小儿乳食过量,损伤脾胃,使乳食停滞于中焦所形成的胃肠疾患。积食一证多发生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腹部胀满、大便干燥或酸臭、矢气臭秽、嗳气酸腐、肚腹胀热。食积日久,会造成小儿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问题三:大人吃积食是什么症状胃积食是中医的一个病证,是指食过量,损伤脾胃,使乳食停滞于中焦所形成的胃肠疾患。主要表现为腹部胀满、大便干燥或酸臭、矢气臭秽、嗳气酸腐、肚腹胀热等症状。那么,如何发现胃积食?
    症状一、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动,有时还会咬咬牙。所谓食不好,睡不安。
    症状二、最近大开的胃口又缩小了,食欲明显不振。
    症状三、肚子涨,肚子疼。舌苔白且厚。还能闻到呼出的口气中有酸腐味。
    如果你有上述症状,那就是积食的表现了。胃肠专家提醒:积食不是小问题,它会增加肠、胃、肾脏的负担,还会会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厌食、腹胀、腹痛、口臭、手足发烧、皮色发黄、精神萎靡等症状。如果积食超过15天,或者一个月内发生3次及以上消化不良就应当立即就医检查治疗。

    问题四:小孩得了食积是什么症状,应该怎么治疗积食是小儿生病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河南一附院儿科黄`老师说:“得给家长讲讲,在门诊上碰见很多孩子生的病,都跟家长养护不当有关。尤其是积食,光想着啥好让孩子吃啥。”
    黄`老师说,食物是什么?说白了就是能量、热量。如果孩子吃得过多,就会积食生内热,上叫“积食郁热”,老百姓叫“食火”。说白了,就是吃得过多,或者过于高营养,超过了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的最大限度。这时候很多食物不能被及时地消化吸收。这样一来,它会损伤脾胃的功能,使消化吸收功能更差,因而形成积食。
    食物没有被及时地消化吸收,就会郁积生热化火。我说积食是小儿生病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是因为如果有积食了,就相当于第一张多米诺骨牌要倒了,那将会给孩子带来很多很多家长都想不到的问题。
    1、
    积食与咳嗽
    积食会导致咳嗽,也就是上说的“食咳”。这在古代的医书上有很多记载,比如《内经》:“食于胃,关于肺”;《医学入门》:“食咳因积食生痰,痰气冲胸腹满者”;《脾胃论》:“脾虚肺最受病”。
    很多家长不理解,脾和肺是两个器官,积食怎么能引起咳嗽呢?这要从上就能解释得通了,因为五脏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积食过久,脾胃虚弱,日久就容易生痰,导致咳嗽不止。
    所以说,看那些食咳的小儿,大多有积食化热的症状,比如说肚子胀、不爱吃饭、嗳腐、口臭、手足心热、大便干结或便秘,舌质偏红、舌苔厚腻等。这时候给孩子用一些消食和胃为主、肺胃同治的,效果就会特别好。
    2、
    积食与发热
    积食导致的发热叫“积热”,吃的食物都停滞在中焦,积滞时间长了就会化热,热蒸于内,孩子体温就上去了。
    这类孩子大多面黄、腹胀、吐泻、乳食不化、大便酸臭异常,这都是吃东西吃住了。《脉经》中就说:“小儿有宿食,尝暮发热.明日复止,此宿食热也。”
    3、
    积食与肺炎
    积食为什么会导致肺炎?这也是一套多米诺骨牌:积食伤脾→脾虚生痰→痰贮于肺→痰阻肺道→郁久化热、伤肺。你看那些得肺炎的孩子,大多身体都不是太好,这跟积食时间长有关。脾虚日久→土(脾)不生金(肺)→肺阴亏虚→阴虚内热→子盗母气→脾气更虚。
    黄大夫为啥看小儿病那么神,他就明确跟家长们讲,脾虚生痰,郁热炼液为痰;而痰贯穿于小儿肺炎疾病全过程,是小儿得肺炎的重要因素。所以,门诊上很多得肺炎的小儿,把脾胃功能调好了,肺炎也跟着好了。
    上有“杜痰”的说法,可以预防肺炎。为啥是这个“杜”呢?防微杜渐嘛,“杜”是杜绝的意思。
    4、
    积食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门诊上还经常见到一些小孩子有反复呼吸道感染,一生病就输液,再生病再输液,反复输液,孩子身体越来越差。其实,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也与脾胃功能障碍有关。
    上面说过,积食会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进而影响到肺,但是“肺主皮毛”,所以有积食的时候小孩子体表一受寒,就容易反复呼吸道感染。
    5、
    积食与咽炎
    咽炎,上叫“喉痹”。咽喉是肺胃的门户,积食的时候容易“化火”,而火的特性是向上的,所以就会上攻到这个门户上,小孩子就容易生喉痹。
    所以,上给孩子治咽炎的时候,除了用解毒利咽的以外,再给孩子用一些消积清热的,病就好得快。
    6、
    积食与头痛
    头疼本来是成人才经常犯的毛病,但是经常有些小孩子也嚷嚷头痛,这是为什么呢?病根儿还是在积食上,最常见的表现是前额疼。
    最大的优势在于整体观,前额属脾胃,两侧属肝胆,头顶属心肺,后脑属肾。孩子前额疼,那就是脾胃出了问题。
    7、
    积食与便秘
    再说一个积食与便秘的多米诺骨牌。古代有个小儿方面的医书非常有名,叫《幼科发挥》,上面说:“太饱伤脾”。太饱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吃得太饱,也可以......>>

  • 泠青沼
    回复
    2024-02-06 01:01:37

    积食的症状有很多,家长可以仔细观察,好好判断。

    下面,是一些如何判断孩子出现积食的方法,大家可以参照一下。

    口气臭秽

    如果感觉味道最近变得非常大,则比较有可能是积食。严重的还有呕吐的情况,吐出的都是酸臭的未消化食物。这种情况,要考虑积食的可能。

    大便比较臭

    古人说“臭如败卵”,也就是说,有腐败的臭鸡蛋的味道,这种情况也要考虑积食的可能。

    大便的频次、质量改变

    有积食的孩子,大便的频次会改变,会次数更多,但是每次粘腻不爽,味道很臭,甚至会腹泻。而大便的臭味,在开始几天会比较严重,然后会慢慢变得清稀,味道变成淡淡的腥臭。这种孩子还会肚子胀满,不断咕咕作响,如同有气在串,同时会不断排气放屁,味道也会比较大。

    舌苔会变厚

    有的时候,这种情况是非常典型的,就在舌体的中间部分,有硬币大的一块厚舌苔,也有的是整个舌头的舌苔变厚变腻,此时,则要高度怀疑还是是否积食了。

    很多家长会问:该怎么观察舌苔呢?

    其实,我主张在动态的过程中观察舌苔,比如您经常看孩子的舌苔,对孩子平时的状态就有一个了解,可是最近几天发现孩子的舌苔突然比平时厚了,这种变化就非常有诊断意义了,而且这种观察医生是看不到的,家长更有优势。

    嘴唇这几天突然变得很红

    有的孩子积食,食物积滞化热,家长会发现孩子的嘴唇这几天突然变得很红,像涂了口红,此时要怀疑积食化热了。而这,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唇色的变化,最有意义,这种变化也只有家长才能观察到。?

    脸容易出现发红的情况

    孩子积食了,此时孩子的脸容易出现发红的情况,这种发红,往往是比较凝聚的一块,往往是在右侧的颧骨部,有的家长会觉得是孩子自己挠的,其实这往往是积食导致的问题。

    中医认为人的脸对应身体整体,左侧主升,右侧主降,如果肺胃不降,则右侧容易出现问题,其实孩子为什么会挠这里?也很可能是这里感觉不舒服,但是即使不挠,这里也会出现颜色上的差异。

    食欲紊乱

    孩子刚开始积食,往往是吃不下食物,胃口不佳。但是如果积食时间长了,胃中有热,则可能会总觉得肚子饿,但是吃完了肚子又胀,很快又会泻出去。

    晚上睡觉不踏实

    积食的孩子,晚上睡觉爱翻来滚去,身体扭来扭去,比较小的孩子,在睡觉的时候还哭闹,这就是中医所讲的“胃不和则卧不安”。

    感冒后容易咽喉肿痛

    吃肉多导致积食的孩子,只要感冒,立刻会引起咽喉部的感染,各种扁桃体肿痛。?这是中焦阻滞,肺胃不降,郁热在上焦的缘故。

    饭后肚子胀痛、腹泻

    积食的孩子,吃饭后,会肚子胀满,不消化,然后会喊肚子痛,而这种腹痛泻后会轻松些,然后过一会儿,再痛,再泻,如此反复。

    这些情况,并非同时出现的,家长朋友需要对每条都要有所认识,每一条都可能对您识别积食有所帮助。

    出现以上症状的时候,我建议给孩子喝点儿焦三仙配炒鸡内金熬的水喝。

    有的时候我发现孩子没有任何其他的症状,只是舌苔变厚了、嘴里有味道,我也会让他喝一两次焦三仙配炒鸡内金,因为有可能他的病马上就来了,要提前化解掉。

    我觉得焦三仙配炒鸡内金,是所有家里面必备的。

    具体做法:焦三仙,即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各6克,炒鸡内金6克。

    鸡内金是什么东西?

    鸡内金是鸡胃里面那个黄色的膜,一定要用炒的鸡内金,生的鸡内金有化瘀的作用。你在药店里买焦三仙和炒鸡内金各6克,包一小包,每个家里一定要放上几包,放在玻璃瓶子里面密封好。

    但凡孩子积食了,立刻煮水,开锅后小火再煮20分钟就可以了,喝一两天就可以消掉积食。这是所有有孩子的家庭必备的。

    有的时候,你把炒鸡内金磨碎了,给孩子冲水喝、煮水喝都行。还有,家里面的锅巴也可以消积食,把锅巴炒黑了以后,研成末,冲水给孩子喝。但是一般我主张用焦三仙和炒鸡内金煮水喝,这四味药比较平和全面,基本上就能解决孩子的积食。

    现在孩子感冒、发烧,实际上其中相当比例是积食引起的。有经验的老中医,在治疗孩子脾胃疾病的时候,只要看到孩子肚子有点儿胀,胃口不好,嘴里有味了,舌苔有点儿厚,大便的味道有改变,就要用焦三仙配炒鸡内金,这是中医的经验。所以焦三仙配炒鸡内金是家庭必备的,每个家里备三包足够了,就能及时地把孩子的积食消掉。

  • 徐长卿
    回复
    2024-02-06 00:00:27

    美食 ,是多么美好的一个词,沉浸在 美食 里就可以忘却所有的烦恼,专心吃吃吃,长期吃的多,或者突然暴饮暴食,都很容易造成积食。

    提到积食,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是一个小儿的病,因为小儿消化系统不够完善,而且不会表达,很容易就会主动吃多或者被动吃多,然后消化不了造成小儿积食。但其实不是这样的,成年人也会积食,不良的饮食习惯,或者消化功能弱,脾胃不好,都很容易导致积食。

    积食是一种会让人很不舒服的病,可能会出现腹部胀满,腹痛,食欲不振,口臭,呃逆,睡眠不佳等症状,还有可能引发便秘或者腹泻,长时间的积食状况得不到改善的话,就会出现精神萎靡,皮肤暗沉粗糙发黄等。积食后,如果受凉出现发烧症状,很有可能会引发上吐下泻,严重者或可致脱水,这种情况就必须要去医院就诊输液补水。

    积食的原因有很多。平素吃的多,消化不及时,下一顿就又开始了,就会造成积食;一顿吃的多,短时间内消化不了造成积食;突然开始暴饮暴食,进食量超过平时消化功能上限,必然会引起积食;饮食不定,比如前一天只吃一顿,第二天连吃多顿,这种情况也是很容易积食的。

    在出现积食之后我们应该怎么做来尽快减轻积食症状呢?少进食,先让肚子里的积食消化掉;适当地做一些轻缓运动,积食的情况下身体不舒服,不适合做跑步这样的剧烈运动,散步,慢走比较合适;按摩穴位。

    在中医上有句话叫做“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在腹部,也有一些治疗积食的穴位。

    任脉上有5个穴位。上脘穴:前正中线,脐中上5寸;中脘穴:前正中线,脐中上4寸;建里穴:前正中线,脐中上3寸;下脘穴:前正中线,脐中上2寸;水分穴:前正中线,脐中上1寸。这几个穴位均位于前正中线上,肚脐上面的位置。而且都能治疗胃痛,腹胀,积食,呕吐,肠鸣,泄泻。

    还有经外奇穴也可以治疗积食。脐中四边穴:脐中以及脐中上下两旁各一寸的5个穴位,脐中神阙穴,上水分,下阴交,左右旁开一寸取穴。主治腹部疼痛,胃扩大,积食,肠鸣,胃痉挛,慢性肠炎等。四缝穴:第2、3、4、5手指掌面,第一个指关节和第二个指关节的横纹中间,左右手掌共8个。主治胃痛,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四缝穴还对小儿惊风和小儿疳积有奇效。

    按摩这几个穴位都可以起到消食化积,导滞和胃的功效。除此之外,任脉上的几个穴位,还能够调节阴经经气。但是需谨记,孕妇不可按摩这几个穴位。四缝穴位置不宜按摩,可以用拇指掐揉。

大人食积的症状

大食积可以缓解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