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肾虚的疾病出现冒汗的现象,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等药物,有效缓解症状。同时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右归丸等药物,加快症状的改善。
在积极用药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一定要积极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对病情的缓解有好处。
肾虚可能会导致出汗多,特别是在出现肾阴虚之后,容易有盗汗、潮热、大量出汗等表现。
肾虚泛指肾脏精气阴阳不足,其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型,常见的肾阴虚和肾阳虚。肾阳虚属于肾阳不足造成的寒证,其典型表现为腰酸、四肢发冷、畏寒,甚至还有水肿。因肾阳虚畏寒,所以不会出现汗多、盗汗、潮热等症状。常见用于肾阳虚的调理药物有右归丸、金匮肾气丸、益肾丸等。
肾阴虚属于肾脏阴液不足之证,因肾阴亏损,失于滋养,虚热内生所表现的证候。肾阴虚的本质为虚热,容易有腰膝酸痛,头晕耳鸣,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等表现,所以肾阴虚会导致出汗多。需要用药进行调理。常见用于肾阴虚的药物主要是滋阴类,比如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知柏地黄丸等。
出汗多未必就是肾阴虚症状。天气炎热、衣物穿着不当、器质性疾病等,都可能会导致出汗多。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必要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肾阴虚在日常生活中,可多吃一些滋阴类食物,比如动物肝脏、胰脏、贝壳类、谷类、绿色蔬菜等。同时,也应当保持规律睡眠习惯、适当进行体育运动,这都对肾阴虚恢复有帮助。
问题分析:经常出汗浑身无力中医讲属于肾虚造成的。指导意见:建议您最好到中医门诊进行对症用药,可服用知柏地黄丸和济生肾气丸调理。注意休息,睡眠充足,心态放松,适当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夜间出汗不要当小事,很多疾病都可能表现为夜间出汗的症状,那么夜间出汗是肾虚吗?下面就让我告诉你,欢迎参阅
肾虚吃什么中成药
冬虫夏草
性温,味甘,有补肾和补肺的作用,是一种平补阴阳的名贵药材。如《本草从新》说它“保肺益肾。”《药性考》亦云:“虫草秘精益气,专补命门。” 《柑园小识》还说:“以酒浸数枚啖之,治腰膝间痛楚,有益肾之功。”冬虫夏草虽然是一种副作用很少的滋补强壮中药,但直接用于方剂者不多。凡肾虚者最宜用虫草配合肉类如猪瘦肉、鸡肉或鸭肉,甚至新鲜胎盘等共炖,成为补益食品,更为有益。
杜仲
性温,味甘微辛,能补肝肾、强筋骨,对肾虚所致的腰脊酸疼、足膝软弱无力、小儿肾虚两下肢麻痹以及妇女肾亏引起的习惯性流产者,最为适宜。正如明代医家缪希雍解释说:“杜仲主腰脊痛,益精气,坚筋骨,脚中酸痛。盖腰为肾之府,动摇不能,肾将惫矣。杜仲补其不足,益肾故也。”
六味地黄丸
由熟地黄,淮山药,山茱萸,丹皮等组成。主要治疗阴性肾虚亏损所致的眩晕,阴虚潮热,虚火牙痛,小儿发育不良等病症。
左归丸
主要由熟地黄,山药,鹿角胶,龟板胶,枸杞子等组成,主要治疗阴性肾虚不足,腰膝酸软,盗汗,神疲口燥等病症。
金匮肾气丸***或桂附地黄丸***
由附子,肉桂,熟地黄,山药等组成。对于肾阳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肢体浮肿,小便不利等很有效果。
经典补肾中成药
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
用于肾阳不足。症状为:腰酸脚软,肢体畏寒,下半身常有冷感,小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舌质淡而胖,舌苔薄白不燥,尺脉沉细。
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阳
从药方的组成来看,它可以达到三阴同补***补肾阴、肝阴、脾阴***的效果。比如,其中熟地黄可以补肾阴;山茱萸则是肝肾同补,通过补肝来达到补肾的目的;山药能健脾益肾,通过健脾来补肾。但六味地黄丸只适用于阴虚,阳虚者不适用。
肾虚盗汗应宜滋补肾阴为主进行治疗,根据辨证论治给予合适中药治疗。
盗汗是指在睡时汗岀,醒时汗止的症状。常见于阴虚证。因阴虚阳亢从而生内热,入睡时卫阳从表入里,导致肌表不固且内热加重,从而蒸津外泄则岀汗;醒后卫阳从里出表,令肌表固密且内热减轻,则汗止。因此,盗汗肾虚临床上常考虑肾阴虚,但肝热、湿热、外感热病、阳虚、气虚等亦可引起盗汗。
肾阴虚是指因肾阴亏损,失于滋养,导致虚热内扰,以腰酸而痛、遗精、经少、头晕、耳鸣、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骨蒸发热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治疗可给予六味地黄汤加减滋阴补肾,因虚热内扰,导致津液外泄,长久导致津伤,故滋阴同时应养津治疗。常用中药有当归、熟地黄、生地黄、黄芩、黄柏、黄连、黄芪、秦艽、银柴胡、白薇、太子参、玄参、阿胶、莲子心、肉桂等。
因中医讲究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治疗应因人而异,需在中医师的辨证下用药,切勿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