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可能会引起水肿。如果出现了湿热,不及时进行治疗,可能会导致全身的血液循环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便会引发这种现象。
如果患者出现了湿热,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龙胆泻肝丸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伴随着水肿也可以通过促进全身血液循环的药物进行改善,比如复方丹参片。
有很多人在早上起床之后,对镜一看,发现怎么脸上突然肿了?
这种情况通常是浮肿。
不过也有的病人会出现全身水肿或者腹部水肿的病症。
那么,浮肿和水肿有区别吗?
在现代,对浮肿和水肿并没有区别,只不过是一个是正名,一个是俗称而已。
所谓的水肿,是由于感受到外邪,或者饮食不当,劳倦过度等因素所致。
这些会让体内的肺气失宣,脾运异常,肾脏的开合无度,最终使得体内的水液潴留,泛滥在我们的肌肤。
因此一些患者就会出现脸面、四肢、甚至全身的水肿。
我们体内的水液代谢,离不开气机的推动,需要脾肺心肾的共同作用。
只有这些脏腑的功能正常,才能使三焦发挥正常的决渎作用,也才有助于膀胱的气化运行,小便的通利,维持身体的正常水液代谢。
相反,如果因为外感邪气,或者饮食所伤,劳倦乏力等导致脏腑的功能失调,体内的水液积聚,泛滥在肌肤体表,就会引发我们所说的水肿。
对于水肿来说,中医在治疗上是需要区分阳水和阴水的,而且阳水和阴水都各自有不同的证型。
《黄帝内经》早就强调“治病必求于本”, 探索 引起水肿的病因源头,对于治病求本大有好处。
那么,水肿究竟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呢?主要有以下6种。
1.外感风邪
风邪为六淫邪气之首,我们体内的很多疾病都是因为风邪所导致的,外在的风邪会通过我们的肌肤,进入体内。
尤其是我们的肺脏很容易受到风邪的影响,肺失宣降,会使得津液不能上达,来营养脏腑,向下转换成尿液排出体外。
风邪阻滞了水液的运行,停留在体内,泛滥肌肤,就会出现水肿。
2.湿毒内侵
我们体内的肺主皮毛,脾主肌肉,疮疡生于肌肤。
如果不能及时的清解,而内入我们的肺脾,会导致脾受伤不能升津,肺受伤不能宣降,使得水液潴留在体内,引发身体局部的水肿。
在《济生方》的“水肿”章节说到,“血热生疮,变为肿满,此为热肿”,所以热毒不能及时消除,也会导致我们皮肤出现水肿。
3.水湿内聚
既然是水肿,那么肯定跟体内的水液有关,尤其是我们的脾脏喜燥恶湿。
长期生活在湿热的环境,或者冒雨涉水,水湿邪气内侵,平时饮食不节,爱吃生冷食物。
这些都会导致脾脏受损,形成湿邪困脾的病症,让体内的水液潴留,引起水肿。
4.三焦湿热
《黄帝内经》中曾这样评价我们体内的三焦,“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三焦是我们体内水液行走的管道,如果湿热内侵,或者湿郁化火,会使得中焦的脾胃失去升清降浊的能力。
水道不同,水液自然会停聚体内,最后溢于肌肤,造成水肿。
5.饮食劳倦
饮食失调,劳累过度,会损伤脾脏的清阳之气,气机受损,运化失职,水液代谢失常,会引起水液潴留体内,泛滥肌肤,继而出现水肿。
6.肾气虚衰
肾脏是我们体内的水脏,我们都知道体内的水液代谢离不开肾脏的功能。
但是房劳过度,或者久病伤肾,会导致肾气虚衰,不能运化水气,逐渐会使得膀胱的气化失常,造成水肿。
总体来说,人体的水液代谢主要与肺、脾、肾三个脏腑有关。
而且还有一个奇特的规律,那就是外邪、疮毒、湿热所导致的水肿,多与肺脾有关;
而内伤所致的水肿,大多与脾肾有关。
在治疗时,需要根据病位进行辨证,分清表里寒热虚实,然后再进行精准施治。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