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气血不足就是贫血吗

时间: 阅读:13809
气血不足就是贫血吗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佩兰

佩兰

2025-05-02 10:15:02

气血不足不一定是贫血。气血不足可能是平时经常偏食导致的,也可能是经常缺乏体育运动造成的。而贫血,可能是经期失血过多造成的。

气血不足的患者,可以在中医的指导下使用中药进行辅助治疗,比如白术、当归、党参等。平时可以适当的吃些补气血的食物,比如驴肉等。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空青
    回复
    2024-02-12 23:23:26


  • 景天
    回复
    2024-02-12 23:23:26



    三甲天团

    达美君

    上海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


    【引文】《黄帝内经》之《灵枢·决气篇》:“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注:中焦脾胃接受饮食,经过运化而产生红色的液质,这即称之为“血”……血虚者常见面色白,枯槁不润。


    【引文】贫血概论:贫血,是指外周血液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值的下限。一般都伴有相应红细胞数量或压积的减少。但亦有不一致,个别轻型缺铁性贫血或海洋性(即地中海性)贫血,可仅有血红蛋白减少而细胞数量或压积都在正常范围内……贫血是一种症状,而不是具体的疾病。各种疾病都可伴有贫血……贫血在世界各地属常见病。


    ——《实用内科学》下册·第二十篇·第二章贫血



    “血虚”与脏腑的功能关系密切


    血虚,属于中医学“气血阴阳病辨证”之一。

    气血阴阳,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其生成及作用的发挥,必须依靠脏腑的正常功能活动;而脏腑生理功能的维持,又必须依赖气血阴阳的营养和推动等作用。因此,血虚与脏腑的功能关系密切。

    中医认为,血是一种红色的液态物质,运行于脉管之中,有清浊之分。清血养料多,浊血含废料。



    《灵枢·血络论》曰:“血气俱盛而阴气多者,其血滑,刺之则射;阳气蓄积,久留而不泻者,其血黑以浊,故不能射。”清血能射,似指动脉血;浊血不能射,似指静脉血。

    《侣山堂类辩》曰:“中焦蒸水谷之津液,化而为血。”故血具有营养和滋润的作用。


    《景岳全书》曰:“血者水谷之精也,源源而来,而实生化于脾,总统于心,藏受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肾,而灌溉一身。”

    《医学体用》亦曰:“夫血藏于肝,生于心,统于脾,宣布于肺,根于肾,以灌溉一身者也。”食物经脾之运化,水谷精微转输心、肺,气化而充养肾精,涵养肝脏,归于心,终化赤为血。

    《读医随笔》曰:“水谷之精微,得命门真火蒸化。”故肾阳的温煦和推动与血的生成亦关系密切。肝藏血,肾藏精,故精血互生,精血同源。


    “血”与“气”密切相关


    血统于心,心气有推动和固摄作用,使血循经脉行于全身(脏腑、皮肉筋骨、五官七窍),循环运行,周流不息。血具有以下五大功能。


    其一,维持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若血液充足,则面色红润,筋骨强健,肌肉丰满,脏腑坚韧,皮毛润泽。若血液不足,则面色萎黄,筋骨疲软,肌肉消瘦,脏腑脆弱,皮毛枯黄。


    其二,维持运动和感觉(视、步、握、摄)。若血液充足,则运动和感觉良好。若血液不足,则头晕眼花,视物不清,耳鸣,四肢麻木乏力,筋骨拘挛。


    其三,维持精神、思维、情志活动。若血充足,则精神充沛,思维敏捷,注意力集中,神志清晰,感觉灵敏。若不足,则健忘失眠、多梦烦躁,精神衰退,神志恍惚,惊恐不安,甚则谵妄昏迷。


    其四,输送废物,及时排出体外。


    其五,肝肾精血充沛,妇女经血调畅;若不足则月经不调,甚则闭经。因此,血的推动太快或固摄不足,则可致出血;推动不足或固摄太过,则易血瘀。


    由之,知血与气关系密切。血、气俱由脾胃水谷精气所化,故曰“气血同源”;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故气血相互滋生、相互为用;气行血,血载气,运行全身;气、血相互影响较大,故易出现气虚血少、气随血脱、气滞血瘀、气热血溢等病理现象,临床治疗相对采取“补气生血”“固气摄血”“理气活血”“清气凉血”等治则。


    介绍几个补血方


    血虚之中医治疗,临床补血方略举如下。



    1.四物汤

    出自《和剂局方》,由当归、地黄、芍药、川芎组成,可补血、和血、调经。血虚而兼月经不调及胎前产后诸证,俱宜选用;对于神经性头痛属血虚者,效果亦甚好。



    四物汤加人参、黄芪即成圣愈汤,可益气、补血、摄血,对于月经先期量多色淡、乏力体倦神疲者亦宜。四物汤加桃仁、红花即成桃红四物汤,可养血、活血、逐瘀,适宜月经不调属瘀血阻滞者,以及腹痛,经血见瘀块、色紫暗者。


    若合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即成八珍汤,可气血双补,气血两虚者宜服用。若八珍汤加黄芪、肉桂即成十全大补汤,可温补气血,宜适合气血两虚而兼阳虚偏寒(体质较弱,体型呈偏胖或适中,面色偏白,没有精神)者。


    2.当归补血汤

    出自《内外伤辨惑论》,由黄芪、当归(黄芪剂量为当归五倍以上)组成,可补气生血。


    血虚劳伤,低热面潮红,烦渴,脉洪大而虚,妇人经期产后血虚、烦热、头痛等人群,皆宜本方,可气旺血生。


    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李东垣曾说:“血不自生,须得生阳气之药,血自旺矣。”本方还可用于疮疡久溃不愈,扶正托毒,生肌敛口。本方若加血余炭、甘草、仙鹤草,可用于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归脾汤

    出自《济生方》,由人参、黄芪、白术、茯神、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红枣组成,可益气健脾,补血养心。



    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盗汗虚热、面黄脉弱,及便血、崩漏、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眼疲劳、心脏神经官能症等人群,皆宜本方论治。本方若加熟地即成黑归脾丸,功用主治与归脾汤相同而血虚较甚者。


    4.炙甘草汤

    出自《伤寒论》,由炙甘草、人参、生地、麦冬、桂枝、阿胶、麻仁、生姜、大枣组成,可益气养血,滋阴复脉。气虚血少而心悸心慌,脉结代或虚数者尤宜服用本方,可益心气,养心血,振心阳,复血脉。


    临床多用本方治疗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肺原性心脏病、甲亢等病引起的心律不齐、心悸气急等气血亏损者。本方加减还可治疗老年性危重患者的呃逆,收效亦佳。


    5.酸枣仁汤合甘麦大枣汤

    出自《金匮要略》,由酸枣仁、茯苓、川芎、知母、甘草、小麦、大枣组成,可养血安神,用于治疗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证。


    6.小营煎

    出自《景岳全书》,由当归、熟地、芍药、山药、枸杞子、炙甘草组成,可滋阴养血。心悸、失眠、健忘者宜服本方。


    本方若加人参、白术、川楝子,可健脾生血,培土荣木。若加山萸肉、何首乌,可生精化血。



    治疗贫血要强调病因



    贫血,西医学诊断明确,故强调病因治疗,列举如下。


    1.出血性贫血,尽快纠正出血。
    2.药物性贫血,避免再次用药。
    3.缺乏造血要素性贫血,如缺铁性、营养性贫血,应积极补充造血要素。
    4.慢性肾衰、感染、恶性肿瘤所致贫血或再生障碍性贫血,补充刺激细胞生成的红细胞生成素,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5.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可用免疫抑制剂,如使用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环孢菌素A等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预后可有改善。
    6.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有一定疗效。
    7.脾功能亢进性贫血及遗传性环形细胞增多症,可进行脾切除手术。
    8.当大量、急性出血时,应及时输血,补充血容量,亦适用于难治性贫血。 西医学的论治在这里不再做进一步的叙述。


    本文首发:家庭用药杂志

    欢迎转载:请联系授权


    - End -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2-12 23:23:26

    年前有位患者问我,老师,之前有位老师说我是“血虚”证,但我医院做血常规检查结果,医院说我正常,不符合“贫血”的诊断标准。这是怎么回事呢?

    今天就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下血虚和贫血究竟有什么区别,中医血虚但并不贫血这是否矛盾呢?

    首先大家要了解一个问题,中医“气血”与西医“血液”的区别。

    西医的“血液”包括红、白细胞、血小板、血浆,“贫血”是指红细胞减少,携带的氧气不能满足全身组织器官的需求,表现为 头晕乏力、面色苍白、胸闷心悸、心率加快、呼吸加深加快、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月经失调、头痛、耳鸣、思想不集中、易怒、低热 等缺氧症状,与贫血发生速度、程度、患者耐受情况相关。

    而中医中的“血”指循行于脉道中的赤色液体,具有营养和滋润功效,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这点认识和西医的“血液”十分接近。但“血”除滋养作用外,还有 养育心神、调节津液、平衡阴阳、抵御外邪 等诸多功效,远远超出西医“血液”的功能。

    “血虚”症表现为 倦怠乏力、面色苍白、头晕眼花、耳鸣、失眠多梦、心悸、言语低微、易外感且缠绵不愈 等,涵盖但不局限于“贫血”的范畴。而且中医认为“ 气为阳,血为阴,阳主动,阴主静 ”“气无形,血有质”“气血”相互维系,相互依存,共同保持机体阴阳平衡,临床上“血虚”与“气虚”往往同时出现,表现为“气血不足”,即使没有“贫血”,也需要进行调治。

    该如何正确治疗中医“气血不足”与西医“贫血”

    “贫血”是很多疾病共同的病理表现,由红细胞生成不足、破坏过多、丢失引起,西医需找到并消除病因,才能彻底治愈。不能见到贫血就考虑营养不良,一味补充大量蛋白质、红色食物,反而容易延误病情。

    “虚则补之”,血虚则补。中医理论认为:无形生有形,气无形,能生有形之血,“血”来源于“气”,补气就是补血。“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实能先得”,补气才能生血。因此“血虚”证治疗时“补益气血”需要同时进行。

    从脏腑来看:“肾为先天之本”,“气”“血”的根本都在肾;“肾主骨生髓”,气血生成场所也在肾上。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饮食摄入的水谷精微吸收场所在脾胃。所以补益气血要从补益脾肾入手。

    “气血不足”的具体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辨证论治:

    血虚兼气虚 主要表现为倦怠乏力,面色苍白、头晕眼花、耳鸣、失眠多梦,心悸,言语低微,舌胖。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补血兼顾补气,选用当归、熟地,首乌,桑葚、龙眼肉、白芍、阿胶、紫河车等补血,人参、党参、黄芪、山药、白术、大枣、甘草补气。

    血虚兼阴虚 主要表现为面色潮红、咽干口燥、五心烦热。

    补血配伍补阴药:枸杞、山茱萸、女贞子、龟板胶等。

    血虚兼阳虚 主要表现为面白虚浮、畏寒肢冷、纳差便溏、苔水滑。

    补血联合温阳药物:附子、菟丝子、肉苁蓉、鹿角胶等。

    中医上讲“气”“血”来源于饮食所化生的水谷精微,因此食疗对“气血不足”的患者尤为重要。

    首先要合理饮食,避免偏嗜损伤脾胃(肥甘厚味容易助湿生痰;过食生冷易损伤脾胃之阳,寒从内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最好的饮食结构是五谷杂粮为主,蔬菜作为补充,适当加一些肉类和水果,切忌盲目进补。

    “五色入五脏”,根据补益脾肾理论,色黄者入脾,色黑者入肾、入阴分血分(血属阴),适当选取黄色(人参、甘草、黄芪)和黑色(熟地、黑芝麻、黄精、黑枣)食物或药材,比一味进补红色食物更能发挥补血的作用。中药不仅有五色,还有四气五味、部位、形状、质地、时间、地点等特性,具体的运用还需要有经验的中医师根据个体辨证灵活选药。

    血虚者可多食用:

    食材:龙眼肉、大枣、乌骨鸡、枸杞、黑芝麻、板栗、石榴、桑葚。

    药膳:当归生姜羊肉汤

    原料:当归15克,羊肉200克,生姜3片,大枣5枚。

    制作方法:加水2000ml,温火煮透,食肉喝汤,每日两次。

  • 龙葵
    回复
    2024-02-12 22:22:16

    气血不足的表现.即中医学中的气虚和血虚。气虚则畏寒肢冷、自汗、头晕耳鸣、疲倦无力、心悸气短、发育迟缓。血虚可见面色无华萎黄、皮肤干燥、毛发枯萎、指甲干裂、视物昏花、手足麻木、失眠多梦、健忘心悸、精神恍惚。气血不足则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淡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唇甲色淡、心悸失眠、女性月经量少、延期或闭经,舌淡脉弱。

    贫血的表现。最早出现的症状有头晕、乏力、困倦;最常见、最突出的体征是面色苍白。贫血的朋友,一般来说容易感觉到疲倦、困倦,这样的情况,也是最常见的贫血表现和症状。不少贫血的女性会有这个感觉,经常会出现头晕的情况,头晕目眩、眼黑、眼前冒星星都是常见的。观察一个人的面色,也能知道是不是存在贫血,如果面色异常苍白,丝毫不见血色,这样的情况,也需要多注意。对于贫血患者来说,还有一个情况需要多重视,那就是呼吸,呼吸本身应该是均匀的,但是贫血患者却有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情况,长时间呼吸不畅,无疑也是糟糕的事情。对于长期贫血、贫血症状加重的患者来说,还需要面对心跳异常这个状况,心悸、气短最为常见,严重的话,甚至会伴随冠心病、心绞痛等。

    气血不足与贫血易混淆。从西医角度来说,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而中医所说的?气血不足?,并不一定是血红蛋白减少,一些气血不足的人群血红蛋白可能处于正常水平。然而,因为气血不足和贫血的症状相似,都会出现疲劳、气短、乏力、汗多、脸色发黄、头晕、心慌等症状,所以人们常常把二者混淆。若经常出现以上症状的人群,可以先到医院检查一下血常规,切莫乱给自己扣贫血的?帽子?。

气血不足会贫血吗

气血虚是不是贫血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