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艾灸养生>保健养生

治疗郁证,全国名中医有一张合欢解郁汤

发布时间:2023-11-02 03:38:38 作者:民间医学 点击:9084 【 字体:

治疗郁证,全国名中医有一张合欢解郁汤

王辉武,全国名中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任医师,学验俱丰,治郁经验丰富,现将其治郁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仁。

病因病机

郁之概念起源于《黄帝内经》的五气之郁,《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以“五郁”立论,提出了“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的治则。金元朱丹溪加以发挥,提出了六郁论,《丹溪心法》在继承“五郁”的基础上,提出了气郁、湿郁、痰郁、火郁、血郁、食郁之六郁论,认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明清之后对郁病病因的认识不断深化,除情志致郁外,外感内伤诸因素均可致郁。

1、压力致郁

现代生活节奏快,生活、工作、感情问题常使性格内向、内心脆弱的人因为压力而诱发焦虑、不适、睡眠障碍。未见脏腑疾病而郁病已经产生。

2、误药致郁

郁病的发生,除了气、湿、痰、火、血、食、外感、内伤等因素外,王辉武认为误药杂乱而成郁也不可忽视,因久病久治,各种药物长期服用,过用寒凉或补滋而不通生郁。更有西药如左旋多巴、避孕药、甲状腺素、各种激素等副作用而导致郁病。

3、久病皆郁

即凡病程很长,数年或数月,病情未见好转,或反复发作,或恶化的患者,或多或少都有不同程度的“郁”。疾病之痛痒诸症令人不适,甚至辗转不安,彻夜不眠,导致焦虑、悲伤、忧愁、恐惧、惊慌是必然的。对于重病痼疾,如中风、癌症等,郁也更重;在诊治过程中造成误诊、误治而成为坏病、逆证者,其郁也重。郁乃心病 郁病的各种症状最后都由心所感知。《灵枢·本神》言“所以任物者,谓之心。”人是通过心来认识自身和世界的,心是躯体功能和意识情感的共同主宰。《素问·本病论》谓“忧愁思虑即伤心”,《灵枢·口问》谓“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难注·四十九难》谓“肝为心邪”,《诸病源候论·气病诸侯·结气侯》谓“结气病者,忧思所生也,心有所存,神有所止,气留而不行,故结于内也”,王文禄《医先》谓“一切病皆生于心。”因此郁病乃是心病。

用药心得

1、常用方剂

王辉武自拟合欢解郁汤,药用合欢皮15~30克,谷麦芽(各)10~25克,柴胡15~15克,茯神15~20克,香附10~15克,炒酸枣仁15~20克,珍珠粉0.5~1克(冲服),川芎8~10克,栀子10~12克,治疗各种郁病。

2、用药举要

常用柴胡、香附、合欢皮、黄连、山栀子、郁金、旋覆花、茵陈、苏叶、厚朴、青蒿等药。柴胡为治郁要药,《神农本草经》言“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伤寒杂病论》谓其“运转少阳枢机”。

郁金解郁行气活血,《本草衍义补遗》谓其“治郁遏不能散”,《本草汇言》谓“郁金,清气化痰,散瘀血之药也。其性轻扬,能散瘀滞,顺逆气,上达高顶,善行下焦,心肺肝胃气血火痰郁遏不行者最验。”旋覆花辛温走散,开结气,降痰涎通水道。《金匮要略》旋覆花汤,配新绛、葱,治肝着、胸胁痞闷胀痛。《温病条辨》香附旋覆花汤治胸胁痛,配胆南星清化热痰,祛风镇惊解痉。苍术气味雄壮辛烈,足阳明、太阴之药,能入诸经,疏泄阳明之湿,解诸邪。香附,下气最速,乃血中快气之药,苍术配香附总解诸郁。而青蒿开郁逐邪不伤阴,亦为临床常用。临床治郁不能只依赖药物,心理治疗和患者的信赖至关重要。

典型医案

周某,女,时年37岁,已婚。2013年5月22日初诊。2年前偶因弯腰后出现背心疼痛,如针刺样疼痛,休息后缓解,活动后加重,热敷或者按摩后缓解,劳累加重,疼痛反复不愈而求诊。症见背部刺痛,按压明显,弯腰或者后仰加重,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弦。

诊断:(瘀血阻络型)血痹。

方用活络效灵丹加减:当归15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白芍20克,赤芍20克,甘草10克,牛膝15克,全蝎10克,延胡索15克。5服,水煎服,1日1服。

服药5服后复诊时,诉服药前2剂有效,后则无效,夜间疼痛明显。脉细弦,舌质红苔薄白。患者久病,除血瘀外,兼气郁,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桂枝12克,白芍15克,干姜8克,甘草10克,黄芪30克,当归15克,香附20克,合欢皮20克,木瓜15克,郁金12克,红花8克。5服,水煎服,1日1服。服药5服后,疼痛明显好转,舌质淡红苔白,脉细。效不更方,再进5服。疼痛进一步好转,舌质淡,苔白,脉细弦。继续前方加姜黄15克,5服,水煎服,1日1服。疼痛明显好转,舌质红苔白腻,脉细弦。苔白腻是夹湿,前方去姜黄加薏苡仁30克,防己20克,5服,水煎服,1日1服。

嘱:忌生冷油腻,劳逸适度。至今已1年有余,诉疼痛未再发。

提示:以上配方仅供参考,患者如有所需,还需中医辩证而治,切勿盲目套方使用。

阅读全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