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艾灸养生>艾灸

三伏后,为什么需要给身体补充阳气?

发布时间:2023-09-12 16:12:32 作者:祝由网 点击:6678 【 字体:

末伏,虽然很多地方现在仍然处于高温天气,随着三伏结束,很多地方已经开始在逐渐降温,正式迎接秋天的到来。在这里提醒一下,三伏结束后就要开始固阳了。

为啥要固阳?阳气是什么?《黄帝内经》里面认为,气是构成世界物质的本源,人体的气充斥于全身无处不在,按分布及特点不同,可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中气五气,这些统称阳气。阳强则寿,阳衰则夭,所以,阳气决定生长。阳气储藏在肾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元气,常说的元气大伤,即是伤了阳气。

《黄帝内经》中讲阳化气,阴成形。阳化成身体所需的能量,阴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身体。如果身体没有了阳气,就成了一幅空的躯壳,就会死亡。《黄帝内经·素问》里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如何判断体内是否有寒? 1、经常虚弱,容易疲劳。

2、手脚冰凉,怕冷。

3、容易腹泻。

4、月经总迟到,常有血块,易痛经。

5、腿脚容易水肿。

6、下肢容易无力,酸麻,易犯腰痛。

入秋以后,以上情况占两样就要警惕了!

为什么很多人吸收阳气效果差? 其实很多朋友也知道三伏天不仅可以冬病夏治,还可补充阳气,但是无论艾灸或者晒背总是感觉效果一般,或者不持久,刚刚晒背没几天又回到老样子了。其实,这种主要还是自身体质的影响,主要有两种情况:

1、阳气补得太过,阴就少了,导致阴阳失衡

《黄帝内经》里说:阴平阳秘——阴气平和,阳气固密,人的精气神才会好。所以古人说养生,养的就是身体内气血的平衡。

三伏期间,由于密集的补充阳气,身体为了保持平衡,就会调动阴的部分去进行调和,因此会出现阴液耗损,最后制不住阳气的情况。

2、脏腑里寒气太重了,阳气被阴寒拒之门外

和上一种情况相反,体内阴寒气太重,出现了把阳气赶到体表,出现“内真寒,外假热”的情况。这也是因为阴阳失衡。不一样的是,这里是因为血>气,所出现的“淤”——由于平时体寒太重,三伏天补进来的阳气也没办法把这些陈年老寒冰给暖化。这两种情况,不一样的表现在于:阴不足的人,阳气本身是不虚的,所以不会有“寒”的症状,更多是感觉到燥热;而阴寒太重的人,虽然火气大,但会有明显的阳虚反应,比如有些人常常觉得说话还要喘气,脚冰冷,大便不成形,舌头胖大有齿痕等等。

阴不足,吃芡实猪骨汤 阴不足的人,首先要给自己滋养足够的津液,在这个基础上,再为自己固肾。肾主藏,能帮我们更好地收藏阳气。可以喝个芡实猪骨汤,它是初秋可以多喝的温润汤——既能滋阴,又能固肾,两点都同时兼顾了。

《本草经百种录》里说:“夫补肾之药,大多润泽者居多,润泽者则未免少湿矣。芡实补中去湿,性又不燥,故能去邪水而补真水。”芡实是一味很难得的,能同时做到补肾而不生湿的一味食材。在中医看来:肾为水脏,大部分入肾经的药材,效果都偏向于滋阴,比如枸杞、黄精、熟地等。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来说,很难消化。但芡实能做到脾肾同补,一方面它能养护脾胃,排出湿气,同时又能滋养肾精。

【芡实猪骨汤的做法】

食材:猪骨300克,核桃肉30克,芡实10克,枸杞少。

做法很简单:食材洗净,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后把所有食材一起放入,炖煮1个小时左右即可。

体寒的,三伏结束后一定要继续艾灸:

里寒外热的道友,或者上寒下热的道友,之所以会出现“假上火”,是身体正邪相争,出现的“排邪反应”。阴寒邪气在身体里面久居的人,相对其他人而言想要补充阳气更为困难,但是却更为重要,因此,入秋以后,这类人群一定要持续艾灸!

补阳的过程中,身体的正气会重新调动起来,阳气提升,就有能力和病邪进行抗争,秋冬季节才不会经常出现感冒、咳嗽或者手脚时常冰冷的症状。

入秋后,尤其是体寒的道友,艾灸要以补肾固肾为主,这样可以把阳气往下引,让肾脏能收纳好它,从而逐渐减弱上热下寒等症状、手脚冰凉等症状。要重点艾灸肾俞、命门、太溪三大穴位:

1、肾俞:肾,肾脏也;俞,输也。肾俞名意指肾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它是阴阳同补的一个穴位,艾灸它能够振奋肾脏元气。另外,如果有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水肿,耳鸣,耳聋,腰痛等症状,也要多灸此穴。

2、命门为原气所系,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命门者,精神之所含,原气之所系也”(《难经·八难》)。此外,命门也是人体阳气之门,人的一切能量都来源于肾的阳气,艾灸命门,就是给这个火种助力,为命门“煽风点火”。

3、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之腧穴、原穴,可激发、调动人体的原动力,被称为是“回阳九穴”之一。具有“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理胞宫”的作用。

进入秋天,尤其是体寒的朋友,一定要多灸这三个穴位,每个穴位灸10~15分钟,可以帮助你过好秋冬!

三伏天如何调理身体,三伏天调理身体的好处

一、多吃苦味食物?

健康饮食上曾说道:“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成,调以滑甘。”中医养生小常识认为,人体阴阳平衡则无疾患。由于人们在饮食上嗜肥甘辛辣而恶苦味,往往导致人体阳有余而阴不足,所以一年四季均应适当进食苦味食品,夏季尤其应多吃一些。?

二、运动要适度

三伏天要适当进行活动,使体内的阳气,如同夏日之物候向外宣通发泄,有利于身体气血运行,保持健康的体魄。但也因为三伏天炎热,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氧耗量大,运动时最好要控制好强度,不宜大汗淋漓,精疲力尽,以防上疾病的产生。

常说的“夏练三伏”,并不是让大家不分时间、地点、情况地去锻炼。夏天人体能量消耗大,跑步、打球、爬山等锻炼方式必须量力而行,最好进行一些“低调”的运动,既能起到锻炼效果,又不至于出现不适。

三、多吃粥和汤?

夏季保健常识认为,夏季饮食一般以温为宜,早、晚餐喝点粥是大有好处的。很多粥都属凉血清暑之物,食后既能生津止渴、清热祛暑、凉血,又能补养身体。银耳粥能生津润燥、滋阴养肺,有助于治疗高血压和慢性支气管炎。

扩展资料:

中医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

暑湿对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泻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酸性的食物。比如可常吃些小麦制品、李子、桃子、橄榄、菠萝、芹菜等。

中医注重天人合一,阴阳互补,因此,在夏季人们要多吃酸甘的食物外,尽量不吃辛辣温燥食物。还要避免生食冷饮过度导致伤及人体内的正气而诱发疾病。

参考资料:-三伏天

三伏天不想生病,做好哪几件事保护你的阳气,阳气足才能身体棒?

所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恶,由此可以看出关键的时候会养生,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尤其在三伏天的时候,我们要特别重视,来保护自己的身体,让身体更加健康。

注意饮食,多喝一些绿豆汤等清热解毒的东西。夏季气温非常高,容易使人热毒过盛,而绿豆汤具有清热解暑的功效。因此,在夏季三伏天的时候,我们可以多喝绿豆汤,这样子可以防止皮肤上出一些痱子,防止体内热毒过剩。

?防止湿发入睡。到夏天的时候,人们对于洗澡这件事会变得非常勤,尤其是在晚上,我们会提高洗头、洗澡的频率,因为晚上洗澡有利于睡眠。因此,我们很难避免,晚上的时候洗头、洗澡。当然,这会导致一些问题。有许多人会湿着头发,就在空调屋里,甚至还有的人在头发干的时候就去睡觉。这些的现象对我们的身体来说,危害非常的大。因为这样会使湿气入侵我的的身体,使得我们生病。所以即使是在天气非常炎热的三伏天,我们也应该在夏天把头发洗干净擦干之后再去睡觉。多洗热水澡。在夏天,人们可能总是会感到四肢无力。其实这样的现象其实是湿邪。对于湿邪,我们就应该多去洗热水澡。但是,进入三伏天之后,人们觉得,在夏天洗冷水澡才够凉爽。但是其实天气越热,湿邪就越重,所以我应该去坚持洗热水澡,这样子对我们的身体非常有好处。

对于三伏天,我们应该要十分的重视,只有好好的度过三伏天,我们才能不生病,保持良好健康的身体。

三伏天如何调理身体为什么三伏天排寒湿最好


最近已经入伏了,今年的三伏天从7.11号开始,一直到8.19号,时间可长达40天,那三伏天要如何调理身体呢?
晒背
人体的后背处有两条很大的经络,分别是督脉和膀胱经,而这两条经络很容易受到湿邪之气的入侵而发生淤堵的情况,如果在三伏天适当地晒晒背的话,可以很好地为人体补充阳气,疏通身体的经络,起到扶阳驱寒、补中益气的作用。
艾灸
艾灸中所含的主要成分是由艾叶打碎后制作而成的艾绒,这种成分味辛、苦,偏温性,在艾灸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燃烧的火力对人体相关的穴位起到一定的刺激,对人体来说具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的作用。
泡脚
人体的脚底具有很多的穴位,而每个穴位都是身体组织器官的不同反射区,因此在三伏天适当地泡泡脚的话,可以相应的穴位造成刺激,有助于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并能放松身体的压力。
三伏贴
三伏贴是一种膏药,也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养生治疗方法,直接贴敷在相应穴位上就可以使用了,是比较方便的,而且三伏贴中含有多种中药成分,能够经皮吸收入血液,从而能够对人体起到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作用。
为什么三伏天排寒湿最好
有助于增加体内的阳气。
因为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也是一年当中大自然和人体阳气最为充足的时候,此时可以利用大自然中的阳气来为身体补充一定的阳气。
而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以此时运用一些中医手段的话,也能将体内的寒湿之气很好地排出体外,有利于治疗一些秋冬季节常见的疾病以及一些慢性疾病等,对于维持人体健康来说是有好处的。

阅读全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