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芒种##健脾##养心#,有缘分看到发的艾灸文章,请您关注一下,相信总有一篇您会需要,请给艾灸一个机会!
今年6月6日,周一,芒种
芒种,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也是入夏之后的第3个节气。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陆游《时雨》
一、节气由来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芒种,是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意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
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我国从南到北都在忙种了,农忙季节已经进入高潮。
二、天气特点
长江中下游的黄梅天多半是从芒种节气后期开始的。一般来说,在芒种后期,从我国的长江流域到日本南部会出现雨期较长的连阴雨天气,因正值梅子黄熟,故称梅雨。古代形容梅雨的诗句要属《千家诗》中,赵师秀《约客》一首最为著名:“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除了青藏高原和黑龙江最北部的一些地区,还没有真正进入夏季以外,大部分地区的人们,一般来说都能够体验到夏天的炎热,空气湿度大,又闷又热,我们应该预防中暑、空调病和急性肠胃炎。
三、芒种养生,重在“防”
芒种的到来,意味着炎热的气候正式开始了。但是也要注意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
中医认为,芒种时节调理养生,需要特别注意防暑、防湿邪、防治热伤风、防冬病潜伏。
这几种情况防好了,才能帮助我们预防疾病入侵,安然度夏~
四、芒种艾灸 养心健脾
6月6日到6月21日是芒种到夏至季节的时段,此时天气炎热,雨水增多,虽未进暑伏,却让人感到仿佛置身湿热的七、八月,身体倦怠、情绪烦躁、甚至出现湿疹等症。这是由于季节的变化,令身体无法及时调适,因此,从芒种到夏至的这短短十来天,恰是艾灸保健的必要时期。
问:为什么说现在是艾灸最好的季节?
答:端午节是夏至的源头日,也是中医时令病“暑病”的开端,早在《内经》中就有暑病相关描述,并认为暑病乃冬季寒邪伏藏体内,至夏而发的伏气温病。因此,端午节又被称为“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挂艾枝,悬菖蒲,杀菌防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
端午是黄道中代表太阳的节日,恰好与属于月亮的中秋成很好的一对。古人认为阳重人中天,故“端午”又有“天中节”的别称。从端午开始,阳气生发上升,这个特殊的时间,让人能够借着太阳的阳能调理身体,从而加强自身的抵抗力,令虚弱的体质得以改善。
问:此时艾灸祛病的原理是什么?
答:从芒种节气开始,天气甚热,雨水较多,湿度增大,北方进入雷雨、阵雨天,南方则已进入梅雨天,人体内汗液无法正常通畅地散发出来,所以要注意防湿。此时艾灸可使气机宣畅、助阳祛寒、补心健脾、增强机体免疫力,让人安度盛夏,健康一季。特别适合骨关节病,风湿、类风湿、胃寒、腹泻等病症的人群,用艾灸的纯阳之火,温经散寒,祛除体内的老寒气。芒种节气也是调和脾胃的好时机,艾灸取穴以风门穴、大椎穴、天枢穴、中脘穴、足三里,心俞穴为主。
大椎穴:取定穴位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功效:温经通阳,清热解表
心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心室中的高温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功效:散发心室之热。
肺俞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左右各一,属膀胱经。
功效:能理气宁心,散发肺脏之热。
中脘穴:属任脉,手太阳与少阳、足阳明之会。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功效:和胃健脾、降逆利水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功效:升发胃气
五、芒种食补
古人有曰:“是月肝脏气休,心正旺,宜减酸增苦,益肝补肾,固密精气。卧早起早,慎发泄,五日尤宜斋戒静养,以顺天时”。
芒种节气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宜多吃能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饮食,掌握好低盐、多饮、清热、淡软的原则。注意减酸增苦、调理胃气,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果蔬为主,尽量少吃大鱼大肉或油腻辛辣食物,注意不能过咸、过甜。
如果身体问题可以留言,定回复;如果您有艾灸调理案例,都可以留言分享出来,让更多人了解艾灸,使用艾灸,真正做到绿色理疗。此号专业艾灸学习号,欢迎您的点赞、关注;一起学习艾灸!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二十节气灸|芒种艾灸:祛湿健脾、养心助阳,冬病夏治正当时”,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艾灸养生信息。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