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艾灸

艾灸之后,身体反而出现更多问题,是好还是坏?

时间: 2023-03-11 10:13:58

艾灸之后,身体反而出现更多问题,是好还是坏

很多朋友都会有这样的体验:艾灸之后,身体反而出现更多问题,如何判断是继续灸还是停下来?以下这位灸友的问答可以参考:

老师回复

【1】艾灸后身体会变得相对通畅,容易感知到痛

我们身体有很多的僵硬的地方,通过艾灸,身体变得相对通畅之后,它会慢慢的恢复感觉,比如这位灸友感觉到艾灸过后,背部反而变得酸痛。

我们有时候看到一些人的身体,像机器人一样的僵硬,他自己却并没有感觉,这并不是不存在,而是过度的僵滞而闭塞了。身体处于闭塞状态时,感受也就处于沉寂状态,这一个区域的所有的运行代谢也是极不活跃的。

为什么会活着的身体会出现这样的类似于盲区的地方?因为身体的气血顾及不上。如果气血开始能够顾及得上,那么这些盲区将会被发现,被发现才能被清理,或者说清理复原。

这里说的被发现,是指被我们的身体发现,也就是我们的身体能够感受到,而不是被我们的眼睛发现。

我们眼睛可以发现很多别人的问题:比如说我们看到有些人,整个身体都很僵硬,走路一高一低等等;或者我们也能看到自己身体的僵硬。

但我们并不一定能解决这个僵硬的问题,只有身体感觉到才能解决。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建议大家,在艾灸进行一段时间后来参加我们的辟谷。通过辟谷,不仅可以让身体变得更加的通畅,同时我们会训练身心的连接,可以让身体更快更多的恢复感知力。

【2】先从全局,再到细微来观察身体的问题

在艾灸的深入进行的过程当中,如果我们发现身体问题似乎越来越多的时候,要学会跳出来看全局,整体地客观地去观察我们身体的精气神状态是不是较以往要好许多了?这是大方向,找准了这个大方向,才有益于我们不会盲目的往前走。

然后,再是细微的观察:新的问题出来的同时,是否旧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了?比如上面这位灸友反映的就是脾胃的消化功能好了,这是脏腑的功能在恢复。而身体机体反而又呈现更多新的问题,这很显然是病邪在往外走的过程。

【3】调整时期,阵痛无法避免

最近,我听到过一句很实用的话:调整时期,阵痛是不可避免的。这句话用在这里也很合适。很多朋友在刚开始艾灸时,会觉得艾灸很好、很舒服,到后面反而灸了更痛…这个阶段其实是很正常,但是也很关键,因为处于这个阶段时,我们的耐心变得尤为重要。

足够的耐心会让我们去发现、去分辨这种疼痛到底是牵扯的疼痛,还是胀痛?如果是牵扯的疼痛,那么这是筋膜缺乏濡养,提示我们阴液不足。

很显然,通过一段时间的艾灸,这时的我们脾胃功能较以前好多了,于是我们可以吃一些补益阴液的食物或者是药物。酒酿鸡蛋汤是非常不错的,又比较好消化的食疗方法。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加入这些,在艾灸时,又会有新的进步。

作者:吕飞帆

温馨提示:接下来,我会继续给大家分享关于如意灸的问题和经验!欢迎对自医感兴趣的朋友们多多关注,为我点赞。

艾灸后会出现什么不良症状吗?艾灸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艾灸的排毒通道:
1,出汗排毒,就是在艾灸的时候,感觉出汗,灸后出汗,这种现象有可能会持续几天或更久。
2、当有的人出汗一个阶段后,开始起红疹,硬疙瘩,这也是排毒的一种表现。一般继续艾灸,红疹慢慢会下去,硬疙瘩,可以边艾灸,边按摩,也会慢慢消失,这属于皮肤排毒的一种现象。
3、有些人排尿特别多,这也是从尿道排出毒素的一种表现,此时应该多喝水,没有关系这些反应慢慢都会消失的。一般灸后尿频的,多提示肾脏和泌尿系统不是很好;女性提示妇科会有问题。
4、有些人出现拉稀,频繁拉稀,而且拉屎极臭,这也是一种排病气的反应。有这种反应的,一般胃肠有问题,或有肿瘤发生。肠道问题居多。
5、有的人会有咽喉肿痛,牙痛等,此时多喝水,或煮一点绿豆粥来喝,严重的可以停灸,等这些症状过去后,继续艾灸,可能还会有上述症状发生,一般反复几次后,就没有了上火的症状。(如果艾灸出现上火的情况,想快速达到祛火的目的,那么先停下来艾灸,借助于食物来达到降火的目的。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不干燥,小便不混浊。;常吃绿豆粥、荷叶粥或绿豆汤、莲子汤(不去莲心)。;多吃山楂、山药等健脾开胃、消食化积的食物。;每天要多喝白开水,或糖盐水,也可以降火;另外,可以多吃一些如苦瓜、绿豆汤、西瓜、冷饮等清热降火的食物。取冬桑叶3克,加上白茅根和麦冬,再适当加一些甘草,用来泡水喝,可以达到清热降火的目的。)
6、有的人初次艾灸的,会有发烧的症状,没有关系,多喝水,可以再督脉和膀胱经刮痧或拔走罐都会退热,而且降火气。
7、我的治疗理念是,治疗疾病,一定要给疾病一个出路,当艾灸后,元气聚集到脏腑的时候,病邪往往会自己找出路,这些出路不一定是我们设计好的,而是病邪自己习惯的路径。一般疾病在下肢排出的路径是我们理想的路径。可是疾病的排出是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他会自己寻找出路。
8、有的反应会出现头晕耳鸣,眩晕的,遇到这样的反应,可以停下来,休息几日。如果这种反应迟迟不过,在大椎点刺放血或刮痧,这种反应会慢慢消失,有的人会重复这种反应2-3次后,慢慢适应。
9、艾灸的走串,遇到这样的很正常,也不要大惊小怪,有艾灸的通串就比没有要好,经络的通串,提示经络疏通的是否通畅。
10、妇科疾病在艾灸的时候,有的会有褐色的分泌物,有的会有水样的,有的会有脓样的分泌物,这些都是艾灸在帮助调整和消炎,一般过一个阶段,这些分泌物会逐渐减少。如果有肌瘤,积液,囊肿等妇科疾病,在经期的时候,会有烂肉,血块,血水等排出,应该是肌瘤,积液,囊肿的分解。不要害怕,有上述疾病的人建议经期艾灸,给疾病以出路,月经期就应该是排出的路径。
11、经过几次艾灸,或一段时间的艾灸后,有的人会表现出肢体冰凉,这是寒气用艾灸后在体表的反应,有的是脏腑内的寒气表现在体表,这种反应在冬天和春天的季节更加严重,有这种反应的,说明身体阳虚的厉害。需要继续艾灸,同时配合患处的刮痧,或按摩等辅助治疗的方式,使寒邪尽快排出。一般到了夏季伏天的时候,这种反应可以消失。但是如果体内寒邪没有排尽,这种反应在其他季节还会有,所以坚持艾灸很重要。也许真的应了那句话“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对于寒邪较重的病人你需要断断续续艾灸三年甚至更久。所以艾灸是一个慢功夫。
12、拔罐过程中出现的水疱,是体内病原体某种病毒外排的一种现象,也是强制排毒的一个方法,在排毒过程中不要抑制水疱的产生。有的人认为是留罐时间长才会出疱,就缩短上罐时间。其实出疱跟时间没有关系,有的人还认为是火烧的,这些都是对出水疱没有从根本上去理解认识而已。对于火罐根治疗法中出现的一系列实际问题,我们不应该回避,而是要主动地面对,从中去了解它,认识它。经历了十多年的体会与实践,我总结出,其实出水疱是好现象,说明排毒快。在第一次上罐时,罐口就可能出现水疱,或脓水,出泡沫、凝血等现象,这些东西都是从肌体内排出的病气及垃圾,起罐后可以将水疱用牙签或针把脓水放出,用棉球及卫生纸轻轻擦拭即可。有条件的情况下冲个热水澡,效果更佳(提示:不论你出多少水疱,洗澡都没有影响,只会帮助你加速血液循环,这是最佳选择,请大家消除疑虑,不防试一试,亲身体验一下吧)。
-------------------------------------------------------------------------
艾灸注意什么:
1、注意寒冷,注意保暖,注意在艾灸的时候,尤其是冬季不要碰冷水。
2、艾灸期间不要生气,如果生气,气赌经络,艾灸就不会起作用,反之会加重气血的瘀阻。
3、大饥大饱不宜艾灸,饥饿艾灸容易晕灸,太饱艾灸气血运行慢,容易发生腹胀。
4、患有胃肠疾病的,艾灸期间不要吃食物,灸后半小时才可以吃饭。
5、艾灸前最好喝温开水200-250毫升,艾灸后要喝温热水200-250毫升,甚至更多一点。
6、艾灸前可以洗温水澡,艾灸后半小时,可以洗热水澡,稍稍烫一点皮肤的温度。
7、有些人艾灸的时候想泡脚,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水温要高于50度。
8、初次艾灸的人,一定要学会循序渐进逐渐适应热度,逐渐增添灸具,不要一下子上的太多,身体会吃不消,显得太燥。
9、皮肤起泡,小的泡自己可以吸收,大的水泡,一定要挑破后在这里拔罐,使里面的病水尽量拔出。然后温和灸,不要再使用艾灸罐,等泡痊愈后,可以继续使用艾灸罐。如果泡在关节活动部位,要的等待结痂后在灸,关节部位不容易愈合。
在家做艾灸的时候,可以配合姜、蒜、药等做隔姜灸、隔蒜灸、隔药灸。
隔姜灸:是用姜片做隔垫物的一种灸法。生姜辛温无毒,升发宣散,调和营卫,驱寒发表,通经活络
隔蒜灸:是用蒜做间隔物而施灸的一种灸法。大蒜辛温喜散,有消肿化结,拔毒止痛之功。
艾烟抗病毒、家里有人做艾灸、家人患感冒的几率也会大大降低。但是如果觉得就是受不了艾烟,也可以想点办法。下面就是网友反馈给单老师的小妙招:1、躺在离窗户近的地方,把电扇背对着自己,电扇头向外吹,艾条的烟很快被吹到窗外了;2、一个塑料小桶底部打个孔,插上洗衣机水管。艾灸时把小桶扣在艾灸上,管子的出口拉到窗外,这样烟就从管子排到了窗外。

艾灸的好处和坏处

艾灸的好处: 调和阴阳。人体阴阳的平衡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运用艾灸疗法的补泻作用,达到调和阴阳之功效。

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艾叶性温加之点燃熏灸,使热力深达肌层,温气行血。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宣痹止痛之功效。

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行。艾灸为温热刺激,可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血脉和利而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温阳补虚,补中益气。

回阳救逆。

防病保健,强身益寿。

艾灸的坏处: 灸器点上火后不可悬空过久,以免接触皮肤时温度过高,以致烫伤,如悬空太久,可先以手掌将灸器之温度搓低后再继续使用,每隔一段时间,应将灸器敲除支。

每使用灸条二至三条后,在灸器控制口会产生温灸油垢,应以毛刷清洗,以保持灸条之通畅。

温灸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温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

饭后一小时内不宜温灸

拓展资料:

艾灸: 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灸法的运用当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时间亦在石器时代。

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针灸治病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现代人说针灸,多数时候仅指针疗,已经很少包含艾灸的内容了。

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艾灸的常见问题及解答

1.什么是灸感?
答:灸之要,气至而有效。
灸感是在做艾灸时患者自我所感知的一种气的变化。各种各样,甚至千奇百怪,奇妙无比。不是亲身感受,很难体会其中奥妙。

第一种是灸火循经:多表现为透热、扩热、传热三种热感现象,这表明为体内的经气被激活推动循环起来了;比如灸足三里时热气会向下传感到小腿。

第二种是正邪相搏:多表现为酸、麻、胀、痛、痒的灸感,这表明为体内的经气被激发自动与病灶的邪气相搏斗。最常见的是风气大的患者发痒,湿气大的患者局部出水气。

第三种为开门驱邪:多表现为风、寒、凉、冷的灸感,这表明为体内的经气充足,开始将病气驱除体外了。甚至一些患者明显感觉有一股气从脚尖跑出去。

第四种是丹田气足,奇经八脉畅通。比如丹田整天暖洋洋,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等等。

灸感个体差异非常大,不是每个人或者每次都有。
2.问:为什么有些人艾灸后会暂时有疾病加重的反应?
答:艾灸后常常会有疾病加重的反应,这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那么病邪在体内寄居很久,他也不会轻而易举的乖乖就范。所以这时候就免不了有反应,你用艾灸的方式激发正气想把邪气赶出,那么邪气就先顽强抵抗。这时的正气不足,而邪气旺盛的时候,当你会有各种不适反应出来。

当你逐渐艾灸,体内慢慢累计了很多正气的时候,这时的病邪就会逐渐地赶出体外了。

3.问:艾烟有害吗?
答:艾烟无毒无害。
人类用艾的历史上万年。现在研究表明,艾烟中对人体有益的成分有几十种。而且,在临床中发现,艾烟对戒烟有非常显著而快速的作用。

艾烟具有非常好的抗菌杀菌消毒能力,对呼吸系统和皮肤病问题有很好的效果,可用于空气消毒,且对腺病毒、鼻病毒、疱疹病毒、流感病毒和腮腺炎病毒等有抑制作用。艾香味还可以安神助眠、镇定神经。另外,艾烟是艾灸发挥作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真正的艾灸是热敷或无烟艾灸不能比拟的!

4.问:妇科病怎么灸?
答:对于灸法来说,只要患者有「无神、无力」的阳虚表现,就可以用灸法,而且,重灸关元穴,可以将子宫瘀血和肌瘤(肿瘤)彻底破除;对于附件炎、盆腔炎,也有极好的疗效;而对于虚寒型不孕症男女患者,定能治愈,灸关元穴,止白带的功效极为显着。可以这样说,灸关元穴几乎可以治愈所有妇科疾病。

5.问:艾灸是不是万能的?
答:艾灸不是万能的。但艾灸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有效率和治愈率比一般中药西药都高,尤其能够根除现代医学棘手的慢性病,终身病,亚健康状态,同时也是最佳的减肥保健,延年益寿的方法,但是不能说艾灸什么病都能治。其中对于胃病的有效率和根除率都在90%以上。失眠的根除率在70%左右。关节病的有效率在80%左右,但是所用时间个体差异比较大。对于顽固皮肤病的根除率比较低,而且最麻烦的是在根除皮肤病过程中驱邪外出时部分患者皮肤症状加重,很多人接受不了。

只要灸时没有引起副作用,都应该坚持灸,尤其是慢性病,灸的过程中病情反反复复,需要有一定耐性。

6.人体部位的预示
肚脐下冷凉〈叫〉宫寒!
肚脐上冷凉〈叫〉胃寒!
腰上冷凉〈叫〉带脉寒!
肩上冷凉〈叫〉胆不通!
手臂冷凉〈叫〉肺气虚!
颈部冷凉〈叫〉膀胱虚!
手背冷凉〈叫〉气不足!
大腿冷凉〈叫〉脾胃虚!
小腿冷凉〈叫〉肠胃虚!

【艾灸完后几种特殊反应】

一、出汗:是皮肤排毒的一种体现,就是在艾灸的时候,感觉出汗,灸后出汗,这种现象有可能会持续几天或更久。

二、出红疹:当有的人出汗一个阶段后,会开始出红疹、硬疙瘩,这也是排毒的一种表现;一般继续艾灸,红疹会慢慢消下去,硬疙瘩,可以边艾灸边按摩,也会慢慢消失,这也是属于皮肤排毒的一种现象。

三、小便多:有些人艾灸后排尿特别多,这也是从尿道排出毒素的一种表现,此时应该多喝水,不用担心,这些现象都会慢慢消失,一般灸后尿频的,多是提示肾脏和泌尿系统不是很好,女性提示妇科会有问题。

四、拉稀:有些人出现拉稀,频繁拉稀,而且拉屎极臭,这也是一种排病气的反应。有这种反应的,一般胃肠道有问题,或者应该注意有肿瘤发生。

五、咽喉肿痛、牙痛等:有的人会有咽喉肿痛、牙痛等,此时多喝水或者煮一点绿豆粥来喝,严重的可以停灸,等这些症状过去后,继续艾灸,可能还会有上述症状发生,一般反复几次后,就没有上火的症状了。

六、发烧:此种症状一般发生在初次艾灸者身上,没有关系,多喝水,可以在督脉和膀胱经利用艾灸刮痧杯刮痧都会退热,降火气。

七、原有的慢性病会反复:当艾灸后,元气聚集到脏腑的时候,病邪往往会自己找出路,这些出路不一定是我们设计好的,而是病邪自己习惯的路径;可是疾病的排出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它会自己寻找出路。

八、头晕耳鸣眩晕:有的反应会出现头晕耳鸣,眩晕的,遇到这样的反应,可以停下来休息几日。如果这种反应迟迟不过,在大椎点刺放血或者刮痧,这种反应会慢慢消失,有的人会反复这种反应2—3次后,慢慢适应。

九、灸感的走窜:这是很好的反应,暗示着经络的通畅。

十、妇科疾病:妇科疾病在艾灸的时候,有的会有褐色的分泌物,有的会有水样的,有的会有脓样的分泌物,这些都是艾灸在帮助调整和消炎,一般过一个阶段,这些分泌物会逐渐减少。如果有肌瘤,积液,囊肿等妇科疾病,在经期的时间,会有烂肉,血块,血水等排出,应该是肌瘤,积液,囊肿的分解。

十一、排寒:有的人艾灸后会出现肢体冰凉,这是寒气用艾灸后在体表的反应,有的是脏腑内的寒气表现在体表,这种反应在冬天和春天更加严重,有这种反应的,说明身体阳虚的厉害,需要继续艾灸,灸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同时配合刮痧或者按摩等辅助治疗的方式,使寒邪尽快排出。一般到了夏季三伏天的时候,这种反应可以消失。但是如果体内寒邪没有排尽,这种反应在其他季节还会有,所以坚持艾灸很重要。

十二、灸后上火:表现为口干舌燥,牙龈红肿,头晕等,秋冬季节艾灸后更为易于上火。艾灸擅长的是补阳,灸后体内阴阳暂时被打破,阳气上延,即表现为上火的症状,一般为正常现象,注意以下几点:

1、适当控制艾灸的火力和时间,可以根据自身体质虚寒的程度,灵活掌握艾灸的时间。

2、灸前灸后多喝温开水,艾灸属火,可加速新陈代谢和体液循环,适当补充水分很重要,以温开水为宜。

3、若有上火的感觉,可以灸下涌泉、太溪、或者盐水泡脚,以引火下行,并注意饮食清淡。

十三、灸后有水泡:灸后起泡,有水泡和脓泡,大都是灸到一定程度寒邪外排所致,很多是灸后不知不觉起的(烫伤除外);泡破邪出,说明灸的有效果了,可以用针刺破,每天对着患处继续艾灸,艾灸可以杀菌消毒,促进愈合,一般不用包扎;也可以用针刺破后将艾灰直接涂到水泡上,期间可能不断有水排出,痊愈时间因人而异,一般一个星期到两个星期之间,期间患处尽量不要碰水。

十四、灸时灸后皮肤奇痒:开始灸出现这种情况说明风邪在体表,有的是灸了一段时间出现这种情况说明风邪比较深,都是灸的有效果的表现,坚持灸即可缓解。

艾灸排毒反应是正常现象!一定要正确对待艾灸的排毒反应,千万别中途放弃治疗,否则功亏一篑!

【艾灸排毒的11种反应】

1
与排风寒有关的反应

据临床观察,大多数患者都有风寒外排的反应,多以打喷嚏,流鼻涕,感冒,咽喉痛,关节痛,放屁等形式出现,或从头顶,四肢末梢往外冒凉气,更有甚者全身或半身发冷,盖两床厚被都无济于事,量体温还正常,反应持续时间多为一两天或三五个月不等。

灸时、灸后皮肤奇痒,开始灸出现这种情况说明寒邪在体表,有的是灸了一段时间出现的说明寒邪比较深,都是灸的有效果的表现,坚持灸即可缓解。

2
与排郁气有关的反应

郁气的外排以烦躁易怒,看谁都不顺眼,悲伤或委屈易哭等情绪变化为主,多伴有打呃逆,肛门排气,肝胆区和反射区酸痛等反应。特别是性格内向而又心胸狭窄的女性病人多此类反应,反应持续时间一般数小时至1-3天,少数患者可达数月之久。

3
与排痰湿有关的反应

排痰湿多以咳吐,痰变多,呕吐,痰涎或腹痛,腹泻,泄水样稀便,胶凉样粘稠大便。头面、四肢浮肿,半侧身体浮肿,乃至全身浮肿,排尿困难或小便频数浑浊刺鼻,局部或全身冷汗、粘汗。灸感可由最初的迟钝型转变成了敏感型

4
排火热邪毒有关的反应

排火热邪毒多以疮痒,痈肿,发烧,类似湿疹伴奇痒,面部或身体出现丘疹或好久以前长过脓包,现在又开始了,或大小便火烫灼热等反应形式外排。放心,只要彻底的排出就好了

5
与排淤血有关的反应

淤阻在体表经络之中的淤血,以瘀斑方式排出瘀阻在胃肠则多以深褐色或酱黑色大便排出,瘀阻于心肺则多以痰中带血丝血块为主外排,瘀阻于胞宫的多随经血外排,甚至里面有组织包块或烂肉,有痔疮的人会暂时出现便血的现象,颜色很暗深。

6
与睡眠有关的反应

艾灸后常常会有失眠的症状,如果出现初次艾灸后失眠,也是一种反应,此时的失眠,多很疲乏无力,或嗜睡。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艾灸后,这时如果睡眠很少,但不会出现疲乏无力的现象,反而因为艾灸,而显得精力充沛。此时,不要因为睡眠时间的不足而烦恼,也不要刻意用安眠药来凑够睡眠的时间,主要看你自己的精力是否充足,灸中脘还会很快改善脾的功能。

7
发热反应

发烧反应属于全身综合性的剧烈反应之一。多在自身康复机能完全发挥作用后出现,表示气血旺盛,体质增强,是机体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一般发高烧反应,体温在39-40度,反应持续时间一周左右,少数低烧患者,体温在37.5度至38度之间时,反应持续十几天甚至一至两个月。

8
疾病加重的反应

艾灸后常常会有疾病加重的反应,不过请别担心,这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我们人体是个整体,这里有阴阳之分,不可能只允许正气存在而把邪气都驱逐。那么病邪在体内寄居很久,他也不会轻而易举的乖乖就范。所以这时候就免不了有反应,你用艾灸的方式激发正气想把我赶出,那么我就先顽强抵抗。

这时的正气不足,而邪气旺盛的时候,当然你会有各种不适反应出来。当你逐渐艾灸,体内慢慢累计了很多正气的时候,这时的病邪就会逐渐地赶出体外了。

9
艾灸的走窜现象

这更是可喜的现象。有时候我们艾灸中脘,会有肝区不适,或会有胃脘部不适,这很有可能你的肝有隐患或你的胃有疾病,艾灸就会主动帮助你去调整,这就是艾灸的通窜功能。所以说,我们的身体有一个自我调整的功能,只要你调动的好,这些都会起来工作。假如你艾灸关元穴,也许会反应出你妇科方面的隐患或前列腺方面的问题或生殖系统的一些疾患。人体“阴阳”的升降是有其固定的规律的,元气逐渐充足了,“阴阳”就必定按照其规律运行,该升的就自然会升,该降的就自然会降,根本就不必用人为的方法去调动升降

10
艾灸的上火现象

很多人艾灸后会出现口干舌燥,这也是艾灸的一种反应,这种现象表明阴阳正在调整,阳不胜阴,这时要多喝白开水。此时患者会觉得喉咙异常干痛,这是病邪(寒邪)逐渐外发时的必然症状(病邪被驱赶到哪里,哪里就会出现西医所谓的炎症,此时许多中医专家都会任认为灸过火了,会立即停止治疗,使得功亏一篑)

11
类似过敏的现象

有很多人艾灸后身上出现很多红疹的现象,很多人以为是过敏了,然而并不是,其实这些都是真阳元气驱赶寒邪外出的表现。也是病邪在体表的反应。如果此时停灸,病邪还会入里,侵蚀脏腑。如果此时皮肤表现严重,可以用放血疗法使邪出有门。可以在大椎、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还有委中穴放血,给病邪以出处。

控制排毒反应的5个技巧

虽说排毒反应对于艾灸疗效来说是可喜的,是艾灸起效的反应。而过于剧烈的排毒反应有时候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困扰,这时候就可以采取一些技巧了把排毒反应控制在你想要的程度上。

1
类似过敏的现象

可以根据自身体质虚寒的程度,选择适当的灸具、火力,灵活掌握艾灸的时间。艾艾贴是温和灸,且底座带有拔罐效果,比较安全。排便反应太严重的可以先从脚下灸起先,少量逐渐增加。

艾灸是不能着急的,一般需要一星期休一天,慢性病重病可以坚持灸十天左右再休息。要因人而异,自己的感觉很重要,保健灸更可随意些,坚持很重要。切不可过急。

2
控制艾条质量和烟量

艾灸的时候注意通风。但不可以对着风吹。适当的艾烟是艾灸必须的,艾烟里的艾精油可以安神、杀菌消毒、渗透经络,走三阴,尤其对皮肤病、呼吸系统疾病是必须的。但是烟量过大会使人头晕、易于上火,尤其是次的艾条,假的艾条,不可不察。劣质艾条不但对身体无益,还有害。

3
灸前灸后多喝温开水

艾灸属火,可加速新陈代谢和体液循环(我们艾灸时,很多顾客中间要上好几次厕所),补充适当的水分很重要,以温开水为宜。艾灸前喝一杯温开水,艾灸后最好半小时后再喝热水,要稍微烫一些。

4
控制上火的感觉

若有上火感觉,可以通过灸涌泉穴,三阴交,太冲,足三里,或泡脚,引火下行的方式来控制上火的感觉。

5
控制灸后起泡

灸时出水汽,灸后起泡,有水泡和脓泡,大都是灸到一定程度寒邪外排所致,很多是灸后自己不知不觉起的(不小心烫伤除外)。泡破邪出,说明灸的有效果了。

可用针刺破,每天手拿艾悬灸下,艾灸可以杀菌消毒,促进愈合,一般不用包扎。伤口较大的可以放一个创可贴。期间可能不断有水排除,痊愈时间因人而异,一般一个星期到两个星期之间,期间泡处不要见水。

艾灸会把身体灸坏吗?长期艾灸却没变健康该怎么办?

本 期 导 读

刚开始艾灸,常担心自己不适合艾灸,或在遇到一些身心变化的时候,怀疑把身体给灸坏了。这篇文章解答你的疑惑,建议收藏反复看哦。


初学艾灸,心里没谱,总有各种各样的担心。


担心的事很多,归结起来,不外乎是:


1.担心艾灸对身体有害—— 是不是给灸坏了?

2.担心艾灸对身体无益—— 怎么艾灸这么久还没恢复 健康 ?

问题有二,那就分两点说说吧。


艾灸会不会把身体灸坏?


先说第一条, 符合规范的艾灸是不会把人给「灸坏」的


这里说的规范的意思是,我们为人施灸之前,要先判断他/她能不能灸,判断的标准有两条:



也就是说,排除艾灸禁忌症后,如果施灸时,被灸者有灸感,可以放心大胆地灸。

总担心把人给「灸坏」的朋友,其实是对灸感理解不够透彻。要知道,灸感不只是灸的地方不烫这么简单。


你想想看,点燃的艾条温度很高,跟皮肤距离很近(有时几乎贴着皮肤),为什么灸的地方没感到烫呢?


有时候灸的地方还不变红,甚至变得更白。


答案很简单嘛,艾热跑到别的地方去啦,更确切地说, 艾热被人体主动吸收、并且被人体主动运输到需要的地方去啦!


这里特别强调,艾热进入人体的方式是人体主动吸收,主动,意味着人体的神还在,并且能够指挥身体去获取能量。


人天生自带的这位神医,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修复人体,比如你累了睡一觉起来,精力又充沛起来,就是这位神医努力工作的结果。


在它的指挥下,吸收进来的能量(艾热),能对你的身体有伤害吗?


我也知道多数担心「灸坏」的朋友,是由于灸后的反应太大。


比如本来大便挺正常的,每天早上起来准时排出黄金条,艾灸一段时间后反而开始闹肚子,稍微吃点不干净的食物就一泻千里。


已经深入学习艾灸的朋友,可能马上能够领会到这很可能是排病反应嘛!


如果身边有熟悉艾灸的朋友,又懂脉诊,可以请他/她帮忙诊断一下,就可以下断言:这是排病反应(此时脉诊常可一锤定音)!

普通人遇上大的灸后反应时,该怎么去判断这是排病反应(往好转方向)还是「灸坏」了呢?


这时候要回到艾灸的根本问题上来,要追溯自己被灸或者自灸时,灸的地方烫不烫?


如果灸的时候,灸感很好,甚至都被灸睡着啦,那此时你遭遇的灸后反应,很有可能就是排病反应。


而如果被灸时,被灸处灼痛,全程依靠坚强的意志力才扛下来的,那不好意思,您这般折腾之后,身体的种种反应,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我只知道,烤肉不是灸,烤肉之后,还怎么好意思叫「灸坏」呢?要叫,也得叫「炙坏」,或者烤肉后遗症,您说是不是呢?


话到此处,想必你也看出来了,只要不胡乱烤肉,踏踏实实地灸,灸进去,是不存在「灸坏」这一说的。



艾灸很久了,怎么还没恢复 健康 ?


来看第二个问题,艾灸见效慢,该怎么办?


谈这个问题之前,先得说一个关于灸感的误区:


很多人嘴里的「没有灸感」,是没有热感——这样其实局限了灸感的类型,要记住, 只有在灸处发烫时,才能叫「没有灸感」。


并且,如果你自灸或者被灸能出来「非热灸感」,也就是被灸的地方一点都不烫,而身体的其他地方出现了痛、胀、麻、痒等感觉时,恭喜你,你的身体很好地利用了艾热,及时发现潜在的病灶。


小病灶没机会酿成大病,就被身体及时发现,赶出体外啦!


这些「非热灸感」,表现得越剧烈(已经排除艾灸禁忌症的前提下),说明身体内正邪相争得越厉害,如果能够一鼓作气把灸量加上去,艾灸后的效果常常是立竿见影的。


而表现得很平静的「非热灸感」,譬如灸处也不烫,但其他地方也没有热感或其他感觉,多少给人一种没挠到痒处的不爽感 ,自灸的朋友,此时往往容易换地方灸。


换地方灸不是不可以,只是在治病的效率上多少打了折扣。


比如一次艾灸两小时,能全程守住一个点灸的朋友,身体可以稳定地吸收艾热,不需要做特别的调整。


而另一位朋友,两个小时灸了七八个穴位,还没等身体调整到稳定地吸热状态,就又叫身体作调整,这样子艾灸的效果肯定很差。


要记住,一次施灸过程中,换点越多,效果越差。


如果是天天灸,最好也做到每天灸同一个点。


这么做的目的,是给身体一个节奏,类似于三餐定点吃,到了饭点吃饭就香,到了「灸点」灸得就爽。


但坚持这样的原则,不用特别刻意。我们每天的身体状态都不太一样,譬如昨天不小心淋到雨,有点低烧,平时都是守着肚脐灸的,今天能不能换成灸大椎退烧呢?


这是完全可以,并且是非常提倡的!


我们先要把短期内的不适处理好了,身体才有本钱去清理长年累月积攒下来的「伏邪」,你说对吗?


如果同样淋到雨,也是低烧的朋友,仍然继续守着肚脐灸,是不是就错了呢?会不会这根灸肚脐的艾条,没有起效,就白白浪费呢?


在此,我想很诚挚地跟大家分享一句话:



前提当然是,这根艾条是用来灸,而不是用来烤肉。


就像这位每天灸肚脐的朋友,灸肚脐后,感到犯困就沉沉睡去,醒来发现虽然还有低烧,精神却好了许多,第二天还是守着肚脐灸,很快低烧也退了,整个人的状态完全恢复啦。


你说这是为什么呢?不外乎还是艾热被人体主动吸收后,人睡得好,本神——这位神医工作起来效率高,外来的邪气最后被清理干净啦!

最后还得说一点,很多人艾灸的效果不明显,不是没有坚持艾灸,也不是没能够守住穴位去灸,而是灸后太不注意休息和保养!


像在灸馆灸一个下午,然后回去加班到凌晨三点,我只能说:别这么作行不行?


艾灸后保养最好的方式就是多睡觉。 睡不着?闭目养神也是很好的保养方式。


最忌讳灸后熬夜、闹情绪、喝冷饮,真这么继续作着,那就别整天抱怨为啥灸了那么久,身体状况还是没很大的改善吧。


总结一下: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艾灸之后,身体反而出现更多问题,是好还是坏?”,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艾灸养生信息。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