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的孩子戴眼镜的越来越多了,有的甚至才上幼儿园就戴上了眼镜。小小年纪就在心灵的窗户上架上厚厚的玻璃片,让孩子从此与世界多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我国数据显示,8到12岁的中小学生,其中47个儿童就有一个近视,近视发生率约为23%,中学生为55%,大学生约为76%,全国近视约为3亿人,其中青少年约为2亿人。近视问题成为家长非常关注的问题。
近视的比例每年都在升高,引起近视的原因就非常值得家长们关注了。其实近视的发病因素有内因和外因。
内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和发育因素。近视有一定的遗传倾向,高度近视更是如此。有遗传因素的患病年龄一般比较早,都在600度以上。如果家长本身是高度近视的就要密切注意了。发育因素的近视是婴儿天生眼球较小,如果在发育过程中过度过快,就会产生近视。
外因主要就是学习工作的环境影响。现在的小孩学习压力大,做作业经常到半夜,让眼睛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而且睡眠也不足,长时间下来就会导致视力减退。
加上现在电子产品普及,从1岁的小朋友到初高中生,都离不开手机、电脑、电视,电子产品的辐射会对孩子的眼睛也会产生一定的损伤。
青少年的近视问题,很多家长会选择在成年之后做激光矫正手术。但是近视激光手术以后,虽然说眼睛已经达到良好的视力,但是并不能改变本身近视眼的本质。如果不注意用眼习惯,很可能会再次出现近视的状态。
其实如果想要从根本上缓解和改善近视,可以从中医角度去解决。
中医上来讲,眼睛是反映五脏的情况。中医认为,“皆上注于目而为睛”,“目得血而能视”,意思是说,五脏六腑的精气上升到眼睛,使眼睛得到气血的滋养,而能看到外界的景物。
所以,中医看来,眼睛与各个脏胕都有密切的关系,如眼睑属脾,眼白属肺,大小眼角的血络属心,黑眼仁属肝,瞳孔属肾,他们正好像是五个轮子,轮轮相扣。因此近视的问题从中医的辩证上来分析,主要是有四大类型。
一、心阳不足
心阳不足的就会表现出近视清楚,远视模糊,全身症状,见于面色惨白,心悸,神疲健忘,乏力,多梦,情绪抑郁,或是易烦,易怒。口干舌燥,眼涩少泪。
二、肝肾两虚
这种近视比较久,眼前偶尔会出现黑蒙、眩晕或者眼花,在做眼部检查时,我们可以看到玻璃体混浊,眼底可见近视弧形斑,网膜成豹纹状改变,全身可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夜眠多梦。
三、脾气亏虚
其主要表现为近视清晰,远视模糊,视力很容易疲劳,特别是病后体虚,食欲不振,四肢比较乏力。
四、气滞血瘀
眉棱骨疼,或表现出情志不舒,头晕耳鸣。气滞血瘀型症状,表现为近视清晰,远视模糊,久视则眼球酸胀干涩或者疼痛,目眶紫暗。
因此在中医辨证下,要改善视力问题,以调理人体脏腑,补气升血为主,辅以活血化瘀、开窍明目之法,使气血调和,放松睫状肌,改善眼底血液循环,使目受血而能视。
艾灸能为人体提供纯阳力量,阳气足气血才会调和,五脏六腑运转起来才会生机勃勃。所以用艾灸来改善近视,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引起近视的内在原因,让孩子不再受近视的困扰。
艾灸调理近视的原则是以滋补肝肾,养血明目为主,取穴以眼周围穴位为主。
在眼部温灸器里面放置专用艾灸条点燃,在眼周穴位艾灸,感觉微热或周围皮肤潮红,再艾灸睛明、鱼腰、瞳子髎、四白等穴位。同时还可以加灸内关穴,血海穴,阴陵泉,涌泉穴,效果更加显著。
艾灸主穴——
● 睛明穴
(睛明穴)
● 鱼腰穴
(鱼腰穴)
● 瞳子髎穴
(瞳子髎穴)
● 四白穴
(四白穴)
● 内关穴
(内关穴)
● 血海
(血海穴)
● 阴陵泉
(阴陵泉穴)
● 涌泉穴
(涌泉穴)
艾灸对睫状肌痉挛性引起的假性近视,具有立竿见影效果,一般浅度近视,艾灸后具有显著改善视力之功效,儿童、青少年的假性近视可以做到摘掉眼镜的效果。对于老花眼、眼朦亦有一定的效果。
此外,艾灸时中草药的特殊气味还可以对患者的视神经进行有效良性的刺激,使患者头脑清醒,眼睛清明。因而,艾灸对于近视以及各种眼睛的疾病都很是有很好的效果的。
艾灸虽然效果好,但是,如果患者继续坚持原先的过度用眼习惯,近视眼迟早还会找上门来。如果在艾灸近视眼治疗期间,患者依旧是原先的用眼习惯,甚至会加重近视眼的症状。
因为,艾灸会活络患者的眼周穴位,在艾灸调理之后一定要让眼睛得到有效且足够时间的休息,此时,患者如果过度用眼,将会导致视力进一步下降。
所以,在艾灸调理近视之后,一定要改正自己原本的用眼习惯,避免用眼过度,再次对眼睛造成伤害。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擦亮心灵的窗户,艾灸让你更“光明””,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艾灸养生信息。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