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针灸,顾名思义,即可针,也可灸,其实它们同属针灸学,共同组成一门临床学科。而不是被人们片面的认为针灸就是指用针刺的方法来行医治病。《医学门》这样记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灸法就是通过灸火的温热性刺激,来激发经络腧穴的气血,从而达到全身调整的疗法,通过温热性刺激,起到助阳的作用,由于它使用起来比较方便,简单易行,毒副作用小,开始越来越被当今社会推崇。其实早在火器时代就已经出现艾灸,在《孟子》中还有这样的记载:“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见的其历史之深远。
中医中的艾灸就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达到防病治病一种治疗方法,因为艾叶芳香,味辛苦,性温,具有温经止血,止痛散寒的功效,而且易于燃烧而不起火焰,热力温和持久,易于渗透肌肤。从而发挥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及防病保健等作用。现代临床为了治疗和施术的方便,常常把艾叶制作成各种类型,如艾条、艾柱等各种形状,也有的为了达到更好的疗效,在其中还掺入了芳香化湿、行气活血、温阳散寒的药物粉末以增强疗效。以致运用起来非常方便、快捷,又比较经济,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采用艾灸的方法来调节身体。
在注重养生保健的今天,艾灸一定适合每个人运用吗?针对你的体质以及身体状况,你知道怎样选择艾灸吗?其中的禁忌你又知道多少?
从中医角度来讲,艾灸的适合非常范围广,和针法一样,各科都有它的主治病症。但是艾灸的方式只适合风寒性体质及阳虚的人。热证、阴虚者,则由于体内火旺,做艾灸的话可能会加重内热而导致上火。总的原则是:阴、里、虚、寒证者多灸;阳、表、实、热证少灸。更通俗的讲常常手脚心发热、怕热的人属于阴虚,肯定是不宜做火疗的。而阳虚的人正相反,手脚发凉又怕冷,这类人则可以做艾灸。另外,针对皮肤敏感或是长有疖子、皮肤破损以及患有易出血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紫癜等)的人也不适合做艾灸。但是也有些实热证的急性病,如疔痈疮毒、虚脱、厥逆等,却可用艾灸。所以在这里建议大家,想做艾灸的人最好先到中医院进行相关咨询,对自己的体质有个基本的了解后再自行施治。
了解到自身的体质而选择适合自己艾灸的方法,这对我们的养生保健才好起促进作用。其实书本上记载着很多关于艾灸的方法。因为这里我们主要讲述的是艾灸的家庭保健,所以有些不方便我们自己操作的方法,我就不一一罗列,就推荐几种接地气的,操作简单且实用的给大家。
第一、艾条灸 :是最直接的也是临床常用的
其法直接将点燃的艾条置于要灸的穴位上一寸左右的高度进行熏烤,灸至局部灼热红晕为度。一般每个穴位持续3-5分钟。
第二、温灸器灸
温灸器是选用金属或木料加工制作而成辅以艾灸的用具。目前市场上,淘宝里到处都有售卖,形状各异,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觉得那种方便适合自己而进行自行选择。其方法就是将点燃的艾绒、艾条或药条放入温灸器内,置于要灸的部位进行烫灸,达到局部温热潮红为止。
第三、隔灸:为了加强艾灸疗效,配一些辅助用料的灸法
隔灸就是在艾条与穴位皮肤之间加一层隔物,这种灸法可以针对不同的疾病起到更好的效果。
1.隔姜灸:用鲜生姜切成厚约0.2 ~ 0.5cm厚的姜片,上面以针穿数孔,置于穴位上,再放艾柱点燃灸,同样至皮肤潮红湿润为度。其作用适用于活血化瘀,温中散寒止痛等功效。
2.隔蒜灸:其法同上,其作用多用于解毒消炎、消肿定痛等,临床上还用此治疗肺结核及疣等皮肤病证。
3.隔盐灸:其法用食盐填敷于肚脐,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再置艾柱施灸,此法多用于各种腹部疾病,比如痛经,小儿不尿、急性腹泻等等。
4.隔附子饼灸:其法用附子末和酒做成硬币大小的饼,晒干,中间同样针刺数孔,再置艾柱施灸。因附子辛温大热,有温肾壮阳之功,适用于阳痿、早泄、指端麻木等病症。
以上灸法,用料简单,操作方便,可以根据自身体质的情况,而选择不同的灸法,起到更好的效果。
运用艾灸不仅有禁忌,也还有很多注意事项,以下几点还需切记:
1.施灸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烫伤,由于艾灸以火熏灸,防止艾柱翻滚,火星落下,烫伤皮肤和衣物。另外艾灸时还要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尤其是皮肤感觉迟钝的老年人或小儿,艾灸时要随时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2.颜面五官,浅表大血管部位以及直接暴露的地方不建议艾灸,防因操作不当而烫伤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3.妊娠期妇女,尤其是其腰骶部、下腹部不建议施灸,因为艾灸可激发人体精气气血顺畅,从而引起流产或小产风。
4.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以及经期妇女忌灸;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也都不建议自行艾灸。
5.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也就是先上后下,先阳后阴。做到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6.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如果艾灸造成局部灼伤起泡,轻者注意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果水泡较大,可用无菌针或消毒针刺破放出水液,涂抹龙胆紫药水,用消毒敷料加以保护,防止感染。
欢迎关注我,一起学习更多的养生保健知识,欢迎留言,相互学习探讨!
一、艾灸的好处
1、现在的女性朋友很多都有宫寒,手脚冰冷,月经不调等症状,这基本是寒体所致, 面对这样的情况,可以经常的艾灸关元穴和神阙,让艾灸的温热将身体的寒气排出体外,解决困扰女性的寒体问题。
2、现在的年轻人经常坐在办公室,很少运动,所以一般的都体质不是很强,特别是女生,艾灸不但可以治病,还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所以当自己身体虚弱的时候可以常灸足三里,会有很好的改善作用的。
3、很多女孩子的皮肤不是很好,脸上有斑点,还有黑眼圈、眼袋等问题,这大部分是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爱就可以改善这些症状,帮助女性排毒养颜。
4、现在很多的人因为长时间的对着手机和电脑,经常颈椎疼痛,这样的情况可用艾灸风池穴及大椎穴,能够有效的缓解颈椎疼痛和肩膀僵硬。
5、艾灸还可以治疗感冒,小孩子感冒了,家长可以每晚给它艾灸十五分钟,对身体有很大的好处。
6、当自己饮食不当造成腹泻,影响胃部的时候可以艾灸足三里、中腕,保护好我们的脾胃。
二、艾灸的坏处
1、艾灸是非常的有讲究的,自己在家里艾灸的时候,不注意火候或者艾灸的时间过长很容易导致皮肤发红,严重的还会因为高温引起皮肤长水泡、化脓。
2、身体的穴位是跟五脏相通的,所以不是每个穴位都可以随便艾灸的,灸错了很容易引起身体的不适,特别是孕妇,一不小心就很容易导致流产,所以孕妇在艾灸的时候要特别的注意。
3、有些人刚开始艾灸的时候会出现失眠的现象,这种现象随着时间的推延是会消失的,所以大家不用担心。
艾灸是现在非常流行的一种养生的方式,因为它的效果比较的明显、而且操作十分的简单,在网上买的艾柱价格也不是很贵,所以很受现在年轻人的喜欢,但是艾灸跟其他养生治疗不同,它需要持之以恒的做,不能
够急于求成,这样才会达到最佳的效果。
艾灸的禁忌症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艾灸的注意事项
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 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防止晕灸 :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做完艾灸后注意事项
1、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完毕,全身毛细孔打开,易受寒凉。
2、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便于排毒,水温可以稍微高点。不可以喝冷开水,夏天也是。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3、艾灸后不可以马上洗澡。道理同上。一般情况下,洗好澡后再艾灸。或者艾灸完,隔开几小时后再洗澡。
4、艾灸完,如果出现疲劳乏力精神不济,属正常现象。此时身体在进行休整,可稍事休息,不必劳累。
艾灸后多久可以洗澡
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完毕,全身毛细孔打开,易受寒凉。
艾灸完注意哪些事项
一定要多喝水、不要过度活动。
艾灸完之后要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紧张就可以。
不可以直接沾水刺激皮肤。可以用热水水洗。
还有就是不要着风,避免对身体产生不良的反应。
冬天艾灸后的注意事项
注意保暖就可以了。其他的同上。
①补中益气艾灸养生方
【施灸方穴】百会、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渊。
【方穴功用】益气行血、通经活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健脾和胃、温中散寒、脾肾双补、化水利湿、调和营卫。
【方穴主治】可作为一切亚健康艾灸养生保健的基础施灸方穴,还可治疗气虚血瘀之中风、胃脘痛、腹胀、腹泻、气短、乏力、腰腿无力、浮肿等症。
②五脏俱补艾灸养生方
【施灸方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
【方穴功用】补五脏、调气血、安神定志、通经活络。
【方穴主治】为背部膀胱经穴位,可用于强身健体、防治亚健康、体质衰弱。还可治疗心悸气短、腰酸乏力、中风后遗症及一切虚劳损伤。
③独灸关元养生方
④呼吸系统艾灸养生方:
风门、身柱、肺俞、足三里
⑤心血管系统艾灸养生方:
高血压:风门、曲池、足三里、阳陵泉。
冠心病:身柱、郄门、三阴交,也可以灸膻中穴。
⑥消化系统艾灸养生方:
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阳陵泉
⑦神经系统艾灸养生方:
大椎、身柱、 肾俞、足三里
⑧泌尿生殖系统艾灸养生方:
肾俞、关元、三阴交、足三里
⑨一般强壮艾灸养生方:
此法自古盛行。作为平常健康灸,可取足三里、中脘、关元,或单灸足三里,也有很好的健身作用。施行健身灸法,一次十数分钟时间多不过30分钟,既无多大痛苦,又经济节约。长期坚持施灸,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进健康,其效果绝对不亚于服用膏方,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保健方法。
对于女人而言,艾灸能起到哪些养生保健的作用?
艾灸,众所周知,暗示由A 1 YE制成的材料产生的热量,以刺激穴位和特定部件。根据女性的生理特性和常见疾病,艾灸可以对几个重要的针灸点进行。
我们的常见妇科疾病,如不规则月经循环,痛经,闭经,长血容量,异常血,阴道脱垂,不容易怀孕.等待,然后我们可以艾灸(肚脐),气孔(在肚脐上是1.5英寸)和瓜园点,它是一种艾灸腹部。由AI燃烧产生的热效应可以刺激下腹部的针灸点,疏通身体的脉冲,减少腹部脂肪,温暖的子宫,加速盆腔中的血液流动。也就是说,减肥,也加速排毒,调节和治疗上述妇科疾病的作用。
大多数女性将注意第——个美容美容。谁不希望他的皮肤在白色,脸部是桃子,那么你必须养穴(两英寸的膝盖,大腿内部),这里是血液的集合,统治各种血液相关的条件当没有疾病时,AI也能够为血液充电。还有另一个泰西(脚踝区域,内尖的绝缘和凿子)和Zusanli(腿部膝盖,下侧的外侧,大约四个手指),常见的两个针灸点可以滋养肾脏干燥皮肤,暗沉发挥了良好的改善效果。
男女适合艾灸,甚至新生婴儿也是艾灸。它对许多疾病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如果您想要艾灸,您将在艾灸前咨询相关的职业,并不盲目遵循。在夏季,高温,杨,经络相对光滑,是艾灸季节的好季节。艾灸不饿,注意关闭空调并保持自然通风。
心脏肮脏,肾水可以滋养肝脏肝脏,扁平肝灭火,肾水到心脏,可以约束心脏和火,中医说,心脏肾交叉,水,但失眠。等待疾病。艾灸仍然能够构成内脏器官的内部器官。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中医艾灸—家庭极简养生保健疗法,助你通经活络,祛湿逐寒”,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艾灸养生信息。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