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艾灸

每日针方,▏\

时间: 2023-03-13 16:12:24


失眠的根本原因在于阳不入阴,阴阳失调。任为阴脉之海,主一身之阴;督为阳脉之海,主一身之阳;督脉的背部分支走向足太阳,与足太阳关系密切。赵教授一般选取任脉的巨阙,巨阙是心的募穴,俞募配穴能够使得经气由阳行阴,由阴行阳,阴阳互通,腹背前后通应,从而达到阴阳相对平衡和阴平阳秘的状态。

治疗方法

所谓"有诸形于内,必形于外",失眠患者其背部督脉和膀胱经的某些穴位多有压痛,应用这些阳性反应点治疗失眠效果较好。

具体方法:先通过推循法、点按法,循胸1至腰5逐步按压,探查背部的阳性反应点,然后于最疼痛的阳性反应点对应节段棘突下及对应的两侧背俞穴上施针、艾灸。通过赵教授长年的临床经验总结,以及本课题组的临床研究发现,失眠患者的阳性反应点多集中在脊柱的T4、T5节段及其上、下、左、右的对应俞穴位置;而脑为元神之府,督脉和膀胱经均入络于脑,故将这些阳性反应点统称为"背心调神五穴"。

临床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失眠病人,尤其是肝郁化火证型的患者,在左右背俞穴呈现整体的低痛阈反应,或许也提示其由于气机升降失常,造成背部肌肉的紧张僵硬状态,治疗时先进行大面积的肌肉放松按摩,可提高此类患者的临床疗效。对于背部紧张、胸椎椎间关节略有错位、胸闷憋气的患者,在施针前会先行背部广泛揉法,继行背部按法,按法的具体操作为:嘱患者俯卧。医生站于侧方,以两掌重叠置于背部胸椎错位处,先嘱患者用力吸气,再嘱患者用力呼气,医生双手也随之向下按压,至呼气末,瞬间用力,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胸闷气短的病人行此手法后多会立即缓解。


典型案例

患者王某,女,55岁。2018年10月6日初诊:患者自述入睡困难2月,每晚需服用安眠药才可就寝,醒后不易再次入睡,无早醒。伴有脘腹胀满、嗳气、后背部有窜痛、汗多、晨起口苦。脉弦,舌暗,舌尖红。

诊断:失眠(痰热内扰)。

治则:清热化痰,养心安神。

手法:嘱患者俯卧,查T4、T5节段明显压痛,故针刺身柱、T4下间隙、神道、灵台,双侧的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风池、神门、内关,百会等,以上穴位平补平泻;配以曲池、大椎、阴陵泉等,行提插捻转泻法,留针20min;起针后用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心、耳中、神门、皮质下、交感等,嘱患者每日按揉3次,每次20下。


2018年10月20日二诊:睡眠质量有改善,醒后可以及时入睡,嗳气减少,近日出现胸闷气短,咽痒的症状,无痰,脉右寸大,苔黄,晨起口苦。


手法:先嘱患者俯卧,行上背部广泛揉法,继行按法,患者胸闷气短的症状即刻缓解;后嘱患者仰卧,针刺百会、四神聪、印堂、神门、内关、巨阙,以上穴位平补平泻,阴陵泉、内庭行提插捻转泻法,留针20min。耳穴同前,另外加脾、内分泌。


2018年10月24日三诊:睡眠明显好转,针灸后当晚,即有浓厚困意,随即停服安定,至今未再服用也能迅速入睡。仍会凌晨2~3点醒来,但能迅速入睡。刻下舌红,脉弦,晨起口苦。

手法:针刺风池、T4下间隙、神道、灵台、厥阴俞、心俞、督俞、神门、申脉、照海等平补平泻;使用百笑灸筒,温针灸申脉穴。耳穴治疗同前。


两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睡眠质量再无波动,停用安

中医治疗失眠一定要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从整体着手,务必使患者体内气血阴阳平衡。用灸法一般不灸头部,务使阳不上亢,宜多灸下焦与下肢部,以引火归原。失眠还一般与心理因素有关,因此可做适当的心理治疗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每日针方,▏”,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艾灸养生信息。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