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经散寒,促进人体气血的运行行气通络,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扶阳固脱,挽救垂危升阳举陷,恢复机体的正常功能拔毒泄热,调节机体功能防病保健,防病于未然
用于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引起的各种病症,如风寒湿痹、痛经、经闭、寒疝腹痛等。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证及中焦虚寒呕吐、腹痛、泄泻等。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元气暴脱之证,如久泄、久痢、遗尿、遗精、阳痿、早泄、虚脱、休克等。用于治疗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证,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用于治疗外科疮疡初起,以及瘰疬等。用于疮疡溃久不愈,有促进愈合、生肌长肉的作用。用于治疗气逆上冲的病证,如脚气冲心、肝阳上升之证可灸涌泉治之。防病保健。灸法可以防病保健,延年益寿;无病自灸,可增强抗病能力,使精力充沛,长寿不衰。现代临床发现,常灸足三里、大椎等穴,能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禁忌病症:艾灸主要借温热刺激来治疗疾病。因此,对于外感温病、阴虚,内热、实热证一般不宜施灸。另外,传染病、高热、昏迷、抽搐,或极度衰竭,形瘦骨立,呈恶病质之垂危状态,自身已无调节能力者,亦不宜施灸。禁忌人群:一般空腹、过劳、过饱、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极度疲劳和对灸法恐惧者,应慎用艾灸。不宜在风雨雷电、奇寒盛暑、大汗淋漓、妇女经期之际施灸(治大出血例外)
艾灸养生可以提升人体的抵抗力和抵抗工作能力,行气活血,扶正祛邪,转型发展人体作用等。艾炙通常是应用易燃性的艾绒等,在人体穴位或患位灼烧或熏制,根据药品的热温刺激性,做到通调血气,扶正祛邪的实际效果,艾灸养生、防病治病。通常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自身在家里做艾炙,那麼在家里艾灸医治的情况下。大家必须留意些哪些?
施灸时,对面部五官、心区、有很大毛细血管划分等位置不能用瘢痕灸,禁灸或慎灸穴道应谨慎使用。针对孕期女性的腹腔及腰底不适合施灸,与此同时在月经期内,或是是在发烫的时长,的身上有皮肤美容裂流血的位置,不能够施灸。在施灸或温针灸时,要特别注意避免艾火掉下来,以防导致肌肤及衣服的烧蚀。艾灸养生全过程中,要随时随地掌握看部分的反映,立即调节灸火与肌肤间的间距,把握艾灸养生的量,以防导致施灸过于,也可以造成灸伤。
灸后若部分发生小水泡,只需不擦伤,可任其自然消化吸收。若小水泡过大,可以用消毒杀菌针从泡底戳破,释放水湿后,再涂以龙胆紫药水,并嘱病人不必抓烂,一般数日后就可以消化吸收自己变好,针对化脓灸者,在灸疮溃烂期内,均应戒烟戒酒、鱼腥及含有刺激性的食物,坚决杜绝感柒。若有继发感染,应立即对症治疗解决。
艾炙并非时长越久越好,也不是多多益善,务必依据实际情况而定。时长太长,过多的艾炙反倒会伤元气。尤其是小孩子和老年人,艾灸时间要减少,小孩子(10岁下列)5-10min足已。保健养生艾炙一般每星期2~3次就可以。常见穴道有:足三里、神阙穴、身柱、中脘穴。但这儿要需注意,少年儿童不必灸足三里。
在家里艾炙要留意最好是早上灸,夜里就不必灸了,灸时不要开风机或是吹风扇,会很容易造成湿气侵入,灸前后左右要喝温水,哪儿难受灸哪儿,可是也不是什么样的人都适合灸的,一般身体湿热气重的人提议不必艾炙,最好是咨询一下医师可以用其他方式,以防会导致明显的不良影响。
中医讲究“阴宜补,阳勿浮”,即如果阴虚,就需要滋阴,如果阳气太弱,或者阳气短时间内增加,相对出现过剩的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阴不足以敛住阳气,阳气就会向外浮散。
一、艾灸伤阴表现
1、 嗓子干、咽喉肿痛。有这种情况要多灸太溪穴,这类人一般存在肝肾阴虚的症状,且以更年期女性常见。每天吃点枸杞,配合艾灸,当气血充足之后,余火自然得以归位。
2、胸中烦躁。这是正邪相争的表现。艾灸之后,体内阳气增强,正邪相交,如果胸中有郁滞之气,就会出现烦躁、上火的症状。建议艾灸涌泉穴和膻中穴,平时适当增加饮用温白开水。
3、五心烦热。这类人一般是阴虚阳盛之症,阳气本就旺盛,可以选择暂时停灸,晚上用艾草足浴包泡脚,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多吃蔬菜,培补阴血,然后再选择艾灸下焦滋阴补血的穴位,比如太溪穴,涌泉穴,艾灸时间不要太长。
4、眼睛干涩,眼屎多,一般以肝阴虚为多见,肝开窍于目。所以平时要注重情绪的调理,艾灸太冲、太溪穴引火下行,同时可以艾灸肝俞和胆俞。
5、口干舌燥、口腔溃疡。艾灸之后,阴阳相互抗争,阴液消耗的比较大,所以容易口干,在艾灸前后都要饮用适量白开水。同时也可以艾灸太溪、涌泉穴引火下行。
6、耳内疼痛。凡脏腑有病邪,所开窍之处,都会出现好转反应。肾开窍于耳,灸后耳内疼痛,说明肾虚或者上焦经络不通,可以吃一点枸杞、黑色入肾的食物,同时艾灸大椎穴、肾俞和太溪穴培补元阳。
二、滋阴方法
1、艾灸滋阴的穴位:涌泉穴、太冲穴、太溪穴、三阴交,各灸10分钟。
2、经常泡脚、搓脚以引火下行,每周泡脚至少3次,每次20分钟左右!
3、吃滋阴的食物:银耳、木耳、莲子、百合都是滋阴的。
三、艾灸原则
1、晚上慎重艾灸:最迟要在21点前完成艾灸,23点-1点是子时,是自然界和人体阴气最盛,也是人体经气”合阴“的时候,这时睡觉最利于”养阴“。而艾灸生发阳气,此时还灸影响睡眠、养阴。
2、灸量问题:儿童、体弱者、功能减退之疾患者灸量一定要小,慢慢增加艾灸时间。腰背、肩股皮厚肉多、沉寒痼冷,阳气欲脱,可大灸;头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多筋、风寒感冒、痈疽痹痛灸量需小。
3、艾灸时间:上午>下午>晚上,如果是治疗急性病或者突发病可以天天灸,如果是调理体质或治疗慢性病,那就不需要天天灸了,一周3次就可以!
4、艾灸顺序:如果上下前后都有配穴,应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灸头身,后灸四肢;先灸左侧,后灸右侧,依次进行。
艾灸可以养生吗?
完全可以,不过得 坚持,方法也得正确。
通过中医正确的辨证、诊断,辨明疾病的性质、病因、病机,并在相应所属经路腧穴上,采取正确的补或者泻法,使用的正确灸疗方法,就能达到祛除疾病的效果,从而产生中医学里面的形神之美。
按需取穴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中医养生来自古代精华医学,当代中医水平有所下降,而古代中医值得后人继续开发和研究。
【取穴】:关元、气海、其他穴按需要选择
【功效】:艾灸关元穴,可以状元阳固虚脱、培补元气、延年益寿;艾灸气海穴,可以生发阳气、回阳益阴、抗衰防疾。
【灸法】:温和灸,每次每穴10-15分钟,每周1-2次,长期坚持
中医艾灸养生强身健体
在身体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能够达到和气血、通经络、保健、益寿延年的目的,又称为保健灸。
灸疗用于防病保健有着悠久的历史,《扁鹊心书·须识扶阳》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取穴】:气海、关元穴、足三里穴、脾俞、肾俞穴、三阴交
【灸法】:用艾条温和灸,每穴10-15分钟,每周2次,连续灸1-3个月或是隔附子灸法
中医艾灸养生防职业病
【取穴】:关元、中脘、大椎、足三里、涌泉
【功效】:针对缺少运动人群,起保健养生作用,帮助调理五脏六腑,预防室内空调受寒引起的颈椎病、以驱寒补阳之功效。
【灸法】:温和灸,每次每穴10-15分钟,每周1-2次,长期坚持。大椎穴可以隔姜灸,每次3-5壮,半小时左右。
中医艾灸养生美容养肺
艾灸对整个身体的调理起到一定的作用,对于全身美容比较好的穴位主要位于:肺俞和肾俞,肺俞的作用是把肺脏的湿热水气外输到膀胱经。中医讲“肺主毛皮”,说明肺和皮肤、毛发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如果肺被外邪占据,气血的滋养不够,皮毛也要随之受到影响,所以美容首选养肺。
【取穴】:肺俞、肾俞
【功效】:排肾和肺的水湿,滋养毛发,有助于调节体形。
【灸法】:温和灸,每次15分钟左右,长期坚持。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艾灸养生”,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艾灸养生信息。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