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是一种中医外治手段,不仅能够通过祛邪而治疗疾病,更能通过扶正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从而预防疾病。
明·李梴《医学入门》说:"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艾灸对于大多久病体弱者,尤其对一切寒湿痹痛,可以促使机体产生温热,发挥通气血、宣经活络、回阳补虚、祛寒逐湿的功效。
1. 调节阴阳: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人就会发生各种疾病。艾灸可以起到调节阴阳补益的作用,使早期失衡之阴阳重新恢复平衡。
2. 调和气血:气是人的生命之源,血为人的基本物资,气血充足,气机条达,人的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艾灸可以补气、养血,还可以疏理气机,并且能升提中气,使得气血调和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3. 温通经络:经络是气血运行之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营养物质之输布。寒湿等病邪,侵犯人体后,往往会闭阻经络,导致疾病的发生。艾灸借助其温热肌肤的作用,温暖肌肤经脉,活血通络,以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证。
4. 扶正祛邪: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的抵抗力强,卫外能力强,疾病则不易产生,艾灸通过对某些穴位施灸,如大椎、足三里、气海、关元等,可以培扶人的正气,增强人防病治病的能力。
在不同的穴位和部位施以艾灸,可以产生不同的补益作用。无论是调节阴阳、调和气血,还是温通经络,扶正祛邪,艾灸对人体起到了一个直接的或间接的补益作用,尤其对于虚寒证,所起的补益作用尤为明显。正是这种温阳补益,调和气血的作用,帮助人们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1、温经散寒,促进人体气血的运行
气寒血涩,血液运行缓慢容易凝结而生病,对此就可采用艾灸的方法,温经散寒,保持血液运行正常。艾灸法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十分有效。
2、行气通络,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
艾灸相应的穴位,就可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功能的作用,起到增强人体抗病的作用。
3、升阳举陷,恢复机体的正常功能
艾灸不仅可以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还可治疗卫阳不固、腠理疏松等症,如脱肛、阴挺、久泄等病。
4、拔毒泄热,调节机体功能
艾灸法只要使用得当,既能散寒,又能清热,对机体有双向调节的作用。
5、防病保健,防病于未然
艾灸可温阳补虚,常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气盛壮,胃为水谷之海,荣卫之所出,五脏六腑,皆受其气,胃气常盛,则气血充盈,人体就健康;命门是人体真火的所在,为人之根本,常灸可保阳气充足;关元、气海为藏精蓄血的所在,
艾灸可使精血充足,从而提升人体的免疫力,达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艾灸方法
直接灸:直接手持艾条对准穴位熏灸。手持艾条没有隔物,艾灸的效果更好,缺点是不方便,费时费力,易烫伤。
间接灸:将艾柱与皮肤之间衬隔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有隔姜灸、隔盐灸、隔蒜灸、隔附子饼灸。附子饼不易找到,较少使用。隔姜灸适用于寒症,隔盐灸主要用于神阙穴。在人的肚脐,古代常用于强身健体。隔蒜灸多用于未溃之化脓性肿块,对肺系疾病的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
温灸器灸:即是利用特制的施灸器械来作用于被灸部位,常用的有温灸盒、温灸筒、温灸棒。优点是固定在身上更加方便。
以上内容参考:-艾灸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春天养阳,在家轻松做艾灸
6月5日 晴
如果你容易反复感冒,精神状态差,生病后康复时间长,同时浑身乏力,头晕,没有精神,出虚汗,说明你此时已处于免疫力低下的状态,长此以往,各种各样的疾病就会悄悄袭来。
艾灸取关元,中脘,足三里和神阙等穴位进行温和灸。强身健体,固本扶阳,可以提高免疫力。
关元穴位于肚脐正下方三寸处(4横指宽)处。每日灸1到2次。功效是:培元固本,补益下焦,达到扶阳固阳的作用。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在肚脐正上方四寸(六横指宽)处,取穴时,采用仰卧姿态,取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点,即为中脘穴,每日灸1到2次,功效是:和胃健脾。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三寸(约四横指宽),胫骨前肌上,左右各有一穴取穴。取穴时,可将同侧手掌心正对膝盖骨中心,五指微张自然下扶,无名指尖所触的凹陷处就是足三里穴。每日灸一次。功效是:驱除下肢的寒气,调理脾胃。
神阙穴位于肚脐的正中。每日灸1到2次。功效是:温经驱寒,平和阴阳,调理气血。
艾灸是驱散疲劳,恢复元气,补充体能,平衡阴阳的最有效的手段。能以热引热,使热外出。灸能散寒,又能清热,表明对机体原来的功能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艾灸养生方法值得我们去学会去应用,不妨和我一起来了解下实用的,欢迎大家的阅读!
实用的
①补中益气艾灸养生方
【施灸方穴】百会、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渊。
【方穴功用】益气行血、通经活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健脾和胃、温中散寒、脾肾双补、化水利溼、调和营卫。
【方穴主治】可作为一切亚健康艾灸养生保健的基础施灸方穴,还可治疗气虚血瘀之中风、胃脘痛、腹胀、腹泻、气短、乏力、腰腿无力、浮肿等症。
②五脏俱补艾灸养生方
【施灸方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
【方穴功用】补五脏、调气血、安神定志、通经活络。
【方穴主治】为背部膀胱经穴位,可用于强身健体、防治亚健康、体质衰弱。还可治疗心悸气短、腰酸乏力、中风后遗症及一切虚劳损伤。
③独灸关元养生方
【施灸方穴】关元。
【方穴功用】补元益气、温肾健脾、补肾固脱、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理气止痛、补肾纳气、温阳利水、补血调经、温暖下元、补虚泻实、延年保健。
【方穴主治】可用于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中风及一切虚劳损伤。关元还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女子可配合三阴交艾灸,男子可配合足三里艾灸。
关元作为常用的保健穴同足三里一样重要。古有春灸气海,秋灸关元,口生津液。若伤寒后,或中年久嗽不止,恐成虚劳,当灸关元三百壮。中年以上之人,腰腿关节作痛,乃肾气虚惫,风邪所乘之症,灸关元三百壮。老人气喘,乃肾虚气不归海,就关元二百壮。《类经图翼》云:“关元主诸虚百损,……但是积冷虚乏,皆宜灸,多者千余壮,少亦不下二三百壮。活人多亦。然虚频次灸之,乃下兼三里,故曰:若要丹田安,三里不曾干。”宋代窦材说:“……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五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余五十常灸关元五百壮……遂得老年健康。”由此可见,关元不但能够治疗诸虚百损,真阳欲脱等证,而且还可以保健延年。
④呼吸系统艾灸养生方: 风门、身柱、肺俞、足三里。
⑤心血管系统艾灸养生方:
高血压:风门、曲池、足三里、阳陵泉。
冠心病:身柱、郄门、三阴交,也可以灸膻中穴。
⑥消化系统艾灸养生方: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阳陵泉。
⑦神经系统艾灸养生方:大椎、身柱、 肾俞、足三里。
⑧泌尿生殖系统艾灸养生方:肾俞、关元、三阴交、足三里。
⑨一般强壮艾灸养生方:
此法自古盛行。作为平常健康灸,可取足三里、中脘、关元,或单灸足三里,也有很好的健身作用。施行健身灸法,一次十数分钟时间多不过30分钟,既无多大痛苦,又经济节约。长期坚持施灸,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进健康,其效果绝对不亚于服用膏方,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保健方法。
艾灸养生的小知识
1、病从何来?
古人云,“宁事温补、勿事寒凉”.现代人往往反其道而行之。从小生活在空调、冰箱、冷饮无处不在里,女性们更是为了美丽穿露脐装,露背装。大量使用寒凉药物,激素。贪食生冷食物,甚至常年穿裙子骑电动车,损耗了身体的阳气,造成免疫力低下,身体各系统功能失调,被寒凉所伤,而引发了各种疼痛,亚健康,终身病,慢性病。
2、病从何去?
最好的办法是灸关元穴,和足三里,中脘穴。补充身体的元阳。这是治本。同时配合灸区域性疼痛点。这是治标。
跟着艾满堂学习专业系统艾灸技术,做专业艾灸调理!
3、足三里有什么作用?
经过大量的案例表明常灸三里穴,能够防治二十多种疾病,又无一丝的毒副作用,确实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强壮身体、提高人体免疫、增强抗病能力、有益寿延年的功效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足三里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溼、扶正祛邪的作用。古今大量的实践都,足三里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强身健体的重要。足三里是抗衰老的有效,对于延年益寿大有裨益。
灸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欲,帮助消化;在神经系统方面,可促进脑细胞机能的恢复,提高大脑皮层细胞的工作能力;在回圈系统、血液系统方面,可以改功能,调节心律,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和血糖量;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双向性良性调节作用,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能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等,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尤其明显,对于、呃逆、嗳气、肠炎、痢疾、便秘、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绞痛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4、灸能美容吗?
能。
灸中脘穴,关元穴,足三里,调内而养外,标本兼治,通过调节内分泌等系统调动先天后天之元气,使人体的气血充足而上达头面,具有醒脑提神、五官发肤的功效,能够有效的淡化、分解面部表皮的黑色素沉淀,消除面部水肿、眼袋、黑眼圈、色斑等等,有效的改善面部倦容,令爱美的广大女性,五官、肌肤色泽红润,富有弹性、无皱纹、无斑点、饱满,神采奕奕。
而且,在美容的同时,可以通过内分泌等系统起到减肥,根除妇科疾病的作用。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艾灸:强身健体,补虚散痹”,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艾灸养生信息。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