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治疗;四白 觀髎 下关 听宫 翳风
随症加灸;眼睑不能闭合,加灸阳陵泉;嘴角不能闭合,加灸地仓;失眠,加灸三阴交。
1;四白穴(祛风明目、 通经活络)
位于面部 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用艾条回旋灸四白穴10到15分钟。对侧以同样的方法操作。
2;觀髎穴(消热消肿、祛风镇痉)
位于面部,当目外眦直下,觀骨下缘凹陷处。
用艾条回旋灸颧髎穴10到15分钟。对侧以同样的方法操作。
3;下关穴(消肿止痛、益气聪耳)
位于面部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形成的凹陷中。
用艾条回旋灸下关穴10到15分钟。对侧以同样的方法操作。
4;听宫穴(聪耳开窍、宁神止痛)
位于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用艾条回旋灸听宫穴10到15分钟。对侧以同样的方法操作。
5;翳风穴(聪耳通窍、散内泄热)
位于;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用艾条温和灸翳风穴10到15分钟。对侧以同样的方法操作。
表现为面部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一种疾病。
常见口眼歪斜,眼见闭合不全,额头纹消失,面部麻木,味觉减退等症状。
中医名称叫“口癖”,属于“中风”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多有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侵袭面部,致使面部经气阻滞,筋脉失养,筋脉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
中医临床分型为:1、风邪入络,2、气血两虚,3、痰瘀互阻
4、肝风内动。
常用方剂为:牵正散,八珍汤,补阳还五汤等加减。
中医针灸:常用穴位:风池、翳风、阳白、地仓、颊车、下关、合谷、迎香等穴位。
还可以配合面部推拿,艾灸,理疗,功能锻炼等方法。
民间中医有许多治疗面瘫的方法,如:耳后放血,贴膏药,鳝鱼血,火烧穴位等等。(这些应该都属于利用强刺激疗法,来达到身体硬性对局部做出应激反应,有利有弊。)
临床上遇见的大部分类型基本都会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面部受风吹,或受寒,而且受风寒的时间比较长,但是寒冷的程度不太重。有的是坐车时因开车窗吹风,有的是夜晚睡觉没有关窗,或者刚干完体力活面部温度高时有贪图一时凉爽导致,往往第二天早晨起来发现一侧面部不受控制发生了面瘫。
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意思就是身体正气充足,外来邪气不可侵犯,正可胜邪。
临床本人偏好用“桂枝汤”加减治疗面瘫,治疗法度就是,养正气,通经脉,活气血。如果患者体质有其他的痰湿、血瘀、气虚、等临床可以随证加减治疗。治疗原则离不开张仲景的:“辩证论治,随证治之。”
切记,如果有面部不适等症状,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去治疗,切勿急病乱投医,耽误病情,而留下后遗症。
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
常见病
治冻疮
穴位: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之中点处)、足三里穴。
方法:在冻疮局部先揉按5分钟。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对准已发或将发冻疮处,各悬灸3~5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色为度。若冻疮在上肢或耳朵,必须加灸合谷穴3~5分钟;若冻疮在下肢,必须加灸足三里穴3~5分钟。用本法连续艾灸3天,冻疮不再复发。
治胃痛
穴位: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足三里穴。
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在中脘穴、一侧足三里穴上各悬灸10分钟,以穴位上皮肤潮红色为度。胃痛可立即缓解。使用时要注意力集中。
说明:艾灸足三里穴能使胃痉挛趋于弛缓,胃蠕动强者趋于减弱;又能使胃蠕动弱者立即增强,胃不蠕动者开始蠕动。因此,除胃溃疡出血、穿孔等重症,应及时采取措施或外科治疗外,其他不论什么原因所致的胃痛,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及胃神经官能症等,若以胃脘疼痛为主者,用本法艾灸,均能立时止痛。
还可以治疗
感冒:风池,大椎,风府,合谷,肺俞,列缺
急性支气管:肺腧,定喘,合谷
慢性支气管炎:肺俞,膻中,脾腧,膏肓腧,太渊,定喘,合谷,足三里
咳嗽:膻中,肺俞,膏肓,天突,风门,列缺,大椎,足三里,丰隆
支气管哮喘:定喘,肺俞,膻中
支气管扩张:孔最,尺泽,膻中
肺结核:肺俞,太渊,三阴交,膏肓腧,足三里,太溪
胸膜炎:肺俞,内关,期门,阴陵泉,侠溪,膻中
膈肌痉挛:中脘,足三里,内关,巨阙
急性胃肠炎: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
腹痛:气海,中脘,内庭,脾腧,足三里,天枢
胃下垂:百会,足三里,中脘,梁门,关元
胃痉挛:天枢,中脘,梁丘,幽门
消化性溃疡:中脘,梁门,足三里,胃枢
肠梗阻:足三里,天枢,支沟,下巨虚
便秘:足三里,天枢,大横,大肠腧,支沟
失眠:涌泉,三阴交,内关,足三里,百会
贫血:足三里,关元
高血压:足三里,绝谷,曲池,血海
心绞痛:心俞,至阳,厥阴俞,膻中,少海,内关
无脉症:心俞,内关,太渊,厥阴俞
糖尿病:关元,太溪
脱肛:长强,百会,足三里
胆囊炎:阳陵泉,期门,日月,胆腧,太冲,足临泣
肝硬化:期门,中脘,足三里,水分,三阴交
遗尿:关元,足三里
尿潴留:三阴交,中极,膀胱腧
前列腺炎:阴陵泉,三阴交,气海,中极,会阴,腰阳关
前列腺增生(肥大):关元,曲谷,肾腧,命门
阳痿:中极,关元,肾腧,命门
男性不育:气海,关元,三阴交,命门,足三里
遗精:中极,肾腧,三阴交,关元,志室
上热下寒:关元、神阙、 足三里、 血海、 曲池、太溪,每天灸一两个,或者选两个长期坚持
疏通脾胃:中脘
退热:大椎
角膜炎:丝竹空,印堂,风池,太阳
阿是穴(皮损局部),风池(后枕部下侧凹陷中,入后发际1寸),大椎(肩背正中第7颈椎下凹陷中),肺俞(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膈俞(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曲池(屈肘90°,肘横纹拇指侧纹头端),委中(双下肢腿弯腘窝正中点)。
神经性皮炎好发于颈部,风池位于项后区,可祛风解表,宣通局部气血;大椎为督脉与诸阳经之交会穴,能疏风止痒;肺“外合皮毛”,肺俞宣肺解表止痒;膈俞为“血之会”穴,祛风活血止痒;曲池活血止痒,为治疗皮肤病第一要穴;委中祛风清热,
凉血解毒;皮损局部施治能疏通局部经气,祛风解毒化瘀。
风池可行艾条灸和指压拿捏法;大椎,膈俞用艾条灸或温灸器灸;曲池用艾条灸,麦粒灸,指压按揉;委中不灸,改用皮肤针叩刺出血;皮损局部用多个艾炷直接灸:将艾绒捏称火柴头大小若干粒,先在皮损局部涂以大蒜汁,置艾柱于其上,每炷间距1.5厘米,点燃烧净后,除去艾会,覆盖消毒敷料即可。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艾灸这几个穴位能够治疗面部神经麻痹”,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艾灸养生信息。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