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刮痧

艾灸,刮痧,拔罐与养生,养生要做到形与神俱,重在养神

时间: 2023-03-05 19:47:38

艾灸,刮痧,拔罐与养生,养生要做到形与神俱,重在养神

巨灵,与元气齐生,为始气之先,为九元真母——西汉《遁甲开山图》

巨灵针灸黄贵生:艾灸,刮痧,拔罐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时候适合艾灸?什么时候适合刮痧?什么时候适合拔罐?什么时候适合用针?什么时候适合按摩推拿?

中医的外治法,千万不要用了西医的思维。老话说,艾灸拔罐,病去一半。

中医的外治法,作用在经脉气道。离开了经脉气道这个思维,路就走歪了。

所以内经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经脉的重要性。

黄帝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灵枢经脉篇》。

巨灵针灸黄贵生:经脉能决生死。性命攸关的问题,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加重要了。经脉不可以不通。我们的经脉本来就是通的,不通的话我们就有病痛了,不通则痛。尤其是奇经八脉,不通的话不得了。

武侠小说对我们一代人的影响至深,以至于有的人深信不疑。于是就有人利用武侠小说的影响来讲故事,开班收钱,教人打通任督二脉,奇经八脉。。。

巨灵针灸黄贵生:试问我们的任督二脉,奇经八脉需要去练功去打通么?如果需要练功去打通任督二脉,奇经八脉,言下之意就是我们的任督二脉,奇经八脉本来就是不通的。这个不符合逻辑。

比如治疗失明,这个人本来就是瞎子。一个骗子对一帮正常人说,我给你们治失明。结果大家都信了。

巨灵针灸黄贵生:如果你看了一些古代修行人写的书,你确实也是看到不少古代的修行人写了许多有关大小周天的修行方法。

巨灵针灸黄贵生:那古人研究这些做什么呢? 我给你打一个比喻。现在健身房里有不少人在练肌肉,男孩子要想成为肌肉男,女孩子想要骨感美。

男孩子本来就有肌肉的。就算是一个瘦骨嶙峋的人,也是有肌肉的。不同的人的肌肉,各有大小而已。只要去努力坚持,肌肉多少都会变大的,但是并不都可以练成阿诺.施瓦辛格。

巨灵针灸黄贵生:我们的经脉气道,本来就是通的。经脉气道里的气,本来就是会随着太阳的东升西降,一天十二时辰沿着十二经脉循环不断地运转,同时奇经八脉也会不断地跟十二经脉交接收放。

但是每一个人的经脉气道里头的气的大小及敏感程度并不一样。就如同每一个人的肌肉天生不是一样多的道理相同。

古代的修行人发现修炼经脉气道里头的气,使到真气不断地增大加强,会有很多好处的, 于是孜孜以求的不断追寻。

几乎是同时代出现了印度的瑜伽术,他们发现了三脉七轮的修行,可以发出大神通。所以大勇者放弃了世俗的各种享乐,跑到喜马拉雅山去修炼去了。

巨灵针灸黄贵生:大修行人在追寻生命的终极目标的时候,发现了经脉气道的秘密,发现了三脉七轮的秘密。是什么时候发现的呢?时代太过的远久,没有人能够记住了。

古书上记载的,是当时修行的大集成者,后来一部分形成了后来医家经脉气道的理论。《黄帝内经》是当时各大医家的大集结。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巨灵针灸黄贵生:这个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养生,护养生命。我们先不要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了。”先做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形与神俱”,这句话很多人都忽略过去了。养生不单单是养护我们的皮肉筋骨,四肢百骸,五脏六腑,还要养护我们的神。

你看到一个人的身体伤着了,比如崴脚了,走路一瘸一拐的。你知道他的形受伤了。她的老公去找小三,小四去了,她很伤心,一脸沮丧痛苦的样,你也能看得出来,她的神受伤了。

我们养生,要做到形与神俱。是要护养我们的身体,也要护养我们的神体。而护养我们的神体,是最大,最艰巨的工作。

黄帝内经,永恒的中医经典

巨灵针灸黄贵生:怎么去护养我们的身体呢?怎么去护养我们的神体呢?当然还有护养我们的气化体,《黄帝内经》讲的就是这些。

“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灵枢·海论》。

“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灵枢·本藏》。

“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上之所难也。。。。。”《灵枢·经别》

巨灵针灸黄贵生:“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说了半天。什么时候用针,什么时候用灸,什么时候用刮痧,什么时候用拔罐,什么时候用按摩推拿。要看得的是什么病,怎么得病的。

比如说,痹症。我们看看《黄帝内经》怎么说的:

黄帝问曰:痹之安生?

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巨灵针灸黄贵生:什么是痹症呢?

大概是现在大家说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痛风等。

也包括了网球肘,高尔夫球肘等等。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很清楚了。有的人的痛,是跑来跑去的,今天肩膀痛,明天肩膀痛没了,反而是膝盖痛,这个是行痹。

对行痹的患者,你去刮痧拔罐,效果就差了。

因为行痹并不固定在同一个地方,他今天肩膀痛,你今天给他在肩膀刮痧拔罐,明天他的肩膀不痛了。你还以为是你给他刮痧拔罐的功劳,其实不是。是他的痛转移了地方。

这个叫做行痹。行痹在西医里头是无解的。

我昨天来了一个客人,他的痛从脚踝跑到手腕,从手腕跑到肩膀。五六年了,丹麦医生给他做了各种的检查,什么核磁共振,血检,这个那个的找,都不出原因。当然也治不好了。

跑来问我能不能给他治好。我跟他说,你找对地方了,肯定能治好。

这个是风气胜则为行痹。

“痹或痛、或不仁、或寒、或热、或燥、或湿,其故何也?。。。。”黄帝问他的老师。

岐伯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

巨灵针灸黄贵生:问题的中心来了,痛是因为寒。这个时候,你去刮痧拔罐,又没效果呢?

这个时候是不是要用灸啊?

“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

麻木不仁,怎么办?

“其寒者,阳气少,阴气多,与病相益,故寒也。。.”

巨灵针灸黄贵生: 明白了,寒,是阳气少,阴气多。“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

明白了,热痹,是阳气多,阴气少。

这个时候你去给他艾灸,会怎么样啊?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

巨灵青岛李强:骨枯脉涩

巨灵针灸黄贵生: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

灸而过此者,得恶火则骨枯脉涩。。。。《灵枢·经水篇第十二》。

所以那些不看对象,不顾病因,以为什么人都可以灸的,得好好想想这句话的意思了。

巨灵针灸黄贵生:有同学问“丈母八十多岁,去年开始咳嗽。舌质红。”怎么给她治?李强。

巨灵青岛李强:阴虚火旺,滋阴

巨灵针灸黄贵生:对,能给她灸吗?拔罐刮痧可以吗?为什么不能刮痧拔罐呢?

她的儿媳妇给她灸了,结果越灸越坏。刮痧拔罐,会一下子把她给拔虚了。八十多岁的人,小心刮痧拔罐,刮痧也得轻轻地刮。

老人家舌质发红,是阴虚,需要慢慢地给她滋阴,花了也有三个多月,才把她调理过来。

现在不咳嗽了。

深圳杨同学:食疗不行吗?

巨灵针灸黄贵生:可以的,食疗可以,做药丸子吃最好。我给她吃药丸子了。

本来想让一个在郑州的学生给她用针调理。用针得讲功夫啊。功夫不到,针法不纯,给了穴位也治不好。

深圳杨同学:不必陷入艾灸刮痧拔罐里面。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她能接受的,适合的方案来。

巨灵针灸黄贵生:你给一个方案看看。这个情况怎么治?比如说,如果你八十四岁的丈母阴虚咳嗽,你怎么去治你的丈母?

注:黄贵生老师出生于中国的古中医世家,是巨灵针灸唯一传承人,黄老师在欧洲行医三十多年,有三家诊所!巨灵针灸是古派针灸,历史最少一千多年,据西汉《遁甲开山图》记载。

黄贵生老师欧洲诊所之一的外景

巨灵针灸的历史,巨灵庙地址记载——西汉《遁甲开山图》

如何进行中医养生

作为一名临床中医工作者,我很高兴现在 社会 越来越多的朋友意识到了身体 健康 的重要性,选择了中医 养生 ,选择了自我保健。然而我又看到,不少朋友想学习中医而又不知从何学起,想学习 养生 保健又不懂从何入手,作为一名学习中医的过来人,我觉得我很有必要把自己的一些中医学习方法及临床案例分享给大家,如果能让爱好中医者少走弯路,让更多的人喜欢上中医,那我就算是做了件功德无量的事情,现在我就从如何进行中医养生讲起吧。

一、学习中医 养生 要有正确的 养生 理念。何谓正确的 养生 理念?早在几千年,我们的老祖宗在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里面就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句话的意思是:“远古时代的人,懂得 养生 之道,能够按照天地间阴阳变化的规律,调整体内的阴阳变化;适当地运用导引、气功等方法以调养精神,做到饮食有节制,起居作息有规律,不过度操劳,因此能够使精神与形体相互协调, 健康 无病,活到人类应有的寿命即一百岁以后才去世。”我在康复科工作,就发现很多疾病其实都是由不良生活习惯所致,如熬夜,暴饮暴食,喜欢吃肥甘厚腻,不喜欢运动等,我在治疗时,总习惯给他们灌输黄帝内经这个 养生 理念,我希望他们在身体恢复后,回家生活后能够有改变自己不良生活习惯的决心和行动,做到未病防病,提前预防。我也强烈建议想要学习中医 养生 的朋友一定要仔细领会黄帝内经这段话,最好能背下。

二、学习中医 养生 要学习一些必要的中医知识。想学中医 养生 的朋友,不说要求人人都来做大夫,但起码应该能够了解自己和家人的体质,因此了解一些基本药物和常用穴位的作用,了解一些中医治病防病的基础理论还是很有必要的。有了医学基本常识,就不致于犯吃人参吃得上火流鼻血的笑话,也不容易被他人误导买某某保健品。因篇幅所限,我在后续的文章里,再给大家详细介绍我学习以及记忆中医的一些方法和经验,有心学习的朋友可以按我的方法试试。另外,中医常用的保健方法如拔罐,刮痧,艾灸等,这些方法都是操作方便又安全,以后我也会教给朋友们,大家学会就可以给自己或者家人进行保健 养生 了。

三、 学习中医 养生 ,贵在坚持。自我进行中医 养生 保健,贵在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我在临床经常遇到,一些病人经过治疗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也答应出院后会注意 养生 ,但回家后就是控制不了自己,比如又熬夜了,或者抵不住 美食 的诱惑,忍不住又吃了那些香辣的 美食 ,病情一下子几乎又回到未治疗前,没几天又回医院找我了。因此要进行 养生 保健,一定要列好计划,每天在什么时候运动,要忌口哪些食物,在哪个时刻艾灸,决定好了就严格执行,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暴十寒。

中医养生的原则

中医养生的原则

中医养生的原则,生活中常吃的食物的功效和作用我们都有所了解,不同的使用方法对人体产生的作用也不一样,吃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今天和大家一起来看看中医养生的原则的相关资料。

中医养生的原则1 (一)顺应自然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法成。人生于天地之间,依赖于自然而生存,也就必须受自然规律的支配和制约,即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这种天人相应或称天人合一学说,是中医效法自然,顺时养生的理论依据。顺应自然养生包括顺应四时调摄和昼夜晨昏调养。昼夜变化,比之于四时,所谓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人为秋,夜半为冬。白昼阳气主事,入夜阴气主事。四时与昼夜的阴阳变化,人亦应之。所以,生活起居,要顺应四时昼夜的变化,动静和宜,衣着适当医|学教育网整理,饮食调配合理,体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

人不仅有自然属性,更重要的还有社会属性。人不能脱离社会而生存。人与外界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外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此,中医学认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社会环境一方面供给人类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另一方面又形成和制约着人的心理活动。随着医学模式的变化,社会医学、心身医学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日益显示出重视社会因素与心理保健对人类健康长寿的重要性:社会因素可以通过对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素质的影响而影响人的健康。所以人必须适应四时昼夜和社会因素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摄生措施,才能健康长寿。故曰:“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灵枢。本神》)。

(二)形神共养

形神合一,又称形与神俱,形神相因,是中医学的生命观。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形为神之基,神为形之主;无形则神无以生,无神则形不可活:形与神俱,方能尽终天年;因此,养生只有做到形神共养,才能保持生命的健康长寿:所谓形神共养,是指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养,而且还要注意精神的摄生,使形体强健,精神充沛,身体和精神得到协调发展,才能保持生命的健康长寿。中医养生学的养生方法很多,但从本质上看,统而言之,不外“养神”与“养形”两端,即所谓“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形神共养,神为首务,神明则形安。神为生命的主宰,宜于清静内守,而不宜躁动妄耗。故中医养生观以调神为第一要义,守神以全形。通过清静养神、四气调神、积精养神、修性怡神、气功练神等,以保持神气的清静,增强心身健康,达到调神和强身的统一。

形体是人体生命的基础,神依附于形而存在,有了形体,才有生命,有了生命方能产生精神活动和具有生理功能。形盛则神旺,形衰则神衰,形谢则神灭。形体的`动静盛衰,关系着精、气、神的衰旺存亡。中医养生学主张动以养形,以形劳而不倦为度,用劳动、舞蹈、散步,导引、按摩等,以运动形体,调和气血,疏通经络,通利九窍,防病健身。

静以养神,动以养形,动静结合,刚柔相济,以动静适宜为度。形神共养,动静互涵,才符合生命运动的客观规律,有益于强身防病。

(三)保精护肾

保精护肾是指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来调养肾精,使精气充足,体健神旺,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精是构成人体和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精气神是人身“三宝”,精化气,气生神,神御形,精是气形神的基础,为健康长寿的根本。精禀于先天,养于水谷而藏于五脏。五脏安和,精自得养。五脏之中,肾为先天,主藏精,故保精重在保养肾精。中医养生学强调节欲以保精,使精盈充盛,有利于心身健康。若纵情泄欲,则精液枯竭,真气耗散而未老先衰。节欲并非绝欲,乃房事有节之谓。保养肾精之法甚多,除节欲保精外,尚有运动保健、导引补肾、按摩益肾、食疗补肾和药物调养等。

(四)调养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脾胃强弱是决定人之寿天的重要因素,“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当以脾胃为先”(《景岳全书。脾胃》)。脾胃健旺,水谷精微化源充盛,则精气充足,脏腑功能强盛,神自健旺。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协调,可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中医养生学十分重视调养脾胃,通过饮食调节、药物调节、精神调节、针灸按摩、气功调节、起居劳逸等调摄,以达到健运脾胃,调养后天,延年益寿的目的。

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凋补脾肾是培补正气之大旨,也是全身形而防早衰的重要途径。

中医养生的原则2 一、协调脏腑

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统一体。五脏是人体生命的根本,五脏阴阳是人体阴阳之本,五脏功能正常协调,化生精气血津液充足,脏腑形神得以充养,是健康的基本保障。五脏间的协调,即是通过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生克制化的关系来实现的。有生有制,则可保持一种动态平衡,以保证生理活动顺利进行。

脏腑协调在生理上的重要意义决定了其在养生中的作用。从养生角度而言,协调脏腑是通过一系列养生手段和措施来实现的。协调的含义大致有二:一是强化脏腑的协同作用,增强机体新陈代谢的活力。二是纠偏,当脏腑间偶有失和,及时予以调整,以纠正其偏差。这两方面内容,作为养生指导原则之一,贯彻在各种养生方法之中,如:四时养生中强调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精神养生中强调调情志舒畅,避免五志过极伤害五脏;饮食养生中强调五味调和,不可过偏等等,都是遵循协调脏腑这一指导原则而具体实施的。又如:运动养生中的“六字决”、“八段锦”、“五禽戏”等功法,也都是以增强脏腑功能为目的而组编的。所以说,协调脏腑是养生学的指导原则之一,应予以足够重视。

二、畅通经络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只有经络通畅,气血才能川流不息的营运于全身。只有经络通畅,才能使脏腑相通、阴阳交贯,内外相通,从而养脏腑、生气血、布津液、传糟粕、御精神,以确保生命活动顺利进行,新陈代谢旺盛。所以说,经络以通为用,经络通畅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一旦经络阻滞,则影响脏腑协调,气血运行也受到阻碍。因此《素问·调经论》说:“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气血,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所以,通畅经络往往作为一条养生的指导原则,贯穿于各种养生方法之中。

畅通经络在养生方法中主要的作用形式有两种:一是活动筋骨,以求气血畅通。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都是用动作达到所谓“动行以达郁”的锻炼目的。活动筋骨,则促使气血周流,经络畅通。气血脏腑调和,则身健无病;二是开通任督二脉,营运大小周天。在气功导引法中,有开通任督二脉,营运大小周天之说。任脉循行于胸、腹部正中线,总任一身之阴脉,可以调节阴经气血;督脉循行于背部正中线,总督一身之阳脉,可以调节阳经气血。任督二脉的相互沟通,可以使阴经与阳经的气血周流,互相交贯。由于任督二脉循行于胸腹、背,二脉相通,可以促进真气的运行,气血运行如环周流,故在气功导引中称为“周天”。因其仅限于任督二脉,并非全身经脉,故称为“小周天”。在小周天开通的基础上,周身各经脉皆开通,则称为“大周天”。所以谓制之开通,是因为在气功、导引中,要通过意守、调息、以促使气血周流,打通经脉。一旦大、小周天能够通畅营运,则阴阳协调、气血平和、脏腑得养,精充、气足、神旺,所以身体健康而不病。开通任督二脉,营运大小周天其养生健身作用都是以畅通经络为基础的,由此也可以看出,畅通经络这一养生原则的重要意义。

三、清静养神

人的精神活动是极其复杂的,情志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中医将人的情志活动归纳为喜、怒、忧、思、悲、恐、惊等7种表现,简称为“七情”。七情的变化既可以改变人的行为活动方式,又可以改变人的脏腑机能状态,从而导致人体生理病理变化。在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各种生理功能都需要通过神来调节,故神极易耗伤而受损,因此,中医养生主张形、神俱养,首重养神。

神,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是生命存亡的根本。中医认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但调神摄生,首贵静养。《内经》说“静则神藏,躁则神亡”。因此,养神之道贵在一个“静”字,使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保持在淡泊宁静的状态,做到摒除杂念,内无所蓄,外无所逐。因为在这种状态下,有利于防病祛疾,促进健康;有利于抗衰防老,益寿延年。但是,清静养神的方法,并不是要人无知无欲,无理想,无抱负,也不是人为地过度地压抑思想或毫无精神寄托的闲散空虚,而是主张专心致志,保持精神静谧,“寡言语以养气,寡思虑以养神”,避免“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要做到少思寡欲,须有赖于思想的纯正,克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提倡知足者常乐;在生活中保持达观的处世态度,避免无原则的纠纷。要做到心神宁静,须注意闭目定志,眼为心灵之窗,闭目养神有利于心静神凝。尤其在人的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身心疲劳的情况下,闭目养神片刻,往往能使人心平气和,思绪冷静,精神内守,坦然舒畅。

四、节欲保精

由于精在生命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使身体健康无病,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养精则是十分重要的内容。《类经》明确指出:“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保精的意义,于此可见。

保精的另一方面含义,还在于保养肾精,也即狭义的“精”。祖国医学认为,人的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均由肾所主,故有“肾为先天之本”之说。肾在人体脏腑中极为重要,而且也是藏精之要地。“夫精者,身之本也”。精、气、神又是人身三宝,五脏之阴取之于肾阴,五脏之阳取之于肾阳。古人认为“若入房过度,则伤肾,肾精耗伤,流失过多,下元亏虚,肾阴或肾阳偏亢,即阴阳失调,而阴阳失调则百病由生”。中医常把肾的功能衰减作为衰老的征象,所以养生把节制房事作为极其重要的防衰老措施,精足,则人之生源充足,生源足则防老抗衰有术。男女生殖之精,是人体先天生命之源泉,不宜过分泄漏,如果纵情泄欲,会使精液枯竭,真气耗散而致未老先衰。《千金要方》中指出:“精竭则身惫。故欲不节则精耗,精耗则气衰,气衰则病至,病至则身危”。告戒人们宜保养肾精,这是关系到机体健康和生命安危的大事。足以说明,精不可耗伤,养精方可强身益寿,作为养生指导原则,其意义也在于此。

欲达到养精的目的,必须抓住两个关键环节。其一为节欲。所谓节欲,是指对于男女间性欲要有节制,自然,男女之欲是正常生理要求,欲不可绝,亦不能禁,但要注意适度,不使太过,做到既不绝对禁欲,也不纵欲过度,即是节欲的真正含义。节欲可以防止阴精的过分泄漏,保持精盈充盛,有利于身心健康。在中医养生法中,如房事保健、气功、导引等,均有节欲保精的具体措施,也即是这一养生原则的具体体现。其二是保精,此指广义的精而言,精禀于先天,养于水谷而藏于五脏,若后天充盛,五脏安和,则精自然得养,故保精即是通过养五脏以不使其过伤,调情志以不使其过极,忌劳伤以不使其过耗,来达到养精保精的目的。在传统养生法中,调摄情志,四时养生,起居养生等诸法中,均贯彻了这一养生原则。

五、调息养气

养气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保养元气,一是调畅气机。元气充足,则生命有活力,气机畅通,则机体健康。

保养正气,首先是顺四时、慎起居,如果人体能够顺应四时变化,则可使阳气得到保护,不致耗伤。《内经》所说:“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四时养生、起居保健诸法,均以保养元气为主。保养正气,多以培补后天,固护先天为基点,饮食营养以培补后天脾胃,使水谷精微充盛,以供养气。而节欲固精,避免劳伤,则是固护先天元气的方法措施。先天、后天充足,则正气得养,这是保养正气的又一方面。此外,调情志可以避免正气耗伤,省言语可使气不过散,都是保养正气的措施。

至于调畅气机,则多以调息为主。《类经》指出:“善养生者导息,此言养气当从呼吸也”。呼吸吐纳,可调理气息,畅通气机,宗气宣发,营卫周流,可促使气血流通,经脉通畅。故古有吐纳、胎息、气功诸法,重调息以养气。在调息的基础上,还有导引、按摩、健身术、以及针灸诸法。都是通过不同的方法,活动筋骨、激发经气、通畅经络,以促进气血周流,达到增强真气运行的作用,以旺盛新陈代谢活力。《素问·举痛论》曰:“百病生于气也”,强调气机失调是导致疾病乃至衰老的主要原因。而人体的气机条畅,又与肝之疏泄功能密切相关。肝主疏泄,具有调畅全身气机,调节精神情志,推动津血运行等作用。肝之疏泄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调和,经络通利,脏腑协调,阴阳平衡。若肝失疏泄,气郁不达,则气机失调,进而导致气滞血瘀,或痰气郁结,或气郁化火,或犯脾克胃,累及他脏而生百病。足以看出,在诸多养生方法中,都将养气作为一条基本原则之一,而具体予以实施,足见养气的重要。

六、综合调养

人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无论哪一个环节发生了障碍,都会影响整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所以,养生必须从整体全局着眼,注意到生命活动的各个环节,全面考虑,综合调养。

综合调养的内容,不外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脏腑、经络、精神情志、气血等方面。具体说来,大致有:顺四时、慎起居、调饮食、戒色欲、调情志、动形体,以及针灸、推拿按摩、体控电疗、药物养生等诸多方面内容。恰如李梴在《医学入门》中指出的:“避风寒以保其皮肤、六腑”,“节劳逸以保其筋骨五脏”,“戒色欲以养精,正思虑以养神”,“薄滋味以养血,寡言语以养气”。避风寒就是顺四时以养生,使机体内外功能协调;节劳逸就是指慎起居,防劳伤以养生,使脏腑协调;戒色欲、正思虑、薄滋味等,是指精、气、神的保养;动形体、针灸、推拿按摩、体控电疗,是调节经络、脏腑、气血,以使经络通畅、气血周流,脏腑协调;药物保健则是以药物为辅助作用,强壮身体、延年益寿。从上述各不同方面,对机体进行全面调理保养,使机体内外协调,适应自然变化,增强抗病能力,避免出现失调、偏颇,达到人与自然、体内脏腑气血阴阳平衡统一,便是综合调养。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艾灸,刮痧,拔罐与养生,养生要做到形与神俱,重在养神”,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刮痧信息。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