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阿娇在微博上晒自己刮痧的照片,整个背上火烧似一大片,照片触目惊心——
有不少网友纷纷在微博下评论
其实各位热心网友关于刮痧的评论,有些对,有些不对。
今天,关于刮痧、痧象的几个秘密,通通为你揭晓!
刮痧是让毛细血管破裂,皮下出血?
广东省中医院传统疗法中心主治医师马碧茹指出,人体局部血液循环不畅时,毛细血管弹性通常比较差,一旦受到外力挤压,很容易破裂,血液随之渗透出来,淤积在皮下。表现在外观,为红色粟粒状的皮下出血点,严重些的,则为片状血斑。
这个过程就是中医说的发痧、出痧。
皮下产生的破损,可通过神经系统的层层传递,反映到大脑,刺激大脑发出神经信号,修复破损部位,改善局部功能。
另一方面,刮痧还会产生热效应,使毛细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痧印有鲜红的,有紫黑的,分别代表什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副主任张静指出:这跟病程长短、病情轻重有关。
以颈椎病为例。有些人颈痛反复发作,持续时间较长,他们刮出来的痧,颜色偏紫黑、偏暗沉一些;刚刚开始有点痛就去刮痧的,痧印颜色比较鲜亮,偏紫红一些。
另外还跟邪气的性质有关。若是受暑邪、热邪、燥邪,痧印颜色偏红、偏紫的多;若是受寒邪,痧印颜色多为蓝黑、青黑。
为什么有人一刮就出痧,有人刮不出痧?
刮半分钟不到就出很多痧的,说明这个人体内邪气比较重,局部气血循环有问题。他们体内存在局部瘀血,血管壁比较薄,血管也没有弹性、比较脆,轻轻一刮血管就破了,接着就是皮下出血、出痧。
而不易出痧的,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这个人身体比较健康,气血循环好,血管弹性佳,刮痧也很难将血管刮破。他们刮痧时间长了,通常皮肤潮红,只出几个零零星星的痧点。
二是这个人身体比较虚弱,气血不足,刮久了皮肤不容易变红,也不容易出痧。
刮痧的禁忌人群有哪些:
以下几种情况,不宜刮痧:
皮肤有破损、痣、脓疮、水疱等,刮痧易致伤口感染。
身体水肿,刮痧易加剧水肿。
正处于孕期,刮痧可致流产。
存在急性扭伤、骨折,刮痧易加重创口充血、疼痛。
有出血性倾向者,如患有血小板减少症、糖尿病晚期等疾病,或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刮痧易致其血凝不止。
心衰患者,刮痧易致急性心力衰竭。
肿瘤、结核、肾衰患者不宜刮痧。
注意:刮痧用力过度、时间过长可导致横纹肌溶解症,即肌肉中的肌红蛋白融入血液,阻塞肾小管,引起肾衰竭。
提醒各位想要刮痧的朋友,刮痧还是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
你觉得本文对你有用吗?不妨来评论区告诉小编吧!
背部排毒都是用的膀胱经的穴位,膀胱经与肺相表里,而肺主皮毛,可以达到美容排毒的效果。下面我给大家介绍背部排毒 方法 ,希望对你有用!
背部刮痧排毒方法 1、排除毒素
刮痧过程(用刮法使皮肤出痧)可使局部组织形成高度充血,血管神经受到刺激使血管扩张,血流及淋巴液增快,吞噬作用及搬运力量加强,使体内废物、毒素加速排除,从而使血液得到净化,增加了全身抵抗力,可以减轻病势,促进康复。
2、扶正祛邪
刮治病变相应腧穴的皮肤,使之出现青、紫充血的痧痕,使腠理得以开启疏通,将滞于经络腧穴及相应组织、器官内的风、寒、痰、湿、瘀血、火热、脓毒等各种邪气从皮毛透达于外,使经络得以疏通。
3、减肥
刮痧减肥的同时应嘱患者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合理饮食,少食高脂、高糖、高热量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节食减肥不宜急于求成,盲目减少饮食,否则急剧限制饮食,严重者可失水、电解质紊乱、酮中毒,甚至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
背部刮痧需要坚持,每天一次,效果看得见。一般坚持刮痧三天至一周,便秘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坚持半个月至一个月,就能明显感觉身体轻盈,腹部赘肉减少。
4、 活血祛瘀
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5、防病保健
背部刮痧疗法对疼痛性疾病,感冒发热,亚健康状态,防病保健以及轻度脏腑功能失调有很好的疗效。
6、舒筋通络
背部刮痧,消除了疼痛病灶,肌紧张也就消除;如果使紧张的肌肉得以松弛,则疼痛和压迫症状也可以明显减轻或消失,同时有利于病灶修复。
女性排毒养颜按摩法 1. 腹脐 消除腹部脂肪,防治便秘。
腹脐部是养生专家很重视的保健“要塞”,中医称腹中央肚脐为“神阙”。对腹脐部按揉刺激、调理,可益肺固肾,安神宁心,舒肝利胆,通利三焦,防病健体。
揉腹还对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脑血管疾病、肥胖症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保健方法:两手重叠,按于肚脐,适度用力,同时保持呼吸自然,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
对于平日缺乏锻炼的人群,建议养成在闲暇时间或散步的时候双手掌交替拍打(频率为每秒钟一次)中下腹部20分钟,有促进腹部新陈代谢的作用。
2.脊柱 促进消化,预防脊柱常见病。
现在约有70%的人因平时缺乏对脊柱特区的正确保健,而使之产生了病变。脊柱特区有四个生理弯曲,最易发生病变的有颈部(颈椎病)和腰部弯曲(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
保健方法: 儿童 厌食、偏食可以沿脊柱两侧夹脊穴按摩。每天晚上对脊柱进行按摩理疗、刮痧、拔火罐、轻轻拍打。
在脊柱特区进行针刺、中医蜂疗及艾灸,对脊柱各段脊髓分出的神经疼痛及强直性脊柱炎有治疗效果。
3. 耳部 预防耳部冻疮,帮助养肾。
中医讲肾开窍于耳,经常搓耳廓可以防治耳部冻疮,并能起到健肾壮腰、养生延年的作用。
保健方法:提拉耳垂。双手食指放耳屏内侧后,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耳垂,自内向外提拉,手法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感疼痛为限,每次3~5分钟。
手摩耳轮。双手握空拳,以拇、食二指沿耳轮上下往返推摩,直至耳轮充血发热。
提拉耳尖。用双手拇、食指夹捏耳廓尖端,向上提揪、揉、捏、摩擦15~20次,使局部发热发红。此法有镇静、止痛、清脑明目、退热等功效。
4. 前胸 增强心肺功能。
一个人免疫功能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胸腺素浓度的高低,对胸腺予以调理刺激,可以抗病防癌、强身延年。
保健方法:用右手按在右乳上方,手指斜向下,适度用力推擦至左下腹,来回擦摸50次;换左手用同样方法摩擦50次。然后,再用手掌跟对着胸部中间上下来回摩擦50次;还可用两手掌交替拍打前胸后背,每次拍100余下,早晚各做一次。
擦拍胸部能使“休眠”的胸腺细胞处于活跃状态,增强心肺功能。
5.背部 提高免疫力,防感冒。
经常对背部经络和肌肉进行刮痧、搓擦、捶按、拍打,可以疏通经络,安心安神,帮助预防感冒,另外,搓擦背部对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保健方法:在每天早晚擦(搓)背、拍背或用保健锤敲背部(包括背部和颈部);或采取背部按摩理疗如背部刮痧、捏脊、拔火罐等。
“中暑了?来,给你刮个痧。”
“三伏天到了,更要刮痧。”
“头疼发热,身体不适时,还是得刮痧。”
······
在中国,即使没刮过痧,也一定知道刮痧。
但对于刮痧这件事,人们的态度形成两个极端,一部分人认为,这是“伪科学”,坚决不碰,另一部分人则是刮痧的“忠实者”,但凡遇到身体不适,总要刮痧,甚至要刮到满背通红才罢休,演员阿娇也曾在微博晒过自己满背通红的刮痧照,一度引发网络热议,刮痧到底有没有用,是否要刮到满背通红才有效果?
抱着疑问,于是请来了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针灸科主治医师杨文津 ,让她给我们讲讲刮痧这些事。
一.刮痧并非伪科学
刮痧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所谓的“痧”,是民间对疾病的一种叫法,有三层含义:一是指痧症,二是指痧疹,三是指“痧象”。
人们常说的刮痧刮出来的痧就是 第三层含义——“痧象” ,也就是指刮拭治疗后,在皮肤上出现的充血或者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可以看到刮痧的局部呈现出红色的粟粒样潮红或者红色的瘀斑。
刮痧在生活中备受欢迎,最主要的原因是见效快!但问及科学原理时,很少有人能真正说出个一二三来,导致刮痧被戴上了“伪科学”的帽子。
杨医生解释到:“刮拭出痧是一种身体代谢废物通过皮肤排出体外的方法,可以促使疾病早日康复。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讲刮痧刺激人体的末梢感应器,对大脑发出了刺激信号,由中枢传达指令,使多个系统协调工作达到新的平衡;同时,刮痧使治疗部位产生热效应,改善了局部的血流, 有利于受伤组织的再修复,故而可以快速治疗疾病 。”
二.刮痧并非人人都可
刮痧疗法工具简单,方便实用,在民间广为流传,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在生活中,我们可常看到,一张床、一套不怎么专业的工具,再加上一个“略懂”刮痧的亲朋好友就可以完成一次刮痧治疗。讲究一点的人,或许会选择到提供刮痧服务的机构刮痧,但其中真正能够提供专业服务的少之又少,隐患也随之而来。
刮痧也有很多注意事项和禁忌, 如果穴位找不准,或者力度过重,非但没有疗效,反而有可能损伤皮肤,导致疾病加重。 盲目进行刮痧、“暴力刮痧”、相信所谓“出痧越多越好”,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甚至有可能出现 因皮肤破溃引发感染 等诸多问题。
我们在进行刮痧或者拔罐时最好选取正规医院,如果在家、按摩店或美容店操作,要选取经过培训、有一定治疗经验的人员进行, 如有不适随时停止治疗 。
三 .刮痧并非要刮到满背通红
不少人认为,刮痧一定要刮到皮肤“一片红”才能起到排毒的效果,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刮痧时,需要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身体状况、治疗部位等等随时调整刮痧强度。一般来讲, 每个治疗部位刮20次左右 ,以患者能耐受或者出痧为度。
初次治疗时间不宜过长,手法要轻柔, 不可一味追求出痧效果 。再次治疗需等待5-7天后或者患处无痛感、局部无瘀斑时再行刮痧,通常7-10次为一疗程。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刮痧刮出满背“血”?关于这种特殊排毒法,4个秘密大揭晓!”,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刮痧信息。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