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刮痧

这个季节,疏通背部至关重要

时间: 2023-03-13 20:08:05

昨天有个老朋友来针灸,聊天时说起她家先生也要来调下身体,因为他从小时候起只要一刮北风就会开始咳嗽,身体一直很弱,这几年有好一些,但是落下了皮肤特别容易过敏的毛病,有时候小孩子轻轻划一下就留一道红印子。

我告诉她,安排时间来治疗之前,可以多疏通背部经络,早上起来后晒晒后背,不仅能帮助排出肺里的伏寒,还能改善过敏体质,增强抵抗力。

俗话说“背薄一线,命延十年”。这句话强调了背部紧致通畅的重要性,虽然有点夸张,但绝对是有道理的,背部的状况是可以充分显示出一个人身体的健康状况的。

这些年,我看过了形形色色的背,总体来讲,背部紧致、线条优美的大多气血充盛,偶有小恙治疗起来也很快;而背部肥厚臃肿的大多疾病缠身,尤其是我上次写过的颈部高高鼓起富贵包的,大多身体风寒湿邪瘀积日久,多伴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病。

下面,我们就以中医人的眼光来了解我们的背部,了解之后,大家就明白养好背部的重要性了。

首先来看背部的组成,最主要的是督脉和膀胱经两条经络。

督脉,在背部正中间,行于脊柱之内,总督一身之阳气,在中医学中被称为“阳脉之海”。

这里说明一下,关于督脉到底循行于脊柱之内还是之外,我查过很多资料,说法不一。

我个人认为督脉是循行于脊柱之内、并且为支撑脊柱功能提供能量来源的。

临床很多时候,调理督脉和调理脊柱都是一体的。

脊柱,又称“脊梁骨”,顾名思义,是我们身体的“大梁”,也是我们身体的支柱。

脊柱从上到下有七个颈椎、十二个胸椎、五个腰椎、五个骶椎和五个尾椎组成,整个框架分布大量的神经和血管,也支撑了我们所有的脏腑组织。

之前有个老师笑言:“我们的脊梁上面挂满了五脏六腑”,这个说法虽不严谨,但是非常形象有木有?

膀胱经,在背部中线旁开1.5寸和3寸处各有一条侧线,穴位几乎覆盖了整个背部,是人体分布最广的一条阳经,也是最重要的排毒通道。

膀胱经在背部的穴位基本都沿着椎体分布在脊柱两旁,了解过穴位的大概都知道,膀胱经第一侧线的穴位大多是以脏腑命名的,比如:心俞、肝俞、肾俞等,这些与人体五脏六腑相对应的背俞穴是运行气血、联络五脏六腑的通路,对脏腑的调理和治疗效果非常好。

我们临床治疗,背俞穴都是必选穴。用传统针法的会针刺背俞穴;我们用董针的则是在背俞穴刺络拔罐和艾灸,再结合董针远端取穴针刺,疗效都非常满意。

除此之外,联通了五脏六腑的膀胱经就好比一个城市四通八达的排污管网,集合各个企业,民宅的污水,最后汇集到膀胱(污水储存站)排出。

所以,只要膀胱经是畅通无阻的,我们身体就不会有毒素滞留,没有毒素滞留,身体就少了很多生病的源头。

写到这里,我想大家都能认识到背部的重要性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养护背部呢?

一是我前面建议过的,早上晒背,阳光是补充身体阳气最好的来源,因为它是富含天地能量的,是人体最易接受和吸收的;

同时晒背也是排出寒湿之邪的最好方法,你看大自然,太阳出来了,冰雪就消融了,对吧?

而且,阳光,免费。

记得,尽量晒早上的太阳。

二是刮痧,虽然是个小疗法,但是妙处很多,谁刮谁知道。可以沿着膀胱经和督脉大面积刮,痧重的地方刺络拔罐。

特别说下肩胛骨缝,肩胛骨缝刮痧或者刺络拔罐是可以排出陈年痼疾的,比如肩周炎、久咳、哮喘,还有乳腺疾患都有很好疗效,这都是我临床验证过的,有兴趣可以试一下。

三是艾灸,这个就不多赘言了,艾灸排寒湿瘀积的效果是经过无数验证的,不管是背部堵得变厚了还是腹部寒湿的囤积大量脂肪了,你坚持灸一段时间,背薄了,肚子小了那是一定的。

四是瑜伽,首推阴瑜伽,因为可以充分拉伸经络,激活气血,帮助排除局部瘀堵。

嗯,坚持练一段时间你还能发现你身体的空间变大了,这种感觉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为谢!


作者简介:我是雪子,多年的临床使我对中医的疗效笃信不疑。中医的理论和疗法都是古圣先贤从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我认为中医应该回到我们的生活中来,我将为此而努力!

如果你也认可我的观点,请关注我,让我们一起发现更美的中医!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这个季节,疏通背部至关重要”,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刮痧信息。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