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棒棒医生
著名中医干祖望先生有一篇文章《扣在中医头上的九盆脏水》,里面说有九种治疗方法是不明真相或别有用心的人强加给中医的。其中之一就是刮痧:“第二盆脏水:提痧、刮痧。‘提痧’和‘刮痧’,在权威的《中国医学大辞典》上没有它的一席之地,证明中医学中没有这个治疗方法。或许你认为这是解放前的著作,而且还是私人作品,但再翻一下解放后由政府主持编篡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传统医学》,读遍了一百八十多万字,翻通了七百九十四页,关于中医的‘有法必录,无方不备’,独不见‘提痧’和‘刮痧’。这不是中医的东西,又是一盆污泥浊水向中医头上泼来。”
我们坚决不能同意干老的意见,怎么能仅仅以《中国医学大辞典》和《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传统医学》为标准来判断一种疗法是不是中医的呢?中医的博大精深岂是这两本书所能囊括得了的!
据中医史学家考证,“刮痧”疗法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那时老祖先们生病还没有专业中医的护佑(不是“忽悠”),出于本能或者偶然,发现用石片按摩、捶击、刮掠身体表面的某部位,会意外觉得舒适甚至缓解病痛。这就是所谓“砭石疗法”,有考古实物为证的。自然,“砭石疗法”不仅是“刮痧”的雏形,也是针灸的的源头,大家历史都悠久的很。一万到两百万年后,公元1337年,元代医家危亦林终于把这个雏形变成了文字记在《世医得效方》中,一种治疗“沙症”(即“痧症”)的方法:“又法治沙证,但用苎麻蘸水,于颈项两肘臂两膝腕等处戛掠,见得血凝皮肤中,红点如粟粒状,然后盖复衣被,吃少粥汤或葱鼓汤,或清油个葱茶,得汗即愈。此皆使皮肤腠理开发松利,诚不药之良法也。”苎麻就是原始刮痧板,水就是原始刮痧油,“戛掠”就是刮掠的意思。
清医家郭志邃于1675年所撰《痧胀玉衡》是关于痧症和刮痧的专著。郭志邃把痧症详细分为五六十种之多,这种分法的繁细其实与疾病本质无关,其中大部分的痧症都是传染病,当时的人类对其病因还没有摸到门。痧症治法有三:痧在肌肤者,刮之而愈;痧在血肉者,放之而愈(放血);痧之深而重者,非药莫能回生。不明病因和病理,所有这些讲究都是想当然而已。如“痧有为真心痛,亦朝发夕死,夕发旦死,寄于真心痛之例。此二症者,虽属不治,若知其原于痧者而疗之,亦可挽回。”用刮痧可以挽救心肌梗死?其他如“大头瘟”实为鼠疫,“急喉风”可能是白喉,至于各种出血性疾病、妇产科病、寄生虫病、急腹症等等,郭志邃都认为是“痧之为病,种种不一”“痧症百出,传变多端”,吹牛“余之治此等症,随处救人,确有奇验。窃恐前人无论,难启后贤,因着为集,仍不敢秘,以公诸世。庶几其有以行我心之不忍,而幸不为斯世无所用之人欤。”得了吧,妄想臆断,流毒无穷,害人无算是真的!
总之,刮痧是中医疗法没错,赖不掉的。除了干祖望外,似乎也没有哪个中医想赖掉。那么,刮痧的原理是什么?
中医刮痧“原理”与其病因病机学说一脉相承,完全是基于想象的。所谓“痧”,原本为“沙”,是皮肤上细如沙粒的出血点,大的叫瘀斑,出血点和瘀斑都是“痧”。有非常多的疾病可以出现这种皮下出血,各种急性感染性疾病、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肝肾疾病晚期、某些中毒等等,是一大群病因完全不同、机制完全不同的疾病。中医笼而统之,以“痧症”名之,不仅毫无意义,于事无补,更可能导致严重危害。作者曾接诊的一名急性白血病患者被中医刮痧,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差点不明不白丢掉性命。中医认为痧是“痧毒”侵入皮肤形成的,刮痧,就是要通过调整阴阳、活血祛瘀、舒筋活络等等原理达到排除痧毒的目的。小时候,奶奶没少给我们刮过痧,她老人家泉下有知,她那一刮居然可以调整阴阳、活血祛瘀,一定会哑然失笑吧。
刮痧哪有这么神秘,其唯一本质就是皮下出血(拔火罐也一样)。皮下出血有两种,一是自发出血或受伤后出血不止,这个是病态,叫做出血性疾病,种类多多,是由于血管或血小板或凝血机制出了问题,如血小板减少、血友病等等。一种是受伤后引起的出血,刮痧拔火罐都是这一类。在刮痧板的物理作用下,皮下毛细血管被迫破裂,血液漏出血管,破的小成点,破的大成片,这就是“痧”,哪有什么毒呢?有人问,为什么有的地方刮的出有些地方刮不出,有时候刮得出有时候刮不出呢?其实很好理解,刮得出的地方多是皮肤菲薄或血管分布密度高的地方,如肘弯处。其他地方并不是刮不出,只要你用足够的力度,就没有什么地方刮不出痧来。纳粹的皮鞭下,身体到处都是“痧”;地震中灾民的挤压综合征,其皮肤上的表现也是“痧”。中暑或发热的时候更容易刮出,是因为这个时候浅层血管处于充分开张的状态,更容易受到物理损伤的缘故,这很好理解。刮痧的原理不过如此,没有任何神秘的东西在里面。既不是刮出了什么毒什么瘀,也不是改善了什么微循环,这都是扯淡。它就是人造出血。
那刮痧为什么有疗效呢?它,它怎么就有疗效了?它对什么病有效了?证据呢?作为医生,我们只能相信有证据的疗效,这是基本信念!作为病人,我劝你,一定要相信那些只相信证据的医生,这也应该是基本信念不是吗。
中国好轻松刮痧健康法,是中医非药物疗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属中医外治法范畴。刮痧疗法施术部位是人体的体表,属经络中的皮部。
皮部是皮肤按经络系统的分区,是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区,它和经络不同之处在于经脉是呈线状分布,络脉是呈网状分布,而皮部则是“面”的划分。所以针刺主要在“点”,刮痧主要在“面”。皮部是经络在体表的反映,《素问。皮部论》论述了十二‘脏的病变传变次序和规律。
内在的病变也可在皮部有所表现,可以通过对皮部变化的诊察来判断内生的疾病。《素问。皮部论》说:“其色多青则痛,多黑则痹,黄赤则热,多白则寒,五色皆见,则寒热也。”指出观察皮部色泽变化可以诊断疾病。
脏腑经络病变还在体表皮部反映以下改变:触摸皮肤而有温、凉、润滑、厚薄、粗细、坚柔、凹凸、如筋、如索、如结、如珠、如黍米、如小锤、如横木;患者自我感觉皮部的情况(可从问诊中获得)可有皮部酸、麻、胀、痛、木、沉、紧、坚、温、凉、冒凉气、有热流感、如有蚁行、如蠕动、气行如电流、如水流等感觉。
综上所述,可以通过对皮部视诊、触诊和问诊来了解疾病之所在,而刮痧的施术部位则在经络之皮部。其实穴位不仅是一个点的概念,而且是一个立体的部位,正规穴位在健康时和疾病时其体表位置是不完全相同的,即是变动的,但这种变动很少会离开该经相应的皮部范围。而阿是穴更是在皮部的敏感压痛点,随病变化而不固定。
在皮部进行刮痧,接触皮肤的面积比较大,刮痧施治的穴位不止一个两个,有时甚至几十个穴位,如在背部进行刮痧,即使穴位变动也不离其中,这是刮痧治病效果不错的道理。
现代刮痧疗法以中医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指导,博采针灸、按摩、点穴、拔罐等中医非药物疗法之所长,所用工具是水牛角为材料制做的刮痧板,对人体具有活血化瘀、调整阴阳或舒筋通络、排除毒素等作用,是既可保健又可治疗的一种自然疗法。
刮痧的作用原理
1、调整阴阳刮痧对内脏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如肠蠕动亢进者,在腹部和背部等处进行刮痧,可使蠕动亢进的肠道受到抑制而恢复正常;反之,肠蠕动功能减退者,则可促进其蠕动恢复正常。这说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脏腑阴阳得到平衡。
2、活血祛瘀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血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3、舒筋通络刮痧疗法主要是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另外,在刮痧板直接刺激下,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阈。第三是通过刮痧板的作用使紧张或痉挛的肌肉得以舒展,从而消除疼痛。
活血祛瘀 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问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被”、“祛瘀生新”的作用。
调整阴阳 刮痧对内脏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如肠蠕动亢进者,在腹部和背部刮痧可使亢进者受到抑制而恢复正常。反之,肠蠕动功能减退者,则可促进其蠕动恢复正常。这说明刮癌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脏腑阴阳得到平衡。
舒筋通络肌肉 筋膜、韧带、关节囊等受损伤的软组织,可发生疼痛信号,通过神经的反射作用,使有关组织处于警觉状态,肌肉的收缩、紧张甚至痉挛便是这一警觉状态的反映,其目的是为了减少肢体活动,从而减轻疼痛,这是人体自然的保护反应。此时,若不及时治疗,或是治疗不彻底,损伤组织可形成不同程度的粘连、纤维化和疤痕,以致不断地发出有害的冲动,加重疼痛、压痛和肌肉收缩紧张,继而又可在周围组织引起继发性疼痛病灶,形成新陈代谢障碍,进一步加重“不通则痛”的病理变化。临床观察可知,凡有疼痛则肌肉必紧张,凡有肌肉紧张又势必疼痛。它们常互为因果。刮痧治疗中我们看到,消除了疼痛病灶,肌肉紧张也就消除,如果使紧张的肌肉得以松弛,则疼痛和压迫症状也可以明显减轻或消失,同时有利于病灶修复。刮痴是消除疼痛和肌肉紧张、痉挛的有效方法。
主要机理有:一是加强局部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二是在刮痧板直接刺激作用下,提高了局部组织的痛阀;三是紧张或痉挛的肌肉通过刮痧板的作用得以舒展,从而解除其痉挛紧张,消除疼痛。
面部刮痧的原理
面部刮痧的原理,刮痧能够及时地将体内代谢的“垃圾”刮拭到体表,沉积到皮下的毛孔,使体内的血流畅通,恢复自然的代射活力。因为刮痧一直流行到现在,来看面部刮痧的原理。
面部刮痧的原理1“刮痧”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优秀成果之一。历史上早在唐朝人们用苎麻刮治痧病,至元、明时期。
面部刮痧美容法,是根据刮痧治病的原理派生出来的一种新颖的疗肤法,它是用根据专用面部刮痧板,
沿面部特定的经络穴位实施一定的手法,使面部经络穴位因刮拭刺激而血脉通畅,达到行气活血、梳通毛孔、舒缓纹理等作用。
1、舒筋通络、活血化淤:刮痧能够舒筋通络消除疼痛病灶;解除肌紧张,在明显减轻疼痛和淤阻症状的同时,也有利于病灶和亚健康的恢复。
经络刮痧调行气血,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内病外治。经络是气血通行的道路,内溉脏腑,外濡腠理,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因为气为血之帅,气行血亦行,气滞则血瘀,经络通畅则百病不生。
2、促进代谢:人体每天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新陈代谢的活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要及时排泄出去。刮痧能够及时地将体内代谢的“垃圾”刮拭到体表,沉积到皮下的毛孔,使体内的血流畅通,恢复自然的代射活力。
3、自家溶血、排毒养颜:人体每天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新陈代谢的活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要及时排泄出去。
刮痧能够及时地将体内代谢的“垃圾”刮拭到体表,沉积到皮下的毛孔,使体内的血流畅通。
刮出的痧是一种外在因素,使血管扩张或者毛细血管破裂、血流外溢使皮肤局部形成淤血斑块的现象,血斑凝聚后而自行溃散,这是自家溶血作用,自家溶血是一种良性延缓的连续刺激过程,能增加汗液分泌,增强淋巴液循环。
不仅可以刺激免疫机能,并使其得到调整,还可以通过向心性的神经作用于皮质,继续在大脑的兴奋与抑制的过程中调整内分泌系统,达到健康和养颜效果。
4、调整气息、平衡阴阳:中医十分强调机体阴阳关系的平衡。刮痧对人体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其恢复平衡。
人体的脏腑器官都有特定的分工和合作,这些内脏信息如果产生变化,就可能影响全身的机体平衡。
通过刮痧刺激体表特定的反射区,令其产生一定的生物信息,通过传递系统反射到受损变化着的,甚至已病变的脏腑细胞加以调整,因此刮痧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面部刮痧的有关原理了。面部刮痧后,脸部即可展现自然的肤色。
面部经络穴位受刮拭刺激而产生热效反应,使面部的血溶量和血流量增加,使受损变化的枯、弱细胞激活,促使代谢产物交换排出,最终达到排毒养颜,舒缓皱纹、活血除疮、抗氧嫩白、行气消斑的功效。
面部刮痧的原理2不当的面部刮痧会带来负面效应,所以刮痧一定不能盲目进行。
面部刮痧的好处
1、恢复细胞自身的分泌
面部刮痧能有效刺激表皮神经末梢,增强其传导功能的作用,激活受损的枯、弱细胞,以及促进和恢复细胞自身的分泌、再生和清洁功能,从而加速代谢产物从皮肤汗孔排出,达到舒畅、清洁毛孔的目的。
2、疏通经脉、活血化淤
面部刮痧能准确发现经脉淤滞的部位,并清除阳性反应,帮助快速疏通经脉、活血化淤,从而改善肌肤深部微循环,使肌肤代谢废物从血液循环的途径迅速排除,以改善脸色。
3、收缩毛孔、收紧皮肤
面部刮痧可以有效提升肌肉,促进肌肤的新陈代谢,从而排除多余的水分和代谢产物,确保肌肤有充足的营养供应,并同时使毛孔自然收缩,肌肤自然收紧、提升,脸型也随着改变。
4、平复皱纹,延缓衰老
面部刮痧可以有效疏通细胞营养的供应渠道,恢复和增强皮肤自身的吸收,而且刮痧产生的热效应还可以增加血液和淋巴液、体液的流量,从而使供应皮肤的血液循环持续增多,从而减少皱纹,延缓肌肤衰老。
5、间接调节脏腑
面部刮痧可以刺激经络穴位和全息区,而且通过经络的'传导,还可以间接调节脏腑。
面部刮痧有哪些坏处
1、加重负担
长期不加节制刮痧,会容易造成皮外组织损伤,不但无助于缓解疲劳,还会加重身体负担。
2、损伤皮肤组织
对于有皮肤溃疡或者其他皮肤病症的人群而言,面部刮痧会对本来就脆弱的皮肤组织造成更大伤害,甚至引起感染,加重病情。
3、内部疾病朋友应避免
对于某些有血液疾病的人群,或者是心脏、肝脏功能有问题的朋友,刮痧也是应该极力避免的,避免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背部刮痧的注意事项
1、背部刮痧时应避风和注意保暖
背部刮痧时应避风和注意保暖,室温较低时应尽量减少暴露部位,刮痧时毛孔打开,要避免感受风寒引发新的疾病。
2、背部刮痧后洗浴的时间
刮痧后,为避免风寒入侵,需要等皮肤毛孔闭合恢复后才能洗澡,一般需要3小时左右,但如果是在洗浴过程中,可以在水未干时刮痧。
3、背部刮痧后不宜在原处补刮
在上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适宜在原处再次进行刮痧,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平时可以补刮,以加强退痧的作用。
4、背部刮痧后饮热水一杯
刮痧过程中会使汗水排泄,邪气外排,会消耗部分体内的津液,刮痧后饮热水一杯,不但可以补充消耗部分,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
5、背部刮痧排毒后饮食调理
刮痧期间,饮食一定要清淡,避免过多食用油腻厚重的食物,还要针对性地调理脏腑营养。
刮痧后多久能洗澡
刮痧后需要24小时左右才可以洗浴,以免引起风寒的发生,因为刚刚刮完痧的时候皮肤毛孔打开,如果洗澡的容易导致寒湿之气进入体内,导致身体不适。,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刮痧的原理”,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刮痧信息。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